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喜交集电影解说(双先生的鸿门宴)(1)

"长久以来你们一直是那样聪明,你们都忘记了低调谦虚,多年来你花样百出地捉弄读者,为了出人意料你们尽搞些没有道理的结局,而你甚至在书的最后五页,还让从未露头的新角色上场,至于你,总是藏起线索隐瞒信息,让我么你根本无法猜出凶手,现在可好,桌子翻过来了,成百万愤怒的神秘小说读者,总算出了一口恶气,当他们得知你们被我捉弄的惨样,他们会把你们1块9毛5一本的书,1毛2分钱就转让别人,你们可以结账走人了,女士们先生们!"这是来自于今天要向大家推荐的《怪宴》中的一段话。从这段话中我们已经可以大概猜出这部影片的类型,没错,这是一部黑色幽默的影片,这部影片被业界人士给与很高的评价,那么,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悲喜交集电影解说(双先生的鸿门宴)(2)

可是宴会主人并没有出现,却发生了一连串的谋杀事件。到底谁是凶手?谁是被害人呢?擅写都市喜剧的尼尔蒙赛故意用"侦探片"来开玩笑。

悲喜交集电影解说(双先生的鸿门宴)(3)

将几位小说中的名探聚于一堂制造笑料,构想的确颇具新意,用戏谑的方式把侦探小说恶搞了一番,用幽默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调侃讽刺的语言来达到效果。

悲喜交集电影解说(双先生的鸿门宴)(4)

看完这部片子时,我一直在思考,这到底是推理片还是喜剧片,全程爆笑,但它又像讽刺剧,内容勾魂,又回到了推理片,这部1976年的老片各种侦探小说里的桥段黑的飞起:山庄古宅、深不可测的浓雾,抛锚的汽车,信封上没有邮票却收到信的侦探,眼盲的管家,哑巴厨娘,每个人都跟死者有一段"过去",黑历史,互相嘴炮,甚至最后的多层反转都有趣的不行,既视感满满。

悲喜交集电影解说(双先生的鸿门宴)(5)

搞笑手法大概分三种,第一种用幽默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来达到效果;第二种用调侃讽刺的语言来达到效果,经常是调侃某些众人皆知的段子;第三种大概只能靠挠痒痒式的表演。我为什么觉得这部片子是部非常非常棒的电影呢?因为本片里面你可以随处找到前两种方法,但是绝对找不到最后一种呢。

悲喜交集电影解说(双先生的鸿门宴)(6)

电影里的五个"侦探",王稽查的原型是华人侦探陈查理,是美国作家厄尔·德尔·比格斯创作的角色;喜欢美食,说话总是带着法国口音的小胡子先生皮埃尔原型是阿婆笔下非常有名的侦探波洛;迪克和朵拉夫妇暗指的是小说《瘦子》里的诺拉夫妇;马布尔小姐和她的护士的是阿婆笔下的马普尔小姐;满口粗话,心直口快的山姆·戴蒙德指的应该是侦探山姆·斯派德。

悲喜交集电影解说(双先生的鸿门宴)(7)

影片既是以戏虐的方式进行推理,彻底摒弃了严谨的教条式推理,不在采用常规的叙事方法,依赖跌宕起伏的情节,反倒各种笑料相继涌出,仿女人尖叫声的门铃,发出狗叫声的猫,盲人管家,油画里斜视的婴儿,硅胶假人女厨,布满蜘蛛网的复古卧室,病人推着坐在轮椅上的护士,能转眼睛的标本,尖叫的哑女,会变矮的屋顶,无一不是影片的兴奋点,让人不再感到惊悚和悬疑,反倒以一种轻松幽默的心态去欣赏片子。

悲喜交集电影解说(双先生的鸿门宴)(8)

影片最后,五个侦探都来公布自己答案,厨娘双重易容后坐在房间等待侦探们的到来。只要让那些侦探在认识到"双先生"把他们给被耍了之后灰溜溜的离开,她的计划就最终达成了,可以说是骗中骗。影片以反侦探的形式含蓄的质询侦探小说世界以及其中人物的存在性,既然是是纯粹的反侦探喜剧,也就不必计较真相,反而给了观众更大的想象空间,首先,对于盲人管家,哑巴女厨,双先生到底是同一个人还是三个人,或者其中两个角色是同一个人,另外一个是独立存在的角色有了更大想象空间,使观众看完之后还想再看一次证实一下自己的猜测。

虽为喜剧片,但也不缺少推理性,背后真相到底是什么?双先生为什么要设这个局,各个侦探带出来的线索和真相之间有什么联系,厨娘是最后狂笑的女人,她的身份到底是什么,女儿又是谁,管家又是否知道厨娘的身份,唔...头脑不够用了,虽然说认真你就输了,不过还是期待大家一起来讨论结局,说出你的想法!

悲喜交集电影解说(双先生的鸿门宴)(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