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仙姑的经典传说故事(零陵何仙姑成仙的传说)(1)

仙姑降世现祥瑞

唐高宗开耀元年,零陵富家桥一带有一姓何的普通农户。据当地人讲,何妻分娩的当天,何家茅屋上方被一团紫气笼罩,紫气中有不少仙鹤在上下飞舞,接着,就出现一只梅花鹿,背上驮着一个扎着小辫子、身系红肚兜的孩童进入何家。不一会儿,何母就生下了一个白胖女婴。因为婴儿看起来很秀气,何家为其取名曰秀姑。

何仙姑的经典传说故事(零陵何仙姑成仙的传说)(2)

秀姑出生地零陵,自古就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还是上古五帝之一的舜帝所葬之地,潇、湘二水汇聚于此,成就了此地的名气。零陵城西有山名云母山,山上盛产五色云母石,一条清澈蜿蜒的小溪由山上奔流而下,称为云母溪,何秀姑家位于山脚的云母溪畔。

何仙姑的经典传说故事(零陵何仙姑成仙的传说)(3)

巧遇仙童知仙事

从小就喝云母水长大的何秀姑,出落得水灵灵的,犹如掉落凡间的小仙女。她喜欢在大自然当中嬉戏游玩,也喜欢一人在云母溪中嬉水。

十三岁那年,她在云母溪畔游玩时,发现一个猎人追赶一只受伤的仙鹤,她可怜这只受伤的仙鹤,就抱住它躲进一个山洞里,从而避开了猎人的追杀。待猎人走后,何秀姑又外出寻找草药给仙鹤疗伤。经过几天的治疗,仙鹤的伤终于好了。它变成一个英俊的男子,告诉何秀姑他是仙界的童子,前来凡间送信,由于贪恋凡间的美景,没有注意到猎人的弓箭,幸好有她相救。临走之时,送给何秀姑一枚蟠桃作为报答,并告诉他如何采集云母和服食云母片的方法。

何仙姑的经典传说故事(零陵何仙姑成仙的传说)(4)

何秀姑吃了蟠桃之后,觉得精神特别好,接连几天不吃都不觉得饥饿,而且感觉身轻如燕,健步如飞。她就每天到云母山上采集云母,并按照仙童教给她的方法服食云母片。慢慢的,她感觉自己灵台空灵,很多东西不经学习就自然知道,而且身轻如燕,往来山顶,行走如飞,她经常飞入山顶、悬崖以及常人难以到达的地方,采摘山中的各种仙草灵药,为附近百姓治疗各种疾病,同时,还能预测人事,渐渐地周围的人对她敬如神明,都称她为“何仙姑”。

何仙姑的经典传说故事(零陵何仙姑成仙的传说)(5)

三仙点化道行深

一天,何仙姑进入云母山密林深处采药,遇到三个很奇怪的人:一个头上戴着金箍、驻着铁拐的瘸腿老汉;一个倒骑青馿,手摇蒲扇的白胡子老爷爷;还有一个身穿布袍、腰悬长剑、风神俊逸的中年文士。他们三人在何仙姑面前不远的地方,一搭一唱,口中念念有词, 不一会儿,竟腾空而去,倏忽不见踪影,原来这三人乃是八仙中的铁拐李、张果老和吕洞宾,前来此处点化成仙的秘诀。何仙姑就按照他们所说的口诀念念有词,没有想到也能像他们一样,腾云驾雾,飞越山谷。

何仙姑的经典传说故事(零陵何仙姑成仙的传说)(6)

从此后,她常常一个人在这深山中勤修苦练,饿了,就服食云母片;渴了,就吸食山中甘泉。她的身法越来越熟练,也飞得越来越高,愈来愈远。她利用这种功 夫时常飞到遥远的大山深处,朝去暮回,并带回一些奇异的鲜果给家人品尝,家人吃了觉得香甜可口、精神倍增。

何母见何仙姑每日早出晚归,就盘问她每天去了哪里,何仙姑只好告诉母亲,自己每日都前往名山大川与仙家谈佛论道去了。就这样,何仙姑通晓佛道的消息渐渐地传开了,最后竟传到京城武则天耳中。

何仙姑的经典传说故事(零陵何仙姑成仙的传说)(7)

谈佛论道洛阳宫

当时武则天还只是唐高宗的皇后,把持着朝廷实权。武则天自小就相信专修佛道,感悟自然,就能做到物我两忘,甚至白日飞升、长生不老。当她听说零陵的何仙姑不食人间烟火,可以腾云驾雾,自由飞行于山岳之 巅,觉得十分有趣,特意派人前去请何仙姑去京城谈佛论道,并赐予何仙姑一袭朝霞服。

前来迎接的官员陪同何仙姑一路跋山涉水,舟来车往,前往洛阳城。一天中午,他们进入洛阳境内,在洛水渡口等船时,却发现何仙姑不见了,使臣们大为恐慌,四处派人寻找却没有一点蛛丝马迹。众人只得坐在渡口继续等候,黄昏时分,何仙姑翩然而来,告诉使者:“我已前往宫殿见过天后,你们可以回朝复命了。”

使臣们将信将疑地回到洛阳宫中,得知何仙姑真的已拜见武后,并和她在宫中长谈半日,使臣们感到惊讶不已。

何仙姑的经典传说故事(零陵何仙姑成仙的传说)(8)

据说,何仙姑在宫中与武后畅谈长生不老之术,他劝诫武后长寿首先要做到清心寡欲、摒绝声色、看破名利;其次要多行善事、施行仁政、修德积福。同时,治国安邦务必要亲贤臣远小人,不可以异姓人为皇嗣。武则天也基本按照何仙姑的话付诸行动。先是诛灭来俊臣等一班酷吏,接着重用贤臣狄仁杰治国理政。皇嗣一事也在狄仁杰的忠谏下,放弃了立异姓的初衷。

武则天为了酬谢何仙姑的一番美意,下令在零陵城南的凤凰台修建了一座雄伟的会仙馆,作为何仙姑讲道弘法之处。

何仙姑的经典传说故事(零陵何仙姑成仙的传说)(9)

白日飞升成仙去

一天,何仙姑突然写下了一道“题麻姑峰”的诗:麻姑笑我恋尘嚣,一隔仙凡道路遥;飞去沧州弄明月,倒骑黄鹤听吹萧。这首诗似乎暗含着某种预兆。

唐中宗景龙元年,一天,何仙姑坐在凤凰台上,正仰望着苍茫的天空出神,忽然看见铁拐李站在远处的云端,舞动着他的铁拐,似乎是在招呼她。不知不觉中,何仙姑的身体象彩凤一般冉冉升起,凌空而上,追随着铁拐李而去。

天宝九年,此时已距何仙姑成仙三十余年。一天大雨过后,碧空如洗,零陵很多人坐在凤凰台下,正在谈论何仙姑的陈年旧事,突然看到一朵五彩祥云悠然飘过,何仙姑身着朝霞服站立云端,正当人们跪地膜拜之际,一束黄绫由空中飘落到凤凰台上,上面写着这样的诗句:

云母溪畔胜天台,千树万树桃花开;

玉箫吹过黄龙洞,勿引长度跨鹤来。

寄语张家与李家,体将尘事闹闲情;

蓬莱弱水今清浅,满地花荫护月明。

已趁神仙入紫薇,水乡回首尚迟迟;

千年留取井边履,说与草堂仙子知。

诗中有对故乡风物的眷恋,也有对乡人的殷殷叮咛,更有对神仙生涯幽寂情怀的剖白,劝导凡人要珍惜自己的生活。

何仙姑的经典传说故事(零陵何仙姑成仙的传说)(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