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 立春(节气之美立春)(1)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节,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

奉和立春日侍宴内出剪彩花应制

唐·宋之问

金阁妆新杏,琼筵弄绮梅。

人间都未识,天上忽先开。

蝶绕香丝住,蜂怜艳粉回。

今年春色早,应为剪刀催。

立春

宋·廖行之

随意旛花剪缀新,

杯盘草草簇芳辛。

还欣好景平生事,

赢得旬余分外春。

立春

宋·方岳

冰丝玉缕簇青红,

已逗花梢一信风。

梦到谢池新雪尽,

暖烟含雨绿匆匆。

节气 立春(节气之美立春)(2)

关于立春

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意味着风和日丽,鸟语花香,春也意味着万物生长,农家播种。故《立春》诗云:“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

立春这天“阳和启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古代有这样一个传说:立春快到来的时候,县官会带着本地的知名人士去土地里挖一个坑,然后把羽毛、鸡毛等轻物质放在坑里,等到了某个时辰,坑里的羽毛和鸡毛会从坑里飘上来,这个时刻就是立春时辰,开始放鞭炮庆祝,预祝明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古籍《群芳谱》对立春解释为:“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立春期间,气温、日照、降雨,开始趋于上升、增多。但这一切对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仅仅是春天的前奏。

立春后气温回升,春耕大忙季节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陆续开始。立春是一个时间点,也可以是一个时间段。中国传统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立春朝阳

爸和妈的地早都是别人种着了,可到了立春节气,心里还是欣欣然。

爸和妈都是把立春叫做打春,在辽西乡下人们也都是这么叫。

后来在书上知道,打春的源出是打春牛,是催耕不误农时的意思。现在的辽西乡下,早就没有了耕牛。打春时节,东风未解冻,蛰虫未振,鱼陟负冰。辽西的大小凌河河面上,依旧是孩童冰嬉,迎面而来的风依旧凛冽,距离春耕还有很远的日子要走。

谢子安说,“辽西春脖长,春脸短。”春脖子是指从立春到春种之前的备耕时间。

“辽西的春天性格过于内敛,过于含而不露,孕在怀中,裹在包里,不显春。辽西的山野,仍然是那种青苍的颜色。”麒麟山面向着凌河,灰蒙蒙的是山脚的榆槐,沉绿的是山坡的油松。

毕竟是立春节气了,风也就不再那么硬,心里也就暖起来。在辽西,所谓东风,也不是纯粹的东向而来,而是东北风。辽西的冬天是北风一统,春天了东风渐盛。

气温是指来自距离地面1.5米高处的温度。辽西朝阳的气温地理分布是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基本状况是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趋势。

今年的立春这天,是在正月十四。在辽西,还是过年的余韵袅袅。过了十五,秧歌的锣鼓渐息,就是该筹划这一年的生计了。辽西的低山丘陵,也开始在等着一场一场的雨水来。

节气 立春(节气之美立春)(3)

节气 立春(节气之美立春)(4)

节气 立春(节气之美立春)(5)

立春养生

早起早睡以养肝

《黄帝内经》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意思是说立春开始后自然界生机勃勃,万物欣欣向荣,这时人们应当顺应自然界生机勃发之景,早睡早起,早晨去散散步,放松形体,使情志随着春天生发之气而不可违背它,这就是适应春天的养生方法。违背了这种方法,就会损伤肝,这是因为春天生养的基础。因此,春季以舒畅身体,调达情志为养生方法。

防止旧病复发

古谚语:“百草回芽,旧病萌发。”可见立春后是疾病多发的季节。春天的多发病有肺炎、肝炎、流脑、麻疹、腮腺炎、过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精神疾病等。因此对于有肝炎、过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等症状的患者要特别注意调养和预防。

不要过早减衣

“春不减衣,秋不戴帽”。立春气温还未转暖,不要过早减掉冬衣。冬季穿了几个月的棉衣,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由冬季转入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又大,过早减掉冬衣,一旦气温下降,就难以适应,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虚袭击机体,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

立春·物复苏·北寒未尽

俗语道:立春一日,百草回芽。即便寒气依旧料峭的北方,到了“立春”这天,随着东风渐起,藏于地表下的百草也欲萌芽,迈进万物复苏的门槛。即便如此,东北绝大部分地区“立春”节气里,依旧寒冷未尽,冰河冗长,有积雪的旷野守候着最后的冬颜。

然而,地处华北与东北交界的辽西则有所不同,自立春起,西北风急流大为减弱,最高气温已经步入冰点以上,能率先逐渐感受到“春潮”暗涌。倘若气温偏高时,则河冰渐酥,柳枝欲柔,有一种淡淡的盎然感觉。尤其是朝阳地区,在立春和谷雨节气时段,部分候鸟“先头部队”开始回迁,其中苍鹭回归最早,折返于栖巢和大山之间,选枝条、择软草忙着修补巢穴,为繁殖后代做准备。之后,其它雁鸭类水鸟随之拉开回迁大幕,让萧条寂寥的朝阳湿地喧嚣渐起。

一年之计在于春。关于农事,南方部分地区陆续展开冬小麦田间管理,主要以追肥为主,期盼夏季有个好收成;而北方地区仍处于农闲时节,或享受“正月”的安逸,或下田收拾垄间杂物,或谋划着外出打工的去向。

古今以来,“立春”节气历来被人们所重视,以不同方式进行“迎春”活动,南方地区传承下来的“打春牛”“立春祭”“啃春(吃萝卜)”等习俗延续至今。而东北地区最普遍的迎春习俗就是“吃春饼”。每到这天,城乡上下均吃春饼,农家人自做白面饼,不用油烙熟后,直接卷菜而食;城里人则前往春饼店,把葱丝和各类蔬菜丝、烤鸭肉片、水晶肘子肉片、精制甜面酱,卷在薄如纸、碗口大小的面饼里,把酒而欢,迎庆立春,既应了习俗,又爽口无比。此外,东北个别地方农村,比如吉林和黑龙江等地,至今还保留着“吃春卷”的习俗,也就是豆面卷子(朝阳称为“驴打滚”),把黏黄米面用水和好蒸熟后,赶制成薄面饼,然后撒上黄豆面(炒熟的黄豆磨成粉)卷起来、切成小段后,再用筷子在面卷中间横着压一下食用。如今,这种具有东北民俗特色的“豆面春卷”依旧原味悠悠,乡愁无限。

俗话说:二八月乱穿衣。尽管立春、人体内阳气渐升,但在乍暖还寒的天气里,人们依旧要注意起居养生,尤其年老体弱者切不可随便减少衣着,防止寒邪之气浸体,保持“春捂秋冻(秋季也不能刻意抗冻)”,应做到早睡早起涵养精气神,正所谓“春夏养阳”;即便是体质好的人群,也应注意防寒,毕竟这个时段冷热不均温差逐渐拉大,是流感、哮喘、扁桃体炎、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多发期。在饮食上,由于春季人体新陈代谢渐入旺盛,因此应以温热、甜味食物为主,少食辛辣防止肝气过旺,可多吃些青菜,比如菠菜、韭菜、豆芽、食用笋等,可起到润肺清火、健脾和胃的作用。

天气渐暖后,人们踏春郊游活动开始增多,出游时应注意以下这些基本事项:登山不动火(防山火),莫近冰水河(防冰脆);慎迎风沙走(防风侵),养足精神头(防春困)。

节气 立春(节气之美立春)(6)

万物更新

立春寓意着万物更生,开启春天。本身春天也是生物繁衍的时节,万物复苏。所以立春是象征着生命的开始,在对于人们而言,立春它的意义都是以万物更生之义。

春天春意盎然,已经开始慢慢远离寒冬,所以这时候其实是人的阳气上升的时节,因此是它的寓意就是阳气上升,有蓬勃的朝气。因此到了立春,似乎人们的都会特别有精神,不会再萎靡不振。

立春到来之时,也是农民开始耕种之日,所以这时候的气象是一片欣欣向荣,一切充满生机和动力。

节气 立春(节气之美立春)(7)

来源:朝阳日报

编辑:马畅

责编:张春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