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该怎么办(缺乏独立思考能力)(1)

上周和同事聊天,他是坚定的「稳定工作」的拥护者,觉得工作就是要稳定,很羡慕那些公务员和在事业单位工作的正式职工。

我和他说了我两个发小的事:

我这两个发小,男的一毕业就进了事业单位,一干十几年;女的在这十几年间换过三四份工作。

前段时间一起吃饭的时候,男的说:如果有一天要离开现在的单位,我真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

我跟我同事说:我很能理解他为什么这么说,你想想,当大部分人毕业后为找工作忙的焦头烂额的时候,有人进入事业单位开始了一份养老型的事业,一干好多年。

但这些年很多事业单位都面临改制,这些人稳定惯了,就很怕出来社会上重新找工作,而当初毕业就自己找工作的那些人,调岗位、换工作对他们来说早已经能够坦然面对了。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你还觉得「稳定工作」好吗?「未知」是一直存在的呀!

第二天一早他碰到我,跟我说:我昨晚回去想了一下,觉得你说的有道理,我好像被你说服了。

其实我挺意外的,因为没有想要说服他的动机,就只是纯聊天,表达自己的观点,没想到意外动摇了他当初看似坚不可摧的想法。

一说起人云亦云,我们的第一反应是:噢,那是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表现。不能说这么说有问题,只是它不是问题的本质,导致人云亦云的根本原因是:易被说服。

当然,被说服有时候不一定是坏事,朋友、熟人之间正常的讨论,是一件极具积极意义的事,在一次次的说服、被说服中,可以激发出很多新想法,开拓自己想问题的思路,好处很多。

但凡事都要两面看,如果有心之人接近你、试图说服你往一个大坑里跳,那这个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极其危险的,搭些钱财还算好的,有的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这些场景就算你没亲身经历过,也一定听说过:

保健品推销员一般将目标锁定为老年人,利用老年人对健康的极度需求和儿女不常陪在身边的精神上的空虚,以家人的身份陪在他们身边,伺机说服他们购买价格昂贵的保健品,甚至让他们再以卖家的身份说服周围亲朋好友购买;

本来只是想去买瓶卸妆液,「热情」的店员为了完成自己的销售任务一顿推销,回到家时发现除了卸妆液,还买回了一堆化妆品,花掉了比出门前计划的多几倍的钱;

......

当然,有的人为了生存必须完成每月的销售任务才有钱拿,这无可厚非,但对于另外一些有心之人,我们身处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里,相当于把自己时刻暴露在危险里。

那么,如何防止被有心之人恶意说服?要弄清这个问题,得先弄清楚说服的途径有哪些,才好针对性地制定防范措施。

社会心理学家佩蒂、卡乔波以及伊格列、柴肯四位通过相关研究,认为我们通常会遇到下面两种说服途径中的一种:

说服的中心途径

如果一个人在某种动机的引导下,有能力全面系统的对某个问题进行思考,他就具备了利用中心途径说服别人。

这种途径的关键是「论据」,也就是说,如果论据有力且令人信服,那么我们就很容易被他说服,反之亦然。

说服的外周途径

和前一种途径不同,有时候我们正忙于其他的事情,比如正在赶路,被人拦下想要向我们兜售物品,这种情况下我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和注意力来推敲他给的信息,就会动用说服的外周途径,比如有没有熟人用过、是不是知名品牌等等,而不去考虑他的论据是不是可信。

这两种不同的说服途径具有如下特征:

说服的中心途径更理性、效用更持久、更容易改变行为; 而说服的外周途径响应速度更快、但通常经不起推敲。

针对这两种说服途径的特点,我们可以运用一些方法,来帮助我们有效避免被人恶意说服:

一、当你和对方处在认真对话的态度和环境时,请警惕晦涩难懂的专业词汇。

自己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该怎么办(缺乏独立思考能力)(2)

如果你和对方是在一个安静的环境里,你们在认真的讨论话题,比如讨论执行方案的时候、了解你想购买的产品功能的时候等等,那么这种情况下,首先是要听对方的话里有没有基本的逻辑关系。

有一些关键词可以辅助我们判断,比如:因为/所以、第一/第二、总之......类似这样的、像是路标一样的关键词,当然,很多时候对方讲话的时候没有这些明显的路标,但你可以明确听出这些意思,也是可以的。

其实用这个方法,已经可以过滤掉一部分逻辑混乱的说辞了,毕竟,说服别人是一件很耗脑的事,只要认真听、同时思维跟上,就可以很快发现对方逻辑上的漏洞,避免被恶意说服。

其次,有些人想要试图说服你的时候,喜欢在说的时候堆叠很多晦涩难懂的专业词汇,比如:

......

因为我们每个人不可能对所有知识都有了解的基础,所以无法分辨这些信息的可靠性,而有人就专门利用了这个漏洞,弄一堆无法立刻考证的专业词汇,混淆视听,试图说服你购买他们的产品。

遇到这种情况,警惕 拒绝是最好的应对方法,如果确实需要,可以下来自己多方查证、了解清楚后再联系对方。

这里再稍微扩充一下,对方试图说服我们的时候,通常会使用一些证据来证明,但是,证据的效力也是有强有弱的,下面列举一些常用的证据来源,它们按照效力从强到弱排列:

理论/规律/原理 前沿观点 专业见解 共识/常识 故事 统计数据 多个典型案例 个体案例

......

你可以参考这个证据效力的强弱排列,看看对方试图说服你的时候,用了哪一层级的证据。

二、当你正在忙别的事,有人来试图说服你,请立刻拒绝或晚些时候再回复。

自己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该怎么办(缺乏独立思考能力)(3)

这个应该很好理解,因为别人试图说服你做一个行为的时候,你需要想一想才能做出决定,要不要接受他的说法。

试想一下:如果你的注意力正在别的事情上,是没办法思考他说的事情的。

这种情况一般会出现在这两种时候:

正在忙别的事,无法腾出注意力给这件事。

有天中午,我正在外面吃午饭,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走进餐厅,背着个大大的背包,手里拿着一瓶类似喷雾的东西,向几个人和我一样正在吃饭的人推销他的产品,都被拒绝了。

一点也不意外,这样突如其来的打扰和没有信任就开始推销本来成功率就极低,还要让人在享受午餐的放松时刻调用注意力来辨别你的说辞,会买才怪。

对话题不感兴趣,本能的抗拒。

有一天和朋友吃饭,他叫上了另一位朋友,那位朋友喜欢骑摩托车,跟我们分享了很多他和摩托车之间的故事,听上去是挺有趣的,但因为我本身对摩托车无感,他说到兴头上还让我改天去试试他的摩托车。

我也就是听听就过了,因为这种情况下,我出于抗拒,很难被他说服。

无论是这两种情况里的哪一种,处理方法都是:对不需要的立刻拒绝;对想要了解的不要立刻决定、晚些时候再回复对方。

争取来的这些时间,可以好好上网做做功课、深入了解,才好决定是不是要找对方继续讨论。

三、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补充、学习。

自己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该怎么办(缺乏独立思考能力)(4)

这一点非常重要,可以说是最基础的方法。面对同一个情况,有人智慧的避开了被说服,有人毫不自知的进入了对方的圈套,你可能会疑惑: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他们是怎么避开对方的套路的呢?

答案就是:学习理论知识。

举个例子。

对方无缘无故非要送我某个产品的试用装,一般我不会接,因为我知道一般只要我接了,不免费的东西跟着就来了。

这就是利用了互惠原理,让你在试用了免费的东西后,不好意思欠别人人情,本着互惠的原则,以虚高的价格买下后面那个不免费的东西。

因为了解这些套路背后的原理、理论、知识点,才得以最大程度的避开被有心之人恶意说服。


最后,总结一下这篇文章:

人云亦云本质上是因为你太容易被说服了,当然,这在正常的讨论中不见得是坏事,因为我们可以通过和对方讨论时彼此说服,碰撞出新的火花、想法,这对我们双方都是很有好处的。

根据社会心理学家的相关研究,说服的途径主要有两种:

中心途径 外周途径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很复杂,有心之人会利用人类的弱点,通过说服别人达到自己的目的,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一定要小心防范。

本文针对说服的两种途径,给出了三种解决方案:

1.当你和对方处在认真对话的态度和环境时,请警惕难懂、晦涩的专业词汇。

2.当你正在忙别的事,有人来试图说服你,请立刻拒绝或晚些时候再回复。

3.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补充、学习。

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帮助你从根本上远离人云亦云,同时,避免被有心之人恶意说服。

我是@霖小姐慢半拍,关于成长,慢半拍没关系,但别停!

关注我,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