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古诗介绍(秋夜长殊未央月明白露澄清光)(1)

《礼记》云:“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提到 “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

蒹葭苍苍、露结为霜,西风着凉、鸿雁南乡,月明思归、芦白菊黄。

明日白露,白露为八月节,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

白露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孟秋的结束和仲秋的开始。凉风至,白露降,暑气结束秋凉开场。

秋夜漫漫、秋风拂过、秋月横江、秋水澄澈,人们感受着那无处不在的秋意,体味这这个时节最浓的秋思。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古诗介绍(秋夜长殊未央月明白露澄清光)(2)

白露之美

一直以为,白露是水墨染就,干净而不染杂尘,稍显氤氲略带迷蒙,自有一种仙气和微凉的美感。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就像邓丽君那柔婉漫转清丽的唱腔,跨越几千年,和那秋日芦苇边吟唱的女子,以一种特别的方式重合,表达着时间对于“美”不变的诠释。

白露的朦胧笼罩在初秋的澈蓝和金黄之外,是通透饱满的初秋里最柔美含蓄的存在。

在处暑之后,在仲秋之前,暑热渐远,秋凉微感,此时有凄清感伤和一抹淡淡的愁绪,有思乡、有忆故还有秋天独有的哀婉,但又不至于浓烈,一切总是淡淡。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古诗介绍(秋夜长殊未央月明白露澄清光)(3)

白露的智慧

白露以其名字来看,算是二十四节气里妥妥的小仙女。

虽然它的仙气中也不免一丝凉意,但相比她的姐妹“寒露”和“霜降”,恰如一抹轻烟的素白,不那么决绝冷冽,显得更加柔和温婉,多的是一种想象的美好。

每每念及它的名字,就像烟波浩渺、雾气迷蒙的江水之上,朦胧地罩着的,不能看清眉目的种种。仿似古时的帷帽轻纱下的美人或蓑衣斗笠下武侠江湖的高手,越看不清就越具有想象力和杀伤力。

露水看似脆弱,是朝暮旦夕的事,其实暗藏玄机,以柔克刚,这是东方的智慧,是长久的经营,坚忍地守望着翌年的希冀。

正如老子所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过了夏天,秋凉教人们渐渐收起热燥,沉潜下去,成熟而不事张扬,圆润而不露锋芒。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古诗介绍(秋夜长殊未央月明白露澄清光)(4)

白露的凄婉

仲秋将至,秋季渐深,万物凋敝的季节遂近:白露美好的背后,也带着一种抹不去的哀婉和凄楚。

曹禺笔下《日出》中名为陈白露的姑娘,本是美好清澈如露般的女子,才情样貌无不出挑,怀着一腔热望却则被现实所迫,堕入深渊。

虽则看似八面玲珑逢场作戏,内心却不改善良,极力地保护着自己残存的希望,最后为了不再委身于这无望的世界,选择了彻底消失。

“太阳出来了,黑暗留在后面,而太阳不是我的,我要睡了”。

等不到阳光的露水在清晨前消逝了,或许作者为她取名白露就是赋予她梦幻且哀愁的意思。

用自己的美好的脆弱来抵御这个黑暗的世界,让人无限感慨:即使是悲情遗憾,内心依然是明净的纯真的,不为黑暗的现实妥协,遵从着本心无法湮灭的白露般的美好。

这也许就是白露最“脆弱”的坚强吧!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古诗介绍(秋夜长殊未央月明白露澄清光)(5)

白露的仪式感

白露位于秋季之中,最宜平静淡然、喝茶会友、小饮敞怀——此时的习俗总和养生之道息息相关。

坐于庭院,卧于水边——赏秋色、闻秋声,沏白露茶,饮白露酒。

听梧桐滴雨秋叶落,望鸿雁来宾,目送燕子南归。观清秋寒色远,于芦花深处泊孤舟,在浅塘荷叶间寻藕,看月中桂子落,香气怡人。

一直以来很是羡慕古人的生活:贴近自然,风雨自得,虽辛苦不便,却怡然于山水之间。

此时也是收获时节,柿子在秋日的暖阳下闪耀,轻咬一口龙眼如蜜汁沁入心脾,粒粒饱满如红宝石的大石榴。还有秋季最不能少的润燥清肺的雪梨和脾滋养的白藕。

秋节自带诗意和淡然还有饱腹的丰满,各种身心的滋养对于颜控和吃货来说完美极了。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古诗介绍(秋夜长殊未央月明白露澄清光)(6)

白露是仲秋的启幕,白露一到,仲秋必定不远。

一到此时,总觉得应该归家,不辞辛苦的脚程,万水千山挡不住回家的路,要在中秋前抵家才安心才圆满。

白露时节,愿大家安康喜乐、保重身体、注意锻炼,下个节气我们再见!

#白露#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字,麻烦支持 关注 点赞 评论,非常感谢!

无尘和你一起找寻文化背后的小确幸,在古典文化世界里体味美好,在琐碎生活中捡拾点滴的温暖!

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字为原创,特此声明。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古诗介绍(秋夜长殊未央月明白露澄清光)(7)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古诗介绍(秋夜长殊未央月明白露澄清光)(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