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伦理解读,有助于更全面地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全国人口增长规划?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全国人口增长规划(14亿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

全国人口增长规划

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伦理解读,有助于更全面地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理论与实践积淀」

理论逻辑——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变革,蕴含着丰富的经济伦理思想。

马克思认为,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力量与人类的劳动生产力共同构成生产力系统。人类利用经济社会的演变规律创造性地进行物质生产劳动,通过生产实践活动创造生活与生产资料,这是人类社会得以存续的前提。

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会受到历史条件的必然性制约。因此,推进现代化需要顺应规律。

中国传统的经济伦理思想以儒家的德行主义与整体主义伦理学为核心,以此来指导经济社会生产活动、规范与评价人们的经济思想与行为体系。其范围涵盖“重义轻利”的商业观、等级“均无贫”的财富观、“黜奢尚俭”的勤俭观等。

中国传统的经济伦理思想加以改进后,能够适应我国现代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现实理路——

任何一个思想的产生既有其理论基础,也有推动其产生的经济社会环境。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比如,东部沿海地区的生产力水平要高于中西部地区,一、二、三产业的发展程度也存在差距。

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人民心之所向。尽管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转,但局部战乱仍时有发生。在此过程中,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这不仅符合时代要求,也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

在经济方面,经济全球化整合了不同国家与地区的资源,各国之间交往日益密切。资金、劳动力、技术、信息等在全球范围流动,增强了国际协作能力。

同时,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也应当清楚地认识到一体化整合带来的风险,坚持独立自主,提高化解危机的能力,推动世界经济朝着更加良性的方向发展。这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积淀。

「经济伦理要求」

比如,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全过程的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形态的科学表达。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社会主义离不开民主的实行。中国发展民主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民主主体的全覆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企盼。

又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我们要实现的共同富裕,不只是城镇富裕,也要乡村富裕;不仅要物质上的充盈,也要精神上的富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精神,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广大人民群众产生更有保证、更可持续的幸福感、安全感与满足感。

再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人类在进行经济建设的过程中,要遵循自然的客观规律,加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力度与修复程度。中国式现代化包括生态经济的现代化,这是极具中国特色和风格的生态经济伦理。

实际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也蕴含在一系列新论断与新作为之中。在漫长的生物发展史中,可以看到人类生存与自然生态之间是一个相互影响与制约的动态系统。

从世界其他一些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来看,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都伴随着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中国式现代化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要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绿色低碳的新型发展道路。

「新内涵 新成果」

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内涵——

中国式现代化理念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五个重要特征: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我国有14亿多人口,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的总和,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是我们在谈到中国式现代化时必须看到的国情。14亿多人口要整体迈入现代化,这在人类历史上是空前的,必然要付出更大努力,克服更多困难,也必然会产生更广泛的世界性影响,对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新成果——

纵观人类历史,重要理论创新总是在破解重大时代课题中产生。中国式现代化理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实践的理论凝结,是在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中产生,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成果,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今世界经济格局的新变化,预示着政治经济学迎来新的变革契机。西方一些发达经济体增长速度下降,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与影响力快速上升,中国经验也被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吸收、借鉴。

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标志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到达新高度,昭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步步突破传统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束缚,正在形成完整的适应中国国情的理论体系。

「两个发展重点」

一方面,建立新时代生态经济发展架构。

当前,受各种主客观因素制约,全球各国对生态经济发展日益重视,各国人民期待生态经济发展带来的实际效益。生态经济的发展要以生态道德为前提。生态道德要求重视自然界的权利与价值,尊重生命形式的多样性,维持地球生态系统平衡,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友好持续。

正确处理好生态层面上的利益与道德关系,具有较为现实的意义:一方面,有助于人们摒弃落后的经济发展观,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经济伦理观,帮助人们更好地领悟生态经济的发展要义,并将其更好地落到实处;另一方面,有利于我们党和国家进一步把握与思考如何通过多种方式发展生态生产力,从而提高人们对于生态经济实践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另一方面,形成以经济伦理发展为导向的局面。

坚持创新发展能为社会不断补充进步动力与源泉;协调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系统性与完整性的形成;绿色生态经济的发展对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十分关键,有利于生态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开放发展的理念有助于社会经济层次的提高;共享发展则是将经济社会发展主题进行升华。

具体而言,要以创新驱动经济,逐步实现技术创新与理论创新;努力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可持续与平衡性发展;形成绿色与生态消费观念,落实绿色生产与生活方式,提倡友好、节约的消费方式;努力克服外部发展状况的不利影响,吸收开放型经济发展红利;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进而形成以经济伦理为导向的新发展格局。

(作者: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夏明月,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孙莹)

栏目主编:龚丹韵 文字编辑:夏斌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邵竞

来源:作者:夏明月 孙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