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

最近知道一个事情,某淘宝店铺直播间,一盆“白眼泪龟背竹”,在经过11轮的竞拍后,最终以9万的价格成交。还有主播创造了一夜上百万的销售额。真正是“一叶抵万金”。有绿植爱好者说,今年开始,许多热门绿植价格已经腰斩了,大几百的植物现在几十块可以买到。价格起伏像坐过山车似的,这倒是让人想起了一桩植物往事——疯狂的君子兰。

君子兰曾经的辉煌(一辆车换一盆花)(1)

1982年,吉林省长春市。

君子兰掀起了一阵狂热的风潮。这种植物原产于非洲南部,1932年由日本传入长春,开始只在伪满洲国宫廷和御花园中栽培,解放之后才逐渐从宫廷流入民间栽培。长久以来,君子兰不过是平平无奇的一种植物,不贵重,不稀罕。

君子兰风来得不动声色,真正吹起来却是又猛又疾。最初的时候,大概谁也没想到一盆几块钱的植物,身价会水涨船高,从几十到几百,又从几百到几千,再从几千到上万。长春城里曾出现了身价20万的君子兰。价格远远超过了一般工人的工资,风头完全盖过了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等刚刚兴起的家用电器。

君子兰曾经的辉煌(一辆车换一盆花)(2)

图片来自网络

《激荡三十年里》提到了“君子兰疯了”的过往。1982年初,市面上出现价值5万元一盆的君子兰,随后又出现了10万一盆的君子兰,到了当年9月,红旗花街上已有身价高到15万元的君子兰。君子兰成为了当时长春人生活中重要议题。通过种植买卖君子兰生意发家致富的大有人在。到了1983年,为了规范君子兰的买卖交易,长春市政府发了一文件《有关君子兰交易的若干规定》,全国头一份儿,为一种植物的买卖做了明文规定。

君子兰曾经的辉煌(一辆车换一盆花)(3)

图片来自网络

“卖花要限价,一株成龄君子兰不得超过500元,小苗不得超过5元。同时还规定,除了按交易额征收8%的营业税之外,一次交易额超过5000元以上的,税率要加成,超过万元以上的,还要加倍。”

君子兰火到什么程度呢?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专题片《君子兰》,长春出现了《长春君子兰报》,每周一期,每期四版;市报副刊取名君子兰,挂历十三张全用君子兰彩照,电视台用君子兰作本地节目的片头:居民楼的窗台上,一眼望去,都大盆小盆的君子兰植株;位于长春市宽城区亚太北大街1068号的铁北公园更名为君子兰公园……像是一场蓄力已久的狂欢。

君子兰曾经的辉煌(一辆车换一盆花)(4)

图片来自网络

君子兰热潮有蔓延的迹象。1984年前后,火到了哈尔滨。1985年初,出现了一笔相当令人瞩目的交易,有哈尔滨人用14万元从长春王姓养花大户手中购入一盆君子兰,创造了1985年之前君子兰交易之最。对于这种“千金买兰”、“一叶万金”的现象,有过不少探讨。曾任经济日报理论部主任高善罡《青年经济学人的恩师安岗》一文中,提到张维迎在对“君子兰热”进行调查后,由表及里,写了一篇文章,给“君子兰热”诊脉,是很有意思的。文章在《经济日报》上刊发,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当然,引发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剥去“君子兰”价贵表象后的事情。

“一盆君子兰可以卖到几百元甚至上千元。哈尔滨居民的月平均收入不过几十元,买一盆君子兰就得几个月的工资,而除了观赏以外,并未发现君子兰还有其他使用价值。难道月收入几十元的普通居民竟有如此的需求冲动?”

君子兰曾经的辉煌(一辆车换一盆花)(5)

图片来自网络

说回长春的君子兰热,如今再看当年那些坊间故事,会惊叹加感叹,看似难以置信但又不是不可能。一个盆君子兰被外商看中,要用10000美金买入;一个老头养了几株珍稀品种的君子兰,掖着捂着不给人看,后来被偷走,老头活活被气死了;有人开着车从沈阳到长春就是为了偷花,结果连夜返回途中,车毁人亡;一个派出所开了个庆功会,上了报纸,因为破获了一单君子兰盗窃案;一位商人要用世界顶级的轿车来换一盆君子兰;因经济状况不佳,娶不上老婆的人通过种植君子兰赚钱了,娶妻生子,家庭不睦的也变得融洽了……如此多的故事,真假不一,但至少证明了那些年里,君子兰是长春这座城市和居民们生活中一个极其重要的主题,甚至与生活的喜怒哀乐息息相关。

君子兰曾经的辉煌(一辆车换一盆花)(6)

郭凤仪 图片来自网络

君子兰曾经的辉煌(一辆车换一盆花)(7)

图片来自网络

特别想说高档轿车换君子兰的故事,这个故事流传得最广,皇冠换凤冠,是真的。长春凤冠联营花卉发展公司的总经理郭凤仪养了一盆名叫“凤冠”的君子兰。1985年1月,港商来到公司参观,看中凤冠,提出了用豪华皇冠轿车换,郭凤仪拒绝了。新京报曾经采访过郭凤仪,说起当年事,他说:“那辆皇冠车在当时约值9万元。可皇冠每天可以生产,我用钱能买到,而凤冠是我多年精心培育的结果,况且没了它,公司还怎么拿凤冠命名?”而且,坐皇冠车的话,风头太盛。

郭凤仪算是最早一批与君子兰结缘的人,1968年的时候,他卖了瑞士手表和自行车,用180元买了一盆君子兰。后来通过买卖君子兰发家致富了,却被人举报是“花霸”,有投机倒把的嫌疑。不过郭凤仪倒是因祸得福,不但没有被追究,他和君子兰的名气更大了。

长春市君子兰产业办公室资料显示,按当时伦敦金融市场牌价,14万元可买40多两黄金。有人算过,一株君子兰 顶多不过二三十片叶子,1两黄金可塑成17.5平方米的金片,按此可制成几十盆“金花”。君子兰“绿色金条”的称号也因此得名。

君子兰曾经的辉煌(一辆车换一盆花)(8)

图片来自网络

君子兰曾经的辉煌(一辆车换一盆花)(9)

图片来自网络

1984年10月11日,吉林省长春市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14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命名君子兰为长春市市花的决定》。之前的“限价令”不了了之。一段时间里,通过种植君子兰来致富是被鼓励的。但是风向的变化也很快,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让人措手不及。

1985年的夏天,君子兰的“黑色之夏”,君子兰和种植者们的凛冬将至。6月1日,长春市政府发布了《关于君子兰市场管理的补充规定》。同月,吉林省机关报《吉林日报》头版连续刊发《奇高的君子兰花价能维持多久》《再谈奇高的君子兰花价能维持多久》《不能靠挖国家墙脚来哄抬君子兰花价》三篇社评,《人民日报》再次刊发了《「君子兰」为什么风靡长春》。

君子兰沦为了被口诛笔伐的对象。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价格一落千丈,交易市场上门可罗雀。顶流君子兰可以从垃圾堆里捡到,种植户因为君子兰赔上了全部积蓄甚至负债,《君子兰报》停止了发行,前面提到的郭凤仪的花卉公司也因付不起租金搬出了原来的场地。当时有五分之一的长春人从事着君子兰买卖。

此后,君子兰沉寂了很长的时间。

君子兰曾经的辉煌(一辆车换一盆花)(10)

图片来自网络

君子兰曾经的辉煌(一辆车换一盆花)(11)

图片来自网络

现在还有天价君子兰吗?2010年,长春农博会上,有标价188万、288万的君子兰,还有一株标价7777万元;2011年,长春君子兰节上有一株名为“东方明珠0号”的君子兰标价99999999元,据说是耗费了10年时间培养出来的;2018年,君子兰节上出现两盆价值66万的君子兰……这些君子兰,多为供人欣赏,而非纯买卖吧。

2021年第十六届中国长春君子兰节,有新闻报道:“目前长春市君子兰产业年产值达到20亿元,基地规模达到3000亩,养兰数量达到3亿株,培育出君子兰八大品系,形成了独特的品种优势、品牌优势及产业优势,专业养兰户达3500户,带动20万人创业就业。”君子兰依旧是长春的名片,含着人们对生活的盼头。

君子兰,寓意富贵、高尚、美好、壮丽。几十年前的君子兰,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让人们看见一条可能通往富裕生活的快速通道,当然这条通道的属性复杂,比如既有热情但又存在盲目,既有干劲但又不是那么理性,走上这条通道的结果也不尽相同。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君子兰热的背后定有人们对丰盛富足生活的美好向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