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监测,2022年7月第2周全国猪料比价为6.47,环比涨幅2.21%。按目前价格及成本推算,未来生猪养殖头均盈利为903.41元。本周供需博弈激烈,国内猪价涨跌频繁。养殖端抗价情绪不减,对降价依旧抵触,导致猪价短暂下滑后快速反弹。但从终端消费来看,受持续高温以及高猪价等利空因素影响,猪肉购买力减弱,屠宰企业开工率持续下降。下周来看,猪价基本触顶,但供需博弈依旧激烈,预计短期猪价及猪料比价或继续呈现高位盘整走势。

今年农业农村部8月份生猪存栏数据(下半年生猪出栏不会少于去年)(1)

今年农业农村部8月份生猪存栏数据(下半年生猪出栏不会少于去年)(2)

二季度以来,猪价一路上涨。上半年,生猪产能也较为乐观。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上半年猪牛羊禽肉产量4519万吨,同比增长5.3%。其中猪肉、牛肉、羊肉产量分别增长8.2%、3.8%、0.7%。禽肉产量下降0.8%,牛奶产量增长8.4%,禽蛋产量增长3.5%。

2022年7月20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表示,生猪产能回归合理区间。6月末全国能繁母猪4277万头,相当于4100万头正常保有量的104.3%。肉类和水产品全面增产。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负责人陈光华介绍,根据对全国500个县集贸市场和采集点的监测,6月份,猪肉价格每公斤26.55元,同比下降1.7%。据统计局数据,6月份,畜肉类价格同比下降4.7%,影响CPI下降大约0.16个百分点。

从6月下旬开始,猪价经历了一波上涨,近期已经有所回落。目前,猪价每公斤22.8元左右,比近期的价格高点降了1.1元左右。从过去的价格走势看,多数年份猪价都是从7月份开始季节性上涨,我们年初对猪价回升就有了预判,也发布过预警信息。针对6月下旬以来,生猪价格一度上行较快的情况,我们加强监测调度,密集开展形势会商,在河北沧州召开生猪生产座谈会,并派出调查组深入山东、广西等生猪主产省份调研,对价格上涨原因和走势进行分析。陈光华表示,这轮猪价上涨主要是恢复性、季节性上涨,叠加一些特殊因素的作用,但生产是充足的,后期猪价不具备持续大幅上涨的动力。从养殖成本来看,玉米、豆粕等价格持续上涨,一公斤肥猪比去年同期增加大约1块钱的成本,这对猪价上涨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另外,猪价较快上涨还有一些特殊因素。前一段时间,随着学校、工厂复课复工,社会餐饮逐步放开,猪肉消费明显增加,拉动猪价快速上涨。同时,养殖场(户)压栏和二次育肥增加,猪肉进口量减少等因素也造成了猪肉供应阶段性减少,助推猪价上涨。从养殖效益看,今年上半年猪价总体低迷,大部分养殖场(户)是亏损的,价格适当上涨有利于生猪产业持续发展。根据我们的监测,除了1月份和6月份养猪略有盈利之外,2月份到5月份都是亏损的,上半年出栏一头肥猪平均亏损98元,真正扭亏为盈也就是最近半个多月。建议广大养殖场(户)合理安排生产,在生猪体重合适的时候及时出栏,能赚的钱先赚到手,落袋为安。

谈及下半年生猪市场情况,陈光华认为目前,生猪产能处于正常合理水平,预计下半年生猪出栏量与去年同期相当。业内常说“有母不愁小,有小不愁大”,也就是说,有能繁母猪就不愁没有仔猪,有了仔猪就不愁没有大肥猪。从能繁母猪的数量来看,今年以来,存栏量一直处于产能调控的绿色合理区域,目前已连续两个月回升。从新生仔猪数量看,上半年新生仔猪数量与去年同期相当,预示下半年生猪上市量不会比去年少。从中大猪数量来看,6月份规模猪场5月龄以上的中大猪存栏量同比增长8%,7、8月份生猪供应和猪肉产量将稳定增加。上述数据都表明,下半年肥猪供应有保障。

2021年上半年全国出栏生猪33742万头,全年出栏67128万头,计算可知,2022年下半年出栏量为33 386万头。下半年生猪上市量不会比去年少,意味着今年下半年生猪出栏量或将超过3.3亿头。

陈光华同时表示,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监测预警,紧盯能繁母猪存栏量等关键指标,根据月度变化情况,适时采取针对性调节措施,保持生猪产能稳定在合理区间。强化信息发布,引导养殖场(户)合理安排生产,顺势出栏肥猪,避免过度压栏。二是压实属地责任。开展生猪产能调控工作考核,督促地方落实生猪稳产保供省负总责要求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稳定并落实长效性支持政策,给行业一个稳定的政策预期。三是防好生猪疫病。持续抓好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统筹抓好猪流行性腹泻等常见病防治,不断提高养猪场生物安全管理水平,确保疫情形势平稳不反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