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子张篇17(怀川讲堂乐读论语2.6)(1)

【原文】 孟武伯(1)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译文】 孟武伯问什么是孝? 孔子说:“让父母只为你的疾病而担忧。”

【评析】

本章谈论孝的本分在于奉礼守法。

(1) 孟武伯,复姓仲孙,名彘(zhì),武是他的谥号,鲁国权臣孟懿子的儿子。从《左传》的相关记载来看,孟武伯在鲁的政治、外交、军事活动中都有建树,是个举足轻重的实权人物。

孟武伯请教有关“孝”的问题,夫子告诉他尽量克服自身的缺点,努力减少违礼犯错的机会,这样父母的担忧也就减少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是《孝经》里的一段话,表明身上的一切都拜父母所赐,不能有丝毫的损伤,爱护自己的身体就如同爱护父母。《颜渊·十二》篇里,夫子说:“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由于逞一时之气,不计后果和个人安危,做出极端的事情,却忘记了会因此连累父母,甚而让他们蒙羞。夫子认为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为人处世能够让父母省心,这就是孝了。至于疾病的来临,却属于自然现象,并非人力所能控制,这时即便父母为之担忧,也没有遗憾的。

根据夫子因材施教的特点,他在本章所言是有针对性的,而孟武伯身上一定有其明显的缺陷。《左传·哀公二十五年》里就记载了有关于孟武伯自食其言的故事,这也是成语“食言而肥”的由来。

公元前469年,鲁哀公从越国访问回来,季康子和孟武伯到郊外迎接。当时,大夫郭重为哀公驾车,远远看到这两个人,就对哀公说:“他们俩背后说了很多诋毁您的坏话,您一定要当面质问他们!”当晚,鲁哀公宴请群臣,孟武伯因为厌恶郭重,就一边敬酒,一边故意取笑说:“您到底吃了什么,怎么长得这么胖呢?”季康子说:“武伯,你该受罚啊!这里邻近敌国,我们不能陪同国君参加此次远行,你怎么能说在外奔劳的郭大夫肥胖呢。”鲁哀公听了,很是厌恶,便替郭重讽刺道:“食言多也,能无肥乎!”意思是总是把说过的话吃到肚子里去,能不显得肥胖吗?这句话表面上在说郭重,但大家都听得出来这分明是讽刺孟武伯一向说话不算数的毛病,宴会上当着群臣的面,又出自国君之口,孟武伯顿时面红耳赤,感到万分难堪。从此,与鲁哀公交恶。

编辑:郑小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