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超级红人节已于近日落幕,本届红人节上各类大V济济一堂,自媒体行业之热可见一斑。这其中,短视频或成为自媒体行业中发展最快的部分,据《2019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在2018年短视频成为整个行业里市场规模增长最快的版块,与2017年同比增长了744.7%。

但与短视频行业快速发展相伴而生的却是,屡屡发生的侵权与被侵权事件。

如何减少短侵权现象(侵权与被侵权短的)(1)

先是谷阿莫视频侵权被告,后是知名博主被抢注商标,一时间短视频领域成为侵权高发地。实际上,在一个数分钟的短视频中,究竟有多少侵权与被侵权的隐患,这并不为大众所知晓。

短视频侵权与被侵权花样多

短视频行业侵权与被侵权事件频发,而侵权行为也根据侵权主体不同,分为内容侵权和平台侵权两种。

内容侵权与被侵权:短视频侵权重灾区

谷阿莫解说电影侵权事件,让不少观众开始担心电影解说短视频的前景。电影解说对于电影原片的处理究竟是二次创作还是侵权,对该行为的界定,成为了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电影解说从最早的吐槽调侃,单纯的输出观点,逐渐成长为短视频品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解说视频而成长起来的百万级、千万级的博主,也通过解说电影获得了相应的经济利益,娱乐与商业化的结合,网络影响力的扩大,让电影解说视频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以营利为目的的侵犯电影版权行为,也必定会受到电影版权方的关注。

如何减少短侵权现象(侵权与被侵权短的)(2)

谷阿莫虽因侵权被起诉,但其电影解说的事业并没有受到影响。在B站上搜索,我们能看到谷阿莫一天前仍然在更新相关电影解说视频。

如何减少短侵权现象(侵权与被侵权短的)(3)

如果说电影解说短视频侵权与否的判断,尚在不明确的阶段,那么将综艺节目、体育赛事、游戏直播切割进行上传,则是明确的侵权行为。

2014年网易对YY游戏直播、录播、转播《梦幻西游》系列游戏的行为提出了诉讼申请。2018年4月,《梦幻西游》网络直播侵权案二审开庭,判决被告YY停止通过网络传播《梦幻西游》系列游戏画面,赔偿原告网易公司经济损失2000万元。

如何减少短侵权现象(侵权与被侵权短的)(4)

而短视频侵权行为并不仅限于内容画面原创,在视频中未经授权使用音乐也会存在侵权问题。今年7月底,北京音未公司起诉papitube,主要原因是其旗下的短视频自媒体账号“Bigger研究所”在未经授权、未支付授权费的情况下使用了音未公司拥有著作权的音乐作品《Walking On the Sidewalk》,该行为涉嫌侵权。

如何减少短侵权现象(侵权与被侵权短的)(5)

短视频平台涌现,在人人都是up主的时代,每个人都在平台上以各种方式记录自己的生活。在短视频中适当的恶搞能够增加看点,恶搞过度则会“翻车”。

此前,有人利用PS等技术,将《射雕英雄传》里,朱茵扮演的黄蓉换上了杨幂的脸。但是这样的一波操作并没有得到观众的认可,利用技术恶搞娱乐,是对演员的不尊重,也是对原作的侵权。事后,该视频的制作者回应已将相关视频下架,并表示:“对所有人来说是一个警示,大家应尊重版权与肖像权,专注于技术本身。”

如何减少短侵权现象(侵权与被侵权短的)(6)

出名虽好,但也难免被“碰瓷”。近日,短视频博主被抢注商标事件在网络上不断发酵。B站up主敬汉卿发布视频称,自己使用了22年的名字被某家公司抢注为商标。随后,多名up主表示自己也曾经遇到过此类事件,并且有部分up主发现自己的名字正在被注册。

如何减少短侵权现象(侵权与被侵权短的)(7)

拥有千万级粉丝量的up主,其在网络上的影响力不言而喻,而不少流氓公司正是看中了其影响力抢注商标,勒索博主,此类恶性事件让不少原创up主大呼心慌,究竟谁能够真正保护这些原创up主权利?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平台侵权:平台的底线在哪里

“快视频”APP曾因为盗取原创视频,仿冒kol的丑闻而备受关注。快视频上线以来,有不少B站主反应自己的视频和评论被原封不动的搬到快视频app上,而被盗用的kol名称包括共青团中央、环球时报、毒奶色、暴走漫画等。

如何减少短侵权现象(侵权与被侵权短的)(8)

如何减少短侵权现象(侵权与被侵权短的)(9)

但事情并不仅限于此,一些B站用户还反映,使用B站的用户名、密码可以直接在快视频登陆,up主的私人信息受到了侵犯,B站的数据库有可能遭到泄露。此事件出现后,快视频app下线。

快视频app事件或许并没有成为一记警钟。去年5月,爱奇艺状告哔哩哔哩,理由是哔哩哔哩平台在没有经过爱奇艺授权的情况下,擅自播出《中国有嘻哈》片段,侵犯了其网络传播信息权,并要求赔偿100万元。

如何减少短侵权现象(侵权与被侵权短的)(10)

去年9月,“黑脸V”在抖音短视频平台发布的“5·12,我想对你说”作品,遭“伙拍小视频”擅自传播。事后,抖音状告百度,要求其要求停止侵权,并赔偿原告经济损失100万元,及诉讼合理支出5万元。

短视频:侵权的坑为何越来越大

短视频侵权事件层出不穷,而维权道路则漫长曲折。在抢注up主商标一事中,有不少up主表明自己先前没有要经营品牌的想法,因此没有关注商标注册方面的信息。而被“商标流氓”敲诈的up主表示,自己会认为上诉麻烦,会接受敲诈方的条件,尽快解决问题,以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面对侵权行为消极处理,也代表了部分up主的想法。

除了上述提到的维权意识低、维权难的现象,在黑脸v事件中,我们或许能够意识到被侵权后补偿机制的缺失。北京互联网法院对于黑脸v事件的一审判决是,百度作为网络服务提供者,构成了“避风港原则”,不具有主观过错,在履行了“通知-删除”义务后,不构成侵权,不应承担相关责任,驳回抖音的全部诉讼请求。

如何减少短侵权现象(侵权与被侵权短的)(11)

up主维权难,维权后也难得到应有的弥补,反映出法律滞后性的固有弊端,在短视频侵权案件出来后,知识产权法以及相关法律中的灰色地带让维权变得愈加艰难。

短视频拥有传播平台广,受众人群多,更新速度快的特性,让侵权事件屡见不鲜,据统计,2018年涉嫌侵权的短视频达百万条,10分钟以下数量达到46.2万条(数据来源于海淀融媒)庞大的侵权数量令人乍舌,能够真正做到有效维权的可能性变得十分渺茫。

几天前,沉浸许久的A站再次发声,称投资5.7亿扶植优秀原创up主。今年4月25日,抖音推出“Vlog10亿流量扶持计划”。好看视频也在今年的百度联盟大会上,正式对外发布“Vlog蒲公英计划”,将投入5亿元补贴MCN机构,同时提供20亿流量扶持创作者。

如何减少短侵权现象(侵权与被侵权短的)(12)

我们能够看到越来越多的大平台从资金、技术等多方面扶持优秀的原创up主,以鼓励其输出更好的作品。平台方如何进行内部优化审核,保护up信息及作品不被盗窃,建立健全举报制度,这一切还任重道远。

短视频行业不断成熟,侵权问题变成了不可绕过的话题,对于短视频制作方来说,保护自己权利和作品的前提是个人法律意志的觉醒。不论这个视频是几分钟或是几十秒,都是原创up主的心血,良好的行业环境,才能催生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