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益彬

西安市第四十四中学校长(西安市第四十二中学教师张益彬)(1)

张益彬,中共党员,西安市第四十二中学高中政治一级教师,王增运工作坊核心成员,2018年获得教育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优课,2019年获得西安市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名师荣誉。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我们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苦痛的春天之后,正迎着骄阳向炙热的夏天进发,一切又变得美好起来,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令人无比憧憬和向往。在这个活力焕发的时节,我们的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课题研究逐步进入正轨,各项教研活动有序有效的开展中,在王增运老师的科学带领和周密安排下,工作坊成员们扎实开展教学研究,积极参与课题研讨交流,保质保量完成各项课题研究任务。

回顾参加课题研究以来,我收获非常多,对教育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特别是关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设计,开展教学活动和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有益做法。同时,作为一名初次参与省级课题研究的“新人”,从王老师和其他同仁身上看到了教育人和思政人的教育担当和价值追求,他们品德高尚、学识渊博、勤奋上进、潜心教研、兢兢业业,克己奉献,令人无比钦佩,这种为人品格、为师理念让我深受感染,并鼓舞和激励我向他们看齐,奋起直追,勇往直前。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磨砺,我对议题式教学有了一些认识和想法,初步感知到议题式教学的魅力,也逐渐清晰了开展议题式教学研究的路径和方法,现在对自己的收获和疑问进行梳理,为以后的研究夯实基础。

一、关于议题和问题的思考

2017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界定高中思想政治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关于“活动型”的提法是新课标修订的一个亮点,如何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和落实活动型学科的理念,是一个重难点也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围绕这个问题专家学者和广大一线教师给出了很多做法,其中议题式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就是实现活动型学科课程的重要抓手。但是,什么是议题式教学,议题式教学和传统教学有什么关系,如何进行议题式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很多人都还不清楚或者说存在很多的疑问。

我们课题研究组以议题式教学为研究对象,旨在破解议题式教学的困惑,落实新课标理念,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促进成员专业成长,为其他学校和同仁提供有益参考。这一段时间以来,我一直在琢磨,要搞清楚议题式教学,首先必须清楚的知道何为议题,区分议题和问题的关系。

新课标明确提出了“要通过议题的引入、引导和讨论,推动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使教学在师生互动、开放民主的氛围中进行”的要求。这里将议题的“引入、引导和讨论”作为“教师转变教学方式”的手段,是针对当前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实际中存在的一些不理想教学方式而言的。议题是以活动形式呈现的、承载学科内容的问题。所以,议题有别于话题、主题和问题,但与它们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话题是引入和表现议题式教学的“时事”内容,主题是由议题式教学承载的“学科”内容,而问题则是议题式教学的主要呈现形式。也就是说,议题是将主题置于话题讨论中的。而关于问题的定义,百度百科解释为: “问题”(problem)这个词是由两个希腊词组成的: “pro”的意思是“向前”,“ballein”的意思是“投掷”。字面意思,就是“被向前投掷的东西“,理解为现实(是什么)和理想(应该是什么)之间的相差的结果,而且需要现在或将来采取行动。那么,我们在教学研讨中去界定问题,它应该指的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的关联,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疑问、困惑和未知领域。需要说明的是,不是所有的议题都必须用疑问句的方式来表现,而那些“将教材的陈述句变成学案的疑问句”的方式提出的所谓“问题”,也不能称之为“议题”。

总体来说,议题是基于教学设计并服务学生学习的,通过情景搭建与学科知识的关联,以课堂活动探究实现的包括但不限于话题、问题的总和。因此,议题是纲,问题是目,议题规定问题的设置原则和方向,问题服务议题并作为议题呈现的重要方式。

二、关于议题设计与驱动的思考

西安市第四十四中学校长(西安市第四十二中学教师张益彬)(2)

按照课题研究的总体安排,王增运老师听取并吸收指导专家和工作坊同仁的意见建议,在主课题之下,调整设置四个由省教学能手牵头负责的子课题,我参与张春锋老师负责的“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之议题的设计与驱动”课题的研究。这对我而言,不但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更是一个充满疑问和挑战的领域。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探讨和思考,特别是4月份的议题式教学设计和工作坊总结会议,深化了我的思想认识,对一些问题的理解初现端倪。

议题设计与驱动应该由两个紧密关联的部分组成,即设计议题和驱动议题。设计议题主要是综合考虑议题的选取问题,这是开展议题式教学的起始部分和关键环节。要想顺利高效地开展议题式教学,就必须科学选择议题,并确保议题的合理性。而如何选择合适的议题呢?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必须吃透教材,精准把握学情,立足教学实践从学科知识、课本观点和现实生活方面挖掘素材,确立科学合理的议题。

关于驱动议题是一个既简单又难解释的概念,驱动的本义是指:驱使、推动,施加外力使之动起来。驱动议题应该指通过一些方式和操作使议题能够顺利的进行下去,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那么,如何才能驱动议题,有哪些驱动议题的经典案例或有效做法可以借鉴,这些都得思考并在实际工作和课题研究中予以解决。目前,我们应该清楚的是有了议题,不等于议题就可以顺利议下去,如何让议题达到预设的甚至超出预设的效果,就需要驱动来解决这个问题了。

议题式教学议题的设计和驱动,可以理解为汽车和引擎的关系,议题在设计时就已经考虑到驱动了,有了驱动议题才能不断向前推进。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总会发现这样的问题:老师抛出议题后,学生讨论热情不高或者不深入进行讨论,要么敷衍塞责,要么浅尝辄止,更有甚者呈现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议题也是一样,不激发学生的兴趣,不符合学生的口味,超出学生的实际能力,他们是不买账的。因此,充分把握议题设计和驱动的内在关联,设计问题的同时就考虑如何让大家参与进来,两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三、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困惑

西安市第四十四中学校长(西安市第四十二中学教师张益彬)(3)

议题式教学其实并不是一个完全陌生和未知的领域,已经有很多专家、学者和老师在研究并落实在实际教学中,取得很多资料和成果。我们的课题研究伊始,日后亦会逐步揭开议题式教学的面纱,目前于我个人而言,确实如同云里雾里,很多东西都模棱两可甚至完全不知。我认真总结了一下,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

一是如何准确领会议题式教学的内涵。厘清议题和话题、主题、问题等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然后再去考虑议题式教学、问题式教学、主题式教学、议题中心式教学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这既是研究对象基本概念的界定和理解,也规定着课题研究的主旨和方向。

二是如何把握议题的设计和驱动。这是我们小组的子课题,议题设计应该考虑基本原则、素材选择、情景创建和驱动方法等,其中议题的驱动比较难把握和实施。它像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却又不是如此,因为议题驱动和议题开展紧密相连,以驱动方式促进议题开展,议题开展中呈现驱动方式。那么,驱动的方法到底是什么?课堂激励、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奖惩制度等,都可以实现学生对议题探究的推进,具体做法和注意事项需要进一步分析讨论。

三是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落实课题研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自己设计的议题式教学并不算合格,4月份以《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为例,进行了议题式教学设计、实施和反思,发现了许多问题。譬如:议题式教学设计反映在教案上就是设置几个问题,问题和议题并没有太大区别,议题之间也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在教学活动和学生活动中,依然表现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围绕议题开展的讨论交流活动,也没有达到预设效果。因此,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的结合仍需不断加强,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这不仅关系到课题研究的质量,更涉及课题研究的实际价值和应用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尽管课题研究之路漫长且充满挑战,但坚信只要我们不忘课题研究的初心,勤奋学习,同侪互助,大胆尝试,锐意进取,不断的总结经验,一定会顺利化解研究途中的种种障碍,成功抵达彼岸。

编辑:王波

《陕西教育》(综合)是陕西省教育厅主管,陕西教育报刊社主办的综合性教育类月刊。栏目设置见置顶文章,发表不收取任何费用,投稿邮箱:sxjy_wb@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