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邹恒甫与北大的名誉权纠纷案二审在北京市一中院开庭邹恒甫的代理人将北大女留学生与余万里的相关报道作为最新证据提交,以证明自己并非“诽谤”(12月10日《京华时报》),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邹恒甫所带研究生?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邹恒甫所带研究生(余万里也帮不了邹恒甫教授)

邹恒甫所带研究生

昨天,邹恒甫与北大的名誉权纠纷案二审在北京市一中院开庭。邹恒甫的代理人将北大女留学生与余万里的相关报道作为最新证据提交,以证明自己并非“诽谤”。(12月10日《京华时报》)

据报道,在庭审中,邹恒甫的代理人向法院提交了两份新证据,一是北大女留学生与余万里的相关报道,另一份是北京大学对余万里处理的公告。“北大最近出了‘余万里引诱女留学生’的事件,这足以证明邹恒甫所说的少数教授的问题是真实的,证明他没有散布谣言、虚构事实,”代理人说。

在我看来,这两份“证据”也就是证明了北大确有余万里老师这样的人存在,但在逻辑上,这只是一份“孤证”。所谓“孤证不立”,意思就是仅仅一份证据既不能证实什么,也不能起到证伪的作用。在这个意义上,余老师“引诱女留学生”事件恐怕帮不了邹恒甫教授,更何况这件事发生在今年,而邹教授对北大到指控发生在两年前,能不能成为“证据”还真的不好说。

邹教授如果想打赢官司,不但需要“余万里事件”,还需要拿出“王万里事件”、“李万里事件”、“张万里事件”构成一条有说服力的证据链,才能证明他所谓“除了邹恒甫,北大淫棍太多”所言不虚。但邹教授的代理人却表示,邹恒甫还掌握其他证据,他收到过各种各样的举报材料,但不愿意更多地伤害北大,所以经过慎重考虑,决定不向法庭提交这些举报材料。

坊间有个说法是:“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个好厨师”,属于从拿破仑名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演变出来的一种句式。拿破仑的句式是:“不想AAA的BBB不是好BBB”,但是现在很多人改成了:“不想AAA的BBB不是好CCC”。这在逻辑上属于“一廂情願”(Wishful Thinking) ,也就是以自己单方面想法作为论证依据。同样,在邹恒甫案二审中,邹教授代理律师“不愿意更多地伤害北大,所以经过慎重考虑,决定不向法庭提交这些举报材料”的说法,就犯了这种“一厢情愿”的逻辑谬误:因为不想伤害北大,所以不提供证据。

邹恒甫教授曾经在北大担任教授、系主任多年,倘若他真的“不愿意更多地伤害北大”,这其实很好理解,毕竟北大是他曾经的雇主。而且,细究起来,这话似乎包含着这样的“潜台词”:他曾经伤害过北大。果如是,邹教授何不真诚地向北大道个歉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