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直播课程安排(一位一线教师的主播养成记)(1)

说起这个话题,心中滋味甚是复杂,既无奈,又欣慰,算是大环境下个人的小突破吧!

作为一名教师,从事职业正统而严肃,加之年近知命,对于网络,常用之,却对新潮事物在心底是抵触的。至于直播,说起它,总会想到抖音、快手之类的小视频,要么是大金链子黑墨镜的吆喝,要么是婀娜美女的搔首弄姿,谁会想到自诩传道授业的我也会养成这一身份。

唉,这是个人之无奈,也是举国之困窘。己亥新春,冠状病毒肆虐武汉,漫延九州,魔雾障天,大地萧索,千家万户闭门防疫,却天天频传噩讯。从心怀侥幸到惊慌焦虑,再到理性对待,时间已悄然流逝,寄托众望的“拐点”未至,而按例开学的日子却越来越迫近。再加上各种防疫新闻纷至沓来,我内心的慌乱、焦躁就愈演愈烈了!

所谓“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在国难面前只是暴风雨中飘荡的一片树叶。看医护逆行冲锋陷阵,睹正义大商物资援助,听明星大腕慷慨解囊,盼科研栋梁医学救国,我的心中充溢着钦佩感动,激荡着民族豪情,但在行动上却只能蜗居做贡献,这让我深深地羞赧和自卑!

元宵节即将来临,按以前惯例,节后我们就会返校,师生共迎新学季,可教育部门却未收到任何开课通知。那一夜,月华瑰丽,如水银泄地,而我整夜无眠,胸中失落如夜色弥漫。

打疫情传播始,国家教育部门就明令禁止公私学校、教育机构开展任何形式的线下课,于是网上便陆续浮现五花八门的直播课,给苦于蛰伏的孩子们带来一方方另类的学习天地。作为一个国家体制内的教师,一个讲台一站二十年的教书匠,在本该进校园用粉笔写春秋的时候,却天天困斗室而哀叹!人都是要归属感的,何况是孩子需要学习,教育也需要防疫!这煎熬……唉,情何以堪!

瘟疫依然肆虐,不过暖人的春风却不会被阻隔。有国就有家,明亮的灯塔下,迷失的小船不会一直在风雨中飘摇。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教育也是如此。伴随着元宵节,各大新闻媒体都在转发中央“停课不停学”的安排讯息,这无疑是一剂强心针,使整个寒假一直恹恹倦倦的教师们打了个激灵,焕发了生机。

当知道我们可以利用网络给学生直播后,我一下对主播充满了兴趣。元宵节当晚,我如饥似渴地用手机做各种浏览,看视频,找帖子,百度翻了个遍,头条逛了一圈,包括最火的抖音也下载了,可刷了几小时小视频,看了一箩筐文章,还是不知道直播怎么做,主播怎么当!那时的自己忘了曾经的矜持和清高,恨不得身边有个网红直播,好好讨教如何驾驭这神奇的网络新宠。

忙了一晚上,身体的疲倦驱散了持续了几个小时的兴奋,学然后知困的懊丧打败了我。哎,百业不可轻,不管直播是干嘛,娱乐也好,授课也好,这都是可学的知识啊!我究竟去哪学呢?

当夜仍没睡好,新的焦虑在梦中相催。

2月9日,闭门造车的我找到了出路,确切说是教育部门解决了大多数像我一样不知所措的一线教师的困惑。学校微信群转发了相关通知,对全体教师如何开展“空中课堂”进行了指导,群文件里还附了软件下载地址和操作指南。

看了相关教程,我不禁哑然失笑了,之前我竟把“空中课堂”当成了“小视频直播”。感叹新生事物可畏的同时,我也告诫自己虽年近四十也不可不学啊!

找到了方法,重拾学习信心,我大开大合地干了起来。过年回老家后,因疫情一直困在乡村里,办公条件之艰难自不必说。先解决设备,用了十年已退役的笔记本是我的主战场。没网络怎么办?手机数据流量分享热点。连上网后,先下载“鸿合直播”。嗯,速度还可以!接着是注册,一番鼓捣以后,眼看可以尝鲜了,结果竟登不上。反复尝试不行,回手机看“操作指南”,“网速2Mb以上”,唉,看来网络不行,功夫白费了!于是又下载电脑版钉钉,这个软件扶贫时用,不过是手机,电脑上使用依然是小白一个。又是一阵忙碌,终于安装好登录了,而手机流量又报警了!怎么办?赶紧打客服解决啊!花了一百块钱开通流量包,继续大胆用!

等我按提示进入软件,发现众位同事热情更高。大伙儿在教师群里讨论着,提问的,解答的,介绍新发现的,个个不亦乐乎,场面热火朝天。很快,学校建立了试播群,我也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发起了试播。点击确定按钮后,心提到了嗓子眼,喉头干得如火烧,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二十年前初上讲台的那一刻。“喂,怎么没声音啊?”“你说话试试?”我清了清嗓子,“喂”了两声,用颤抖的声音背了一首《春望》。怎么回事?同事们仍在互动区提示没声音!我调试了一番,依旧没解决。一旁看热闹的儿子说:“爸,要不你外接个话筒试试?”唉,原来如此!落后如斯,不及一个孩子,我又汗颜了!

试播了一中午,总算学会了怎么在“钉钉”中打开课件,怎么播放音频,如何发起如何结束直播,如何在直播时现场互动,而自己也急得大冬天鼻尖上冒了汗,似乎真的进行了实打实的场地演练。

而真正的实战还没开始。2月12日,星期二,第二节课,我提前二十分钟打开了电脑,登录了“钉钉”,准备好了课件。“同学们,很高兴再次齐聚课堂……”空旷屋子里回荡着一种打着颤儿的声音,听起来语调是那么怪异。我暗自捏着把汗,努力调整着,几句结结巴巴的开场白说完,气都快接不上来了。点了几下鼠标,《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课件开始一页页展开,趁着机会,我做了下深呼吸,努力保持镇定。还好我慢慢找到了感觉,一边讲述,一边提出问题,与同学互动,虽然对着屏幕感觉怪怪的,但基本能把课文大意有序地讲出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我擦了把汗,说:“好,同学们,这节课就上到这……”终于结束了,我瞟了一眼电脑右下角,呀,超了十分钟,我又尴尬了!

小错不断的第一课后,我渐渐适应了对着电脑屏幕“自说自话”的上课方式,无论授课,还是课后作业,都能正常进行,期间也会有意外事件发生,但处理方法已不像个青涩小伙儿了。

这天夜里,我正在手机上改学生们用图片发的作业,儿子对我说:“爸,我今天听到你上课说了网络语言!”“哦,是吗?说了什么?”“网络卡,别着急,先让子弹飞一会儿!”儿子像模像样地学着我的声音。“哈哈,是我说的吗?”我忍俊不禁了,有些惊讶,又有些欣慰。看来我这主播当得越来越得心应手了!

时至今日,我和学生们利用“空中课堂”过上了井然有序的学习生活,我这个“主播”再上线时,已轻松自如地掌控课堂,还能调节课堂气氛了。看到孩子喜欢上了这种上课方式,每次开课时,我心中的职业自豪感油然而生,各种工作也更起劲了!

再看到防疫前线的感人事迹,我依然敬佩感动,却不再失落。百无一用是书生?我欣慰地说,非也!面对国难,教育防疫,我们教师也可以挑起“主播”的大梁!

教师直播课程安排(一位一线教师的主播养成记)(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