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喜欢的话点个关注呗~~~,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血战长空高志航陈纳德比试?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血战长空高志航陈纳德比试(柳南杂俎4空战英豪)

血战长空高志航陈纳德比试

各位看官喜欢的话点个关注呗~~~

中学时看过迈克尔贝导演的好莱坞大片《珍珠港》,第一次被空战的视觉冲击给震撼到不行。虽然影片有些夸张虚构成分,但是随着对历史的进一步研读,知道了影片中美国人为了以牙还牙报复珍珠港的一箭之仇,杜立特将军带领敢死队在航母上远程起飞轰炸东京这个故事却是真的。

然而说起抗日战争时期守卫中国天空的英雄,可能很多人会想到陈纳德和他的飞虎队,也有人会说出驼峰航线和殉职于此的美国援华飞行员,甚至还会有人津津乐道“中国空军之母”宋美龄女士在开拓飞行事业上所做的贡献,但是若要论到是谁打响了中国空中抗日的第一枪,则有一个名字非提起不可,那就是高志航,时任中国空军驱逐机部队司令兼第4航空大队大队长,一位壮烈殉国的空战英雄。

高志航

立志航空

高志航的父母一共养育了8个孩子,作为家中的长子,高志航很早就懂得了持家的艰辛,13岁那年,凭借过人的天赋和毅力,高志航考入了著名的奉天中法学校,这是一所中国跟法国合开的教会学校,高志航在这里打下了坚实的法语底子。

4年后学业期满,同样是为了减少家庭负担的考量,高志航没有报考大学,而是转入了免费的东北陆军军官学校炮兵科攻读,正式投身行伍。在炮术科上学的时候,高志航就听闻少帅张学良有意要选拔一批优秀的军校生到法国学习飞行,有法语学习背景的他不禁怦然心动,然而残酷的事实却是他1米67的身高没有入得教官的法眼,第一轮就被淘汰下去。

17岁的高志航委屈不已,号啕大哭,但也没人安慰。后来他不甘心就这么糊里糊涂放弃,想了个主意,用法语给少帅张学良写了封请愿信,还把自己的名字从原来的“高铭久”改为“高志航”,以示要加入空军的决心。张学良被这种执着所打动,再加上高志航的军校成绩、法语等各方面素质都非常优秀,于是破格录取,派其赴法国牟兰纳高等航空学校学习飞行。

高志航所驾驶的飞机

经过法国牟兰纳航空学校严格的体检后,高志航接受了初级飞行训练。完成初级教育毕业后,他又转入马塞伊斯特陆军航空学校学习驱逐机专业,毕业后又授军士军衔前往南锡的法国陆军航空队第23驱逐机联队见习。在留学期间,高志航的刻苦有目共睹,在短短一年多内便练就了高超的飞行技术,让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教官也感到佩服。同时浪漫的法兰西文化也让性格活泼的高志航如鱼得水,他特别爱跳舞,技艺精湛,即使回国以后这种洋派的作风也不改往昔,深深影响了他的爱情和家庭生活。

铁骨柔情

1927年1月,高志航学成回国,编入东北航空司令部飞鹰航空队,授衔少校。一时志得意满,春风得意,前来高家说媒的媒婆几乎踩断了门槛,其中不乏书香门第、官宦人家的千金,然而高志航却出人意料地与一位流亡中国的白俄女子结为伉俪。

这说起来是一段非常浪漫的故事:当时高志航的部队在内蒙古执行任务,一天去商店购物的时候邂逅了这位美丽的白俄姑娘葛莉亚,她是十月革命后流亡中国的俄罗斯贵族。在购物的时候因为只会讲俄语和法语而无法与店员沟通,正为难的时候高志航上去给她解了围,两个人就这么相识了。

相识的两人很快坠入爱河,不久高志航便瞒着家里与葛莉亚在满洲里完婚。这种在如今的社会尚不太被人接受的举动,在那个时代简直是石破天惊的新闻。所以当高志航带着新婚妻子回来见爹娘的时候,被气坏了的二老坚决不让两人进门,而性格同样倔强的高志航也不为所动,愣是跟妻子在家门口长跪不起,最终还是父母心软,老爹冷着脸说了一句“不用跪了!”算是默认了这个异国的儿媳妇进门。

然而也就是在这一年,情场、职场、战场场场得意的高志航遭遇了一次挫折。那是一次新飞机试飞,因为机械故障,降落的时候飞机的操纵杆失控,直接把高志航的右腿打断,只好送医治疗。第一次给他接骨的是个日本医生,也不知此人是单纯的庸医还是用心险恶,居然没对伤口进行清理,直接连着碎骨头就给高志航接完了事。结果腿虽复位但变成了罗圈腿,大腿肌肉也开始萎缩,眼见就要废掉不能上天了。葛莉亚看出苗头不对,赶到哈尔滨找到了一位熟识的犹太医生复诊,多方奔波才确定了要重新手术方能康复,高志航二话没说就同意了。当时麻药技术不过关,很多军人都担心会影响神经而拒绝打麻药,高志航也是如此,所以接骨的时候他的腿就是硬生生被重新敲断重来的,这比起关羽刮骨疗毒,不知道又要顽强多少。

术后高志航得以重新驾机,但因为治疗的延误,留下了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后遗症,所以有人戏称他为“高瘸子”,但是提起这位瘸腿飞行员的技术,所有东北空军的飞行员都要竖一下大拇指。

逆风而起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他不甘心就在日本人的铁蹄之下过着任人宰割的日子,于是告别妻女流亡入关,辗转来到当时的南京中央政府航空队,他要在这里重新起飞,让日本人付出应有的代价!

从东北军到中央军,等于一切都要推倒重来,以前的荣誉地位甚至学历都烟消云散不说,高志航还屡屡因为出身的问题受到排挤。更令人扼腕的是,由于当时中国空军有禁令,不允许飞行员有外国配偶,一心驾机飞天、血战报国的高志航只好做出了一个让他自己无比艰难的决定,和妻子葛莉亚离婚。

据说,葛莉亚后来回到高志航的通化老家,拜别公婆,独自一人踏上颠沛流离之路,从此杳无音信。高志航的大女儿高丽良后来托人在中国东北和苏联莫斯科打听生母消息,都没有结果,葛莉亚的去向和命运成了一个永远的谜。

有道是“付出总有回报”,高志航可以被打压,可以被排挤,可以被离婚,但是他精湛的飞行技术是谁也夺不去的,只要给他一次机会,雄鹰的光芒是无法遮掩的。

1936年,蒋介石的50岁生日当天,航委会特别在南京举行了一次有英、德、意等国空军参加的空战技术和飞行特技表演。当时正留守杭州的高志航闻讯后,主动驾机前往参加。其间,他以自己的拿手好戏在空中尽情展示,博得场上各路嘉宾的阵阵喝彩,亦使几支欲争高下的外军特技队相形见绌。表演结束后,蒋介石对他的高超技术赞不绝口,很快,消息就通过国内外的各种媒体传了出去。从此,高志航的名字在军中几乎人人皆知。

鹰击长空入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紧接着华北失守,蒋介石决定以上海为中心打一场淞沪大会战,打算用空间赢取时间,另外上海租界洋人多,也想把外国人卷入战争,让当时的国联出面调解中日局面。各地军阀共赴国难,全国的精锐,纷纷调往上海,一时三军云集,兵强马壮,人在杭州笕桥空军基地的高志航也终于等到了向日寇报仇雪恨的那一天。

8月13日,淞沪会战打响。次日,日本海军航空兵就从台北派出十八架九六式陆上攻击机对中国机场进行狂轰滥炸,恰巧就有9架赶来杭州笕桥,撞到了高志航的枪口上。

当时天气状况很差,能见度极低,日军为了完成轰炸任务不得不低空飞行,高志航率领第4航空队的飞行员们驾驶美制霍克III式战斗机起飞迎战,在十多分钟的空战中,第4大队共击落日机3架,击伤1架,而自己仅有1架战斗机轻伤,首创中国空军抗战中一次空战3:0的光辉战绩,这大大振奋了全国军民抗战的人心士气。

此后一个月,国民政府正式下令每年8月14日为空军节,借以纪念那些奉献热血的空中勇士。

8月15日的空战中,高志航再次身先士卒,冲入日机防御火网中攻击敌方带队长机,当即将其击落,完成了他的第2架击落记录。在他的带领下,4大队其他飞行员也纷纷大胆地逼近日军飞机,充分利用速度上的优势进行衔尾攻击,一战就共击落、击伤日机18架,迫使日军两个航空中队长切腹自杀。

令人遗憾的是,高志航右臂在战斗中不幸中弹负伤,没能接下来参与对日军的反击行动,等到伤养好再次上天的时候,已经是9月下旬了。

9月26日,日本海军航空队第13航空队分队长山下七郎大尉率5架九六式战斗机掩护12架轰炸机由上海起飞轰炸南京,与高志航率领的4大队下属的12架霍克III狭路相逢。慌乱中,日军企图以战斗机缠住中国空军的霍克III机群,掩护轰炸机下降高度溜掉,高志航没有参与缠斗,而是紧紧盯住了敌方的长机追踪而去。

虽然高志航不知道驾机的就是号称日本海军航空队“四大天王”之一的山下七郎,但是按照常理推断,能驾驶九六式战斗机的日军飞行员绝对是日军中的王牌飞行员,打掉他更有实战意义。

高志航全神贯注地和山下展开空中格斗,从高空打到低空不足100米的高度。两人彼此衔尾多次,各种高难度的飞行动作频繁出现,最终高志航把山下驾驶的银色九六式战斗机套入了机枪瞄准具,双枪并发,山下的座机立刻冒烟,开始向上海方向逃窜,最后迫降于苏州以东太仓县。

山下七郎本人和他所驾驶的126号九六式战斗机被中国军队俘获,这是自抗日战争开始以来为中国俘虏的军衔最高的日军飞行员。

飞鹰远去

1937年10月底,几乎打光了所有飞机的中国空军含恨撤出淞沪战场,失去了空中威胁的日军气焰则更加嚣张,频频出动飞机轰炸中国军队的阵地,平民和伤员也成了他们逞凶的目标,高志航看着日军的恣意妄为而怒火中烧,恨不能肋生双翅,飞上天去与日军决死一战。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出于让中国军队牵制日本的考虑,斯大林决定援助中国抗战,苏联空军方面很慷慨地派来了志愿飞行队,还送来了一批性能不亚于霍克III的伊——15/16战斗机。高志航作为最顶尖的飞行员,被分配到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尽快熟悉这种飞机的性能,尽快形成战斗力,让中国空军重新上天。

为此高志航远赴西北,在兰州,他不经苏联飞行员和地勤人员讲解,在未得到飞行手册的情况下便驾驶伊-16单飞,还连续做出了一系列高级特技动作,当场就镇住了所有在场的苏联援华航空队人员。在熟悉了飞机的性能后,他又担任带队长机,引导苏联志愿队飞行员由兰州飞往中国内地。同时高志航自己首闯六盘山航线,组织直接取捷径飞越六盘山,经西安、洛阳、周家口飞到南京,紧急投入到日益紧张的南京前线空战中。他这时已经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唯一的想法就是快些赶回前线,把日军驱离领土。

11月20日,高志航再次带队越六盘山后飞抵河南周家口,本拟加油后直飞南京,但是南京急电:“南京大雨,气候恶劣,切勿起飞。”次日,高志航正在组织部下发动飞机准备起飞之时,防空警报突然拉响,几乎是片刻之后从北平南苑机场起飞的日本本更津航空队的16架轰炸机便飞临周家口。为了保住来之不易的飞机,高志航冒着日机的俯冲轰炸冲上座机,可他刚进入机舱就被日军战机投下的炸弹弹片击中,当场殉国,时年30岁。同时殉国的还有第4航空大队机械长冯干卿、到机场送饭的伙夫郭万泰等六人。令人伤心的是,直到牺牲时,高志航的双手还紧紧握着飞机的操纵杆。

一代空战英豪,就此魂归天际,沪江上空的鹰,从此成为绝响。

谨以此文缅怀抗日战争中牺牲的仁人志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