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闵思嘉

中国电影资料馆研究生,女,90后,巨蟹座。

在我们当下的时间追赶上科幻电影中所标定的时间时,我们再去看那部电影,和它刚问世时的观众比起来,就会有完全不同的体会。

本文介绍了八部经典科幻电影,它们所发生的时间,对此时此刻(2015年)的我们来说,都是过去式,或很快就要成为过去式。

时间的无限延伸,寄托了禁锢在有限的时间中的我们逃离的渴望,影像变成欲望的肢体,奔逃到线性的裂缝里。活在2015年的我们,再回头去看科幻作品里曾经出现的时间点,便能感受到,那种对未来的绮丽幻想或许变为先寓的讽刺,也或许变为庆幸的隐喻。

《大都会》

今天咱们一起回味一部经典科幻片(八部发生在过去的经典科幻片)(1)

未来的大都会里,社会分为两个阶层。资本家强·弗莱德森所代表的阶级策划了整个城市机器,生活在纸醉金迷的摩天大厦里;真正的城市建设者和维护者—工人团体们却蜗居于黑暗的地下城。

爱上工人之女的弗莱德森的儿子弗雷德被地下工厂城的机器事故而震怒。与此同时,弗莱德森过去的科学家对头却造出一个有着玛丽娅面貌的机器人,试图煽动工人暴乱,彻底摧毁弗莱德森的机器世界。

不论是在片中的2000年还是当下的2015年,我们都没有建造出影片中的机器社会。但钢筋水泥的现代都市却毫无疑问的在吞噬我们的生活空间。灯火阑珊之下,那些靠着脚手架休息的农民工们,那些赶着抢一张春运火车票的打工者们,那些游离于这个城市中却又建造着这个城市的边缘者们,也一如片中一样,从未获得过城市青睐的眼神。

《2001太空漫游》

今天咱们一起回味一部经典科幻片(八部发生在过去的经典科幻片)(2)

《2001太空漫游》是科幻电影中当之无愧的扛鼎之作。影片以猿猴学会使用工具作为人类文明的开端。飞行员大卫·鲍曼和弗朗西斯·普尔协同三位冬眠状态的科学家,和人工电脑哈尔一起飞往木星寻找神秘黑石,途中哈尔却擅自叛变破坏飞行计划。

在以其他科学家的生命为代价而关闭掉哈尔的处理器之后,飞船飞抵木星,接触到神秘黑石的鲍曼瞬间变成了宇宙的星孩,默视着整个浩瀚星空。片中以神秘黑石为线索贯穿了三个部分——人的进化、人与机器争夺控制权、人与太空的关系,描摹了展现了人类发展与探索的历程。片尾的星孩,既预示着人类与宇宙的母体关系,也代表了人类的新起点与重生。

今天咱们一起回味一部经典科幻片(八部发生在过去的经典科幻片)(3)

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苏联英雄加加林早已长眠,苏联甚至把每年3月27日作为其哀悼日。人类飞往太空的梦想早在电影上映前7年就已实现。而人工智能却迄今也没发展到哈尔的程度。在太空舱中酣睡的科学家们,因为哈尔擅自关闭冬眠系统而丧生的危机,在现在还没有爆发的技术可能。人工冬眠也在大量科幻片中被反复使用,例如邓肯·琼斯的《月球》。

今天咱们一起回味一部经典科幻片(八部发生在过去的经典科幻片)(4)

《月球》

事实上,人工诱导冬眠目前仅在一种本身具有冬眠习性的北极地鼠身上实验成功,令其进入冬眠状态6小时,并成功唤醒。该技术还未在人类身上做过临床试验。这一技术的意义仅在于为抢救危重病人争取时间,目前并没有应用在宇宙航行中的希望。

《银翼杀手》

今天咱们一起回味一部经典科幻片(八部发生在过去的经典科幻片)(5)

和《2001漫游太空》齐名的《银翼杀手》出自《异形》导演雷德利·斯科特之手。片中以盘旋的大全景镜头展示了三十多年后精准到不近人情的社会构架。杀掉复制人被称为「退休」,里面的科学幻境,不论是属于工业发烧友会感兴趣的飞行汽车,还是科幻伦理范畴内被植入人类情感,乃至最后自我发展出超越人类情感的复制人,都没有在影片设置的时间点——2019年出现。

人类在余下的4年里,能做到的大概也只是在城市空间场景下无限度的接近片中那终日灰暗的天空,钢铁色调的鳞栉大楼。并不知道自己是复制人,将处决复制人视为己任的主角Deckard所抱有的自我怀疑,则是无需时间验证的人类母题。

今天咱们一起回味一部经典科幻片(八部发生在过去的经典科幻片)(6)

有意思的是片中被称之为Voight-Kampff 的仪器,通过一系列问题来完成对复制人的「Empathy Test」(移情测试)。是小说原作者Philip Dick根据图灵测试的原理虚构的。在这里反倒显出了几分回到过去的意味。

今天咱们一起回味一部经典科幻片(八部发生在过去的经典科幻片)(7)

片中复制人老大死前的呢喃道出了影片的主题「我曾见过人类无法想象的美,我曾见太空战舰在猎户星座旁熊熊燃烧,注视万丈光芒在天国之门的黑暗里闪耀,而所有过往都将消失于时间,如同泪水消失在雨中。死亡的时间,到了。」无论是人类还是复制人,都无法逃脱时间的掌控,而复制人的种种挣扎反抗,也不过是想为自己只有4年的寿命,再多争取一些时间而已。

《日本沉没》

今天咱们一起回味一部经典科幻片(八部发生在过去的经典科幻片)(8)

日本科幻小说家小松左京的畅销小说《日本沉没》讲述了21世纪的日本在大规模地质灾害下全岛沉没的故事,曾两次被搬上银幕。地球物理学者田所雄介博士在研究了日本列岛一系列的地壳运动后,做出了日本由于地壳变动将在两年之内完全沉入海底的预言。

可是日本政府的官员们却认为田所博士的预测是无稽之谈。只有山本首相认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并且委任田所博士和他们的团队设法拯救日本。很快,从北海道开始,日本诸岛先后发生大规模的地质灾害,整个日本陷入一片恐慌。

今天咱们一起回味一部经典科幻片(八部发生在过去的经典科幻片)(9)

比灾难更为恐怖的是人类面对灾难时刻的恐慌情绪,猜忌、贪婪、软弱、对生的渴望和死的畏惧在自然不可抗力下被无限放大。科学家最后自我献祭的选择和代表国家机器的首相的逃离则加大了这种讽刺。

如果说地震海啸属于日本这个岛国的多发事故,在当今得到验证也不足为怪。那拍摄73年版本的导演在片中给予福岛一线生机之时,或许并没有想到时隔38年之后,日本竟然真的发生了核泄漏事件。和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等级相同的福岛核辐射,成为了片中现实的未来。

《我是传奇》

今天咱们一起回味一部经典科幻片(八部发生在过去的经典科幻片)(10)

传奇这个词在某种意义上也代表着孤独,孤独组成传奇,却并不只是传奇。非传统丧尸片《我是传奇》就讲述了这样一个道理。2012年,人类被不知名病毒感染,纽约成为一座空城。军队科学家Robert 因为对病毒免疫而幸存下来。

白天,他带着小狗Sam用广播寻找幸存者,在实验室里研究治愈病毒的方法;晚上,他只能躲在屋子里躲避感染者。在Sam感染病毒死后,Robert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孤独。在孤独和死亡之间,他宁可选择死亡。

今天咱们一起回味一部经典科幻片(八部发生在过去的经典科幻片)(11)

影片最感人之处是独处的Robert想尽一切办法保留已经毫无意义的文明的举动:运动、搭讪、看电影。他保有这种孤独,却想尽办法不被其吞噬,并在孤独中研制出了拯救人类的血清。

今天咱们一起回味一部经典科幻片(八部发生在过去的经典科幻片)(12)

把时间的指针拨到现在,全球蔓延、安全等级为4级、致死率90%的埃博拉病毒或许是最接近丧尸病毒的病毒种类。在利比里亚,无数人为自己因埃博拉病毒而丧生的亲人遗体被送去火化而悲恸。

在当地,火化并不符合宗教传统,这和丧尸片中手刃被感染的亲人的行为有些悲凉的相似之处。值得欣慰的是,在现实中,当病毒爆发肆虐之时,唯有孤独不成为传奇。那些冒着生命危险去到病毒高发区的医务人员,才是真正的传奇。

《过关斩将》

今天咱们一起回味一部经典科幻片(八部发生在过去的经典科幻片)(13)

平静的生活毫无刺激,所以人们发明出竞技游戏,来为干涸的身体注射一些肾上腺素。竞技游戏走到极端,游戏者们早已不是独立的人,而是被物化为工具,观看者才是真正的主角。这种畸形的残酷,早在古罗马竞技场的地面就被鲜血反复涂抹。

今天咱们一起回味一部经典科幻片(八部发生在过去的经典科幻片)(14)

1987年由施瓦辛格出演的影片《过关斩将》,更多层面上是在讲述政府独裁的问题而非科幻的想象。在2019年,美国已经成为了一个独裁国家,在这里,不容许有不同的声音出现。本是一名警察,因拒绝屠杀平民而遭到逮捕入狱。 让他重获自由的唯一办法就是参加电视台的「过关斩将」节目并最终获胜。被各类杀手追杀的本发现这个节目肆意歪曲事实,把正义人士刻画为杀人魔王。逃出电视台的他决定要拆穿这个让全国人民都为之疯狂的节目。

今天咱们一起回味一部经典科幻片(八部发生在过去的经典科幻片)(15)

影片用大量华丽而疯狂的场景展现真人秀的节目现场,像极了在06年首播的美国达人秀, 远程电击枪的群战场面倒有点像今天的真人CS。用这种非硬科幻的手法去讲一个虚拟独裁的故事,反而透出了几分戏谑的玩味感。

《火星任务》

今天咱们一起回味一部经典科幻片(八部发生在过去的经典科幻片)(16)

对火星的探索,在人类征服太空之初就从没停止过。在NASA宇航专家指导下拍摄的《火星任务》,被评价为有生之年最可能用肉眼见到的科幻。2004年1月3日在火星南半球的古谢夫陨石坑着陆的火星探测器勇气号,虽然在2010年3月就与科学家失去了联系。但也算是片中的科幻想象得到了部分实现。根据NASA发布的计划,人类登陆火星的预测时间稍微延后到了2031年。

今天咱们一起回味一部经典科幻片(八部发生在过去的经典科幻片)(17)

在火星任务中的2020年,人类首次载人火星探测计划突然遭遇神秘的事故,一支救援队出发前去救援和调查事故;当他们历经艰险到达火星后,发现造成事故的原因是远古火星人留下的遗迹;他们进入遗迹内部,却发现火星人才是地球生命的始祖;最后,一位航天员乘坐火星人的飞船飞往了遥远的星系,其余的航天员返回了地球。

今天咱们一起回味一部经典科幻片(八部发生在过去的经典科幻片)(18)

哲学在最初的起源即是探寻物质世界的源头,我从哪里来?是人类的一个终极问题。达尔文的物种进化论不够浪漫也不够童话,在地球之外寻找自己的起源,才符合人类这种骄傲的生物的思维逻辑。

《2012》

今天咱们一起回味一部经典科幻片(八部发生在过去的经典科幻片)(19)

世界末日是电影界永不陨落的黯淡星,每隔几年就要再描绘一次它坠毁的轨迹。2009年上映的《2012》大概是预言未来最近一次的电影—只有3年之久。把玛雅人的预言搬上大银幕,结合了当下热门的环保主题,极尽特效之所能展现了你能想到的自然灾害。

也就不怪有人把它称为《后天》的终极版了。加利福尼亚州沉入海洋、航空母舰撞向白宫、黄石公园景观火山喷发、海水让喜马拉雅徒有虚名。凡此种种,可谓视效上的登峰造极,细心分析下去,或许还能找到某些政治隐喻。

今天咱们一起回味一部经典科幻片(八部发生在过去的经典科幻片)(20)

写灾难当然是远远不够的,观众花了钱自然要看生离死别。一如美国制造的惯例,影片将视角放在了一个普通家庭上。男主人公是一个失败的作家,在偶然得知世界即将毁灭的消息后,开展了拯救家人,重塑丈夫、父亲、和自我三重形象的旅程。方舟的中国制造明显是冲着中国的一大票市场而去,什么样的人能上方舟,成为对「人的价值」的评判体系的拷问。

今天咱们一起回味一部经典科幻片(八部发生在过去的经典科幻片)(21)

而无论是呈现几何式递增灾难叠加,还是玛雅预言中说到的地球磁极反转,连续三天的黑夜,都没有在2012年12月21日那天真正出现。只是环境问题日渐演化成各类地球学家、环境学家担心的数据。放到平常人身上,也不过是盯着几个指标,出门带好口罩而已。翘盼末日的心情和环境恶化并没有那么亲密的关系,大抵是源于对当下的不满意,毕竟没有谁真正觉得活腻了。

科幻的无限魅力既来自于它那种几乎接近神迹的创造力与改变力,也源自于它至今也无法超越神迹的「造人」与「超越时间」。无论是太空旅行,机器人恐慌还是灾难想象,科幻作品始终徘徊于「神」与「人」间的角力。

一边在接近「神力」的路途上对「人类」这个群体深度自恋,一边又因为「渎神」的可能而负罪焦虑。然而「渎神」的行为无疑又是具有致命吸引力的黑洞,这样的黑洞既续接起了科学探索的动力,也催生了科幻作品的不断谱写。而我们就在这样的行程中,找寻某种更加接近自我的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