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泛红的双眼,一手厚厚的老茧,一双破目的布鞋,这是58岁的于军给人第一印象。

十宗罪掏肠老人年轻时被羞辱(丹东这大叔了不起)(1)

日前受访时,于军表示:“城区改造以后,俺们干活儿轻快多了!再过不久,说不定俺们就‘失业’了,‘失业’了更高兴!说明老百姓生活环境变好了,好事!”

十宗罪掏肠老人年轻时被羞辱(丹东这大叔了不起)(2)

1988年,于军退役了,一时没找到工作,在家待着可把勤快的他闷得够呛。有一天,邻居来串门说:“有个活儿不知道你爱不爱干?”于军一下子从炕上跳起来:“啥活儿?能干!”邻居笑着说“淘大粪的活儿,你能干?”于军想了片刻说:“咱当过兵的人,吃过苦,有啥不能干?能干!”于军爽快地答应了。

可上班的第一天,他就后悔了……

十宗罪掏肠老人年轻时被羞辱(丹东这大叔了不起)(3)

于军虽然是农村人,可从没有一天挑过几十担大粪。当时组里条件有限,淘粪工人用的都是木桶,加起来有三四十公斤重,再加上粪便,一共50多公斤,于军有些犯难。组里的老同事看出了于军的心思,劝他说:“小于啊,这活儿再苦再累,咱挣得是干净钱,淘大粪再难,也得有人干不是?”这句话解开了于军的心结,从那以后,甭管多脏多累的活儿,于军都抢着千。夏天,天气闷热,旱厕里散发的氨气熏得人睁不开眼,于军因此患上了红眼症,难受了就滴几滴眼药水。冬天,粪便冻成了粪塔,他就一锹一锹铲平,再挑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干就是30年。

1990年,于军正式成为丹东市城市服务中心环卫城肥管理站的一员。上世纪90年代初,丹东城区加周边共有6万多个旱厕,工人们分成6个组,每组四五个人,早出晚归,每天每组需要使用十多辆运粪车清运粪便。于军说,淘粪看起来简单,里边也是有窍门的。活儿干得好不好,利不利索,先看衣服干不干净,身上有没有污秽,干净说明这人力道控制得好;再看粪坑周围有没有溅起的粪便,最后看粪车和粪坑之间有没有洒落的粪汤。“挑粪走过,地面仍然干净,这叫‘两点一线洁’。”

十宗罪掏肠老人年轻时被羞辱(丹东这大叔了不起)(4)

一次,于军和工友们在工作时,一位女士不小心把金戒指掉进了旱厕,情急之下找来于军帮忙。他先用粪勺捞了半天没捞到,围观的群众和女失主都说“实在不行,就算了,可于军不甘心,他卷起裤脚,撸起袖子,下到粪池中仔细摸索,此时粪水没过了他的胸口,离脸只有几厘米。20分钟后,于军终于摸到了戒指,擦干净之后,交到了女失主的手上。

30年间,于军曾数次进人粪池为他人打捞贵重物品。因其出色表现,于军光荣入党,先后获得首届丹东好人、丹东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连续多年被评为岗位标兵。

(二三里编辑 张建堂)

来源:今日丹东

十宗罪掏肠老人年轻时被羞辱(丹东这大叔了不起)(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