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甲午战争是哪一年(中日甲午战争签订了什么条约)(1)

甲午战争(亦称中日甲午战争)是大清帝国和日本在朝鲜半岛、辽东、山东半岛及黄海等地进行的一场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朝鲜称清日战争,国际通称第一次中日战争(First Sino-Japanese War)。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按照中国干支纪年,时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丰岛海战是战争爆发的标志。最终清朝于1895年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中日甲午战争是哪一年(中日甲午战争签订了什么条约)(2)

清光绪八年(1882年),朝鲜发生新旧党之争。朝鲜自江华岛事件后,国内维新派组开化党,是为新党;旧党则以大院君李昰应为首。因王妃闵氏一族与李昰应不睦,李昰应遂唆使兵变,焚日本使馆,杀日本中尉堀本礼造。日本因而出兵朝鲜,慈禧太后亦派兵朝鲜。康平叛乱后,中国与日本皆驻军汉城。清朝将领吴长庆与袁世凯将欢应逮捕,囚禁于中国保定,1885年获释。

清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正酣,日本密令其驻朝鲜公使竹添进一郎策划朝鲜维新派开化党人发动政变。竹添进一郎对金玉均、洪英植等开化党首鼓动“中法开战,中国将亡,贵国有志于改革之士,不可失此机……”,还主动帮开化党制定政变计划。12月4日洪英植等开化党人发动甲申政变,在王宫放火,引日军入宫。在朝鲜大臣奔向清军军营,“匍匐辕门,抚告哀衷”请求援助下,袁世凯率领二千名清军进入汉城,击败日军后攻入王宫,救出朝鲜高宗。高宗获救后,立即下令将擒获的洪英植等七人处死,并追捕朴永孝等人。

中日甲午战争是哪一年(中日甲午战争签订了什么条约)(3)

事件过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中日两国代表李鸿章、伊藤博文于天津签订《中日天津条约》,中日两国均自朝鲜撤兵,并约定:“将来朝鲜如有事,中日两国或一国要派兵,应先行文知会;及其事定,仍即撤回,不再留防。”

隔年,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清水师数艘军舰完工,便假借保养之名,到日本长崎军港涂油。当时日本完全没有和“定远”、“镇远”同级的铁甲舰,清军上岸后,又发生了清军与当地警察械斗的“长崎事件”。此事件造成日本反中情绪,也使日本加紧建设海军,包含雇用法国海军工程师白劳易设计针对“定远”、“镇远”大型铁甲舰的舰艇。

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日本参谋部制定《征讨清国策》,计划武力攻占北京和长江中下游,将山东半岛到台湾的沿海地区及岛屿划归日本版图,肢解中国其他地方为几个小国,附属于日本,提出“以五年为期作为准备,抓住时机,准备进攻”,对中国进行一场“国运相赌”的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是哪一年(中日甲午战争签订了什么条约)(4)

1892年,日本提前完成了自1885年开始的10年扩军计划,建立了一支以中国为假想敌的近代陆军和海军,陆军常备兵63000人,预备兵23万人,海军排水量72000吨,包括各种军舰31艘,鱼雷艇24艘。1890年和1892年日本举行两次大规模海陆军联合演习,并派遣间谍潜入朝鲜和中国。1890年,日本内阁首相山县有朋在国会施政演说中,称朝鲜、中国东北和台湾是日本的“利益线”,是与日本“安危密切相关的地区”,宣称保卫利益线上“国家独立自卫之道”。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三月,朝鲜东学党南接派代表人物全琫准在全罗道聚众号召农民起义,发檄征讨日寇、驱逐权奸,史称东学农民革命。朝鲜高宗恐慌,向北京告急。四月,直隶提督叶志超奉令率军驰赴朝鲜,清军登陆驻屯于牙山,并按《中日天津条约》之规定电告日本。此时,朝鲜朝廷与全揆准已经议和并签署《全州和约》。日本得知朝鲜向清政府求援后以保护使馆和侨民为借口向朝鲜增兵。

中日甲午战争是哪一年(中日甲午战争签订了什么条约)(5)

6月13日,朝鲜政府致信袁世凯,要求清兵撤离以避免日本军事入侵。清政府旋即同意了朝鲜的撤兵请求,并向日本提出双方同时撤军。日本则提出“日中共同改革朝鲜内政”,遭到清政府的拒绝。此后,日本改为单方面向朝鲜施压,要求朝鲜“改革内政”,否则动用武力。7月20日,日本向朝鲜发出3天内废除与清政府一切条约的最后通牒。在3日期限到达的7月23日凌晨,日军攻占了朝鲜王宫,推翻闵妃集团,逼迫高宗将国家大权转交给兴宣大院君,并成立了以金弘集为首的亲日内阁。日本旋即唆使金弘集政府废除与清政府的一切条约,并委托日本驱出清军。

北洋大臣李鸿章发觉事态不妙,急调总兵卫汝贵、提督马玉崑率军火速由大东沟登陆,进驻平壤;另调北洋陆军十余营分梯次渡海驰援朝鲜。

交战双方

中日甲午战争是哪一年(中日甲午战争签订了什么条约)(6)

清朝

北洋水师自1888年正式建军后,配置有铁甲舰定远号及镇远号,各有12寸巨炮4门,航速分别为14.5节及15.4节。

中日甲午战争是哪一年(中日甲午战争签订了什么条约)(7)

翁同龢

然而之后到甲午战争之前6年没有再添置铁甲舰。在此期间,重修颐和园花费约八百万两白银。1889年光绪皇帝大婚,花费白银540万两,即三艘半定远级铁甲舰的费用。1891年户部尚书翁同龢奏准暂停南北海军购买外洋枪炮船只3年。因此在开战时的北洋海军已经没有多少“大舰巨炮”优势可言,1894年中日火力对比分别是:口径20厘米以上火炮31门对15门,20厘米以下火炮230门对140门,速射机关炮244门对294门,鱼雷管39支对43支,船舰航速11.48节对12.84节,装甲巡洋舰3艘对1艘,防护巡洋舰3艘对8艘。

中日甲午战争是哪一年(中日甲午战争签订了什么条约)(8)

光绪

李鸿章在1879年10月27日的奏折中说:“中国即不为穷兵海外计,但期战守可恃,藩篱可固,亦必有铁甲船数只游弋大洋,始足以遮护南北各口。”由此可见,防御是建立北洋水师的关键动因。巨资订购的“定远”、“镇远”这两艘战舰的设计与制造,凸显装甲、吨位和重炮的优势,这也与李鸿章立足防御的建队思想密切关联。

中日甲午战争是哪一年(中日甲午战争签订了什么条约)(9)

1894年5月下旬李鸿章校阅北洋水师,奏称:“北洋各舰及广东三船沿途行驶操演,船阵整齐变化,雁行鱼贯,操纵自如……以鱼雷六艇试演袭营阵法,攻守多方,备极奇奥。”“于驶行之际,击穹远之靶,发速中多。经远一船,发十六炮,中至十五。广东三船,中靶亦在七成以上。”“夜间合操,水师全军万炮并发,起止如一。英、法、俄、日本各国,均以兵船来观,称为节制精严。”战争前夕,北洋舰队大沽、威海卫(今山东威海)和旅顺(今属辽宁大连)三大基地建成,英国观察员看完北洋水师操演后上书海军部,也认为北洋舰队战力不容小觑。后期因李鸿章解雇当时训练海军的英国人琅威理,引致北洋水师军纪出现问题。

中日甲午战争是哪一年(中日甲午战争签订了什么条约)(10)

慈禧太后

1888年原本预订购入300箱炮,后因为军费不足,北洋海军只购入3发炮,“从前拨定北洋经费号称二百万两,近年停解者多,岁仅收五六十万。”英国远东舰队司令裴利曼特评论说:“中国水雷船排列海边,无人掌管,外则铁锈堆积,内则秽污狼藉,业已无可使用。

中日甲午战争是哪一年(中日甲午战争签订了什么条约)(11)

日本

1882年,日本海军还只是鱼雷艇和二千吨以下的近海铁甲舰为主,无大型铁甲巡洋舰。

1885年,日本提出十年的扩军计划,意图超过北洋海军。在扩张政策的指引下,日本加快陆海军的军备步伐。为了对付北洋水师的重型铁甲舰,日本高薪聘请法国海军部的白劳易担任日本海军省顾问、海军工厂总监督官,专门负责建造在火力和速度上足以对付“镇远”和“定远”的“三景舰”(“松岛”、“严岛”、“桥立”),同时重金向英国阿姆斯特朗兵工厂订购快速巡洋舰。依据藤村道生在《日清战争》中的记述,日本海军为了弥补大炮的不足,建造小型快速的巡洋舰,并安装刚刚可以应用的小型速射炮。这种小型速射炮虽然是12厘米至15厘米粗细的中口径炮,但其发射速度却为原来大炮的8倍,在同一时间内发射出大量炮弹,如果快速使敌舰接近中口径炮的射程以内,便可完全削弱敌舰的战斗力。

较之中方,日军的决策者认识到速射炮将成为击伤敌舰、击杀敌舰官兵的主力舰炮,并将其大量装备于日本海军的舰船上,这一战略预判在随后的海战中得到丰厚的回报。

1886年,法国海军工程师白劳易受雇建造4700吨级大型铁甲巡洋舰“松岛号防护巡洋舰”和“严岛号防护巡洋舰”。

1890年时,清朝北洋水师总排水量为27,000吨,而日本海军总排水量在17,000吨以上。日本以国家财政收入的60%来发展海、陆军,当时日本政府年度财政收入仅八千万日元。1893年起,明治天皇决定每年从自己宫廷经费中拨出三十万日元,再从官员薪水里取十分之一,补充造船费用。1890年时服役、排水量2,100吨的巡洋舰“平远”是北洋水师最后配备的新造舰,而在1892年服役并编入广东水师的“广丙”(1,000吨)排水量低于日本海军在1891年(明治24年)服役的6艘巡洋舰“松岛”、“严岛”、“桥立”、“千代田”、“秋津洲”、“吉野”,而此6艘排水量都已高于“平远”的2,100吨,其中四艘更达4,200吨。到了1894年甲午战争时,日本海军舰队总排水量为72,000吨,多数有配置速射炮的新式舰艇。

战前日本实际动员兵力达240,616人,其中174,017人有参战经验,海军拥有军舰32艘、鱼雷艇24艘,排水量72,000吨,超越北洋水师。日本对清廷改革后的实力仍有顾忌,对于北洋水师不敢轻敌,1880年日本参谋本部长山县有朋的调查报告中指出,清国平时可征兵425万,战时可达850万人之多,“邻邦之兵备愈强,则本邦之兵备亦更不可懈”。

战争过程

甲午战争始于1894年7月25日的丰岛海战,7月29日成欢之战,至8月1日清朝对日本宣战和日本明治天皇发布宣战诏书,1895年4月17日以签署《马关条约》而告结束。战争持续近9个月,依据战场转换及双方作战态势变化,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丰岛海战、成欢之战、平壤之战 (1894年)和黄海海战 (1894年)

中日甲午战争是哪一年(中日甲午战争签订了什么条约)(12)

第一阶段,从1894年7月25日到9月17日。战争分陆战与海战双向进行,陆战主要是在朝鲜半岛上的平壤之战,海战主要是黄海海战。黄海海战是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战役规模的海战。亦称甲午海战、大东沟海战。此役北洋水师失利,自此退入威海卫,又执行李鸿章避战保船的命令,使黄海制海权落入日本联合舰队之手,对甲午战争的后期战局具有决定性影响。

中日甲午战争是哪一年(中日甲午战争签订了什么条约)(13)

陆面战斗在三个战场同时展开:大同江南岸战场、玄武门外战场、城西南战场。当时驻守平壤的清军9,500余人,日军也有16,000多人,双方战力相差甚远。日军第九混成旅首先向大同江南岸清军发起进攻,太原镇总兵马玉崑奋勇抗击,日军无功而返。

同时9月17日(农历八月十八日)海军联合舰队进入黄海鸭绿江出海口以西约50公里处大鹿岛附近(今辽宁省东港市孤山镇外海)合击北洋水师舰队,这是1866年利萨海战后的首次大规模铁甲舰海战。售出军舰给清日双方的英国及当时各军事大国极为关注此场海战。

海战在中午时分开始,双方皆在11时15分和11时30分发现敌方。由于清舰是从朝鲜运兵回来,加上未装舷侧速射炮,侧面火力贫弱,而定远级的主炮都排在前方,所以舰队以一字形排开,日舰则是寻战而来,由坪井航三率第一游击队的吉野等四艘快速巡洋舰为前锋,伊东祐亨带领的本队慢速六舰在后成一字阵。12时清军下令变阵,排成尖峰形。13时开始炮击:时间不久,舰队中央成凹陷形。面对清军铁甲舰攻势,日舰被迫后退。

此时日舰包抄清军右侧,由于日舰较快加上清军指挥不当,右侧舰队被歼灭;丁汝昌之旗舰也被炮击,炮震力导致正在持双筒望远镜观看海面战局的丁汝昌从二楼高炸飞摔落甲板,左手臂骨摔断重伤。

中日甲午战争是哪一年(中日甲午战争签订了什么条约)(14)

定远号舰长接手指挥,下令全部舰只集中重炮攻击日本旗舰松岛号,14时松岛号包括舰长室在内中弹,但因为炮弹火药不足,没有爆炸(舰队司令伊东祐亨回忆)和沉没,日舰后退,伊东中将司令且即更换旗舰。当松岛号由友舰拉回日本时,全舰千疮百孔却未沉没,日军对此感到不可思议。

战斗中,致远舰冲出队列,试图撞击日舰吉野号,却伤势过重而沉没,管带邓世昌落水后拒绝救援,以身殉国(致远252人中245阵亡)。16时清军左侧舰艇中弹,背靠荒岛,一边灭火一边攻击日舰。灭火成功,日舰在没有优势下撤退。另一方面,日舰所有火炮皆无法击穿定远号等清军铁甲舰,清左侧舰队回救运送重炮弹予两舰,因此反而日舰多被重炮所伤。

伊东祐亨认为暂时无法击沉定、镇两舰,下令撤退。裴利曼特说:“日军不能全扫乎华军者,则以有巍巍铁甲舰两大艘也。”伊东的旗舰松岛号由于损坏严重,升起不再履行旗舰职务的旗号,日舰纷纷回护松岛,反失去全歼北洋水师的机会。李鸿章的奏折说靖远升旗召集各舰追击,17时30分日舰远去,清军下令停止追击。马幼垣指出,清军损失更重,弹药将尽,速度又慢,追击不合逻辑,而且马吉芬、戴乐尔的回忆录都没有提到追击,唯一支持的史料只有李的奏折。

此大东沟海战清军伤亡600余人,经远管带林永昇战死,经远沉没,致远管带邓世昌与舰同沉殉国;日军伤亡已达300余人,济远和广甲逃离战场,济远管带方伯谦因此被处决,虽是罪有应得,但广甲舰长吴敬荣由于隶属广东水师,仅以革职论处。

激战5小时后,北洋舰队损失巡洋舰5艘,包括经远、致远、超勇、扬威和广甲,受伤4艘,但成功完成护航运载清刘铭传淮军12营陆军登陆鸭绿江岸。日舰仅伤5艘,先行撤离战场。战后北洋舰队未敢主动出击,日本联合舰队达到控制黄海制海权的目的。

9月15日,日军分三路总攻平壤,战斗至为激烈,高州镇总兵左宝贵中炮阵亡,随后玄武门失守,叶志超下令撤退,六日内狂泄五百余里,透露清陆军内部湘军、淮军严重对立;26日清军直抵鸭绿江以北。朝鲜全境为日本所控。9月23日李上折要求提取从1888年起打着海军名义筹备,实际一直被中央扣在手里生息以建颐和园的260万两银,获得150万两紧急军费。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从1894年9月17日到11月22日。战场位于辽东半岛,以陆战为主。10月25日,日军在鸭绿江上搭浮桥抢渡成功,向虎山清军阵地发起进攻。清军守将马金叙、聂士成被迫撤出阵地。日军攻陷虎山。山县有朋友即将第一军司令部移于虎山。鸭绿江防线决战刚要打响前光绪帝拿问平壤之战逃跑的主将卫汝贵。圣旨到,造成清军全军崩溃。26日,日军占领了九连城和安东县(今丹东),同日日军在庄河花园口登陆,

中日甲午战争是哪一年(中日甲午战争签订了什么条约)(15)

11月9日,攻占金州,10日攻陷大连湾,至此清军在鸭绿江防线全线崩溃。11月21日旅顺陷落,日军执行旅顺大屠杀,对城内进行4天3夜的抢劫、屠杀和强奸,遇害人数估计在二千余到二万余人之间。李鸿章曾经提出“若水师至力不能支时,不如出海拼战,即战不胜,或能留铁舰等退往烟台。”但是受到丁汝昌的坚决反对,从而使得北洋水师继续困守在港内。[43]旅顺口的防御工事,经营10余年,耗费白银数千万两,驻守兵力达14700人,日军仅用不到一天时间,付出426人的伤亡,就拿下这座重兵把守的要塞,清军则付出3600多人的伤亡。

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从1894年11月22日到1895年4月17日,有威海卫之战和辽东之战。12月24日,镇远退入威海卫时触礁,经抢修才不至下沉,但已不可再出深海作战,管带林泰曾引咎自尽。1895年1月20日,日本第二军共两万五千人,在日舰掩护下开始在荣成龙须岛登陆。30日,日军集中兵力进攻威海卫南岸炮台。营官周家恩阵亡,炮台被日军攻占。2月3日日军攻陷威海卫城,刘公岛成为孤岛,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祐亨曾致书丁汝昌劝降。9日,日军少将大寺安纯被大炮击毙,是日军在甲午战争中军衔最高的阵亡者。10日,定远号弹药告罄,刘步蟾下令将舰炸沉,随后刘步蟾生吞鸦片自杀。12日,丁汝昌亦自杀。

中日甲午战争是哪一年(中日甲午战争签订了什么条约)(16)

17日,日军在刘公岛登陆,在英国籍海军军事顾问建议下,由最年轻管带、日后民国第一任海军总长萨镇冰向伊东中将献降,济远、广丙、镇中、镇东等10舰为日军所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随后萨镇冰驾驶康济舰并载着丁汝昌等六人灵柩离开刘公岛。北线日军与清军满洲部队主力进行的战役有五复海城,与湘军、淮军、毅军进行的战役有牛庄之战(又名“佯攻辽阳,实取牛庄”之战)。日军佯攻辽阳,光绪帝中计,亲自下令围攻海城的清军主力救援辽阳,结果日军迅速调动进攻清军交通枢纽牛庄,围歼孤立在牛庄湘军主力。最终双方主力爆发田庄台决战,宋庆在清军主力被围歼前下令撤退。清廷被迫议和。1895年4月17日,清朝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甲午战争结束。

中日甲午战争是哪一年(中日甲午战争签订了什么条约)(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