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天眼APP讯:百度、瑞星科技、华谊兄弟、北大青鸟,这些在不同领域都做得风声水起的大企业被众所周知的时候,很少有人知道,这些被各种媒体大量曝光的成功企业家背后,是个更加成功,却深藏不露的大人物:汪潮涌。

不凡的人生

战略投资者定增成本(信中利资本集团董事长汪潮涌)(1)

汪潮涌出奇的聪明,他15岁考入北京重点大学—华中理工大学,小小的年纪,被称为“神童”的他,人生的巅峰才刚刚开始。

1985年是汪潮涌命运走向转变的一年,一个在中国受人敬仰的人物是他的贵人,就是在这一年,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那个人就是朱镕基。

某个下午,在清华念书的汪潮涌依旧去跑步,回来的路上,意外地得到一个消息,朱镕基从美国带回一个留学名额,研究后决定让他去。当时的中国,和国际交往还不频繁,能够走出国门绝对是天大的机会,20岁的汪潮涌带着青春和激情,和对前程的一片向往与茫然离开了中国,开始了他在美国罗格斯大学商学院读MBA的留学生活。

刚到美国,经历着人生的新挑战,许多的不适应和经济上的困难都要克服,没钱的时候,像许多留学生一样,到餐厅洗盘子,干些零碎的活。但是和许多留学生不一样的是汪潮涌那个智慧的脑袋总是能让他领悟出真谛。当他在美国脚步刚刚站稳,他就广结人脉,通过各种社交圈子,他见到了自己一生的偶像巴菲特。他勤奋努力,很快在美国上流社会如鱼得水。

他曾任美国摩根士丹利亚洲区的首席代表,拿着丰厚的工资和人人羡慕的待遇。1998年他却决定回国。1999年他创办自己的企业信中利公司。他和同事张朝阳接触时,再一次先知先觉的发现了商机:担任中小型企业到海外融资的启蒙者和“布道”者。开张一年不到的时间,信中利已直接投资15家美国硅谷和中国的高科技公司,并为近20家高科技公司担任财务和融资顾问,募集资金总额逾2亿美元。如今的汪潮涌已是投资界的大腕级人物。他到日本去滑雪,到瑞士去爬山,到法国去航海,他说:“今天在中国也同样有很多的机会,可以让我们去享受世界;中国也有更多的机会成功。”

成为社会企业家

战略投资者定增成本(信中利资本集团董事长汪潮涌)(2)

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汪潮涌说:“当资产到达一定阶段后,我更愿成为社会企业家,帮助更多的人完成愿望。”

1993年,汪潮涌在美国的摩根大通银行工作的时候,每到夏天,下了班以后大约下午五点多钟,他都会透过办公大楼的窗户看到帆船开到纽约的入海口,一边是曼哈顿的摩天大厦,一边是帆船在夕阳下扬帆大西洋的场景,一边还有高高矗立的自由女神雕像,这个风景深深的刻在了他的脑子里。

2004年,他决定投资4亿打造了“美洲杯帆船赛——中国之队”,带领中国企业家走向国际,也填补了中国在这个项目的空白。在汪潮涌看来,“中国之队”的比赛成绩并不重要,他也根本没考虑过“中国之队”能否营利。他觉得中国缺少把社会效应与经济效应相结合的企业家,他想成为“社会企业家”。他想通过帆船这项运动回馈社会。他希望通过这个运动,让中国的企业家走出国门,有机会接触世界,接触许多优秀的国际企业家,投资家,金融家,可以共同完成理想。

既国际又中国

战略投资者定增成本(信中利资本集团董事长汪潮涌)(3)

汪潮涌作为最早一批留学归国的创业家,他的办公室里有许多的中国元素,一进门的屏风,四块分别刻着“梅兰竹菊”传统样式。条案上有仕女和佛,古典的一桌四椅摆放正中,但是这些家具与西式布置却相得益彰,一点也不矛盾。作为一个理科生,他对文学业有着很深的研究。他像一个“百宝箱”,装得下国际的,也容得下民族的。他有理科生的严谨,也有文科生的浪漫。他说:“20岁出国的时候,受中国传统的文化教育已经根深蒂固了,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都已经定型了,有了成熟的世界观,所以对我来说中国的一切都是我的主流。虽然在海外生活了10年,对于我这个50岁的人来说,海外的一切经历都是我人生的插曲,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的风投,投行,金融等知识更加的专业。但是我骨子里的东西依旧是中国的,对诗词歌赋的理解超过西方文学的理解。”

在生活和对子女的教育上,汪潮涌依旧遵守着中国传统的循序渐进的儒家思想,不激进,不功利。他从没有特意要求他的子女,如果他们愿意,可以做他们想做的事,想成为的人:也许是艺术家,也许是金融家。总之,他希望他们成为国际型的人才。所以,汪潮涌安排他的子女在中国传统的学校读到初中,然后在国际学校读高中,大学留学。他说,这样做也是为了孩子更好地接受中国的传统,让孩子既能传承本土文化,又有国际视野,成为真正的国际型人才。

来源: 中金网

关注同花顺财经微信公众号(ths518),获取更多财经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