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一个关于处理信息的感悟闪过脑子,想把它记录下来,但是总抽不出时间,时间长了,这个念头一直保留在脑子里,变得有点模糊了,今天,把它记录一下,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日语初级上册前十课题目?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日语初级上册前十课题目(日语自学酱类遍历)

日语初级上册前十课题目

啊,一个关于处理信息的感悟闪过脑子,想把它记录下来,但是总抽不出时间,时间长了,这个念头一直保留在脑子里,变得有点模糊了,今天,把它记录一下。

啊,我们以前在学校学语言,基本上都是跟着已有的大纲和教材学习,即方向和路径已经有了,我们跟着教材学就好了。

啊,自学一门语言呢,我不知道大家是怎么自学的啊,我猜哈,大家可能也会去买一本什么教材什么的,然后呢,会去学语法什么的,会去背词汇什么的,当然,也会去找一些什么材料学习什么的。这里,很多人会把一门语言拆分成语法、词汇什么的进行学习。当然,我不认同这种学习方法,我也不是这么自学的。

我呢,是怎么自学日语的呢,①我没有看别人的教材,所以,我不关心别人的大纲和路径,我的意识里也不想预先的受别人的限制或影响;②我也没有把语言拆分成语法和词汇进行分别学习,可以理解为,我没有特别的学习语法,也没有专门的背词汇,我是把语法和词汇都放在“信息”里一起学习,何为语言?语言其实是一种附着物,附着在信息上,对信息进行某种解释,例如,这里有一个苹果,我们汉语则说这里有一个苹果,英语则说there is an apple,日语则说リンゴがあって。所以,在我们处理一门语言的信息的过程中,其实,我们就在学习语法和词汇,词汇和语法融合在信息之中。

想想,我们幼时怎么学母语的?也不是把母语拆成语法和词汇来学习的,而是在信息中自然学习的(至于,在学校的语文课系统的学习母语,分别学习词汇和语法,那是另说)。

我自学日语第一年,用APP快速学习了五十音,用全球说学习了一些句子,做了一个很小信息量的积累,在这个过程中用腾讯翻译君APP基本掌握了“说”,可以做到基本正确的日语发音,给我任意的日语材料,我都可以无障碍的读出来。

自学日语第一年,那时会觉得自己还学到挺多,甚至,觉得自己还挺厉害,但是,现在回头看,只会觉得那时只是一个无比微小的起点。所以,现在每每看到什么什么3个月或一年速成一门语言什么的,我只会微微一笑,我连争论都不会去做。

我和诺妈说,如果说,短时间速成一门语言,也不是不可能,那一定是有限定条件的,例如,在一个特定的场景,所需要用到的句子和词汇量非常的少。例如,长城那儿卖纪念品的大叔大妈,他们也会和老外说几句:five yuan,five yuan。也能听懂how much什么的。如果你说,这算会一门语言,也是可以的。

但是呢,实际情况呢,我们学一门语言,用一门语言,需要处理的信息量是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大的。如刚才说的,语言实为信息的附着物,所以,语言映射的是一个巨大的信息量,学习语言难在——处理那个巨大的信息量。

可能也是这个原因,可能也是因为大家知道如此吧,所以,很多人学语言都知道词汇的重要性,也就沉迷于背词汇啦。

自学第一年结束后,之后两年,至今,其实,我每一天都是在做一件事儿——处理信息。

是的,我是通过处理信息来学习语言的。

当然,也有人说他们是看日剧,看日本动漫,听日语歌学日语的,当然,那些也是处理信息,当然,他们是怎么做到学会日语的,我是不清楚的。因为,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不能单纯的说两个点,毕竟,两点之间还有复杂的过程。

因为,我自己很清楚我是从0学习这门语言的,所以,我很清楚我是如何从0学会这门语言的。我能分享的,也只是我个人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感悟。

我所说的信息,很大程度上是——文字,当然,文字不是用于看,而是用于练习“说与听”(因为现在像腾讯翻译君这样的AI APP很方便,文字与音频是可以随意转换的)。至于视频类信息,可以放在另一个维度特别处理,目前对我来说,视频很大程度上也是当作音频来处理,即,我只听声音,不看画面。如果我需要重度处理一个视频,那么,我一定是用类似“扒视频”的方法,会把视频的所有字幕给扒下来,依旧当作文字来处理,把其中所有词汇全部消化。

好了,扯了那么多,我们现在来说一下怎么处理信息哈。

处理信息,处理信息,首先需要明白信息的一个基本特征——巨量。

那么,怎么处理如此巨量的信息呢?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一定是——分类。

如果你对分类有认知,对分类有深刻的理解,恭喜你,你学语言(做任何事儿)一定是走在正确的路上。

怎么分类呢?怎么找到那个属于你的类呢?怎么找到那个破局的类呢?

信息的量是无穷大,分类的话,也可以分成无穷类,那么,分类分类,不一定是需要找一个很大的类,或者是一个大家都关注的类,你只要找一个属于你的类就好了,什么是你的类?即,和你专业,行业,兴趣,个人特长紧密相关的一个类。你对这个类有强大的认知和专注力,可以做到持续的深耕、以及日常的处理。

所以,处理信息,一定找一个类,找的这个类呢,和别人没关系,和你自己有关系。不分类的处理信息一定是低效的。最终,精力一定会被浩瀚的信息所消耗殆尽。

完成“分类,找类”这一步,接下来,就是第二步——“遍历”,即,全处理,不留盲点。

你已经找了一个类了,按理说,你现在需要处理的信息已经变少了,变得有逻辑了,不再是一个无穷、混沌、巨量的概念了。这时,你需要做的一件事儿就很重要了,那就是——遍历,你需要做到对这个类的信息做到极致的、不做区分的全处理,是的,对自己狠一点。

遍历遍历,怎么遍历?很简单,放到每一天就好了,每一天随机抽取一个信息集合,把这个集合里的信息全部处理,例如,我每天在NHK选取当天的、一页列表的新闻,约有20篇,不管这个集合里是什么类的新闻(新闻已是一个类,可分子类,但是,子类也是新闻),什么难度,我会全部做“说与听”的训练若干遍。

第3个关键词是——随机,为何提随机这个词儿呢,还是因为信息是无穷巨量,你无法做到处理所有的信息量,更不可能遍历所有的信息量,所以,从处理的实操来看,只能通过分类,随机抽取集合,然后遍历的方式来实现某种程度上的全处理,“随机”与“遍历”往往是会组合运用。

日常做遍历的处理,再用随机去做一些效果的检测。例如,一天20篇新闻全部处理完毕,我们随机抽一篇来听一下,看看能听懂多少?

要知道,你对这门语言掌握的有多好,并不是看你读某一篇特定文章,或听某一篇特定的音频,而是可以做到随机的听说,即,任意文章读的来,任意音频听的来,对话对答如流,即,对信息处理可做到随机处理,实际目的是全处理。

综上,处理NHK的信息,并不是为了只能看懂或听懂NHK,而是为了可以看懂和听懂任何新闻信息,处理新闻信息呢,也不是为了只能看懂或听懂新闻信息,而是借这个类去处理其他类,乃至所有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