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越与吕不韦 说列国之红颜祸水(1)

作者:肚哥

书接上文。

上回说到幽王一见褒姒,便惊为天人,这哪里还忍得住,书云“是夜,幽王与褒姒同寝,鱼水之欢,更不必言。”幽王毕竟正值壮年,身体好,“一脸十日不朝”。

喜新厌旧是人的本性,或者说是男人的本性。有了新欢,再看旧爱显然就没法要了——不是眼角有皱纹就是皮肤松弛了,所以幽王一连三个月就没有进皇后申后的大门。

申后知道这事后大怒,带着一帮人过去要说法。过去正好看见两人跟那儿坐着,褒姒见了申后来也不站起身,不知道是真不知道是谁还是装看不见。申后哪里还忍得住,当时就开骂,什么“小妖精”、“SAO 货”啥难听骂啥。

幽王毕竟心虚,怕申后动手,赶紧挡在褒姒身前,解释说,这是我新娶的美人,还没有定名分,所以也没有去你那里拜见,你千万别生气。应该说这时候的幽王做事情还大致在规矩的范围内,知道一些分寸,毕竟有理法的约束,还不至于胡来。

申后骂了一通悻悻地走了。第二天,太子宜臼过来看她,申后又开始给儿子诉苦,说你爸爸又找了个年轻漂亮的,不准备要咱娘俩了云云。这个太子显然也是个没脑子的,怒道,该日我抽丫挺的一顿。

太子虽然没脑子,但是行动力却不弱。第二天便赶往幽王和褒姒住的琼台,找了个茬摁住褒姒就好一顿削,当时褒姒就给揍得乌眼青。褒姒哪儿受过这委屈,找幽王告状,说太子无缘无故地打我,差点把我打死,你看怎么办吧?

即使到了这个时候,幽王还是保持了一定的理智和清醒,替儿子说好话,说太子岁数小,他打你无非就是因为你对申后不礼貌嘛,你也别往心里去。

褒姒这时候使出了大招,说打我无所谓,关键我已经怀孕俩月了,我要死就是一尸两命,你要实在不想管我,就放我娘俩出宫,好歹我们还能保住一条性命,我要是还在这儿呆着,早晚得让你老婆跟你儿子打死,你看着办吧。

事实证明,这招很管用。幽王立刻下旨,说太子“好勇无礼”,鲁莽不懂事,发去申国,听申候教训。其实把外孙子轰到他姥爷那里也不算什么惩罚,无非是幽王不想把矛盾激化,采取的一种权宜之计。实际上,直到现在,幽王在处理家庭矛盾上仍没有出现太大的错误,基本上处在中间的立场上,但有时决定事情发展方向的是其他当事两方接下来的态度和手段——褒姒和申后下一步怎么办。

无数的案例表明,在对待“小三”的问题处理上,“手撕”是最不可取的下策。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面,在大街上泼妇一样的“你薅头发我抓脸”,正房把小三摁在地上一通打骂,本以为是出气了,结果无非是围观群众看得乐不可支,让自己老公名声扫地。而羞愤难耐的老公往往作出的决定会是将错就错——离婚娶小三,因为是你把自己老公推向了小三一边。

申越与吕不韦 说列国之红颜祸水(2)

真正聪明睿智的女人一般不会采取这样的方法。

如果确实忍不下去,不想过了,那干脆就收集证据、转移财产,然后打官司争取让老公净身出户,顺便还能把抚养权弄到手。有了钱,下一步再找个年轻的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当然,这仅限于现代社会。

如果能忍下去,想继续维持婚姻,那就不能轻易采用“撒泼”的方式,应该第一时间树立“贤惠”的形象,寻找其他家庭成员的同情和支持。当然,在之前应该有一定的“贤惠”的基础——对待公婆孝顺、对小叔子小姑子大方,如果所有的家庭成员都能站在你的一方对出轨的老公声讨,那么这个老公八成会“迷途知返”,回归家庭。

如果这个出轨的老公还有一定的社会和经济地位,那他的顾虑就会更多,因为一旦“撕逼”,那他的损失就绝对会大过你损失——最起码一半家产没了,官位也可能不保。

其实多数男人找“小三”无非是寻找肉体的刺激,根本与真爱无关。从根本上,外貌只能是一时的,而“德”是永远的,所以聪明的男人知道应该如何选择。

这时候,你需要做的是要调整心态——对出轨的老公就当自己家的猪没管好,跑别人家地里拱了几颗白菜——然后接着过日子。若干年后,面对已经没有荷尔蒙分泌的老公,聊起曾经的偷鸡摸狗也只会是一笑而过。

当然,以上的看法纯属肚哥的心理糟粕,各位看官尤其是女士千万莫生气。

事实证明,在这方面古人的智慧并不比现代人差。所以,褒姒和申后同时开展了寻找外援和情报战的工作。

褒姒只是一个乡下来的灰姑娘,并没有申后那样强大的娘家做后盾。因此,她第一时间将目光投向虢公石父和尹球,并对两人许诺“若得伯服嗣位,天下当与二卿共之”(此时褒姒已产下一子,起名伯服)。这两个家伙不愧是奸臣,面对诱惑便将朝纲道义抛在脑后,双方一拍即合。同时,褒姒还安排自己的心腹左右秘密监视申后的一举一动,一有风吹草动就来报告褒姒。

申后毕竟也没白当几年王后,还是有几个亲信的,身边一个宫女出主意说,王后应该跟在申国的太子联系上,让太子承认错误,如果能回来母子团圆这多好啊。

申后说,关键也没人给我报信啊。

宫女说,我妈温媪会看病,哪天假装让她过来给你看病,然后把信带出去,让我哥哥送到申国去,这样不就万无一失了吗。

申后说,这主意好,你这就让你妈过来吧,我这就写信。信上说,那小妖精把咱娘俩害苦了,你得给你爸爸上书,假装承认错误,你要是能回来,咱们就能“别做计较”。

显然,褒姒的情报系统发挥了强大的作用,因为温媪一进宫就被褒姒知道了,所以当她假装看完病出宫时就被看门的拦下了,那封信也理所当然地被搜了出来。

这样的故事情节看起来多少有点熟悉的感觉,是的,这跟《三国演义》中有关“衣带诏”的描写基本上相同,不过那次是没搜出来。联想到《东周列国志》的作者冯梦龙是明末人,而罗贯中是明初人,所以很大程度上冯梦龙是读过《三国演义》的,因此把相关情节借鉴过来也是可能的。

申越与吕不韦 说列国之红颜祸水(3)

《三国演义》剧照

情报系统很重要,褒姒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她很早就在宫中建立了自己的情报体系——“宫门内外,俱置耳目,风吹草动,无不悉知”。

但是为什么申后反倒不如褒姒耳目灵通呢?其实这就是强者的弱点。于申后来说,她是六宫之主,认为自己是天生的强者,褒姒与自己不是一个层次的对手,她认为自己凭实力完全可以碾压对方,完全不需要使用刺探的那一套。所以,她输在了情报战上。想想后世的国共两党的斗争,其实国民党何尝不是输在了情报战上呢?

收到看门人送来的信后,褒姒当即就找幽王告状去了,说你看看,你老婆和你儿子还一直惦记着弄死我们娘俩啊,我不就是给你生了个儿子吗!看他们这不依不饶的,啥叫“别做计较”啊,肯定是想等你百年之后再除掉我们娘俩。

其实,事情发展到现在,幽王已经被双方一步一步地推向了一个“昏君”的境地。于申后来说,她本人实在缺乏宫斗的经验,如果她能看过《甄嬛传》,那结局就应该大不同了;而于褒姒来说,其实自保也完全无可厚非,就看申后和太子的行事方式,幽王死后将她们娘俩除掉是完全做得出来的。所以,肚哥认为,无论是作为一个女人还是一个母亲,直到现在褒姒没有做错什么事。

但是历史的描绘者从来不会顾及一个女人的感受,他们所重视的只有一种东西——名份。申后是正宫国母、太子是正宗嫡出,所以他们天生就站在道义的一边;而褒姒是个小三,是个祸国殃民者,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错的。

尽管到了现在,幽王的立场已经站在了褒姒这边,但他依然有所顾忌,毕竟废除王后不是一件小事情,于君王来说,家事即国事,满朝大臣会怎么看呢?“只恐群臣不从,如之奈何?”

对于这一点,褒姒心里是有底的,因为很早她就与虢公和尹球建立了战略同盟。所以,当她看到幽王在犹豫时,马上就建议,不行就开个会研究一下呗,看看大家是怎么说的。

这个建议很公允,也无可挑剔。所以幽王第二天就召集群臣开会,说申后“嫉妒怨望、咒诅朕躬,难为天下之母”——这个罪名很吓人的,因为在过去,这属于“七出”之一,仅凭“妒”这一条,男人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把老婆休掉——所以,能不能把申后传过来问罪呢?

申越与吕不韦 说列国之红颜祸水(4)

其实,幽王这是个疑问句,如果大家顺水推舟说这事不行,这事也就拉倒了。但是,虢公石父却偷换了概念,他说“王后六宫之主,虽然有罪,不可拘问”,这话听起来像好话,很正直的样子,但接着他又说,既然王后德不配位,那干脆就废了吧,再找一个贤德的不就行了吗?尹球接着话道,我听说褒姒“德性贞静,堪主中宫”。她如何德性贞静,你是如何知道的呢?

从这里可以看出,外援有多么重要!

幽王还是有顾虑,说太子现在在申国,废除了申后,太子咋办啊?

虢公石父道,是因为先有的王后,再有的太子,如今王后废了,那太子当然也当不成了。您不是还有个儿子吗,我们愿意让伯服当新的太子。

幽王大喜,说言之有理。当即传旨,申后打入冷宫,太子宜臼废为庶人,立褒姒为王后,伯服为新的太子。又怕群臣闹事,说谁在哔哔,一定要狠狠治罪。

大伙一听,你都这样了,还有啥可说的啊!咱们也都回家吧,“群臣弃职归田者甚众”。

史书称,此乃幽王九年之事。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