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读匈奴史的读者或许都会这样一个疑问,那就是在西汉之前,为何中原始终都能将匈奴是压制的死死的,无论是七雄并立的战国时期,亦或是天下一统的秦朝时期,不可一世的匈奴都被打的是叫苦不迭,大部分时间都不敢入中原半步。如前244年,赵国名李牧率战车1300乘、骑兵13000人、步兵5万、弓箭手10万,与匈奴会战,大破匈奴十余万骑后,匈奴数十年不敢入赵边半步。再如前215年,始皇帝命蒙恬率30万秦军精锐北击匈奴,蒙恬“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匈奴大败,被迫北退数百里,而后蒙恬镇守北方数十年间,匈奴是慑其威猛,不敢再入中原半步。


汉朝为何能打击匈奴(匈奴为何能压制)(1)

秦与匈奴战争


可为何到西汉,曾经被打的叫苦不迭的匈奴却能反过来压制西汉六十余年的时间,甚至是逼的西汉只能用“和亲”这等看似屈辱的方式来保西汉边疆一时之太平呢?

看到这个疑问,肯定会有人说,西汉打不过匈奴,那是因为那时西汉还很弱小,毕竟当时刘邦初建大汉时,是“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饟,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此时刘邦连四匹一样颜色的马都凑不齐,而开国功臣们更是只能坐牛车。而反观匈奴,却是“以故冒顿得自彊,控弦之士三十馀万”,自冒顿后,匈奴单单骑兵就有三十余万。如此,此消彼长,西汉自然就沦落为被匈奴压制的对象。

但事实上真是如此吗?非也,汉初,朝廷虽穷,但军事实力并不弱,四十余万大军皆是刚经历秦朝农民起义、楚汉战争的百战之师,刘邦麾下更是猛将如云,谋士如雨,武有韩信、樊哙、周勃、灌婴、夏侯婴等,文有张良、萧何、曹参等,因此若是西汉真正下定决心要打,匈奴未必是西汉的对手。还有别说步兵打不过骑兵,当年李牧率领的十余万大军,骑兵也就万骑,不也一样打垮了匈奴数十万骑兵吗?


汉朝为何能打击匈奴(匈奴为何能压制)(2)

前260年赵国疆域


当然也有人会说,既然西汉打得过匈奴,为何刘邦还会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山,最后得靠贿赂冒顿妻才能逃脱呢?是的,白登山之战,刘邦的确是败在了匈奴的手上,但刘邦会败,不是因为西汉的军力不行,而是刘邦太轻敌。

“会冬大寒雨雪,卒之堕指者十二三,於是冒顿详败走,诱汉兵。汉兵逐击冒顿,冒顿匿其精兵,见其羸弱,於是汉悉兵,多步兵,三十二万,北逐之。高帝先至平城,步兵未尽到,冒顿纵精兵四十万骑围高帝於白登”–《史记.匈奴列传》

初期,冒顿单于派去支援韩王信的二万余骑皆被汉军所击溃。于是接连的获胜,让刘邦对匈奴产生了轻视之心,之后就不顾刘敬“匈奴是在隐藏实力”的劝谏,一意孤行抛弃主力大军,率万骑追击匈奴,如此才最终致使刘邦被冒顿单于围困在白登山。但是被围困的刘邦,却并没有被匈奴俘虏,冒顿却是选择将刘邦放走,而放走的原因不是因为什么冒顿妻的游说,真正原因是冒顿眼见汉朝的主力大军已经赶到白登山的外围,他已无胜算,所以才索性选择敲诈西汉一笔,然后放刘邦回去。

其实当时刘邦如果不轻敌,而是选择稳扎稳打,西汉未必就打不赢匈奴。要知道,当时就是单单这数万人的汉军,匈奴四十余大军是围攻了七天七夜,都未能攻占其所占据的阵地,由此可知,汉朝的军力绝是不弱于的匈奴。

综上所述,西汉之所以会被匈奴压制六十余年的时间,绝不是因为西汉打不过匈奴。正如西汉关内侯陈汤所言:“夫胡兵五而当汉兵一,何者?兵刃朴钝,弓弩不利。今闻颇得汉巧,然犹三而当一”,在当时西汉与匈奴之间,在军事技术上是有着质的差距的,初,汉军仗着装备上的优势,在汉匈战场上是能以一挡五的,而后匈奴虽然掌握了一些中原兵器的锻造技术,但最多也就只能是以三挡一。


汉朝为何能打击匈奴(匈奴为何能压制)(3)

白登之围


此外,纵观武帝前的匈奴入侵西汉的记载,我们会发现匈奴虽强,但对于幅员辽阔的西汉来说,匈奴的入侵就是挠痒痒,根本不足以对西汉造成任何致命的威胁。每当朝廷集结大军要将入侵的匈奴赶出汉朝境内时,匈奴多数都是主动退却,很少与之发生战争。

如文帝三年五月“匈奴右贤王入居河南地,侵盗上郡葆塞蛮夷,杀略人民。於是孝文帝诏丞相灌婴发车骑八万五千,诣高奴,击右贤王。右贤王走出塞”,前177年,匈奴右贤王入侵河南地,文帝遂命丞相灌婴发车骑八万五千余人前往击敌,右贤王见汉军已到,退出河南地。 如此,从中可看出,汉初,匈奴虽时常南下汉地,但最多就是抢夺,并未能占据汉地,每当汉军一到,他就会迅速的撤出汉地。

那到这里,很多人就又不明白了,既然汉朝打得过匈奴,为何不去打?反而是用和亲、“岁奉匈奴絮缯酒食物各有数”等类似于臣服的形式去求得边疆一时之安定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

首先,西汉不主动与匈奴大战,而是用和亲、赠金银珠宝的形式去求和平,那是因为西汉需要休养生息。众所周知,汉初因“接秦之弊”,所以新兴的西汉是“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饟,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可以说汉初,西汉的军事实力固然很强大,但经济实力却已是弱不禁风,数十年的战乱,早已让曾经富庶的中原地区是遍地白骨,荆棘遍地。


汉朝为何能打击匈奴(匈奴为何能压制)(4)

汉匈和议


如此,如果此时的西汉主动的与匈奴发生战争,非但不会让西汉得到任何的好处,反而是会让西汉国力受损,更是有可能动摇国本,让西汉重蹈秦末农民起义四起的覆辙。可以说,此时西汉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与民休息”,而不是什么对外发动战事,西汉只有对内积极进行战后的农业、商业等领域的恢复工作,对外尽量与周边各国保持和平状态,只有这样西汉才能稳固对于天下的统治,才能长治久安。

而事实上,正是汉初诸帝坚定不移的坚持着“与邻和善”的国策,尽量避免与匈奴或主动,或被动的战争,才有了武帝时期“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於外,至腐败不可食”的盛况,而之所以有这个盛况就是因“汉兴七十馀年之间,国家无事”。

再是,西汉不与匈奴主动发生战争,除了恢复国力的需要,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汉中央朝廷受到诸侯王的掣肘,其实西汉当时历经刘邦、惠帝、吕后、文帝等四个时期的发展,其国力已经有了质的提升,早已不复当年“自天子不能具钧驷”的窘境,此时的西汉是“海内殷富,国力充实”,因此如果此时西汉要打匈奴,已经完全有了足够的资本。


汉朝为何能打击匈奴(匈奴为何能压制)(5)

西汉初年诸侯王


可之所以西汉还不对匈奴动手,而是要继续隐忍二十余年的时间,究其原因就在于汉中央朝廷受到了内部诸侯王的掣肘。汉初,因刘邦认为秦朝之所以会灭亡,很大原因是因为皇族宗亲没有权力,致使秦被推翻时,那些皇族想救却没有能力救,所以为了避免西汉再重蹈覆辙,刘邦开始大肆分封刘姓皇族为诸侯王。

同时为了让这些诸侯王有“镇抚四海,用承卫天子也”的实力,刘邦是给予他们非常大的权力。刘邦不但赐予他们辽阔且富饶的封地,还让他们有完全独立于中央朝廷的政治、财政和军事权力,这些诸侯王拥有自己的朝廷,自己的军队,如此,汉初的诸侯国就是一个个完全独立于中央的“割据王国”,是“自为法令,拟于天子”的另一个小朝廷。

因此,就是在刘邦这般有意的养成下,汉初的诸侯王逐渐成为了西汉中央朝廷最大的威胁,正如《史记·十表·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所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忕邪臣计谋为淫乱,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以危其命,殒身亡国”,因这皇位实在是太诱人,再加上那些诸侯王手握的权力又大,所以自刘邦开始,西汉内部就接二连三的发生诸侯王叛乱事件。


汉朝为何能打击匈奴(匈奴为何能压制)(6)

汉初七国之乱


如此,也就致使惠帝、文帝、景帝时期,即使西汉国力与日俱增,西汉也不敢在没有完全解决诸侯王问题的前提下,与匈奴发生大战,他们深怕一旦对匈奴大规模用兵,诸侯王就会趁虚而入,致使皇权旁落于他人。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如在文帝三年“其三年五月,匈奴右贤王入居河南地,侵盗上郡葆塞蛮夷,杀略人民。於是孝文帝诏丞相灌婴发车骑八万五千,诣高奴,击右贤王。右贤王走出塞。文帝幸太原。是时济北王反,文帝归,罢丞相击胡之兵”,当时匈奴右贤王率军入侵时,文帝本想御驾亲征,率军直攻匈奴地界,可就在此时,却突然传来济北王刘兴居造反的消息,文帝无奈下只得退兵平叛。

而之后,到了汉武帝时期,随着诸侯王之患被汉中央彻底解决后,西汉也就随即开始了对匈奴的大规模用兵,之后历经数十年的征战,是“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匈奴的核心富庶之地,如河南、河北、漠北等地皆被西汉所占,匈奴对于西汉的威胁由此得到了根本性的解决。


汉朝为何能打击匈奴(匈奴为何能压制)(7)

汉匈之战


因此,说实在的,与其说是匈奴压制西汉六十余年,倒不如说是西汉内部的问题压制了西汉六十余年的扩张之路。

如此,前133年,随着西汉国力步入鼎盛,再加上西汉内部诸侯王问题得到根本的解决。在西汉内部主要问题都得到基本的解决后,此时汉武帝再无后顾之忧,遂停止对匈奴的“和亲”之策,开始了持续百年的汉匈大战。

在惠帝、文帝、景帝三代帝王的努力下,武帝时期的西汉是什么都不缺,钱粮富庶,兵强马壮,即使是战马这等冷兵器时代最为重要的战略物资,汉朝亦是储备富足,“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此时西汉的战马储备已高达40余万匹,而民间的马匹更是阡陌成群。

如此,汉初在与匈奴对战中最为吃亏的骑兵上,在武帝朝也不再是问题,西汉开始有了与匈奴骑兵直接硬碰硬的实力。

同时,在文景等诸汉帝对于骑兵的着重培养下,西汉不但在骑兵数量上可以与匈奴一较长短,在骑兵的素质,及装备上更是有了跃居匈奴之上的实力。首先在骑兵的素质上,早在景帝时期,当时朝廷的一些有识之士就认识到以农民为主的士兵在骑术上是很难与从小就骑在马背上的匈奴人相抗衡的,所以汉军要想胜过匈奴人,第一件事就是要选择合适的人为骑兵。


汉朝为何能打击匈奴(匈奴为何能压制)(8)

汉匈骑兵


而在当时,长城边缘的农牧业交会地带的百姓无疑是最适合担任骑兵的。首先,这里的百姓熟悉骑马,且因靠近匈奴之地,他们也熟悉匈奴骑兵的战术。再者因这里临近匈奴,所以匈奴时常在这里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因此这里的百姓与匈奴是有着血海深仇的,如此借着这股仇恨,在与匈奴作战中,为了报仇,他们绝对是拥有着充沛的战斗精神的,也有着旺盛的战斗意志,而拥有着这样的战斗精神的士兵,其战斗力绝对是强大无比的,因此,他们无疑是汉骑兵最佳人选。而在当时西汉的骑兵大多就是由这类百姓组成的,因此其战斗力绝对是不会比匈奴差的。

再是在骑兵的装备上,因此时马镫还未出现,所以在当时,汉匈骑兵在作战时大部分时间所用的武器还是弓弩,而非如长刀等长兵器(因为没有马镫,所以挥舞长武器很容易掉下马)。而对于弓箭的制造,拥有强大冶金工业的汉军显然是占据着极大的优势的,因为此时匈奴缺乏先进的冶金技术,所以其所用的弓箭基本上是由兽骨制成,而用兽骨制成的箭显然是难以穿透汉军的皮甲的,更别说汉军的铁盔甲。而汉军就不一样,他拥有发达的冶金工业,更拥有先进的冶金技术,因此汉军所用的弓箭完全是用铁制成的,铁制弓箭的穿透力显然是要比兽骨制成的弓箭强的太多了。如此,在当时汉匈战争中,匈奴军往往射出数十箭都不能伤其分毫,而汉军往往射出数箭就能让一个匈奴士兵失去战斗力。

同时,在近战时,因匈奴士兵所用之武器多为青铜剑,而汉军用的却是更坚硬的铁剑,因此在近战过程中,匈奴的青铜剑往往是最先被击断的,如此试问一个没有武器的匈奴士兵,他如何能与一个全副武装的汉军相作战呢?


汉朝为何能打击匈奴(匈奴为何能压制)(9)

汉朝骑兵


如此,在远战、近战武器都无法与汉军相媲美,在最引以为傲的骑兵都渐渐打不过汉军的情况下,匈奴也就只能在一次又一次汉军发动的战争中落荒而逃,直至是出现“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