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史书上的武王伐纣讲述的是商纣暴虐独裁,祸乱天下,旗下百姓水深火热,苦不堪言,正值大厦将倾之际,武王力挽狂澜,秉承天下众生愿,替天伐商,建周绵延八百年的故事帝辛,仿佛也就这么盖棺定论,姑且称为暴君的一生,姬发的命运也就此迎来转折,成就王图霸业但俗话说得好,史书就是一个任胜者粉饰的小姑娘,可以参考不值全信,让我们就当时的年代背景分析,看一出不同的武王伐纣,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武王伐商纣的六大罪?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武王伐商纣的六大罪(冠冕堂皇下的狼子野心)

武王伐商纣的六大罪

众所周知,史书上的武王伐纣讲述的是商纣暴虐独裁,祸乱天下,旗下百姓水深火热,苦不堪言,正值大厦将倾之际,武王力挽狂澜,秉承天下众生愿,替天伐商,建周绵延八百年的故事。帝辛,仿佛也就这么盖棺定论,姑且称为暴君的一生,姬发的命运也就此迎来转折,成就王图霸业。但俗话说得好,史书就是一个任胜者粉饰的小姑娘,可以参考不值全信,让我们就当时的年代背景分析,看一出不同的武王伐纣。

帝辛,(前1105——前1046),天资聪颖,闻见甚敏,才力过人,有倒拽九牛之威,具托梁换柱之力,深得其父帝乙欢心,帝辛继位后,重农桑,国强盛,伐东夷,扩土江淮。讨徐夷,纳山东,得安徽,裹江苏,御浙江,凌驾福建沿海。至此可以看出,帝辛并非昏庸暴戾之徒,反而文成武德,上马可征战,下马可治国。周为臣子,是何时生出不臣之心的呢?

左传——昭公四年云,商纣为黎之搜,东夷叛之,昭公十二年,纣克东夷而陨其身

商王朝连年的对外征战,力量重心置于东夷,正取得成绩,压着俘虏,乐滋滋的打算庆功呢,周武王这个老伏地魔就联合八百诸侯蔫不唧的打了个突然袭击,本就连年征战还掺杂着俘虏的商军自不是对手,加上俘虏叛变里应外合,在欢声笑语中打出了GG,就此牧野一战奠定了商亡周兴的契机。

看完帝辛视角咱们再来看看周武王视角,当时周王为顺应大义,罗列了帝辛的六大罪状。

第一 酗酒,商朝的甲骨文中多有记载,在当时社会,饮酒为一种风尚,更不提作为国君的帝辛了,又与人品治国无关,作为罪状,似乎有些牵强

第二 不用贵戚重臣,帝辛当时举用有能力的奴隶人才(胶鬲举于鱼盐之中),而贵戚重臣世袭罔替,往往德不配位,帝辛此举刺激了阶级层次的小心脏,加上有意识的抑制过于强大属国的发展,各属国有了危机感,也是形成周能顺利联合八百诸侯叛乱的条件之一

第三 登用小人,不重用贵戚重臣,对于贵戚重臣来说重用的自然是奸佞小人,殊不知只有所谓的小人陪着帝辛走完了最后的黄泉路

第四 听信妇言,在商王朝,男女并无贵贱之分,相对来说倒是妇女的地位更高一些,男人可领军上阵,女子也可披坚执锐,征战一方。如商王武丁之妻妇好,中国史上第一位女性统帅,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中国出土甲骨文有相关记载)在对武丁周边,方国部落的一系列战争中,妇好多次征战,曾统兵1.3万人攻宪方,俘获羌人无数,成为武丁时一次征战率兵最多的女性将领,参加并指挥了对土方,巴方,夷方,等重大作战,发明了中国历史上记载的第一次伏击战,同时也是花木兰的原型之一。可见在商朝并无轻女重男之见,高位有能者居之,并不是什么无法理喻之事。反观周后,轻女之风盛行,自此再无女子高位之常。

第五 不敬鬼神,不重祭祀,在当时封建愚昧的时代背景下,迷信盛行成风。而帝辛的不信天命,翻译过来就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祭不祭祀也就那回事,对现状不会有什么影响,人定胜天,不得不说称得上是一位圣明之君,而当时商朝人祭之风盛行,其用人之多,手段之残忍,后人无法想象,无形之中,帝辛避免产生了多少冤魂。反观周文王,整天在那玩着茅草占卜,沉迷祭祀的模样,怎么也不能跟帝辛相提并论,众生皆醉而我独醒,大醉一场梦先觉,不外如是

第六 刚愎自用,穷兵黩武,emmm这跟表功绩没什么区别,欲加之罪而已

可笑这样一个厚颜无耻的伏地魔周王,靠敲闷棍得了天下,帝辛死的时候一定很憋屈吧!所有的理由不过为了粉饰自己的狼子野心,商抵外夷而周占雀巢,得了偌大的天下,败者食尘,莫过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