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蓝蝴蝶舞动的海洋

文_苏伟光

粉色的夕阳紫色海洋(紫蓝蝴蝶舞动的海洋)(1)

​ 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

汽车欢畅地在公路上跑着。

一块紫蓝的颜色扑面而来。

“马兰花!”车内有人叫起来。

说话间,一大块的紫蓝色闯入大家的视线。

“呵!一片连着一片,真漂亮。”车内人的神情陡然一振。

思念中的,故乡鄂尔多斯的春之油画竟被这开满原野的马兰花抢先拉开了花事的序幕。

起初,还只见零星的紫篮色块。

渐渐地,仿佛就像一块接一块以绿色镶边的紫篮色地毯铺在青灰色的公路畔上,路有多远,地毯就铺了多远。

再往后,你向左看,向右看,向前看,向后看;荒野里,土路旁,屯子的旮旯脊角,到处都能够看见马兰花 ;甚至是极目远眺,你都逃不出这美丽的紫蓝色汪洋的包围。

马兰花虽生于贫脊,甚至是盐碱地之中,却不失南国美人的娇巧,那袅袅婷婷的紫色,总是迎着夏风微凉的晨曦,纤巧地舒展她的紫绫绡纱。

一朵有一朵的姿势,一朵有一朵的韵致,簇在一起就成了一轮紫色的太阳,迎着初升的红日,晕开一个浪漫的梦……

整片整片的马兰花组成了一个紫篮色的海洋,白色的羊群、农家的红房子像游弋在紫蓝大海上的汽艇和游轮,给这紫蓝色的洋面绘描了几笔浓厚的生命气息。

村姑仙女似的身影梦幻般地朦胧在紫蓝色的花海之中,又像芭蕾舞《天鹅湖》里的小天鹅跳着欢快而优雅的舞步在前行;时而又神秘地出现在红色的农舍旁。

那种歪歪扭扭,枝杈横生,有着皱巴巴皮肤的,独特而美到丑陋的北方树,一把把遮阳伞似的点缀在紫蓝色花海的边缘,跳着曳步舞在等待去紫蓝色海洋中裸泳的游客,要迫不及待地为他们乘凉遮阳。

车移景换,铺天盖地的紫蓝色并不给人单调之感。

在某些地段,那紫蓝色是浓浓的、厚厚的、稠密得化不开、溶不进一般;在另一些地段,绿色的原野仿佛是一个硕大的中国象棋的棋盘,紫蓝色的马兰花就像是一枚枚国际象棋的棋子,中洋结合灵秀般陪衬着紫,蓝,绿相间的格子。

呵,这是怎样的一幅壮美锦绣图画。

脑的画屏中,苏州园林的玲珑剔透,瘦西湖的小桥流水,苏堤岸边的桃红柳绿,太湖的烟波浩淼都悄然隐退,惟有紫蓝色的马兰花在脑海中盘缠不散,如醉如痴。

地球上最尊贵的女皇也不曾拥有这样大的花园;世界上最大的公园也没有如此规模的花圃。

满眼的紫蓝,满地的紫蓝,连空气中都散发着马兰花浓浓的紫蓝馨香,传播着夏天到来的信息,犹如鸟季到来,摩肩接踵拥挤着的鸟儿欢蹦乱跳着,不管死活地钻往紫蓝色的海洋中,拦都拦不住,推也推不开,预示着一份沉甸甸的收获。

如果说,在色彩浓烈的油画中不用抢眼的红色黄色,而取代的是灿漫盛开着的马兰花的紫蓝色,那效果渲染又将如何?

大自然的名花数不胜数,品种数以千计。

国色天香的牡丹,傲雪挺立的梅花,冰清玉洁的水仙,还有幽香的米兰、艳红的玫瑰、水粉的桃花……它们被人们精心培育着,供养在家里、苗圃里、公园里,起着装点生活、愉悦气氛的作用。

随处长在路边的马兰花其实并不被人们列入专供观赏的花之列,倘若它被供养在花盆里,只能显示它的孤寒和贫贱。

翻阅一本本诗集,历代诗人咏花赞草的诗文不计其数,但为马兰花留下墨痕的却少的可怜,我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在百度搜索强大的数据库中输入“古代描写马兰花的诗词”进行搜索,仅偶见宋朝高翥的《山行即事》:

篮舆破晓入山家,独木桥低小径斜。

屋角尽悬牛蒡菜,篱根多发马兰花。

主人一笑先呼酒,劝客三杯便当茶。

我已经年无此乐,为怜身久在京华。

如此稀缺的记录踪迹,足见马兰花在花的王国里身份之卑微。

但是,当它们密密地你挤我拥聚在一起,向人们展示一望无垠的那种规模时,你不禁会为它那辉煌的壮美感到震惊。

走近了,仔细瞧,我的心竟然被这紫蓝色的花所惊动。

这是花吗?

这是蝴蝶呀!

一只蝴蝶,两只蝴蝶……千万只蝴蝶翩翩起舞在绿莹莹的草丛中,薄薄的羽翼折射着七色的光彩。

立停,向左看,向前看,向右看,向后看,蹲下看,纤细柔指般的叶子,兰宝石色的蝴蝶形花瓣;花瓣分为6片,外轮3片花瓣较大,中部有黄色条纹,淡雅的清香。

我轻轻地将鼻孔亲近到一朵马兰花的唇上嗅着,深深地嗅着,心中有诗涌来:

紫衣飘飘的精灵,

去向天际,牵来鸟儿,

去向花冠,遁于叶间 ,

哥哥与你一见钟情,

马兰花,披成你的情纱 。

听细风漫漫,古栈湮灭 ,

谁能悄然聚沙,盛开篮幽幽的记忆 ?

我醉了,醉在紫蓝色的蝴蝶里,一种亲切感浓浓地撞击着我的心。

童年,马兰花的记忆在我的心间舞动起来。

马兰花!

马兰花!

这久远的名字,伴随着我的童年,流淌在我内心的最柔软处,是我生命中最经典的美好回忆。

在我小的时候,那时还没有电视机,那时还不懂爱,我们最喜欢的就是通过那个叫“收音机”的神奇魔盒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小喇叭”节目。

那时的童年生活很单调,因为是反复收听,所以现在都清楚地记得“小喇叭”上讲的《马兰花》的传说。

马兰花开的日子,山下的王老爹来到山上拾柴禾,为了给女儿摘一朵最好看的马兰花,不幸坠下山崖,马郎勇敢地救起了王老爹。

王老爹十分感激马郎,非常喜欢这个年轻人。

  这时,山下传来小兰动人的歌声,马郎与之对唱。

  王老爹说,那是我的女儿小兰,我有两个闺女,她们长得一模一样。

马郎送给王老爹一朵神奇的马兰花,说: “问问您的女儿,谁愿意嫁给我,就把这朵花送给她。”

  贪心的老猫对这朵神奇的马兰花垂涎欲滴,总想将其占为已有,到了家里,王老爹叙述了自己的经历。

  大兰立即夺过了马兰花,表示愿意嫁给马郎。但是,她又听爹爹说马郎没有房产和财产,靠勤劳过日子,就立刻丢弃了马兰花。

小兰拾起了马兰花,愿意与马郎共同生活。

  在圆月当空的夜晚,马郎在大家的陪同下,高擎着一盏盏荷花灯,驾着木船前来迎接新娘小兰。婚礼简朴而又热烈,大家十分快活。从此,小兰与马郎过上了恩爱的甜蜜生活。

  一年后,小兰带着神奇的马兰花回娘家。

贪心的老猫偷偷地跟踪,听到小兰念了口诀:“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在说话,请你现在就开花!”之后,许多奇珍异宝转眼间就出现了。

  老猫看得直眼红。它利用大兰对小兰的嫉妒,极力讨好她,并怂恿她第二天送小兰回家。

  在小河边,老猫又怂恿大兰穿上妹妹的衣服,戴上妹妹的耳环,进而想利用大兰骗过小兰头上的马兰花。

小兰拒绝,老猫上前抢夺马兰花,并把小兰推进了河里,小鸟看到了这一切,与老猫搏斗,受了重伤。

  大兰惊恐万分,但已经被老猫控制。老猫教唆大兰冒充小兰,大兰后悔莫及,十分痛苦。

  马郎知道了真相,发动大家一起来抓捕凶恶残忍的老猫。

  老猫呼唤马兰花给它变出金银财宝、大马车。果然,八匹马的大马车出现了,老猫十分得意。殊不知,这是马郎和小动物们变成的。老猫终于受到了正义的惩罚。

  马郎向马兰花呼唤,使得小兰和小鸟又获得了新的生命,美丽的马兰山又洋溢着幸福的歌声。

现在也还清晰地记得追逐着乡村的电影放影队一遍又一遍地观看电影《马兰花》的趣事。

那时乡还叫人民公社,行政村叫大队,我们公社下辖八个大队,上面给公社派发下来一部新电影片,乡放映队都要在每个大队巡回放映。

叫放映队,其实也就一个人,一台放映机,一台发电机,那时村里还没通电,照明都是煤油灯。

我和小伙伴们一连看了八场《马兰花》的电影。那时,还没有自行车,我们出行都是步行,我们戏称叫骑“土黄骡子”。

记得最远的那个叫沙圪堵的大队,离我们的村有三十多里,真是:

三里的明沙,三十里的水,六十里路上来眊《马兰花》你。

那时,我是村里的儿童团长。

看过电影后,每天放学,我和小伙伴在路边摘好多好多的马兰花,模仿电影里的情节,小伙伴扮演各种角色演起了儿童戏。

这个儿童戏还参加了乡里的文艺汇演,还获了奖,奖品是每人一个印有毛主席头像和写有“为人民服务”红字的白色搪瓷茶缸。

记得排戏时,我扮演新郎“马郎”,表妹扮演新娘“小兰”。

我们在生长着大片马兰花的野滩地里画出洞房,城墙……还用麦草铺出炕来。

女孩子们采来马兰花插在表妹头上。

男孩子们采来马兰花插在我脑前。

我偷来妈妈的红头巾给表妹当盖头。

小伙伴们用敲破搪瓷脸盆声当放鞭炮,用嘴发出呜呜哇哇的声音当吹锁呐声。

四个男孩子互相握着手腕连在一起让表妹坐上去当花轿,我则骑了一只大羯羊当骏马。

我用小手揭去表妹头上的盖头时,小伙伴们便跑过来问我要喜糖吃,我和表妹便拿出包了糖纸的羊粪珠珠分给大家。

大家便扒开糖纸,把羊粪珠珠扔掉,把糖纸珍藏起来。

记得,那时过年才能分到几块糖,孩子们都有收藏包糖纸的爱好,那时的糖纸上有很美的图案,糖纸是用腊打过的。

记得,一次我们去采马兰花,一只小耗子钻进了表妹的裤档里,表妹吓得哇哇大哭。

我急坏了,喊着:“快脱裤子!快脱裤子!”

我上前解开表妹系裤子的布带子,那是我们都系布带子,穷得买不起裤带。

表妹那大档裤便一出溜滑倒脚腕处,农村孩子也穷得穿不起裤衩。

现在我们都是几十岁的人了,一次和表妹谈起儿时的此事,表妹红着脸说:“都是马兰花惹的祸。”

记得一次和表妹玩恼了,对她咒道:不和你玩了,你长大了会变成大兰。惹得表妹哭个没完,还向我爸告了状,我爸用细柳条子还抽过我的屁股呢……

那时,小朋友们经常玩跳橡皮筋的运动,唱的歌也是有关马兰花的,有“马兰开花二十一”,有“马兰花呀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善良的人们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

马兰花在哪里?

今天看到了大片的马兰花,才觉得,马兰花原来一直静静地开在我心里,并未走远。

同行的朋友讲,马兰花花语为爱的使者。

怪不得母亲在世时经常哼唱《兰花花》:

青线线那个蓝线线,

蓝个英英采,

生下一个蓝花花,

实实地爱死人。

玉谷子那个田苗子,

数上高梁高,

一十三省的女儿,

数上蓝花花好。

正月里那个说媒,

二月里定,

三月里交大钱,

四月里迎。

三班子那个吹来,

两班子打,

撇下我的情哥哥,

抬进了周家。

我见到我的情哥哥呀,

说不完的话,

咱们俩人死活哟,

长在一搭。

这是一首悲情的歌,但母亲唱着的时候却是一脸的幸福。

母亲生于清朝,是新中国让她冲破民国包办婚姻的牢笼,跳出了童养媳的桎梏,选择了自以为幸福的新的婚姻。

站在马兰花丛中,打开手机百度搜索马兰花。

马蔺,别称马莲、马兰、马兰花、旱蒲、荔实、马楝子、马薤、马帚、铁扫帚、剧草、豕首、三坚,是鸢尾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有蓝、白、黄、雪青等色。马蔺兰紫色的花淡雅美丽,花密清香,花期5-6个月,每次花可开花7-10天,颇耐观赏。叶多而直立生长,具有较强的吸尘、减噪、降温作用。耐盐碱,耐践踏,根系发达,生长于荒地路旁、山坡草丛、盐碱草甸中,可用于水土保持,盐碱地、工业废弃地改造,园林绿化的地被、镶边或孤植等。全株入药,有清热、止血、解毒的作用。叶可作梆扎及草编材料。以草原区分布较为普遍。马蔺抗逆性强,尤其耐盐碱,是盐化草甸的建群种。

除此之外,马蔺还具有重要的药用、饲用和工业价值。马蔺利用年限长,产草量高,营养成分丰富,为各类牲畜尤其是绵羊喜食。马蔺的花、种子、根均可人药。花晒干服用可利尿通便;种子和根可除湿热、止血、解毒。种子有退烧、解毒、驱虫的功效。作为纤维植物,可以代替麻生产纸、绳,叶是编制工艺品的原料,根可以制作刷子。真可谓“马蔺全身是宝”。

一位当地人告诉我们,鄂托克前旗的这片马兰花有十万亩之多,这里拥有世界上保护最好、面积最大的马兰花自然保护区——马兰花草原。

这里连续多年举办马兰花摄影节和马兰花草原文化节。

马兰花草原被中国摄影家协会命名为中国西部摄影家创作基地、内蒙古摄影家创作基地,民族歌曲《马兰花》唱响世界的地方。

 马兰花

马兰花

  风吹雨打都不怕  

  勤劳的人在说话  

  请你现在就开花  

  马兰花开开满天涯  

一起迎来祥和在我的家 ……

那英沙哑的喉音,演唱的《马兰花》从游客汽车的音响里传来,飘飞在蓝幽幽的原野上,悠远而深长……

作者简介: 苏伟光,内蒙古鄂尔多斯人,曾任教师、记者、编辑、媒体策划,广告人,发表作品300余篇,《今日头条》签约作者,阅文集团旗下《红袖添香》和《言情小说吧》等网站的签约作家,《作家榜》签约作者,《故事》签约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