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毕春清

我的老家在淄博市周村区王村镇西铺村,从我记事起,就常听村中老人讲“老七支、少八门”的家族史,讲在西铺村教书三十二年的蒲松龄,以及家族文化的象征“万卷楼”、“绰然堂”。在村里上学时,则时常与小伙伴们一起,到离学校不远的“狮子大门”里观看名闻遐迩的“蝴蝶松”。

每次进到那深深的庭院,这家的男主人——论起来与我平辈,一个高高胖胖的中年人,就会随手拿起一件物什,然后站在蝴蝶松下,兴致勃勃地指点哪是头、哪是尾,哪是翅膀、哪是须子。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全神贯注地听着,并努力将印象中的蝴蝶形象与眼前的松树重叠上去。但见树冠宛若伞盖、超然挺拔,树枝平行伸展、层次分明,叶色清翠碧绿、松针细密。两边的枝条完全对称、浑然天成,伸出的双须盘曲灵动、惟妙惟肖,活脱脱一只巨大的蝴蝶!站在深深的天井里向上看去,针叶经风微动,仿佛那蝴蝶真的振翅展须、翩翩飞舞起来。每当此时,我便会呆呆地陷入遐想之中,再听不到小院主人的介绍和同伴的赞叹声了。

其时正值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所谓“狮子大门”的那一片地方还没有作为文物古迹保护起来,散布着这些古迹的院落还都是村民的家。“蒲松龄书馆”和“毕自严故居”分别于1984年和2006年陆续建立起来,具有明清建筑风格及“蒲学”发源地的淄西毕氏地方文化才得到了有效保护与开发,并日益受到世人关注。

八十年代后期,有一次周末回家,偶然听说蝴蝶松已干枯,只能制成标本供游客参观,心中万分震惊,深为其不幸死亡而扼腕叹息,更为它或因疏于管理以致遭此厄运而愤愤不平。从此,便再也没有了面对它的勇气,尽管我几乎每周末都会回到村里去。

直到九十年代,有一次陪外地客人参观“蒲松龄书馆”,才在二十多年后再次见到仅留下躯壳的蝴蝶松。面对久违的它,儿时的情景频频在脑海闪现:曲折幽深的庭院、古朴庄严的万卷楼、展翅飞翔的蝴蝶松,还有那个站在树下充满幻想的少年……一切皆成过往,心中隐隐作痛。

不知不觉间,二十多年又过去了!现在的我,早过了知天命的年龄,也习惯了潮起潮落、斗转星移,看淡了世事沧桑、人生变幻。前段时间周末回家,进得村来,踏上近年重修的马鞍桥,忍不住驻足观看。桥下的小河早已干涸,只有到寒冬时节才会聚流成溪,儿时常年流水潺潺、细鱼漫游的景象终究如昨日黄花一去不返。家乡,那记忆中的味道已越来越淡了。

忽然有了再去看看蝴蝶松的冲动!

千年古县东郊孤松(淄西毕氏探源之一)(1)

从村西北头的家宅到村中央并不太远。随着参观的人流进去,凝神四顾,这里经过多次整修扩建,已非复旧日庭院模样。站在干枯的蝴蝶松下,一如年少时,向天空望去,透过残缺不全但挺拔舒展的枝条,泪眼朦胧中,我分明感受到它的生命仍在!

自明清以来数百年间,淄西毕氏家族分居全省多地,秉承诗礼传家、儒学继世祖训,可谓科举连第、名人辈出,共产生了两个尚书、五个进士、十二个举人,其中不乏名垂史籍者。毕自严,明崇祯年间任太子太保户部尚书,被上封三代,御赐“四世一品”匾额,《明史·列传第一百四十四》有传,《石隐园藏稿》被收入《四库全书》。其八弟毕自肃任辽东巡抚、六弟毕自寅任南京户部主事。毕自肃的九世孙毕道远,清光绪年间任兵部、礼部尚书,生平事迹载入《清史稿》,同时,他还是著名书法家,位居晚清四大书法家之首。在当代,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为毕道远五世外孙女,原黑龙江省委常委、副省长毕宝文为毕自严第十三世孙。诚如毕道远为毕氏家庙题写的楹联:“十七世诗礼门第,五百年孝友家风”。

千年古县东郊孤松(淄西毕氏探源之一)(2)

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自三十九岁应邀在毕府设帐授徒,至七十一岁撤帐归里,前后达三十二年。他的书房就在蝴蝶松所处院子的西厢,名唤“聊斋”。院子的北面有两大建筑,西侧为“绰然堂”,初为毕自严书房,后被毕自严次子毕际有改为家庭塾馆,以教授孙辈;东侧为“万卷楼”,万卷楼内原有藏书近十万册,明清时为中国八大私家藏书楼之一,与宁波“天一阁”齐名。蒲公一面为毕府后辈传道解惑,闲暇时则博览万卷藏书,并在聊斋内完成了惊世巨著《聊斋志异》、全部俚曲及其他杂著。他在《聊斋志异》中的《花神》篇写道:“余馆于毕刺史公之绰然堂,公家花木最盛,暇辄从杖履,得恣游赏。”可惜的是,如今的万卷楼,在历经战乱动荡、世事变迁之后,惟余一楼而已。

根在魂即在。史册留名的蝴蝶松、万卷楼和绰然堂,在这方小院內,见证了毕氏家族的数百年兴盛,目睹了蒲公的孜孜笔耕,也定会继续守望着毕氏宅院,并与“蒲松龄书院”、“毕自严故居”及“毕道远纪念馆”一道,尽展传统家族文化魅力,谱写民族复兴美好篇章!

故地重游,感慨万千,特作七绝二首以抒怀。

七绝·蝴蝶松

寒风冷雨正其时,不见当年翠挺枝。

枯木无言魂自在,盘虬劲展干云姿。

七绝·万卷楼

轻寒微透上层楼,深院清萧景色幽。

万卷诗书何所在?烟云千载度春秋。

作者简介:毕春清,男,淄博周村人,金融工作者,有百余首(篇)作品被《金融作协》、《山东金融文学》、《齐鲁晚报》壹点号等网络平台采用发表,偶有获奖,多首作品收入文学合集《银海放歌》等。

壹点号渺然居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千年古县东郊孤松(淄西毕氏探源之一)(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