作者/谷慧勇,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三水写的散文?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三水写的散文(谷慧勇游记类散文集)

三水写的散文


作者/谷慧勇

前言:本集所收散文,全部为作者几年来游览淇县(古称朝歌)云梦山、古灵山、朝阳山等著名山岳景点的游记。部分文章曾收入《朝歌苦旅》《发现朝歌》《淇园放歌》等集子中。现加以整理,方便留存。分两部分发布,第一部分为云梦山,第二部分为古灵山和朝阳山等。

作者

2019年12月13日


45、畅游古灵山水涛沟

2011-07-06 07:06:54
这是一处隐秘的世界,很多人还不知道。

这是一处纯净的天地,很多人还未染足。

是一股激荡的溪流把我引到这里。在浓密的绿色中间,我溯源而上,一时竟有了如入桃花源的错觉。

夏日的古灵山,沉睡一时的诸多泉眼睁开了。五龙洞的五条小龙在伸腰,黑龙潭的庞然大物在翻腾,他们跳跃着汇聚到玉带河里,在女娲池稍作休息,然后跳下大坝,一个瀑布一个翻滚,一个瀑布一个翻滚地飞向了远方。

河沟里是急流,哗哗的声音,让人感到水的那种急于汇入大海的心情。渠道里是急流,打着旋涡,漫出边缘,就象一队儿童,无忧无虑地冲出了校门一样,快乐地扑向妈妈的怀抱。

连崖壁上悬挂的也是水。有的如布,有的如帘,有的如珠,有的如发。连空气中也是水。坐在浓浓的柳阴下面,把脚伸进河湾,浑圆的鹅卵石在脚心打滑,头上拂动的树叶,向你脸上一滴一滴地洒着雨点,这个醉呀!

告别财神沟的茂竹,钻进财神殿前的半圆形拱桥,就开来这条藏在深闺的水涛沟。

水在石头下流动,一会向左一会向右,我在石头上前行,一会前俯一会后仰。水戏着我,我戏着水,荒荒的,没有任何雕琢,一种久违的野趣袭来,人也仿佛年轻了很多。

先是绿树护溪,走不多远,就进入峡谷地带。如刀劈一样的山壁夹持着水流,一个弯儿,又一个弯儿,回头一看,竟走了一个大大的“S”。落差并不很大,大概经过四五个梯坝,就登上一段相对平缓的地带,而这时水涛沟的尽头也能看见了。

沟在这里被一处断崖完全拦住。断崖上隐约还可以看到一条峡谷,水从上面的峡谷流下,然后在这里形成一个巨大的瀑布。断崖的底部,是几个正在喷涌的泉眼,一个水池包围着它们,水池中有一根水管接到外面,原来,这是景区一年四季生活用水的水源。

此时,我身处的地方,四面都是山壁,人站在下面,就好象进入一个大水壶的肚子里一样,阴森森地,要不是瀑布上面还有一丝光亮,连时间感都快迟钝了。

景区的同志说,这个地方就是淇县十景中的“一径蓬壶”。蓬壶者,蓬莱也,传说中的海中仙岛。看看这个地势,怎么能不相信她是仙境呢?

计算一下所用时间,约一个小时。水涛沟想象中并不太深,没料到曲曲弯弯,行程并不短矣!


46、古灵山杂思

2012-12-01 11:12:26

古灵山的地锅笨鸡是出了名的。青龙峡内,几间小屋,依水而筑。山坡上放养着一群当地笨鸡,既是实物也是佐证。门前一口大锅,灶旁几堆干柴。不管是达官贵人,还贩夫拾荒者,来者不拒。当街几张桌子,你吃你的,我吃我的。土鸡面前人人平等。只有香味充斥上空,自得其乐。

土鸡现在是很难吃得到了。工厂鸡四十五天即可长成。然后制成快餐,味同嚼蜡。味道不好还是其次。关键还有残留物。如激素、青霉素等,不是吃肉,或为吃药。

土鸡用地锅烧更为难得。小时候,家里穷,烧不起煤。家家都盘有地锅。而今在农村还能见到,但已不常用。只是在春节或者办大事的时候,一年才用几次。地锅烧出来的饭,煮出来的菜,蒸出来的镆就是比煤火香。煤火又比天燃气好吃。想想大概还是火的快慢的原因吧。

一种菜能成为一个景区的招牌,对旅游来说,也是各有所得。景区得人气,游客得口福,饭店得财富。因此,好的景点是一方面,再有好吃的,好玩的,景区的吸引力不是更大吗?

古灵山素以文化取胜。女娲宫以及殷纣王来这里降香的故事,成为这里的文化主源。在这个源头下,延伸出来的人类始祖文化、爱情文化、生育文化,由此扩大为更为普遍的祈福文化,使古灵山真的成了“灵山宝地”。一个地方只要有了灵气,各种神仙都会蜂拥而至。反过来,一个地方只要有了各种神仙,也就真的有了灵气。古灵山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很难说清,是先有灵气,才有神仙,还是先有神仙,才有灵气。总之,神仙和灵气大概总是共存共生的吧。

灵气是古灵山的又一个招牌。对有信仰的人来说,古灵山的一草一木都是沾染了灵气的。所以,古灵山的笨鸡与别的地方又不一样。可不可以这样想,这些笨鸡就是女娲娘娘给予人间的布施呢。普通人不必要用杀不杀生,吃不吃肉来衡量自己的道德。因为,女娲造人的时候,也没有把人都造成只能喝水的“人物”。

古灵山自古泉眼多。黑龙潭、五龙洞、两水泉、醒目泉,真是数不完的泉眼,看不尽的瀑潭。水少的时候,吃用不愁;水多的时候,自成景观。它们汇集成溪,滞聚成湖,古灵山因此与别处又大不同。在古灵山,有两个大湖。一曰太公湖,塑太公“愿者上钩”雕像;一曰灵湖,新建灵光寺一座。垂柳依依,阁楼雕梁,大有江南气氛。朝拜者当然心有所愿,只要心诚,总有回报的机缘。

古灵山的水,又是她的一个名片。这是可以看得见的,是美的直观。纵然,灵气是看不见的,笨鸡也吃不到嘴边,但水总是人人都可以看或者摸的。一汪好水,真的可以洗涤尘埃,净化心空。

到了古灵山,不必要背负太多的规矩。只需你慢慢地走,慢慢地看。把心愿轻轻地说给空气,然后看看周围的群山,听听潺潺的流水,足矣。想吃地锅土鸡,就吃,找一下童年的感觉。惟有轻轻松松,才不负女娲造人的元愿。

47、古灵山梨花节

2011-04-07 17:31:24

古灵山梨花节已经举办了六届,今年是第七届。

很早就有人打听,今年的梨花节什么时间办。我也一样,一到三月,就开始关注梨花节的消息。我也知道,三月里面,梨花是不可能开的。但是,还是想知道确切的日期。我们大家实在太希望这个节日的早点到来了。

由于气候的原因,梨花节举办的具体日期并不固定,或者早一两天,或者迟一两天,大体上应该是四月初并不为错。

往常年,都是在梨花的盛花期才开始举办开幕式。等大家都来赏花了,花已落败,让后知道的游客很是扫兴。今年,我建议景区一是时间不要卡那么死,从四月一日就开始,搞上半个月。虽然,一号的时候,梨花才刚绽蕾,并没有如雪的感觉,但含苞欲放的感觉不是也挺好吗?二是开幕式可以放到中间某一天,但也要适当超前。这样,梨花节就不必为开幕式而左右,时间也相应拉长了许多。

今年的开幕式是在六号。恰好是清明小长假后的第一天,虽然假期刚过,但景区的人气不减。闻讯涌来大约一千多人。他们中有学生,有摄影师,有书法家,还有一对一对来拍婚纱照的新人。简短的开幕典礼一结束,大家纷纷来到梨花坡。

此时的古灵山梨花,并不像宣传的那样“梨香雪海”,大部分梨树还只是“欲语还羞”,但也有几棵早已是白花花一片了。她们是梨花中的急性子,也是梨花中最有心计的人,自然成了今天最抢眼的“花魁”,树上树下,树前树后,让花痴们围了个水泄不通。

与其是看花,还不如说是看人。光有花并无多大意趣,得有人来配。“人面桃花”,何尝不是“人面梨花”呢?那些少女们穿着红色的衣装,在白花的映衬下,花更艳,人更美。

还有那些搞摄影的,长枪短炮,又是光线,又是角度,一旦有人选到好位置,大家都蜂拥着过去,他们那专注的神色,比梨花还让人看着想乐。

突然,悠扬的古筝乐曲曼妙而来,顺声望去,原来,在梨花的深处,还藏着一队古装表演。几个少女轻舞长袖,交错腾挪,使人恍入仙境,一时竟忘了人间。

古灵山位于淇县西十公里的太行山深处,殷商时期,这里的“梨花朝露”就已经是古朝歌很有名的十景之一了。《封神榜》中记载,殷纣王有一次到女娲宫上香,先是为梨花所醉,后又为女娲美貌所迷,一时诗兴大发,挥笔在墙壁上题写了一首“艳诗”:

凤鸾宝帐景非常,尽是泥金巧样妆, 曲曲远山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 梨花带雨争娇艳,芍药笼烟骋媚妆, 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

正是因为这首本来还有几分文采的古诗,却因为立意不高,惹怒了女娲,竟毁了江山。

当然,这只是文人的杜撰罢了。殷纣王最后把殷商给葬送了,不可能是女娲的问题。但是有一点可以确信,古灵山的梨花也许才是殷纣王的“最爱”。

在淇县,云梦山上有桃花园,朝阳寺中有杏花岭,都是很有名气的。来旅游的人,不妨把这个三个地方的花挨个赏一遍,如此下来,你才觉得这个春天没有白过。


48、古灵山的冬天

2011-12-16 16:10:23

这两天,一直有一个念头在脑子里打转转:要过真正的冬天,去哪里过?

其实,冬天来了以后,一般人们都会有两种趋向:一种是喜欢享受或者忍受不了冬之残酷的人,光想着怎么能飞到海南,冬天里,也能身不着棉,薄衣短裙,眼中布绿,触景有花,反着季节,追着温暖,不必灰头秃脸,萎萎缩缩,春光如画,何其舒展!一种是喜欢挑战愿意把冬天过得轰轰烈烈的人,则想着奔向北国,冰上驰骋,雪上欢娱,寻回儿时印象中的冬天,然后在强烈的对比中,再赢得春天的爱抚。

南飞北奔,一要有钱二要有闲,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条件做得到的。如我辈者,只能向往,却很难有真正的体验。

很多年了,处于中原地区的我,似乎再也找不到“真正”冬天的感觉。记得儿时,穿着母亲做的棉腾腾的衣服,哪都捂得严严实实,在村头的坑塘里滑冰的快乐。也记得大雪封门的日子,在老屋里生着一堆炭火,听老人说古的迷醉。手脚都冻得裂开了口子,但仍然在雪地里跑来跑去,漫长的冬天,竟也过得如童话一般,丰富多采。

而今的冬天再也见不到厚厚的冰面了。雪也很少。即使下一场雪,也是一着地就化了。稍大一点的雪,也保存不了两天。还被车辗得七字八道,污秽得如粪便一样,没有一点要去亲近的欲望。倒是低沉的空气,狂号的恶风,时常袭来,人只能钻到有暖气的屋子里,了无生气,并无一点“这个”季节的“快感”。

这个时候,城市里的冬天,不伦不类,如过去皇宫里的太监,令人生厌;农村里的冬天,凄凉而单调,如行将就木的老人,若不是饭时屋顶上的炊烟还悠悠地冒着,压抑得让人窒息。

冬天,我的冬天在哪呢?

偶然的机会,我到淇县古灵山一趟。原来,古灵山的冬天,正是我一直寻而未得的冬天的真相。

说其是冬天的“真相”,一是冷得正直。是一种纯正的冷,而不是城市里那种温吞的冷,也不是农村那种干涩的冷。象粮食酿造的酒一样,烈而不软,绵而不滑,品过之后,身心畅快。二是冷得空灵。水还是那样丰腴。泉水沽沽地流着,瀑布从壁崖上泄下来,热气在半空中盘旋。在树根和草丛中,水因停滞而形成千奇百怪的冰挂,如玉一般鲜亮。阳光一照,彩练当空,如入瑶池。一些池潭上已经被厚厚的冰所覆盖,完全可以承载得了稚童的嬉戏。十月的初雪,还在山间静静地睡着,大概要等到春后才能消融。三是冷得高爽。空气是甜的,阳光是透的,风是刺骨的。用大约二十分钟,爬到铜顶上,紧缩的身体便可以张开了,呼出累积的废物,吸入新鲜的氧离子,顿时有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

古灵山的冬天,藏在大山的深处,与世隔绝,千百年来保持着自己不变的风貌。这才是“真正”的冬天。冬天已经很难寻找得到了,何不到古灵山来亲近一回冬天的童话呢?

49、天下第一铜顶——古灵山

2012-10-28 19:50:03

两山夹一峡谷。峡谷就是通向山顶的道路。

十月下旬的一天,中原的天气还是这样温和。不像北京,温差大得如孩子的脸。中午还热得身上冒汗,傍晚就凉得恨不能要悟上棉衣才是。南方到了秋天,也不如中原。说不出什么滋味。是温而不和,还是和而不温?

中原的秋天,好就好在阳光。只要没有风,阳光总是暖暖地,从清早一直照到太阳落山。这个时候,你到农村去,总能看到墙根下面,坐着一排溜晒“老爷儿”的老人们。秋天的太阳,大概是他们对这一年最后的留恋。总是整天不拉一会儿地伴着太阳早出晚归,不想错过一丁点这么美好的时光!

我就是在这个时候来到古灵山的。古灵山藏在太行山的深处。与古朝歌相生相伴。殷商末期,殷纣王,一个意气风发,斗志旺盛的青年君王来到古灵山。这个时候,大概他还没有自己的王后,也可能虽然后宫佳丽三千,但没有一个能使他满意。当他来到女娲宫,看到金壁辉煌、美艳绝伦的女娲塑像时,于是一颗青春萌动的心思,再也按捺不住了。错就错在,看到女娲,你不该产生什么“取回长乐侍君王”的想法。也可能事实上,你只是想娶一个像女娲这么美貌又有本事的女中豪杰,但你的错误表达却触怒了女娲。由此,引发了女娲派妲己颠覆纣王江山的公案。

如今,古灵山的女娲宫依然雄伟,女娲像依然美丽。纣王的所谓“淫诗”,也被后人刻在一块石碑上,警示着来此朝拜的人们:做人一定要谦虚收敛。不可傲气学纣王,忘了自己的本份。

秋天的柿子像灯笼挂在已经没有多少叶子的树枝上。秋菊散漫地开着。一丛丛的红叶在山石间点燃着生命的又一个高潮。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香气,不知是来自晒了一地的地瓜,还是来自挂在房檐的玉米,不知是来自翻开的土地,还是来自叮咚的山泉。总之,这样的香气让我想起我生长的村子,想起我劳作的童年。

顺着峡谷一直前行,九九八十一道弯,悠悠一条玉带河。不知走过几里路,在谷的尽头,却隐藏着一个小村子。我没有到过陶公世外桃园。我想,这个小村子,不就是一座形象的世外桃园吗?只有一个口子可以进出,外边谷口一挡,村子可真的要与世隔绝了。

村子一色的石头房子。牲口在山路上自得地走着。人并不多。有些院落已经长期没有住过人了。有两家饭庄。地锅笨鸡是这里的招牌菜。中午,伴着炊烟,我尝了尝已经好久没有吃到过的柴火烧出来的这些农村土菜,感觉就是香甜。

沟的上方,有一片宏大的建筑群。路很陡,直着上去,也得二十分钟。这是真武大帝的道场。大概有七八座院落。每座院落都不一样。各有风格。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的各位老祖,都用铜像贴金供奉在这里,无疑成了道家文化的大观园。

最后面是一座塔。外边看是十一层,里面看却是七层。七层取七级佛佗之意,十一层含“110”之意,暗合古灵山的传统文化。

塔顶全部用铜瓦覆盖。有别于武当的金顶,也别于老爷顶的铁顶,故被人称为“天下第一铜顶”。

古灵山的秋天是美好的。但古灵山最热闹的时候,还数不着秋天。夏天你来,到处都是泉眼和飞瀑。一场长达月余的“泼水节”在女娲像前开始了。天下第一铜顶,就成了天下第一“泼”了。

50、再上铜顶

2013-05-27 16:12:43

一天下午,天气比较凉爽。我决定再上铜顶。

所谓铜顶,是指淇县古灵山的一座山峰。很早的时候,有人把它叫做玄武山,海拔大概有三四百米,并不太高,登上却很不容易。

车子在女娲广场停下。一边是女娲补天像,一边是太公湖,山水交映,峰谷错落,灵山风光让人心怡。在郭主任的陪同下,我们沿太公湖北行,横亘在眼前的是一条由西向东的小河,名玉带河。玉带河名不虚传。源自三公里深处的小村凉水泉,在山沟中逶迤曲蜒,出龙洞,越龙潭,过双箭横秋,冲半岩风雨,傍飞崖走蛟,一路前行,直达山外灵湖。从高处俯瞰,可不就像一条绿色的丝带缠绕着灵山的大小山峰吗?玉带河上有两座小桥。一桥拱出,一桥平行。过拱桥,即是灵山名胜醒目泉。临山半翼,飞檐斗拱,一小亭下,有一龙嘴从山壁中伸出,清流从龙嘴中细细吐出,落入下边莲花盆内,到此洗眼明目者络绎不绝。平桥宽大,可以通车。正对着有三级广场,正在建设。今后这里便是铜顶的入口大门了。

石阶在一条峡谷中穿行。古树参天,浓荫蔽日,似入黄庐。约二十分钟,有灵官庙相迎。稍作休息,再行登攀,不觉眼亮,回头一望,原来,诸峰已能平视。灵山,因灵峰而得名。纵观灵山寺全景,其实坐于一峡谷广处。北依玄武,东西有龙虎对峙,中有灵峰挺立,南有列岩屏护。灵山寺起建于商代。《封神榜》中,殷纣王上香女娲宫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望着群峰之中,黄瓦红墙,祥云灵光,不禁肃然。

铜顶到了。云城巍峨,门楼生辉。由云城拾级而上,进得庙院,目光扫处,犹如走进紫禁城一般,宏伟壮观景象令人兴叹。顶者,尖的意思。不上来,难略其大。铜顶也,原来竟是一座道教之城。过去我来的时候,才有几座小型建筑,如今仅仅几年光景,已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建筑群落。先是玄帝庙,然后是九祖大殿,再往后,依次是无极老母殿,无梁殿等,最后是铜项标志性建筑——高达十一级的铜项灵塔,总的算来,要有七八座院落。灵塔,又叫110塔,铜瓦覆顶,石板砌体,颇有异域风格。顺着内设旋梯上去,发现内部按七层设计,每层一个神龛,十分精致。外边十一级,大概暗合110“要要灵”的喻意,内设七级,又成了“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图”的最高善举。设计都真是费尽心机,感念至义。

铜顶为原阳老大慈善总会集资兴建。十年下来,总投资已达亿元。来到一处挂着原阳老大办公室的房间,本想拜访这位“超人”老大。不想,他却人在山东,大概又参观考察去了。老大就是这样一个人,永不停息,决不自闭。在铜顶的建设上,他要求大家广纳百川,精益求精,要干就要干成最好,决不能给后人留下遗憾。他给自己的团队定下六个不准。不喝酒,不招待,不搞没有实际意义的唱戏演出,也不刻碑留名,把集资到的每一分钱都用到工程上来。一个人生命也就几十年,只要做成一件事就很了不起。原阳老大把自己的一生全部投到了灵山铜顶的建设上,而且已经功显绩成。我想若干年后,很多人的名字可能会被时间洗掉,但老大的名字,一定会随着日月的推移,而越发响亮。其实,神的产生并不玄乎,只要你做了足够让老百姓记住的好事,你可能就能成为老百姓心目中的“神仙”。玄武为北方之神,也是主水之神。正因为玄武解救苍生于水火之中,保佑一方平安,才有了玄武的地位。人在朝拜神仙的时候,为什么不想想自己给后人留点什么呢?

在灵塔的后面,是一圈正在建设之中的“U”形长城,像一个座椅的靠背,拱卫着铜顶。长城约四五公里长,宽二点五米,其中还分布有若干个烽火台,颇有气势。在这么高的山头上建这么一座十里长城,在几年前,我还以为只是一个“神话”,如今见到初形已现,心情很不平静。我想等到长城建成那时,游人登临其上,北望山峦起伏,南俯山谷龙移,将会是一种什么情景!

原阳老大有奇志

铜顶百难创异绩

穷山何能变胜景

愚公有灵枉叹息

51、古灵山龙潭峡

进入淇县古灵山,沿玉带河向西北一路走来,便是长达八华里的古灵山龙潭峡.

其实,所谓玉带河就是龙潭峡伸到古灵山主景区的一部分.因其水澈如玉,飘然如带而得名.龙潭峡到此,出两峰而入群岩,变曲溪而呈平湖,秀则秀矣,但险象全无.要窥龙潭峡之全貌,必前行才是。

往前稍许,忽见一峰插天,犹如大将军把门,煞是壮观。再往前走,顿感广天进入暗宇,骄阳遁去,凉风习习,令人唯恐雨之将至,不免胆怯却步。踌躇之间,一弯绕过,前方突然出现一方天地,隐约可见一座房子,房前一片芦苇,大有农家味趣。走近才知,已经来到著名的黑龙潭。黑龙潭水面并不很大,但是几股清泉清晰可见。站到高处,仔细审视这里的地势,两座山头构成一个反“S”形,活灵活现一个天然太极图。黑龙潭就处在阴鱼鱼嘴的地方。正对着黑龙潭的山壁高约千仞,如斧劈刀削一般,仰望久了有头晕目眩之感。经当地人指点,还可望见隐隐的字迹:“山卓碧云插汉,泉滃绿玉飞花,三仁六七贤圣,灵杰千古同嘉。”经打听方知,这是明代御史孙征兰留在老家的又一方墨宝。回想其在云梦山等地的众多题记,不由对这位同村老乡肃然起敬。

黑龙潭北侧是当地老百姓集资重建的龙王庙,里面供奉着五位龙王。黄龙坐中,两旁依次是白龙、黑龙,青龙、红龙。中国的龙王信仰是随着佛教的兴起而产生的,但是又与印度佛教中的龙王有很大差异。可以说中国的龙王是佛教道教杂糅的产物。道教引进佛教龙王并加以改造,形成自己的龙王体系,称之为天龙王、四海龙王、五方龙王等。

 《太上洞渊神咒经》中的“龙王品”列有以方位为区分的“五帝龙王”,以海洋为区分的“四海龙王”,以天地万物为区分的54名龙王名字和62名神龙王名字

《西游记》中有四海龙王:东海敖广、西海敖钦、南海敖润、北海敖顺。 

  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诏天下五龙皆封王爵,封青龙神为广仁王,赤龙神为嘉泽王,黄龙神为孚应王,白龙神为义济王,黑龙神为灵泽王。 

  由于龙为司水之神,凡有水之处,无论江河湖海,渊潭塘井均有龙王,职司该地水旱丰歉。于是大江南北龙王庙林立,成为中国龙崇拜的重要一部分。

甲骨文“龙”字表示这样一个概念:其一,它供天驱使;其二,它的声音是隆隆之声;其三,它的形象是闪电,头像兽类,身躯像蛇,隐身在云团之中;其四,它的工具是云团;其五,它的功能是接受天的旨意播洒雨水。古人如此刻画龙,意味着人们既惧怕它,又离不开它,对它敬畏有加。

离开黑龙潭大约一里多地,便是龙潭峡的又一处名胜白龙潭。白龙潭由白龙岩、白龙洞和白龙瀑三部分构成。白龙岩全部由钟乳石组成,仔细端详可见一条天然白龙活灵活现,呼之欲出,两根尺把长的胡须正对着沟下的一汪清水,大有蛟龙入海之势。而在白龙岩的上面则是一天然溶洞,广约三间,上下两层,上下洞口相通,人可钻上钻下。每到夏季,雨水丰沛,上游来水在这里形成一个跌瀑,三五好友坐在白龙洞中,观瀑赏景,必会十分惬意。

沿龙潭峡一路前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人目不暇接。一会儿是金龟出洞,一会儿是双猴望月,一会儿是金鸡独立,一会儿是犀牛探水。更为奇特的是,在一处绝崖上,倏地发现有一座山峰双石并立,大有炎黄二帝之风采。摄入镜头竟与黄河二帝非常相象。激动之余,随口吟诗一首以记之:炎黄二帝立龙潭,女娲补天有续篇。灵山圣景谁裁出,华夏奇观出天然。

经过两个小时的峡谷穿行,豁然开朗之处就是闻名遐迩的明清古民居,有石头城美誉的原始村落---凉水泉。凉水泉,一个人口不足百人的深山小村,却保留了几十座原汁原味的石头院落。这里牛羊成群,鸡鸭满坡。偶闻老翁村姑吆喝声响,恍惚如入世外桃园,即便不是文人也会引发隐者之概。

据说,凉水泉过去其实是两水泉。一泉坐南,叫小泉,一泉坐北叫老泉。两股泉水昼夜不舍,四季长流,注入双龙潭后沿龙潭峡一直流向古灵山。目前,小泉已被当地人开发成五龙洞景区,而老泉则被开发为龙泉山庄,都成了这里有名的旅游胜地。

龙潭峡,处处有龙,泉潭相连,真是名不虚传。唐代诗人韦庄赞曰:

  石激悬流雪满湾,五龙潜处野云闲。

  暂收雷电九峰下,且饮溪潭一水间。

  浪引浮槎依北岸,波分晓日浸东山。

  回瞻四面如看画,须信游人不欲还。

  2009年6月21日

52、古灵山的水

2009-09-19 22:57:45

淇县古灵山坐落在古朝歌城西北约五公里的太行山中.

现在已是国家4A级景区的古灵山,如一位巧装打扮的姑娘,少了几分乡土之气,倒多了些妩媚之色.净是净了许多,洋是洋了许多,但山村少女的朴实,却也被遮盖住了不少.未经雕饰的那些老柿树还弯弯地奉献着绿色,成片的梨树还在山坡上堆起一丛一丛的雪,但她们的脚下再也不是原来的石头和散着香气的黑土,净得连护卫她们的小草和落叶也看不见了.古灵山已经变成大户人家阳台上的盆景,好象穿着皮鞋的天仙妹妹,在聚光灯下闪耀着心慌的表情.

我在寻找小家碧玉般的古灵山,我在寻找那个清晨从露珠中走出来的古灵山,我在寻找只会对我笑而没有多少言语的古灵山.忽然,我发现一条小溪从我目光中淌下,然后在一汪小潭中打了个旋停下.它就象古灵山的眼,清澈,明亮,还仿佛有一点羞涩.这才是我的古灵山呀,这才是我梦中的古灵山.

噢,我知道了,古灵山并没有变,只要有水,古灵山就还是那个原汁原味的古灵山.

相传古灵山是人类始祖母亲女娲的居所.当年,女娲为了完成造世宏愿,一路修行走遍天下,但没有一处让其十分满意.不是少石就是缺水.天倾不能补,地裂不能修.造人因水不济,而终不能成.后来,伏羲引领她来到古灵山.只见这里山峦耸翠,泉涌玉雪,溪涧曲泻,万物清明.她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一仙境圣地.她在这里筑洞为家,修真养性.炼石以补苍天,抟土以造人类.在功德圆满以后,她的伟大形象就永远幻化成女娲峰留在了古灵山.

我在一处被称为危岩少进的地方停留下来.只见山如层饼,逐层缩进,形成一天然走廊.在其前面,有一方水面,鹅卵铺地,鱼翔浅底,显得分外静寂。这就是传说中的女娲池。相传,一开始,女娲造人的时候,并没有用水洗的习惯,结果造出的人,皮肤各种颜色都有,也很丑陋。后来,她每造一个人就让婢女放在女娲池中洗洗,结果,凡洗过的不仅皮肤光亮,而且个个都很漂亮。男的威武帅气,女的貌似桃花。夏天的时候,女娲也常常自己来到女娲池中洗澡冲凉,这里也是她和女伴们嬉戏的好地方。如今这里已开辟成一个天然浴场,每到夏天,不少青年男女慕名而来,跳入池中洗个痛快。晚上的古灵山,好久还可以听到来自女娲池的水声和笑声。这时,有几个少女过来,我想她们肯定是来洗美来了。不便打扰,我就收回遐想,往前而去。

沿玉带河迤逦而行,但见流水潺潺,野草曵身,清新的空气让人通体清爽。在一线瀑布的下方,我在一通写有“醒目白”的石碑前驻足。但见一个小龙头从山体中探出,清凉的山泉水自龙头不停地流下,注入一个月亮形水槽。相传,这就是女娲为人洗眼明目的地方。但是为什么叫醒目白呢?后来,我才明白,原来这是个借景字。“白”和下面的水不是正好组成一个泉字吗。我在赞叹旅游工作者智慧的同时,也仿佛看到了女娲母亲的良苦用心。掬起一捧泉水,洗了一把眼睛,顿时清凉很多。难怪导游说,洗过醒目泉,八十能织棉。看来,我这近视眼是来晚了呀。

古灵山的水起源于深山老林中的凉水泉。这是一个人口不足百人的小山村。一色的石头民居,一色的原始风俗。我曾经去过这个小村,当时还不通电话。来到这里,隐居之心都有。

由于水资源的丰富,古灵山泉潭瀑湖样样具备.黑龙潭、白龙潭、太公湖、灵湖等等,哪一个不是被当地老百姓描绘得让人神往呢.可惜,由于时间关系,我不能一一到达.只能留个想头了.

听这里的导游说,每年夏天七八月间,古灵山都要举办传统的泼水节,来纪念女娲造人的伟大功绩。届时,全国各地的信男信女都要汇聚女娲像前,泼水祈福,追思女娲母亲洗沐之情.我想,女娲看到这个场面,一定会感到无比快慰。这不正是她所希望的吗?

53、泼水节赋

2013-07-10 09:51:51

朝歌城西,太行山中,群峰耸立,玉带清流,庙宇栉比,古屋错落,柳依太公湖观鱼,梨满财神沟扬雪,竹篁修茂,桑园情深,女娲育人创文明矣,封神故事由此兴也。古谓灵山,今已大观,世外之净土,心灵之憩园,可以拜天地诸神,可以吸自然精华,修身养性,健体康身,四季景备,游人如织。

夏日炎炎,昼长夜漫。钢筋水泥之中,烟气噪声之下,何其烦也。叹家无水塘,里无溪水,一县之域,竟寻不见消夏避暑之片池。偶闻淇水野游,淹没青年,每年都有悲剧发生,任人谁不怅然?

古灵山也,泉瀑颇丰,水自清柔,过去白白流逝,其价值并无开掘。九年之前,开启女娲泼水之念,竟大受欢迎,一发不可收拾,至今泼水已成豫地盛事,旅游佳品。每逢七八月份,咨询打听者不计其数。故灵山泼水节由以天计到以月收,跨越整个酷夏,遂成老少狂欢度假之盼。

观泼水节之盛况,人山人海,车水马龙,摩肩接踵,如蚁如蜂,日达万数,波及周省各地,影响日甚。女娲像下,水柱冲天,盆泼枪射,浪笑珠嚎,极乐无限。无老少之分别,无生熟之障碍,无身份之顾忌,无男女之隔异,泼之受之,泼之爱之,泼之乐之,泼之友之。此情此景,此刻此时,无不以湿身为幸事,兴之所至,有的干脆醉卧盆水中,任由玩戏,甘当鱼龙。

灵山泼水,起于女娲,源于消灾。人生于泥,百病隐匿,洗洗清爽,病痛顿祛。故曰:爱水就泼水,爱谁就泼谁。女娲赐福,圣水洒身,能不悦乎?

54、骑游古灵山

2010-08-11 11:16:02

骑山地车从我家到古灵山约需一个多小时。看看计程表,距离是18公里。这大概是我有生以来,骑车骑的最远的一次。并且路还不是平路,其累的程度可以想见。之后一天,我几乎昏昏欲睡。

最近几年,我已经很少骑单车。集中补练还不到半月。每天清晨五点醒来,然后用半个小时洗漱,作一点准备,五点半准时出门。先是沿城周边转悠,不到三天,我开始将每天的运动量增加到12公里,然后是20公里,去过的地方往北到过淇河,往南到过黄堆、王庄、南阳,往东到过西岗,往西到过扶贫路。动过直接到古灵山的念头,但都是信心不足,不得不中途折返。

这是一个星期天。天气不算太热,还有一点风,很适合骑车游玩。我叫上妻子,每人一辆单车,目标直指古灵山。

我们从家里出来,绕东二环达南环路,然后过地下道到铁西,穿过永达路,上工业路,走袁庄、大洼,斜插过去,就到了古灵山的路口了。

往古灵山去的路,全是上坡。有些坡度过去坐车没有感觉,现在骑车会感到很陡。有些路段,不得不下来推着车走。等到达景区大门时,我已汗水淋淋,时间指向不到七点。

这时,古灵山景区象刚从梦中醒来,一副庸懒的样子。没有车辆,也没有游客。只有几个职工在打扫卫生。远处的水声传来,越发显得静寂和空寥。天空中不知是雾还是云,并不稠密,稀稀地飘着,犹如美人还没有睁开的睫毛。

我们似乎劲头并没有用完。都没有停下来的的意思。和熟识的职工打了几声招呼,就又向纵深驶去。

古灵山核心景区并不是很大。被龙虎两山抱着,被玉带河拥着,显得小巧玲珑,精雅细致。再往里走,是一个叫凉水泉的小村。而通往这个小村的这条沟,却是藏在深闺中的妙龄女子,还没有多少人见到过呢。如此说来,古灵山并不算小,方圆也好几公里吧。

这条沟的妙处在于泉相连,潭相依,瀑相叠,真可谓是水的世界,绿的天地。过去由于路不太好,除了村里几户村民常来常往,游客并不太多。现在,五米宽的水泥路平平展展的,骑行其中,如入仙境一般。这个时候,你会觉得水是你的,山是你的,连大把大把的空气都是你的。

沟里真是静得出奇。要不是两个人相伴,一个人还真有点胆怯。我们骑了一会儿,实在觉得这么好的泉水,不去玩上一把,有点太可惜了。于是,我们停下车来,来到一个叫三潭映月的地方。我干脆把鞋脱了,从岸下爬下来,把脚挪到水中,试了试水温,又试了试水底的光滑程度,后来就是孩童一般地和水打起仗来了。

喝了些泉水,又让水泡了一阵儿,身上的热气早已不知哪去了。眼看太阳快上三杆高了。我们赶快收拾一下,又开始向村里进发。这是个典型的小山村,都还是明清风格的纯石头房子。房子前后,不是牛就是羊,有只狗见我们过来,悄悄跑跟前,并不咬人。路旁有一块谷子地,羊尾巴粗的谷穗都低着头,一幅丰收的景象。因为本人姓谷的原因,不免有一种很亲切的感觉。就跳到地里,和我的这些“老本”合了很多照片,也算是沾了他们一些喜气吧。

从古灵山景区到凉水泉,我们连玩带步行着推车走了一个多小时。回来的时候,我专门留意了一下路程,约三公里。你猜我们用了多少时间——不到十分钟!简直和飞差不多。

回去的整个路都是下坡,很多地段我都需要刹闸才能控制住速度。尽管天气越来越热,但是当你坐在车上不需要用力的时候,那点热早忘掉九霄云外了。


55、灵山梨花

2010-04-08 17:31:33

每年这个时候,就有朋友问我,淇县灵山寺的梨花开了吗?清明节期间,我上了一次古灵山。满坡的梨树还被铁一样的枝干统治着。只有到近前,才能看到一丁点的花的骨朵。我想花期至少还得一个星期。

灵山的朋友告诉我,今天天气热得晚,花期往后推迟了。周边有几棵桃树,我看了看,也是才开。没有看到梨花,桃花也不错。我就用相机拍了个够。回来放到网上,还真的漂亮。网友也给面子,一会点击率就数百上千了。

我们这里是河南的北部。春天来得晚走得快。有好几年,由于没有十分注意,竟没有享受到过春天的意味。这里脱了冬衣,那边就热得不行了。有时想想,我换过春天的衣服吗?

从去年开始,我留意了冬春的变化。原来,春天是必须从树上寻找的。也是在灵山太公湖的东侧,在一大片柳树,那是预告春天的信使。先是一点一点黄,从开始泛绿的柳条间拱出,然后一点点变成淡绿,深绿,黑绿,不几天,整个柳树就成了浓浓郁郁的绿荫了。过去诗人说柳暗花明,我一直并没有深切的理解,等研究了柳树的变化,才知道,柳树还真的会变暗呢。

4月8日,灵山度假村要奠基。本来说是10点半的仪式,由于我惦记着梨花的缘故,8点多一点就到了。灵山管理处的同志知道我来了,就早早迎了上来。第一句话就问他们,梨花开了吗?开了,开得正好呢,大家抢着说道。可以看出,我的有点急切的心情并不是我的专利,人同此心呀。

灵山的梨树漫布在一个山坡上,所以又叫梨花坡。用不着很长时间,走过女娲广场,路过女娲宫,仰望女娲峰,等你还不注意的时候,一大片雪白的梨花竟映在眼前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才几天呀,本来含苞欲放的梨花,都长成大姑娘了。风会把这些花的嫩色吹掉吗,风会把这些娇柔的花瓣吹跑吗?我多想,风可不能太大了。让梨花多待一些时日吧,很多朋友还等着看呢。

“曲曲远山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梨花带雨争妖艳,芍药笼烟骋媚妆。”这是当年殷纣王游览古灵山时所发出的感叹。随后,当他又来到女娲宫的时候,看到女娲娘娘的美貌,竟把花美和人美再也分不开了。由此看来,灵山的梨花是女娲的化身,所以格外显得温情和仪态万方。难怪每年这么多人呼朋唤友,结伴前来朝拜灵山梨花,原来,这里的梨花因为沾了灵气,早已成了他们精神的一种寄托了。

现在的古灵山已经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了。为了发展旅游,也为了让灵山的梨花飞得更远,他们每年这个时候,都要举办盛大的梨花节,今年已经是第六届了。听说,后天他们就要举办梨花节的开幕式,到时候,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会有上万人来参加梨花节。是啊,灵山的梨花是热闹的,集体的,宽容的。任何孤独和寂寞在纷纷扬扬的梨花面前都会化成一丝笼烟。就象一杯好酒,我不敢狂饮,只是小酌一口,就匆匆离开了如梦如幻的梨树坡。

我想,等到梨花节开幕的时候,说不定女娲娘娘还会下凡来到人间,要么变成一朵硕大的花朵,要么就附在哪一个漂亮的姑娘身上,因为,她是最喜欢看到人间的繁茂了。

我决定,到梨花节的时候,再来看古灵山的梨花。呼朋唤友,吟风咏月,梨花顾盼,美人相映,这才是赏花的极致。或者,就在梨花坡上摆几个小菜,喝几口小酒,唱几首小曲,不亦快哉!


56、骑行朝阳寺

2010-08-21 12:45:48

8月21日是星期六。天阴沉沉的,好象要下大雨。

五点半醒来,窗户上还不是太亮。我又躺了一会儿。快六点的时候,我起来,这时天已明亮多了。昨天晚上下了一夜的阵雨,地上还积着很多水,树和花草都湿漉漉的。空气倒是很清新,就是有点潮。

这两天这里雨下得很大。特别是18号晚上一场暴雨,山区达200多毫米。很多路段被冲垮,一些山体出现塌方,大家在享受雨给人带来的快乐的同时,也受到洪水带来的骇人的冲击和破坏。

云梦山五里鬼谷全部被冲毁;清凉庵成为孤岛;古灵山地下涵洞出现坍塌。

原计划,我今天想骑车到云梦山,一是想看看水帘洞瀑布这一难得一见的胜景。二是想到毁损的五里鬼谷看一看,拍一点照片。但是看看天,总觉得心里不踏实。

后来,就改为往朝阳寺方向去。心里想着,先到朝阳寺,如果还有时间和力气,就到灵山再看看。当然,这要天不下雨才行。

约六点出发。随身带了一条雨衣,一只照相机,和半瓶水。

沿工业路一路西上,用时一个小时,来到朝阳寺牌坊。再往上走,就都是上坡了。不要说骑,就是步行也不是很轻松。只得歇会走会,基本上没有再骑车的机会。

路上没有一个人。只有满山的雾在飘着,像纱,像云。

到朝阳寺停车场,用了约半个小时。此时我已是气喘吁吁,只得停下来,喝了一点水,然后坐在路沿石上喘了口气,就又开始向上爬去。

很远就听见有哗哗的水声。到跟一看,原来是朝阳寺朝天门的龙泉开了。从山上沿崖壁挂下来,形成一条瀑布,然后在普渡桥落入放生池,再跨路流进一条大沟,而这条沟又经朝歌折胫河流到著名的淇河里,汇入卫水。

由于雾的原因,并没有拍照的很好的条件。我只是拍了一点水的画面,看看实在没有更多的东西可以构图,就想到返回。

朝阳寺离古灵山很近,就是几公里的样子。既然来了,天又迟迟没有要下的意思,就干脆再到灵山一趟吧,反正,有的是力气。

前天来灵山,灵湖的水还不到五分之一,而今天再看,已经一多半了。估计用不了两天,灵湖就会蓄满,到时水从大坝上翻过去,那会是一种多么壮观的风景啊!

几条河水像野马一样向灵湖疾奔。我骑车先是向赵庄方向走了一段,然后在赵庄桥下,洗了把脸,又把车上的泥洗涮了一下,就来到古灵山景区。此时八点已过,不断有游客涌向这里。但遗憾的是,由于景区遭遇洪水,现在正在抢修,实行了暂时封山,很多游客并不能进入景区。

古灵山素以泉多,潭多,瀑多,池多著称。山水一来,这里更是成了水的世界。到处是奔流的洪水,到处是涌动的激流。真是抬眼是水,前看也是水,低头还是水。

拍了几张照片,简单在山上吃了点早餐,约十点返回,四十分钟到家。


57、赏月朝阳山

2013-09-22 10:30:18

癸巳年中秋,恰逢“十五的月亮十五圆”,又有“月是故乡明”的古训,便想到去朝阳山赏月。

其实,我已经多年没有赏月的习惯了。我以为,赏月是一种心情。当一个人心是娴静的,明静的,安静的,才会觉得月之如歌如诗,才会有品听品读的愿望。而住在城市,为生活工作所迫,再好的月亮,不就是一轮月亮吗,为什么非得八月十五来看呢?月月有月,哪里注意过她的阴晴和圆缺呢?心中无稚和心中无诗,眼中怎么还会有月呢?

往常年,每到这个时节,总有友人提出到云梦山南天门去赏月。很多情况下,我都是给人安排一下,自己并不上去。偶尔想起来了,就走出家门,在小院里透过楼隙看一眼月亮,并无什么嫦娥呀、玉兔呀、吴刚之联想。物的月亮,总不能化作情的月亮,让我有多少激动。去年中秋,终于拗不过友人强求,陪着他们到南天门和山顶草原上去走了一趟。但天公不作美,月亮被阴云盖着,竟未能一睹芳容。月亮没有看到,但是大家围坐在南天门的平台之上,下面是悬崖田园和星星灯火,倒仍有天界之感。而没有赏到的圆月,便成了一份希望的期待。

淇县有三个赏月的好地方。首选当然是云梦山的南天门。因为,一是名字起得好,南天之上,自然就是月宫所在了。二是山势绝断,目及所处,再无障碍。曾经举办过几届赏月节,小有名气;其次是古灵山的“天下第一铜顶”。这里孤峰独立,殿宇巍峨,月出东沟,天水两轮,格具情调;再者就是朝阳山了。朝阳山,当地人叫尖山,是淇县境内第三高峰。朝阳山还是淇县乡情的象征。当地人百年之后修坟的时候,有“头枕尖山,脚蹬淇河”的规矩。头枕着尖山,就是枕着家乡,枕着家乡的爱抚,当然死了心里心觉得踏实。

其实,到朝阳山赏月,也不一定非要登到尖山之颠。因为朝阳寺三山怀抱,其东南方向是一开口,视野可直达十数里之阔。当月亮刚一升起的时候,即便是在朝阳山下的停车场,也是观月的好地方,更不要说再上到朝阳寺佛洞广场和位于尖山半腰的好汉坡了。

我们到朝阳山脚下时,来往的车辆已经不少。等到了停车场,里面已经不能再进车了。车满了,人也满了。车场中间不知是谁还搭了一个大屏幕,有一伙人正在对着唱歌。当然更多的还是三五一群围坐在地上,吃着喝着自带的食物和酒水。这时月亮还没有出来。但好像大家并不特别关注月亮的行动。赏月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由头,朋友或者家人聚在一起高兴一晚上可能才是目的。

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车和人。我是一个好清静的人。本来觉得朝阳山比较僻静,今晚和家人就在这无声息的月光中度过。但看来,有这个想法的人不少,大家不约而同来了。我只得把车开到更高的地方,一直来到景区的门口。景区里面的人好像不是太多。有两三家提着东西直奔好汉坡去了。我可没有这勇气,只得就近找地方歇息。这时,才发现在景区大小广场的角落里,石桌旁,也有不少夜游者。无一例外,他们一面吃着喝着一面等着月亮的升起。

大约七点来钟,我突然在一棵树的叶子间首先发现了月亮的影子。就像一个少女,羞羞答答的,一会儿偷看我一眼,一会儿又躲在叶子后面。我就跑到一个高处,到树的后面去找她。这回她再也没地方躲了,圆圆的,很明亮的样子,连她上面的玉兔和桂树都看得清清楚楚。我睁大眼睛想找到嫦娥在做什么,但不知她跑到人间去了,还是依在桂树后面想念她的情人,不肯出来,总之只是隐约看到一条飘带,再没有看到她的娇容。

天上没有一丝云彩。月亮一直不知疲倦地挂在天空,而且越来越鲜亮。这个时候,真应该有酒伴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没有酒意就没有诗意,没有诗意就没有乡意,看月亮不就是因为天下此时就一个月亮吗?我非常理解古人为什么会把思乡之情寄托给月亮。因为月亮就像一面镜子,当远隔千里万里的亲人,互相思念的时候,大家相约同时去看月亮时,是会从月亮中看到对方的面容的。而今我们完全不必再借月亮传递思情了。一个电话、一个短信,一个QQ,一个微信,早把想说的话,要看的人,如在对面一般传来传去。人与人之间再无距离,而月亮之美便淡多了。信息发达了,而神话却凋零了。天空中我们的很多向往,都被科学给弄得索然无味。科学,你为什么就不能给想像一点空间呢?我真地反对人类登上月球。我不想看到人类的探测器从月球上发回的照片。这些照片是那么丑,你把我的嫦娥给吓到哪去了呢?

相聚是一种团圆,分离也是一种团圆。当我真地来到尖山之下,来到我的家乡,与我的家人一起赏月的时候,我在想,那些身没有在家乡,家人没有在一起的人们,你们心中的明月是不是更圆呢?

58、朝阳秋色赋

2009- 10-13 15:52:05

秋天的朝阳寺那是绝对的美。

在淇县,春天你去看云梦山,广大而博取。夏天你去看古灵山,水茂而清秀。秋天你去看朝阳寺,敦厚而温存。

游览秋天的朝阳寺,你主要应抓一个“野”字。一为野草丰秋,二为野果盛秋,三为野花染秋,四为野虫乱秋,五为野兽踏秋,六为野石耸秋。

当秋风送爽,骄阳不在,当屋宇清凉,人皆萎缩,而朝阳寺正是阳光温煦,光照适中的时候。踏阶而上,既可阅览悬空殿寺之奇危,又可登高云颠而望远。野卉让你留连,秋果让你难弃,虫声唧唧,云岚依依,山石有形而多情,细流有意而动听。择一平岩而稍坐,天地为你环绕,田野为你展露,此中滋味,惟皇族也不如也。

朝阳寺,距朝歌古城不足10公里。尖山拱卫,四井相接,乃殷纣王度假之行宫。

来乎,唯秋之不可或缺矣!

59、到朝阳寺登山

2010-04-18 08:12:09

朝阳寺是淇县的一座古寺。就在著名的云梦山和古灵山之间,也是太行山上的一座有名的庙宇。与云梦山和古灵山稍有不同的是,云梦山和古灵山以寺起家,但以山扬名。比方说,云梦山最早的时候,它的上圣庙、鬼谷祠、云峰寺的名气比山的名气要大。古灵山也是一样,最早也是叫做古灵山寺的。而朝阳寺却是以山起家,以寺闻名。就在朝阳寺的北侧,其实是一座朝阳山,而朝阳寺就是依朝阳山的南坡错落而成。但是,朝阳山却很少有人知道了。当地大人小孩都唤它为“尖山”,大概因为它尖尖的形状。我也是很晚的时候,才从县志上获知它还有这样一个“学名”。

淇县人对尖山从小就会培养起一种特殊的感情。从记事起,逐渐要参加很多老去的亲人的葬礼。那些白事的主持者,都是当地很有经验的人。每当棺材下到坟穴的时候,他们都要再确定一下墓穴的走向。而此时的唯一标准就是“头枕尖山,脚登淇河”。

朝阳寺是一座背山向阳的寺院。说是寺院,其实限于地理位置,基本上有寺无院。那些庙宇殿堂,都在山坡上依次摆放,从远处望之,还以为是在山上挂着一样。所以,朝阳寺又有悬空寺的叫法。过朝阳寺向西南方向是一大片平坦的山顶草甸,约行半天,就可以到达淇县的第二高峰——朝歌寨。朝歌山和朝歌寨都与殷纣王有关系。朝歌山是当年纣王祭祖拜天的地方,朝歌寨是当年殷纣王屯兵布阵的关隘。朝阳寺的正西,沿清风谷下去,在朝阳山的西坡下面,就是碾沟了。碾沟的南头就是古老的清凉庵。

从朝阳寺到清凉庵约有两个小时的路程。朝阳寺向阳,而清凉庵背阴,据说都是纣王的行宫。一为取暖一为避暑。

所以,到朝阳寺登山是可以有多种选择的。如果不想太累,可以直接从朝阳寺翻到清凉庵,基本是在一个峡谷中穿行,时间就两个小时左右,并不太累,清早出发,快中午的时候就到了,正好可以尝尝清凉庵有名的糊涂面条。如果想登高望远,那就登尖山。海拔约700来米,不太高,也不太低。登临其上,一览众山小,北瞰灵湖浩渺,东望原野如画,真有登尖山而忘俗事之感。当然如果有充裕的时间,还是去爬朝歌寨。但是这需要一天。我曾经去过一次,但是由于准备不充分,到中午也只走到寨的脚下。“尖山高尖山高,尖山只达老寨腰”,仰望高耸入云的寨顶,唯有兴叹的劲了。所以,那一次不但没有登顶,还让老乡抄了个近路给领了下来。

春光明媚,正是登山踏青的好时候。赏过古灵山的梨花,游过云梦山的草地,就到朝阳寺来登山吧。


60、朝阳寺登山节

2011-04-09 15:45:15

朝阳寺,又叫朝阳悬空寺,是淇县的又一名胜。几十座庙宇,高高低低,金瓦红柱,镶嵌在朝阳山的南坡上,格外耀眼。

朝阳山,淇县人俗称尖山。下面圆嘟嘟的,很规则地向上一圈一圈地缩小,最后攒成一个尖尖,怎么看都觉得有点富士山的味道。

这座山,县志上记载603米,是淇县第三座高山。最高的是三县垴,1000多米,然后是朝歌寨,900多米,所以,当地有“尖山高,尖山高,尖山不到老寨腰”的说法。

应该说,在南太行,这些山都不能算多么出色。但是,在淇县,他们却是山峰中的“翘楚”。之所以这样评价,倒不是因为他们哥仨身高马大,“鹤立鸡群”,而是因为他们都有文化,不是普通的山,一般的山,是有内涵的山。

三县垴,是纣王殿的象征。当年纣王在这里屯兵习武,打造兵器,是纣王开疆拓土的发源地。朝歌寨,是纣王据守城池,抗击外敌入侵的最后一道防线,从朝歌寨到金牛岭,构成了古朝歌铁桶一般的军事要塞。而朝阳山,则是殷纣王避署取暖,祭天告祖的圣地。

从朝阳寺出发,过通天门,然后进入清风谷,一路攀爬,将近三四百米时,豁然有一山顶平原,正西是清凉庵,正南是朝歌寨,正北就是尖山。在这个地方再看尖山,因为近在眼前,可能就只是一道山岭了。

登泰山而小天下。登尖山而小中原。去年,我曾经登上过尖山,往北一看,水波潋滟,灵山湖如诗如画,往东一看,淇县城尽收眼底,再无喧扰。在下面看到的“山尖”,其实还很平坦,可容纳下几个足球场。山上怪石林立,千奇百怪,虽无殿阁,倒也有趣。遥想当年,殷纣王祭天的盛况,不能不让人感叹世事的变迁。

朝阳寺的登山节到今年已经举办了五届,一届比一届规模宏大。关键是,登山节的效应在慢慢释放,就是没有“节日”的时候,也有很多单位和团体自发来这里登山。

在今年的登山节上,我就看到很多来自安阳、鹤壁、濮阳等地的户外小组或者登山团队,他们举着自己的旗帜,有专人领队,来这里一展他们的风采。我问他们为什么跑这么远来这里登山,他们说,朝阳山是一个很好的登山基地,风光好,也不偏远,高度适中,年轻人和中老年人都能适应。光是今年春天,他们就已经来登过好几次了。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今年并没有登上去。但是,我选择了另一条道路下山。这是朝阳寺正南的一个山谷,直通北四井村。山谷中杏花刚落,桃花盛开,两旁有殷长城夹道,人迹不多,野趣横生,与刚才摩肩接踵的场面相比,实在是一个幽静的小天地。

仔细品味一下春天,春天真的很美。大家走出家门,不管是选择登山,还是选择踏青,享受阳光和空气的心情,绝对是最没有压力的。


61、朝阳山杂思

2012-11-19 16:10:23

来到朝歌,不能不到朝阳山。

朝歌,殷纣王故都。现在已改名为淇县。在殷商时期,纣王受为什么把自己的都城称为朝歌,说法不一。一种说法是,取“喜迎朝阳,高歌黎明”之意,希望江山永固,兴旺发达;另一种说法,与地名有关。说淇县西部太行山,有一座山叫朝歌山,所以,都城也就叫做朝歌了。现在,朝歌山,又叫朝歌寨,或者老寨,据说,纣王曾经在上面筑过军事要塞,至今还有遗迹。在这里,朝歌的朝,一律读作ZHAO,而不读作CHAO。

朝阳山的朝,倒是读作CHAO。很多人总是把这两个读音弄混。也有的把朝阳山把朝歌山给搅在一起。其实,它们是两座不同的山峰。朝歌山偏西南,稍高;朝阳山偏东北,稍低。在淇县,有四座高峰比较有名。最高的是三县脑,位于黄洞乡境内,约一千多米。其次是朝歌山,再次是朝阳山,然后才是云梦山。

其实说到山,有时并不是指的主峰。如喜马拉雅山,主峰是珠穆朗玛峰。云梦山,也是指的一个大的区域,主峰剑秀峰,海泼近600来米。古灵山,也是由灵峰、虎山、祖师顶等组成的。朝阳山的主峰应该是尖山。尖山,有说700多米的,有说600多米的,反正,比云梦山主峰要高,但比朝歌山要低。当地有“尖山高尖山高,尖山达到老寨腰”的谚语。

在鹤壁还有一座高峰,叫牟山,海泼600多米。在淇县没有划为鹤壁管之前,曾经当过鹤壁的“老大”,有鹤壁第一高峰之誉。现在还有人这样说。这是不对的。因为,至少淇县就有三县脑、朝歌山要比它高许多。如果尖山是700多米,也比它高。那它只能退居“老四”了。

朝阳山,故名思义,就是朝向太阳的意思。在朝阳山的东南腰里,依山挂着一座寺庙,叫朝阳寺,因其远远看来,犹如悬在空中一般,又称朝阳悬空寺。有专家考证,中国比较有名悬空寺有七座,朝阳寺名列其中。

朝阳寺,很早的时候,并不是寺院。据淇县志记载,这里是“殷商故宫”。殷纣王在淇县是一个知名度很高的人物。淇县很多地名都与他有关。如纣王殿,是他打造兵器的地方;鹿台,是他兵败自焚的地方;金牛岭,是姜太公攻克朝歌城的入口;牧野,是周灭商的著名战场。还有摘心台、淇水关、故城、三海等等,都与纣王有一定联系。朝阳寺也是一样,传说是纣王冬天取暖的行宫。与朝阳寺一山之隔,还有一个清凉庵,也是纣王的行宫,不同的是,这是纣王夏天避暑的地方。

因为时间久远,纣王不可能留下来太多地面的东西了。在朝阳寺,有一个花台,冬天时节,大雪纷纷,别处的树和草都枯死完了,唯有这个地方,树还是绿的,花还是红的。这个地方就是纣王与爱妾妲己经常晒太阳的台子。后人可能也很喜欢这个地方,就在这个地方建起一个花台和一个道教的亭子。距离花台不远,有一个天然洞穴,叫“滴水洞”,相传就是纣王的行宫遗址。夏天,洞上面顺着钟乳往下形成无数个滴水的帘子。地上积起半腰深的水潭,可以洗澡。冬天,洞里则干燥温暖,像安了暖气一般。有人说,这就是中国最早的“华清池”,也是中国“淋浴”的发源地。虽然听了完全可以置之一笑,但如此美景,不看不能说不是一种遗憾。

朝阳山,距离淇县县城十来里地。文化深厚,极宜户外。长年到此登山者络绎不绝。如果你有兴趣,不妨来此看看纣王的行迹。不学纣王治国,但学纣王养生。因为,阳光和空气对任何人都是无私的。

62、到朝阳寺摸佛脚

2011-07-03 20:18:35

仲夏的一天,时近傍晚,天之溽热已渐渐退却,凉风从北方吹来,室外活动的人多了起来,这个世界仿佛开始有了生气。

我想起朝阳寺最近打通了通往“佛”字的步道,就决定去朝阳寺看看。

从县城坐车用不了半个小时,就可到达这座古寺。朝阳寺,因依朝阳山而得名。同时又因坐落在朝阳山的南坡,四季朝阳,故也传为殷纣王的取暖行宫。

朝阳寺依山而建。坡陡,则寺险,坡缓,则寺慢。迤逦于山的一岭,凌空飞驾,远望如悬,颇具形势。整个寺院四面环山,中夹一沟,有水季节,各瀑汇聚一处,涛声充谷,实为壮观。

以沟为界,北山为寺,南山峭壁则无人能及。2003年,朝阳寺管理处请台湾混元禅师挥毫书一“佛”字,刻于其上,填补了南山之空白。站北山望南山,佛字有一间房大小,遒劲有力,禅味十足,信众无不隔空膜拜。

在朝阳寺管理处主任的引导下,我们跨过普渡桥,沿台阶登上花台,然后折向南行。此时有两条小道。往上,是妲己洞。妲己洞的一侧,是一线天,前拉后推,费力攀上,出洞后,落入一个荆棘丛中,再前行,则是通往“佛”字的便道。

此处原并无路可走。景区的同志探了多次,才在山壁的丛林中砍出一条小道。我们小心翼翼地一步一踏地挪动着。林木密不透风,似在原始森林中行走。一路基本平缓,只有两处需要攀几个台阶。有树木遮蔽时,还不觉险,一时遇到枝稀叶疏,就可望见脚下万寻深涧,着实吓人。我一方面确保手要抓牢,一方面确保脚要踩稳,并不敢有丝毫大意。约半个小时战战兢兢后,终于来到“佛”的脚下。

从北山看到的只有一间屋大的“佛”字,到了跟前,原来庞然到并不能看清边缘。我仰面探寻,再使劲也只能看到“佛”的一点尾巴。景区的同志爬上去,钻进佛脚里面,一个人伸开双臂,也才能摸到佛脚凹槽的两侧。

看来,要想近距离摸到佛脚,只有将来修一个天梯才行。而要近距离识得佛字真面目,没有一个大的观景平台恐怕也不可能。

我努了努力,在多人的帮助下,只是摸到了“佛”字的一个“脚趾”。安全起见,只得返回。期望下次能再摸佛脚。

63、清凉庵发现天然大佛

2011-04-23 16:00:17

4月23日,是星期六。天气晴好。

清早9点,与妻一道骑行清凉庵。去之前,只知道该庵位于尖山西北一个叫碾子沟的地方,相传为殷纣王避暑之处。

平时,到朝阳寺多一点。朝阳寺与清凉庵隔山相望,有山路相通。因寺全部建在半山腰上,如挂如悬,故又称悬空寺。这里背风向阳,冬天奇暖,淇县县志记载为“殷故宫”,是殷纣王冬天取暖的地方。

如果步行,可选择过朝阳寺翻山到清凉庵。这里的糊涂面条非常有名,每天都会有很多善家自发过来吃糊涂面条。若是骑车,也可直达。

约半个小时,我们便穿过县城,沿工业路,来到灵湖。这里有一交叉路口。往右便是古灵山,往左通往清凉庵。此时,路面开始抬高,骑行越发困难,很多路段只能推车前行。再过半个小时,才进入碾子沟。

沟里绿树匝地,野花喷奇,鸟语如歌,红尘已经隔断。时有松鼠挡道,针刺拦腰,但并无大碍,只是车如巨石,腿如灌铁,越走越觉力气不抵。

前不久还听人说,清凉庵还有一个景点叫王莽洞,因为位于高山之上,且并无路可攀,很少有人进入过。有到过的把其描述成仙宫玉苑,很是诱人胃口。因此,一面走,一面还向一旁探望着,希望能找到王莽洞的蛛丝马迹。不曾想真的在荆棘掩映之下,发现一条曲曲弯弯的小道。我想一定是通往王莽洞的道路。停下车来,观望半天,并不能看到洞口,而妻已经脚痛,所以探洞的心思便打住不说了。

两边的山势呈嵯峨之状,有的山峰如簇,有的山峰如花,有的山崖如门,有的山崖如瀑,风景如画,再难喻尽。此时圣儒石越发清晰,惟妙惟肖。而人们传说的开叉黄瓜,此刻来看,倒像是太上老君。忽然妻说,你往上瞧,那不是一尊佛吗?顺着她手指的方向一看,果不其然,巍峨高大,面目慈祥,非鬼斧神工不能造化。

我揉了揉眼睛,还是不敢相信,便拿出相机拉近来看,镜头中的佛像愈加清晰,阿弥陀佛,我真的要五体投地了。

在一座山上,竟同时发现了圣儒石、老君岩和佛祖峰,三大教主排列成行,面朝东南,俯瞰众生,这不是天下奇观吗?我的眼睛有点润湿,三教峰呀,多么伟大的名字!

清凉庵坐落在一天然莲花座上,周边六大洞穴环拱,自古就是佛教圣地。在庵内,我找到两块古碑,一块是康熙年间的,叫“鸿恩碑”,根据《鸿恩碑记》的记载,清凉庵的前身观音堂曾有庙田47亩,主持海阔于康熙初年入山修行后在已成废墟的观音堂遗址上创建了清凉庵,并通过募化将庙田扩大到72亩。为使清凉庵免遭观音堂被地痞恶棍侵占后变成废墟的厄运,海阔向康熙皇帝申请执照,以求得朝廷的保护。

清朝年间乃至民国时期,淇县一带的庙宇和庙田被侵占的情况时常发生,有些庙宇中僧尼的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今年76岁的碾子沟自然村村民赵琨说,他小时候就亲眼看到过村西边灵山上的两个和尚被人活活打死。

获得康熙皇帝恩准的执照后,清凉庵住持海阔立碑为记,碑文在铭记康熙鸿恩的同时也告诫地痞恶棍——众僧在清凉庵焚香和修行是受朝廷保护的。

除鸿恩碑外,清凉庵还遗存有数块古碑,它们记载着清凉庵历次修建的情况以及重要人物在清凉庵的事迹。一块雍正六年(1728年)的《重修清凉庵记》还对清凉庵的自然风光进行了描述:“太行居淇之右腋,距郭之半舍,有峰峙起,翘翘然堆螺髻于烟云,竖锥峰于碧落。山行六七里,迄逦而南,渐觉丘壑迥秀,林木畅茂,清流涌于丹崖,翠柏拂于峭壁,檐楣耸峙,而殿貌邃严者俗名碾子沟,即今所谓清凉庵也……山水名胜不减蓬莱”。

古人虽未留下关于清凉庵大佛的文字,但清凉庵和她周边的人民不是早就得到大佛的保佑了吗?清凉庵发现天然大佛实乃淇县文化史上一大盛事,她预示着淇县的明天会更美好!


64、攀登三县脑

2011-11-12 15:27:13

多次到纣王殿,两次登三县脑。但遗憾的是,还没有一次到达过顶峰。看着别人一脚踏三县,在界石上伸开双臂,高呼呐喊的照片,心里就痒:自家的山,这么便利的条件,什么时候也能一览众山小呢?

夏天过了,没有成行。秋天过了,三县脑最美的季节也耽误了,还是没有成行。是事情多,还是决心不够?不就是几个小时吗,我要等到啥时间呢?

前一时,鹤壁有一个山叫牟山,举办了一个登山节。报纸上作了很多宣传。其中“牟山乃我市第一高峰”云云,倒把我弄糊涂了。因为据我所知,光淇县就有两座山比牟山还高。一为朝歌寨,高达900多米,一为三县脑,高达1000多米。而牟山才700多米吧。怎么能说是鹤壁最高呢?后来才弄清,原来是报纸上表达有误。牟山是鹤壁市没有带县时最高的山峰,分管淇县后,把淇县的高山算进来,当然它就当不得老大了。

为了一探究竟,我还是到牟山去了一趟。车可以直达山的胸部。然后半个小时,就可以爬到顶上去。不知是路修得太好,还是山本来就不够高,回来印象早早就消失了,至少没有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这也促进了我尽快攀登三县脑的打算。我倒是想看看,此“第一高峰”与彼“第一高峰”会不会有什么不同?

2011年11月11日,是一个千年一遇的好日子。6个1并排立着,多么吉利呀!这一天,很多光棍倾巢出动,有的为了“脱光”,有的仅仅是为了一个热闹。立冬过后的中原大地,竟像春天似的,没风没火的,阳光温温地照着,好象在对人们说,这一天谁要不出门,你可就亏大发了。

我们不是光棍,但光棍的心还是有的。几个同事一商量,走,登三县脑去!

三县脑位于淇县黄洞乡纣王殿村,在南太行的深处,距离县城大约一个多小时的路程。车从县城出发,经铁西工业区,入扶贫路,过庙口镇,就是莽莽苍苍的黄洞森林公园了。一路上,九曲八折,巅行涧驱,眼前一会是水库的秋眼迷离,一会是列柿的灯红飘渺,农家闲静,古屋错落,鸡鸣一声传回音,羊穿路径踱方步。刚才还是尘世的烦躁,这会就净是桃源的空灵了。

车在山底下愈是深入,车上人的心情就愈是安逸。我竟有点犯困,待展眼一看,车已停在纣王殿村的水塘边了。

水塘里的水满满的,通过大坝往外溢着,在坝子南边形成一道宽宽的瀑布。塘子上,沿山坡还是那些散落的石头房子,古老而朴实,就象这儿的山里人,没有声息地望着我们这些山外人有点夸张的表情。实在没有心思再细细品味这些屋子,看村干部国庆过来,就催促他赶紧带我们上山。

三县脑原来没路。乡里为发展旅游,今年才发动几个村的群众,一家一段,修了上山的台阶路。最初几百米,还算平坦,我们走得比人家国庆还快。等到了要爬山的时候,我们就只有一步一歇了。而国庆却象一只小山羊,一眨眼就跑没影了。

上山的路是沿着一条沟修上来的。后来得知,这条沟叫铜炉沟,南边还有一条沟,叫铁炉沟,北边在山的另一侧还有两条沟,分别叫马兵峪和步兵峪。据国庆介绍,这些沟都与纣王有关,相传铜炉沟就是纣王打造铜兵器的地方。

虽已进入初冬,山里好多树木都已没有叶子,野花也不是太多。但满眼的凋零之美,仍然让我们觉得大自然的瑰丽。

这时,没有更多的绿色抢夺你的视觉,你可以腾出更多的目光来仰望周围的山势。我觉得,攀登三县脑,最大的享受就是这里的山体给你的刀削斧凿般的震撼。左是一道山嶂,壁立万仞,右是几峰石柱,如林如人。远处山梁上,飞来几多石块,或将军把门,或唐僧西渡,或猴子望月,或猛虎下山。这会还挡在眼前,一会就踩在脚下了。这会还在天上,一会就落在沟底了。

越是往前,路越是陡峭。大家不得不从路边折几根树枝当拐杖,一拄一拐地往上爬。怪不得古人把上山说成攀登呢。象这种挂壁山道,不攀何来登呢?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眼前开始有了太阳的光线。一问才知,上了有光的那个垭口,就快到山顶了。我们顿时来了信心。谁知山路就是怪,看着不长的路,你硬是走不到尽头。

走山路不能心急。你越是告诫自己不要着急,越是有电话来,说下午二点半钟县里还有任务。算算时间,只能硬着头皮,加快速度,而腿却似乎越来越觉得软了。

终于爬出了铜炉沟。大家象炼过一回,浑身清爽了许多。站在山顶上,对面峡谷中隐约可以看见几座房子。原来已经是卫辉的辖区了。我还以为,这就是三县脑了,正待庆祝胜利,国庆却说,离顶峰还得二十分钟路程。快走吧,还说啥呢?这会就是再怕,不见界石,那能回头呢?

好在以后的路虽然只是羊肠小道,但并不算陡,且有目标在前方可以看见,累的感觉倒跑了不少。

三县脑,也就是三个县的分界线。界标很简单,只是在一块大石头上,用水泥做成一个三棱的礅子,一面写着鹤壁,一面是安阳,一面则是新乡。鹤壁这边是淇县,安阳那边是林州,新乡一边是卫辉。所以,三县脑,其实也是三个市的分界。

我们大家或坐或站在三市界碑上照了相。稍事休息,急速返回。连上带下,共用时三个小时。

据国庆说,下山的路,其实可以不用走原路的。比如可以顺铁炉沟下去。但是,考虑到这条路还没有开发,实在难走,只好放弃。

村子里国庆家已经做好了羊肉米饭。山好,饭也香,至今回味无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