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真实的北京爱情故事(城厢义士那时候的爱情故事)(1)

民间真实的北京爱情故事(城厢义士那时候的爱情故事)(2)

民间真实的北京爱情故事(城厢义士那时候的爱情故事)(3)

民间真实的北京爱情故事(城厢义士那时候的爱情故事)(4)

青白江

共和成,虽死亦荣;

共和不成,虽生亦辱,不如死得荣

——彭家珍

民间真实的北京爱情故事(城厢义士那时候的爱情故事)(5)

这个爱情故事关于城厢一位义士。说是他的爱情故事,实则他并不曾参与太多,但他依然是故事的主角。

先不说故事,先聊聊义士。

何谓义士?讲忠义、赴国难、举大业者是为义士,是类似荆轲这般的人物,自强、勇毅、有使命感。中国自古不乏义士,但总觉得距离生活遥远,好似书中人物,不得亲近。

第一次觉得义士就在身边,是第一次深入了解关于彭家珍的爱情故事。作为土生土长的青白江人,对“彭家珍”这个名字绝对不会陌生。陌生的是关于他的具体故事与真实生活。这就像,你知道一个人,却并不真正认识。因为你还没有通过更具体的细节去发现他,并建立某种情感联系。所以,当著名作家蒋蓝来到青白江,闲谈之中给我们讲述彭家珍与王清贞的爱情故事时,一众青白江人才真正认识了彭家珍,并被他的义士精神折服,也被王清贞执着感动。

民间真实的北京爱情故事(城厢义士那时候的爱情故事)(6)

彭家珍旧照

蒋蓝新书《成都传》即将出版,其中写彭家珍的那篇文章,足有8000字。在他的讲述中,彭家珍的故事不仅有舍生取义的义士精神,更有其妻王清贞“一个人婚礼”的儿女情长。

细节让人物丰满。所以,从对王清贞的侧写,可以让我们更接近彭家珍的丰伟形象。

作为烈士遗孀的王清贞与彭家珍并无夫妻之实。彭家珍在北较场成都武备学堂就读时,学校军事教官张蓬山发现彭家珍乃“栋梁之才”,就把外甥女王清贞许配给彭家珍。那时候,彭家珍才18岁。而王清贞与彭家珍并无什么交集,据说,她仅仅是在彭家珍东渡日本之前,隔着门帘看了彭家珍一眼。(详见蒋蓝《彭家珍身后事》)

民间真实的北京爱情故事(城厢义士那时候的爱情故事)(7)

彭家珍生前用过的铜墨盒(右)和铜镇纸

也许,人与人之间真有一眼万年之缘。彭家珍牺牲后,王清贞完全可以忘却婚约之事。但她毅然决定过门守节。于是,在成都灯笼街122号(彭家珍之父彭仕勋租赁的宅院)举办了一场“红白喜事”。

民间真实的北京爱情故事(城厢义士那时候的爱情故事)(8)

蒋蓝在民俗史料中查阅到当时的情形,是这样的:

“是时,门外张灯结彩,设鼓乐以迎宾客;门内全以缟素布置,庄严肃穆。王女士过门时乘四人抬大轿,上扎黄白色绫彩,轿前一人擎自布长纛,上书“义烈士彭公大将军夫人过门守节”。轿后随送亲队列,大汉四川军政府都督尹昌衡、副都督张培爵并辔护送。军乐齐鸣,车马络绎,观者如堵,无不为之赞叹流涕。上海名报人包天笑在其《秋心阁纪事诗》中有赞咏:“素车白马缟衣裳,道是谁家新嫁娘。赢得路人齐雪涕,小姑今日嫁彭郎。”

可见,当时这场“红白喜事”不只是惊动巴蜀,更是名动上海,震惊国内。为何王清贞那样傻,非要嫁给那个只剩“牌位”的“彭郎”?

这还要看彭家珍是何人,做了何事。

民间真实的北京爱情故事(城厢义士那时候的爱情故事)(9)

彭家珍大将军生平事迹

彭家珍,1906年毕业于四川武备学堂,后赴日本考察学习军事,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秋,彭家珍任天津兵站司令部副官,任同盟会京、津、保支部军事部长。为扫清革命障碍、实现共和理想,1912年1月26日,彭家珍于北京红罗厂良宅前炸死“宗社党”头子良弼,自己也因弹片击中头颅而壮烈牺牲。良弼死,清廷震恐,“宗社党”迅速瓦解。良弼死后的2月12日,清宣统下诏宣布退位。彭家珍以一弹之功,为推翻帝制、创立共和立下不朽功勋。

民间真实的北京爱情故事(城厢义士那时候的爱情故事)(10)

彭家珍(前排右二)与同盟会部分会员合影

民间真实的北京爱情故事(城厢义士那时候的爱情故事)(11)

民间真实的北京爱情故事(城厢义士那时候的爱情故事)(12)

彭家珍成长历程

简单一段话概述的生平,足以让这个优秀青年名垂青史。而真正能让我们触及彭家珍滚烫灵魂的,是他执行刺杀行动之前留下的绝笔书:“共和成,虽死亦荣;共和不成,虽生亦辱,不如死得荣。”寥寥数笔,慷慨激昂,字字热血,义士节操,彰显无遗。

由此看来,执意要嫁“彭郎”的王清贞,嫁的不是“牌位”,而是彭家珍留下的义士风骨与革命精神。她对他的爱,或是一种精神崇拜。从来爱情都不只一种表达方式,也并非一种呈现形式。有些爱就是如此偏执,看似违背常理,却又合情合理。

彭家珍壮烈赴死,孙中山高度评价其功绩,赞曰:“我老彭收功弹丸”,并追赠其为陆军大将军,建崇祀忠烈祠

民间真实的北京爱情故事(城厢义士那时候的爱情故事)(13)

民间真实的北京爱情故事(城厢义士那时候的爱情故事)(14)

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签发给彭家珍家属的《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中,表彰彭家珍“丰功伟绩、永垂不朽”。

民间真实的北京爱情故事(城厢义士那时候的爱情故事)(15)

光荣纪念证

在彭家珍纪念祠,还留有数量庞大的题词。本地散文作家廖兴友曾说:“走进城厢,走进家珍公园,就等于走进了一个书法主题博物馆。”此话不假。从孙中山、宋子文、孔祥熙、冯玉祥、于右任、陈立夫、林森,到马万祺、张秀熟、马识途、流沙河等,纷纷为年仅23岁就壮烈牺牲的彭大将军题词缅怀。这是对义士的追思,也是对革命精神的赞颂。(详见廖兴友《家珍公园,一个以彭家珍大将军为主题的书法博物馆》)

民间真实的北京爱情故事(城厢义士那时候的爱情故事)(16)

孙中山先生题词

民间真实的北京爱情故事(城厢义士那时候的爱情故事)(17)

民间真实的北京爱情故事(城厢义士那时候的爱情故事)(18)

宋子文题词(左)于右任题词(右)

民间真实的北京爱情故事(城厢义士那时候的爱情故事)(19)

冯玉祥题词

其实,我们对彭家珍的生活所知依然不多,但诸多与之相关的旁人,却从不同角度诠释了他是如何让人敬仰。特别是王清贞对他的爱,早已超越了人世间普通的情爱。

据蒋蓝介绍,王清贞逝于1963年,享年76岁。她临终前曾对抱养的儿子彭传直说,“把骨灰带回去和你爹爹葬在一起。”后来,王清贞的骨灰葬于成都城厢镇彭家珍衣冠冢旁,也算了一心愿……

民间真实的北京爱情故事(城厢义士那时候的爱情故事)(20)

彭家珍墓

城厢有义士,惊雷震华夏。如今,彭家珍早已成为城厢古城的重要精神文化标志,而那座常年伫立在家珍公园门口的汉白玉雕像,也渐渐成为青白江人印象中,一回头,就永远在那里守望的邻里乡亲。那是家乡人的守望,也是一种精神的守望。

民间真实的北京爱情故事(城厢义士那时候的爱情故事)(21)

图源:i青白江、封面新闻、部分图源网络

民间真实的北京爱情故事(城厢义士那时候的爱情故事)(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