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畅游知海

刚入学的时候,同学们来自不同的地方,高中老师教的英语发音不是很标准,精读课主要是纠正语音。每堂课开始,赵老师都会让学生读单词,然后纠正发音。有一次我读单词“teacher”由于舌尖没有顶住上颚读成了“汽车”,老师说“坦克”。大家哄堂大笑,从此我就记住了如何发上颚音。

除了《精读课》,我还喜欢《泛读课》。第一节泛读课老师是一位女老师,大学刚毕业,圆圆的脸,齐肩的长发,卡其色长裙,外搭银灰色毛衣,进教室时,左手抱着几本书,还没开口,就被她的书卷气质所吸引。随后的课程自然也被大家喜爱。

八十年代的大学,没有手机、没有网络,主要的娱乐活动就是周末的舞会,偶尔会去校外电影院、录像厅。周内主要就是学校的图书馆。同学们就是北大街和平电影院录像厅的常客。那时的录像厅播放的大多是世界名著改变的电影。《英美文学》里好多世界名著,大多是在这里了解的。

我曾被生活在社会底层,受尽磨难的《简•爱》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望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富有激情、幻想、反抗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所感动。

也曾为罗密欧和朱丽叶“爱,就爱得天翻地覆;恨,就恨得骨肉情深”悲剧爱情而哭泣。

更为海明威“老人与海里的圣地亚哥在波涛汹涌的大海里顽强的与大马林鱼和凶猛的鲨鱼搏斗的故事暗中鼓劲。

有位诗人说过:“读书得真趣,怀古生远思!”在图书馆里,我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贪婪的吮吸着书本的芳香。从《山海经》、《希腊罗马神话》、《圣经》到但丁的《神曲》,从《莎翁文集》、《莫泊桑短篇小说集》,到《鲁迅文集》,曾为《羊脂球》的不幸同情过,也为《百年孤独》里 复杂人物名字、关系困惑过。曾硬着头皮去啃读尼采、黑格尔的哲学,在马斯洛的《情感层次论》中寻找人性的特点。也曾妄想在佛洛依德《梦的释义》中去寻找梦的答案。

那时除了图书馆的书,也无法从其他渠道获得书籍,外面书店的新书也没有钱买。有一次晋明告诉大家有一本好书《眼角眉梢都是恨》在北大街书店的玻璃橱柜里,后来宿舍的同学都相继偷偷去看。玻璃橱柜里,书是打开的,刚好是描述青年恋爱的细节,看得人心跳加快、面红耳赤。可就是没有人能买回来通读一下。后来在图书馆看到才借出来在宿舍拉上蚊帐悄悄地看。

水无点滴量的积累,难成大江河。人无点滴量的积累,难成大气候。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三年的大学生活,我们不断地学习、丰富知识、了解历史、了解世界,形成了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后来在工作岗位上游刃有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每位同学都在自己的岗位上辛勤深耕多年。如今,斌县、云鹏已是处级领导,桂芳早已完成资本积累,专注于中英文化交流,娟婷常驻日本,媛媛定居美国,晋明做了高管,维杰、怀斌当了校长,其他同学都已桃李天下。有的已儿孙绕膝,开始享天伦之乐!(待续

浪漫青春记忆(青春时光四)(1)

浪漫青春记忆(青春时光四)(2)

浪漫青春记忆(青春时光四)(3)

浪漫青春记忆(青春时光四)(4)

浪漫青春记忆(青春时光四)(5)

浪漫青春记忆(青春时光四)(6)

浪漫青春记忆(青春时光四)(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