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俊杰【绘墨如声】

《山水训》开篇就说:“君子之所以爱夫山水者,其旨安在?丘园养素,所常处也;泉石啸傲,所常乐也;渔樵隐逸,所常适也;猿鹤飞鸣,所常亲也;尘嚣缰锁,此人情所常厌也;烟霞仙圣,此人情所常愿而不得见也。”人们处在烦扰、喧嚣、束缚、拘谨的现实中,时觉厌倦。那么,就去有山有水的地方涵养质朴天性,放旷自在,感到无比快乐;到远离闹市的地方去打渔砍柴,试着过一下隐居生活,觉得身心舒爽;那里有猿腾鹤鸣,鸟语花香,想去亲近它们;人都想到烟霞胜景之境,过一番神仙的日子,做个世外的圣人,可是办不到也见不到。

接着说:“今得妙手郁然出之,不下堂筵,坐穷泉壑,猿声鸟啼,依约在耳;山光水色,滉漾夺目,此岂不快人意,实获我心哉!”今天的绘画高手以浓厚兴致画出山水胜景,不用走出厅堂,坐着就能寻游林泉幽壑,猿啼鸟鸣依稀隐约在耳;山光水色,滉动耀眼,这难道不愉悦人意,吸引我心吗?这就是世人喜爱山水画的本意。

看来宋朝人的精神世界与今人无多差别,对高品味优质生活的追求古今一也。赏画之乐可见一斑。然而,食鱼不及钓鱼乐,钓鱼不及赏鱼乐,赏鱼不及画鱼乐,乐各有别,其乐融融。

山水画不像人物、花鸟画“一展便见”,它不局限于某一确定的物象,而是绵延往复,幽深淡远,时空无限。秉笔当前,画者当先入为主,世俗之身在画画,高维的另一个“我”却先期抵达画中优游,宛若导游引领世俗之“我”如何画?画什么?画到哪里去……人类的灵与肉是矛盾的,对于重视精神生活的人来说,时刻想着把肉体的愉悦升华为更高层次的精神快乐,转化为高维能量。常人的喜悦叫快乐,仅仅是很“快”的“乐”了一下便消失,而艺术创作灵感来潮保驾其创作的全过程,所获得的艺术慰藉心灵的喜悦叫做“法喜”(此为专家语,非我戏言)。

与人的高维能量同频共振的快乐,是三维空间无法体验的。心灵应是天空宇宙,无疆无界的,即使身处陋室,仍心怀大千,亦可心驰四极、神游八荒,何其自由也哉!所以,画者所处的物境优劣不是问题,只要放飞心灵,就会弥漫整个世界。

山形面面看,景色步步移,景随步换,步从景异,“横看成岭侧成峰”,而一山兼数山之美。观者的每一次赏鉴品味,都能从中得到程度不同的心理体验和审美享受,从而与人类自发的审美心理建立某种内在的同构关系。进入高维频道的人思想是相通的,可以彼此抚摸灵魂,画者与观者找到相似及相同的“锚点”。他们的终极思考都是同样的命题:人生真谛!由此获得精神的感触、滋养、愉悦、共鸣,进而畅快人意,深获我心。

2022.4.5

爱意绵绵红尘暖(俘获我心见法喜)(1)

画名:《紫烟起处是人家》(紫烟:瀑布腾起的烟雾)

爱意绵绵红尘暖(俘获我心见法喜)(2)

对联:风飏柳烟浮秦榻

月仪梅影上书窗

爱意绵绵红尘暖(俘获我心见法喜)(3)

谢谢关注[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