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三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教学设计?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三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教学设计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62面例4《探索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及相应练习。

【教材分析】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中有关图形的认识。本课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发现并认识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进一步丰富与三角形有关的知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三角形中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能运用这一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等能力,初步感知归纳推理的数学思想。

3.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并培养其团结协助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究过程。

2.教学难点:从具体到抽象去发现规律,获得结论。感知“两短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与“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教、学具准备】

白板课件、几何画板软件、小棒、活动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认识过三角形,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探索有关三角形的知识。(板书课题: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咱们先来回忆回忆,什么是三角形?我这有三条线段,谁愿意上来围一个三角形?强调“首尾相接”。

二、实验探究,感受规律

看来大家都认识三角形,如果也给你三根小棒,你能围成三角形吗?一定能吗?大家的意见有分歧,咱们动手试试看吧!

1.小组合作围三角形。

实验工具:以小组为单位,每组4厘米、5厘米、6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小棒各一根,实验记录单一张。

操作要求:

①每次实验选出3根小棒来围三角形,实验完毕后归还原处以便下次实验。

②四人小组合作完成实验,组长指定记录员,将每次实验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填入表格。

③实验时间7分钟,比比看哪组得到的数据多,并将你们的发现写下来。

2.汇报展示

请小组合作汇报展示实验结果,教师将结果分类记录到黑板上。

大家还有补充意见吗?看来三个小棒还真不一定能围成三角形。

三、归纳总结,抽象规律

同学们通过实验,得到这么多组数据。刚才我们还思考了什么情况下能围成三角形,什么情况下不能围成三角形,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的发现?

根据学生的回答,结合实验数据验证。

当说到不能围成的情况时,用几何画板演示突破难点。

假如有三条线段,它们的长度分别是a、b、c,不知道它们谁长谁短,那么abc要满足什么条件就一定能围成三角形?必须同时满足几组关系?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三组关系吗?

最后抽象总结并板书: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这个结论与我们刚才说的“两短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矛盾吗?为什么?

四、应用规律,拓展练习

1.同学们总结得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带着新发现的规律,来判断下面的数据能不能围成三角形,并阐明原因。

①8、5、10

“最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②5、5、5

没有最短边,如何判断?你能想象出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吗?

④3、3、6

如果把3换成3.1,能围成吗?

⑤2、3、8

如果将2换成X,X满足什么条件就能围成三角形?

11>X>5

(用几何画板直观演示出相应的图形变化,突破难点)

2.三角形的一条边长12分米,另外两边之和是14分米。另外两边可能是多长?

重点分析1和13这种情况。

你能想象出这些三角形的形状吗?如果把它们都画出来会是怎样的?

五、小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