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水患

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区,经过豫东,皖北,苏北汇合运河流入长江。淮河流域河网密集,支流众多,在河南,安徽两省进入淮河的较大支流就有29条,较小支流有180条以上。由于受到淮河的冲击,给淮北,苏北地区带来了大量的泥沙,形成了广阔的冲积平原,土壤十分肥沃,因此这里的人口也十分密集,很多县城的人口都在百万以上。

1963年水库溃坝(75年河南板桥水库溃坝)(1)

宋朝之前,淮河并没有什么水患,这里的人们过得十分安逸,富足。但是到了南宋初年,公元1128年,为了抵御金兵南下,东京守将杜充在滑州人为决开黄河堤防,黄河向南改道,夺占淮河河道入海。

黄河夺淮入海之后,在黄河大水的冲击和泥沙的淤积下,彻底改变了淮河流域的水系,严重破坏了原有的水网河流,淮河流域的各条水系淤积严重,水流不畅,导致淮河流域水患频发。到了清朝末年和民国期间,淮河流域的水患更为严重,特别是1921年到1931年的几场大水,每次洪水都会使几十个县成为汪洋泽国。

新中国建立之后,政府十分重视对淮河流域的水患治理,1950年,毛主席先后四次对淮河治理作出批示,周总理亲自部署了第一次治淮会议,研究制定了“蓄洪兼筹”的治淮方略,实现了中国治水革命的重大革命。

从1950年11月开始,中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到淮河治理上,当时缺乏历史水文资料,治淮工作从水文观测站的建设,流域地形的测量到规划方案的探讨,都是白手起家。从1950年到1957年,淮河上游的河南省山区就修建了石漫滩,板桥,白沙等五座大型水库。

1963年水库溃坝(75年河南板桥水库溃坝)(2)

这些水库的修建确实起了治理水患的重大作用,但是由于当时的技术水平有限,再加上后来的冒进行为,导致一些水库出现了一定的质量问题,再加上水库的管理方式欠妥,在后来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驻马店板桥水库溃坝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板桥水库

板桥水库坐落在河南省驻马店市西35公里处的驿城区板桥镇的白云山脚下,从1951年4月开始修建,1952年建成拦洪,1953年竣工。当年为了修建这座水库,方城、泌阳、确山、遂平4县动员了十几万人参加修建施工,但是在该水库运行没几年,就发现了大坝纵向裂缝和输水洞洞身裂缝,1956年,该大坝再次进行修建。设计完成之后,板桥水库最大库容为4.92亿立方米,设计最大泄量为1720立方米每秒。

1963年水库溃坝(75年河南板桥水库溃坝)(3)

1975年8月4日,当年第三号台风从福建晋江登陆。按理来说,台风在进入内陆后,没过多长时间就会慢慢消失。但是当年的这个台风势头十分强劲,在穿过江西,到达湖南后,立刻转向朝着中原地区行进。

8月5日,台风就到达了河南省南部伏牛山和桐柏山区,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在这里形成了强降雨。这里本来就是洪涝灾害十分频发的地方,所以水利部门在这里修建了大大小小上百个水库,除了板桥水库外,还有石漫滩水库等多座大型水库和众多中小型水库。

板桥水库位于此次降水的中心地区,所以降水量也最大。从8月5日早晨开始,板桥水库的水位就开始上涨,5日晚,水库管理局院内的积水已经达到了一米多深,电话总机房被水泡塌,电话线路中断,水库管理局和上游各雨量观测站丧失了联系,和外界的其他单位也失去了联系。

7日中午,板桥驻军,板桥公社,水库有关负责人召开了紧急会议,商讨防汛事宜,但是这时候他们才发现,之前板桥水库和板桥镇一直都没有准备防汛物资,也没有准备应对意外情况的炸药。

1963年水库溃坝(75年河南板桥水库溃坝)(4)

7日午后,最大的一场降雨出现,这场大暴雨持续时间长达13个小时,一些树木被雷电击倒,被狂风折断,不少居民的房屋屋顶被掀翻。泌阳县林庄村陈家三的家是一个雨量观测点,根据他的观测,这一天的雨量是1059.3毫米,最后六个小时的降雨量为830毫米,超过力量1942年7月18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密士港782毫米的世界记录,至今没有被打破。

洪灾爆发

7日晚上七点半,板桥水库意识到情况已经相当严峻了,板桥水库当时和外界联系的方式已经中断,他们请当地的驻军用军用电台向上级发出特急电:“板桥水库水位急剧上升,水面离坝顶只有1.3米,再下300毫米就会有垮坝的危险!”

1963年水库溃坝(75年河南板桥水库溃坝)(5)

但是这封电报并没有得到上级的回应,晚上八点,水库管理局再次请当地驻军向上级发出特急电,请求动用飞机炸掉副溢洪道,确保大坝安全,但还是没有人回应。40分钟后,洪水已经漫过了坝顶。当地驻军的报务员冒着被雷击的风险,将步话机天线移上房顶,向上级发出第三封急电电报。

当地驻军在无法和外界沟通的情况下,曾几次向下游发射信号弹,还不断地鸣枪,想警示下游群众撤离,但是由于雨量太大,根本没有效果。就算下游群众听到了,他们根本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意思。

泌阳县县委书记朱永朝当时已经察觉到不对劲,在水库溃坝之前,他立刻安排距离板桥水库最近的泌阳县沙河店镇百姓撤离,但是因为洪水来得太迅猛,全镇6000多人还是有827人遇难。

1963年水库溃坝(75年河南板桥水库溃坝)(6)

水库管理局在多次向上级请求联系没有成功后,开始向高处转移,一些不甘心的工作人员拼命地用盆往外泼水,但是一点用都没有。还有一些人冒雨在大坝上加高抢险,但是在闪电中,突然有人发现满库的水突然变少了,众人在大雨中吓出了冷汗,才明白已经决堤了。8日凌晨,洪水像脱缰的野马,冲出板桥水库的决口,以每秒6米的速度向下游冲去。

损失惨重

不仅仅是一座板桥水库这一座水库溃坝了,附近的石漫滩大型水库也溃坝了,还有竹沟,田岗两座中型水库,以及58座小型水库都在短短几个小时相继溃坝,各条河道也纷纷决堤,大小河道决堤处达到842处。

1963年水库溃坝(75年河南板桥水库溃坝)(7)

板桥水库溃坝之后,30多米高的水头汹涌而下,形成了宽度为12公里到15公里的巨大洪流,洪水所到之处,村庄房屋草木荡然无存,河南省有30多县受到了洪灾的影响,其中遂平县的县城最高处直接被洪水淹没。受灾最严重的汝南、平舆、新蔡、上蔡和西平县的高地上站满了人,他们像是站在孤岛上一样,向飞来飞去的飞机挥手求援助。

大水的力量很强大,遂平县火车站50吨的车厢被洪水冲走五公里,遂平县燃料公司五十吨级地下油罐被拔冲走八个,最远的冲到五十华里外的宿鸭湖水库,火车站的铁轨被扭成麻花状,跨越驻马店境内的京广线铁路被洪水冲毁102公里,中断行车16天,影响运输46天,直接经济损失近百亿元。

事件发生后,解放军立刻以最快的速度到达事发地点,北京、广州、南京、兰州、济南、成都、武汉军区军区,和北京铁道兵司令部、北海舰队、东海舰队、河南省军区的部队陆续赶赴驻马店灾区抗洪抢险。

除了部队外,后方人员也在紧急为受灾群众赶制食品,当时河南省委办公厅的一名工作人员后来说道:那时的省会郑州,简直成了大饼、馒头的世界,都是发往灾区的救济食品。后来救灾部队撤走的时候,发现公路两旁的大树都被躲避洪水的受灾群众压垮,地上到处都是死麻雀。

1963年水库溃坝(75年河南板桥水库溃坝)(8)

1987年,板桥水库开始复建施工,石漫滩等被冲毁的水库也开始复建。自然是冷酷的,但这并不妨碍驻河南人民用自已勤劳的双手建设家乡。多年后,在这片土地上,城市里高楼拔地而起,乡村里麦浪此起彼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