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脱贫攻略(做美丽乡村的开拓者)(1)

杜亮姝(左一)在看望村里的贫困户。 刘亮亮摄

70年足音铿锵,70年风雨兼程。我们将迎来新中国70华诞。回首遥望,一代又一代三晋儿女为建设强大的祖国矢志不渝,为追求美好的生活不懈奋斗。他们或贡献突出,或默默坚守,或辛勤耕作,或无私奉献……在他们身上,无不展现出浓烈的爱国情怀和顽强的奋斗精神。本报从今日起开设“爱国情、奋斗者”专栏,真实反映三晋大地不同历史时期先进典型的家国情怀,娓娓讲述在平凡岗位上努力奔跑的普通人的奋斗故事,凝聚爱国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激励全省人民为山西振兴崛起砥砺奋进、勇攀高峰。

“小宋,我们村的布艺产品在汾阳贾家庄卖得怎么样?”“小贾,你们工艺美术馆要的50件布艺产品昨天晚上已经发货,注意查收啊!”……3月10日,正值周末,记者见到了临县寨则坪村原第一书记杜亮姝,而她依然在为村里的事忙碌着。

“虽然把扶贫接力棒交给了其他同事,但寨则坪村仍是我最牵挂的地方。”距离杜亮姝离开“第一书记”的工作岗位已经一月有余,但为寨则坪村忙碌奔走似乎已经成为她生活中的常态。她边说边拿出一摞资料告诉记者,“这些都是我和新任第一书记王振华为寨则坪村申报山西省扶贫村旅游扶贫示范点准备的资料。”杜亮姝说,她希望在自己离任的最后期限内,为寨则坪村做点有意义的事。

杜亮姝,孝义市美术馆副馆长。2016年11月29日,积极响应关于精准扶贫的号召,从孝义市美术馆宽敞明亮的办公室,走进了临县碛口镇寨则坪村的村委大院。

“上任伊始,我就告诫自己,面对扶贫工作,一定要下‘绣花’之功。”进村第一天,杜亮姝思索的首要问题就是“寨则坪村为什么会贫困?怎样让乡亲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富起来?”面对陌生的环境,她发现自己满腔的热情无处施展。之后,她硬是凭着一股韧劲,用3个月的时间让自己成为寨则坪村的一员。3个月,她走遍了村里的每家每户,带着问题、带着感情、带着责任与群众“拉家常”,成了她每天必须做的事情。她自己说:“其实也并没有什么好办法,只是一定要倾注满满的真心。”

两年多的驻村扶贫生活,对于杜亮姝来说,充实而忙碌。培训老年人练习书法,为全村村民免费检查眼睛,召集村里妇女开设缝纫技能培训,为村里的学生送去600册图书、各类文具和玩具,申请到82万元灌溉工程款,利用网络平台建起爱心商店,帮助村里销售2.5万公斤红枣,成功申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并争取资金300余万元,成功申报美丽乡村并争取资金590余万元……

“扶贫先扶志和智,帮人先帮技和艺”。杜亮姝深知,要让贫困户真正摆脱困境,一定要在发展产业和技术帮扶上下大功夫。她充分发挥自己美术专业特长的优势,在碛口镇开办了皮影展示馆,积极协调、引进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孝义皮影木偶戏,对村里妇女进行皮影表演技艺培训。历经半年时间,2017年国庆节前,《梦回碛口》大型皮影情景戏正式上映,得到了临县县委宣传部和文化局的肯定和支持。

针对碛口镇丰富的旅游资源,她又继续探索研究一些文创产品,邀请手工布艺老艺人,召集村里妇女开设缝纫技能培训,开发缝制老粗布系列枕头、布老虎等传统产品,设计了“印象碛口扑克”和“古镇地图”棉麻休闲包,在碛口古镇开办了两个古村文创店,让村里有手艺的妇女不出家门就可以有稳定的收入。为了让村里的人有更多就业机会,她动员村里能人大户新开办3个合作社,自己牵头成立了村集体布艺加工厂和农产品电商中心。

“临县扶贫工作已经进入最后关键阶段,虽然已经不是驻村第一书记,但我仍感自己身上有扶贫任务,我会时常与其他扶贫干部交流心得、定期跟进脱贫情况,为寨则坪村尽己所能。”杜亮姝的心依然在挂念着寨则坪。(记者 任永亮 通讯员 张丽妍)

记者点评

作为一名农村基层干部,所做的一切工作,最终都要落实在为群众办实事的成效上。办一件实事就暖一片人心,老百姓就是这样从一件一件实事中认识我们的党。杜亮姝就是这样的优秀基层干部代表,作为孝义市选派到临县贫困村任第一书记103名干部中仅有的4名女干部之一,她虽然没有做出轰轰烈烈的大事,但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用自己的行动践行对乡亲们的承诺,带领大家脱贫致富,把最美好的芳华奉献给这片热土,也赢得了群众的真心拥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