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内存的频率,大家脑海里会自然浮现3200MHz、3600MHz这种规格,以MHz频率做单位来定义内存的性能规格一直是大家的常识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内存频率CPU-Z和BIOS显示的频率与厂商宣传的不同,又或者和Windows的任务管理器显示的不一样?,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内存m和k的区别?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内存m和k的区别(MHz还是MTs内存规格单位竟然悄悄更换了)

内存m和k的区别

说到内存的频率,大家脑海里会自然浮现3200MHz、3600MHz这种规格,以MHz频率做单位来定义内存的性能规格一直是大家的常识。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内存频率CPU-Z和BIOS显示的频率与厂商宣传的不同,又或者和Windows的任务管理器显示的不一样?

实际上,这样的问题有一定的历史根源。

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要先来理解DDR内存的工作原理。DDR内存的电平信号可沿时钟信号的上沿和下沿进行两次信号传输,1秒周期内的时钟信号高低电平切换一次计算为1Hz,1MHz=1000KHz=1000000Hz等于1秒内高低电平信号切换100万次。MT/s全称 Million Transfers Per Second意为每秒百万次传输,1T/s和1Hz,这两个单位前者指的是每秒做了一次传输,后者指每秒1时钟周期。又因为DDR信号每个时钟信号可以传输2次,所以实际的传输速率为1Hz=2T/s,1MHz=2MT/s。

第一代DDR内存频率是DDR 133MHz,那个时代DDR内存并非RAM的唯一选择,为了有效宣传DDR内存其双倍速率的特性,当时的市场发明了“effective clock rate(等效频率)”的概念,将时钟频率乘以2代表实际的传输频率,单位仍是MHz。这实际上混淆了时钟频率和传输速率两个概念,但市场和消费者对于“MHz”这个单位具有更高的接受度,所以这种混淆的概念一直沿用至今。我们也看到过不少玩家对频率和时钟频率的区别感到困惑,因为两者的规格单位均为MHz。

但在DDR5发布后,JEDEC的态度有了一些变化,内存性能规格的单位选择了MT/s为主,英特尔和金士顿、美光、威刚、芝奇等PC行业的领头企业也纷纷跟进该策略,将内存性能的衡量单位改为了MT/s。内存实际上和固态属于一个次元的东西,都是储存类产品,你什么时候见过固态用clock frequency来标称性能?没有吧。而MT/s和Mbps、Gbps是一类性能指标,使用MT/s能更准确的表达内存的性能。

简单说,MT/s可以与等效频率直接画等号,但因为等效频率本身就是一个不精准的表达,所以正确的说法应该是1MHz=2MT/s,即DDR内存(包含DDR-DDR5)的传输速率是时钟频率的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