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沅感应篇注释及翻译(刘沅感应篇注释)(1)

苛虐其下。

居官而酷责民役,处家而过挞婢仆,皆苛虐也。故官之使民使役,法必不可假而情则有可原,奸必不可容而耻则有可养,至于主之使婢使仆,分虽当然而恩德亦宜推,力虽所用而甘苦亦宜恤,如端以威势临之,诃责随之,则己德日损,下心日离;此以不仁施,彼以不义应,必然之理也。

【引经】

《论语》曰: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书》曰:临下以简,御众以宽。

【证】(略)

恐吓于他。

恐吓有二,一是见人急难,不行安慰,反猖威势,动其惊怖也。一是图利修怨,虚张声势,使人怕惧,得遂己欲也。夫人遇不利之事,而驾言危险,使愚者怯者,颠倒术中,忧惶恐惧,死于非命,不亦惨乎?然世之恐吓取财,欲利己也,乃锱铢未归私橐,而灾患先已及身,何不自知畏惧,而乃恐吓他人为哉?愚亦甚矣。故仁者之于人也,如慈母焉,明则爱之,愚则怜之,惟恐其惊,不忍为猛,慈之至也。推而极之,虫鱼不肯扰,鸟兽不使惊,其所以培德养心者,无时不然也,岂肯乘人之急难,以相恐吓也耶?

呵风骂雨。

风雨之来,皆天主之,神司之。呵风骂雨即是呵骂天神,其罪岂能免乎?君子遇迅雷风烈,必变;虽夜,必兴衣服冠而坐;盖畏天之怒也。愚人不知敬天,风雨违时则怨,风雨阻时则怨,风雨久多则怨,风雨艰少则怨,怨则狂,呵厉骂恶,亦甚矣。蚩蚩下愚,日造罪愆,呜呼。悲哉。

【引经】

《论语》曰:迅雷风烈,必变。《礼记》曰:若有疾风迅雷甚雨,则必变。虽夜,必兴衣服冠而坐。

【证】(略)

斗合争讼。

何以曰斗?斗者,触也,使两相抵触而不逊也。何以曰合?合者,交也,使两相牵会而不舍也。常见斗合争讼,争讼者雌黄其口,矶激其事,献设其谋,挑逗其怒,惟恐人之不争不讼,孰知衙门张罗而待者,讼也。讼者一至,则以为奇货可居矣。公票一出,隶执此票,虚张事势,妄逞威风,金多则诺诺而受命,金少则勃然而发怒,及至词鞫,则奔走于街衢,伺候于公门,拖累多人则饔餐烦费,旷持日久而旅馆萧条,茶居酒肆,触处皆耗金之地,内胥外役,何莫非索镪之人?支吾东西而力罄,逢迎左右而囊空,称贷求情,市产悦官,一口之气未伸,全盛之家已破,呜呼,夫一句之言最易忍也,一朝之忿最易平也,一事之亏最易受也。与其俛俯而恭于隶,屈辱而受于官,何如安分容人,耐气守柔,知斗合之为我害,可以逍遥自在,无犯缧绁之患乎?吾叹世人之为黄雀者众,未免有投罗之祸也。

【引经】

《大学》曰: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易》曰: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又曰:以讼受服,亦不足敬也。《诗》曰:虞芮质厥成,文王蹶厥生。

【证】(略)

妄逐朋党。

逐有二意,有斥逐之义,有随逐之义。斥逐朋党,则当严邪正之辨;随逐朋党,则当杜淫比之交;若尊己卑人,轻忽同类,犯斥逐之妄;若引类呼朋,相为羽翼,犯随逐之妄;此句紧接斗合争讼而来,明是小人分别门户,互相攻击,当作随逐看。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恶为党,朋者所以辅德也,党者所以济恶也,故君子有朋而无党,小人是党而非朋,且特立独行之士,挻然自立于天地之间,严气正性以尽忠孝,履绳蹈矩以存礼义,守身谨行以养廉耻,安肯扬其波而激其流,哺其糟而啜其醨,以逐乎醉浊之流欤?苟妄交匪类,则习见其行事之险恶,必效而为险恶矣;习闻其言语之浮薄,必变而为浮薄矣;习观其身心之猖獗,必从而为猖獗矣;志合情投,深交固结,由是嫉忠言、忌正人、远善行,一日之中,所作所为,所言所存,皆近于禽兽而不知也。举步一差,终身错误,不亦危哉?

【引经】

《中庸》曰:子曰:中立而不倚,强哉矫。《论语》曰: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证】(略)

刘沅感应篇注释及翻译(刘沅感应篇注释)(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