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两句诗,十四个音节,千百年来击中太多人的心。纵观唐代诗人元稹的创作生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两句已经是他的艺术巅峰。如果没有极深的真情实感,断然不会有这样的穿透人心。

曾经沧海难为水全诗的意思(曾经沧海难为水)(1)

这两句诗出自元稹的《离思五首·其四》,全诗如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因为太过有名,千百年来广为传颂。

表达恋人对感情的忠贞和思念而广为流传。

不同于其他诗人的悼亡词,这首诗给人最大的感觉便是抒情有格调,言情而不矫情,明艳而不庸俗,悲情而不苍凉。

这首诗词采用了“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而我们最熟悉的这两句话,是从《孟子尽心》篇中的观于海难者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发展而来的。

曾经沧海难为水全诗的意思(曾经沧海难为水)(2)

而这两句话意思便是,一旦经历过深广无比的沧海和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其他任何的云水都暗然,再难使我心动,就如同诗人见到妻子韦丛之后,再也无法动情于她人一般。

曾经观看过茫茫的大海,对那小小的细流,是不会看在眼里的。意境雄浑深远。

“除却巫山不是云”,是宋玉《高唐赋》里“巫山云雨”的典故。除了巫山上的彩云,其他所有的云彩,都不足观。

妙用“朝云”典故,比心爱女子,除此女子,纵有倾城国色、绝代佳人,也不能打动他的心。感情炽热,又含蓄蕴藉。

取次花丛懒回顾,是用花比人。半缘修道半缘君,揭开谜底,看破红尘,余生修道。比喻,曲折地表情,层层递进,结句画龙点睛,审美价值极高。

诗人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

曾经沧海难为水全诗的意思(曾经沧海难为水)(3)

“难为水”、“不是云”,情语也。“难为”“不是”,夸张,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他更美好的!

曾经沧海难为水全诗的意思(曾经沧海难为水)(4)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人,出生于长安靖安坊祖宅,唐朝著名诗人。曾任通州(今四川达州市)司马,后以御史身份出使蜀地,工作娱乐两不误,得以见到倾慕已久的被称为“蜀中四大才女”的唐朝著名中生代女诗人薛涛,两人年龄相差十岁,但一见倾心,再见倾情,竟然如热恋中男女,“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见薛洪度《池上双凫》),就是薛涛对那段甜蜜时光的浪漫回忆。但用现在的话来说,元稹就是一个“渣男”,他脚踏几只船,并有过移情别恋的经历,他所写的《莺莺传》,张生就是元生,也就是他本人。后来,他抛弃了莺莺,娶了三品大员韦夏卿十九岁的女儿韦丛为妻,后韦从亡故,元稹便写下了《离思》五首,以悼亡妻。从这个角度而言,“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见云”自然就指的是“自从认识了韦从之后,天下就没有能让我心动的女人”,所以,这首诗,包括其他四首《离思》,其实就是爱情诗,是一首情真意切、情意绵绵的悼亡诗。只是,结合元稹的经历来看,不是“才曾经沧海难为水”,而是“曾经沧海处处水,除却巫山到处云”,因为,韦从还在病榻之上,他就与薛涛在成都同居;而离开成都后,他不顾薛涛的痴情,早又娶小妾、续正室,小日子那是过得红红火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