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近年十年来河南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真题,无非就是从三个角度出题考察,也就是三个“W”,即“what”、“how”、“why”。“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这些”和“为什么这样写”。

语文必背100个题型(资深语文老师用三个)(1)

一、“写了什么”。包括梳理故事情节、概括文章内容。这就要求家长在指导孩子读书时,要坚持对孩子进行概括能力训练,且注意丰富概括角度,让学生动笔去写。具体的审题、答题技巧,如下:

语文必背100个题型(资深语文老师用三个)(2)

二、“怎么写的”。包括赏析语句,分析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等。

1、赏析语句题的地位在近两年考试中有所降低。赏析语句可从三个方面入手: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表现手法。要求孩子们要有敏锐的语言感知能力,这要求孩子们平时要多读书,会品味,要求我们家长在阅读训练中学生对语言进行品析、鉴赏。答题格式如下:

语文必背100个题型(资深语文老师用三个)(3)

语文必背100个题型(资深语文老师用三个)(4)

2、分析人物形象类题目,人物形象分两类,主要人物形象和次要人物形象。近年,对主要人物形象的考查注重“怎样写”的写的角度,即分析出文章是如何塑造主要人物的。家长指导学生审题、答题可参考如下:

语文必背100个题型(资深语文老师用三个)(5)

语文必背100个题型(资深语文老师用三个)(6)

3、探究写法类题目是2020、2021年必考题型,如,2020年的“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回忆了“我的太爷老师”的许多事,他是如何把这些事有条不紊地组织在一起的?请结合相关内容概括作答。”探究文章构思组材上的特点,需通观全文,多角度分析,涉及线索、详略、顺序等文体知识,对思维品质、表达能力要求较高。

4、除了考查学生对文章思路的分析能力,段落分析也属于探究“怎样写”的问题。如2020年第8小题“8.阅读第⑥段,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孩子们“踏青”的快乐的。”和2021年第8小题“作者是如何表现矮个子兵去修舵链途中行进的艰难的?”这类题目,学生无法套用模板,只能结合文章具体分析,更能真实反映学生的能力水平。“修辞”、“五感”、“动静”、“虚实”、“点面”,都可以是学生思考、组织语言的角度。

三、 “为什么写这些”和“为什么这样写”。考察写作意图,实际上就是考察主题理解。这类题目年年不曾缺席。2021年的第9小题“文中的‘人旗’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小说的内容和主旨加以探究”,2020年第10小题“结合文章内容,探究作者写‘我的太爷老师’的用意”,2019年第10小题“本文的主旨有人认为是抒写家庭亲情,有人认为是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关注,你赞同哪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虽问法不一,角度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考查学生的领悟能力,属于高阶思维层面的考查。这样的题目,我们可以从解读题目、提取重要信息、勾连思考、多维分析层面展开。

掌握了这个内容,任何阅读题都不会超出这个范围。家长在辅导孩子读书时,做阅读理解题时,都要从这三个方面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文章写了什么内容?人物形象是什么样的?用什么方法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主题的?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写作意图是什么?每次读书都这样思考,考试时阅读理解题还会很难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