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后人今何在(周总理后人今何在)(1)

周恩来夫人邓颖超与堂侄媳妇晋菊清

大家好,我是兰台。

今天兰台要给大家讲述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

20世纪90年代初,在河南小城焦作市政府家属院来了一位新的看管自行车的退休老太太,这位老太太看管自行车十分认真负责,而且待人和善,不少家属院的住户都愿意在停取自行车的时候和这位老太太聊几句。

有一次一位干部在停车时和老太太多聊了几句,还聊到了他最尊敬的伟人是周总理,结果聊着聊着,这位干部发现这个老太太对周总理非常了解,而且好像对周总理西花厅的私人生活情况非常熟悉。

这位干部好奇地问了一句:您怎么对周总理的生活习惯和起居这么了解啊?

这位老太太轻描淡写地说,他是我丈夫的大伯。

这位干部当时就震惊了,这真有点金庸小说《天龙八部》里萧峰和慕容复的父亲在少林寺藏经阁遇到了扫地僧的感觉。

他万万没想到,家属院里一看管自行车的退休老太太竟然是周总理的侄儿媳妇。

周总理后人今何在(周总理后人今何在)(2)

90年代停放自行车

这位干部又追问了一句,您既然是周总理的侄儿媳妇儿,那您怎么到这儿来看管自行车啊?这一个月才150块钱啊。

老太太淡淡地说了一句,家里十一口人,就老大有正式工作,其他人都没有正式工作,要么打零工,要么还在上学,虽然她一个月有一千多的退休工资(1300元)但是多一个月多150块钱也能贴补贴补家用。

这位干部听了老太太的这番话,眼眶都红了,他没有想到周总理的侄儿一家竟然这么困难,而都已经这么困难了,居然都不向政府要求帮助。

那么这位老人真是周总理的侄儿媳妇吗?

真是,她的丈夫叫周荣庆,是周恩来总理的大弟弟周恩溥唯一的儿子。

周总理后人今何在(周总理后人今何在)(3)

周恩溥烈士之墓

01、

周恩来有两个弟弟,大弟弟叫周恩溥、小弟弟叫周恩寿。

周恩溥虽然没能和哥哥以及弟弟周恩寿一样参加革命,但是他在大连工作的时候还是做了许多有益于革命的事情。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周恩溥不想继续待在东北,于是和妻子一块从大连经海路到达了山东。到了山东后,周恩溥夫妇都参加到了伟大的抗日战争之中。

可是没想到在1945年,不知道怎么回事,周恩溥作为周恩来亲弟弟的身份暴露了;当地国民党也不问青红皂白,直接把周恩溥抓进了国民党监狱,就是一顿严刑拷打,似乎是要为国民党在山东屡屡被八路军击败出口气。

周恩溥在监狱里受尽了折磨,最终直接被国民党反动派给打死了。

而此时,周恩溥与妻子王兰芳只有一个孩子,就是周荣庆。

周总理后人今何在(周总理后人今何在)(4)

邓颖超与她的秘书以及晋菊清(左二)合影

02、

新中国成立后,本来王兰芳作为烈士遗属是可以享受国家补助,并且和孩子留在北京的;但是周总理却找王兰芳谈话,表示周家人要为国家考虑,建议王兰芳放弃国家补贴;并且表示从今而后,由他这个做大伯的来负责王兰芳母子的生活。

就这样,周总理每月从自己工资里拿出50元钱给王兰芳,一直到王兰芳去世;并且周总理还专门嘱咐过侄子周荣庆,表示这钱是给王兰芳的,周荣庆不能用。

抗美援朝结束后,解放军迎来了第一次“复原潮”,周荣庆也因此复原了;原本以周荣庆干部的身份和烈士遗孤的身份,他留在北京工作完全没有问题,结果周总理知道后,专门叮嘱自己的侄子,让他去基层锻炼,并且叮嘱他别当干部,就做普通工人。

就这样,周荣庆带着母亲来到了河南小城焦作,被安排在了河南一个卫校当宣传干事。

后来又服从调剂安排,到了焦作市九里山钢铁厂、轮胎厂、群英机械厂工作,在这几次调动里,周荣庆都是普通工人,而不是干部身份。

说起来,真的是周总理“连累”了自己的侄子,不然以周荣庆军官身份,他复原后怎么也是干部身份。

后来周荣庆认识了自己的妻子晋菊清,并且和晋菊清有了三个可爱的宝宝。

周荣庆一家就这样默默无闻地生活在焦作。

周总理后人今何在(周总理后人今何在)(5)

晋菊清(左三)、女儿周志红(左四)

03、

1992年,周荣庆去世,晋菊清和3个儿女周志勇、周志红、周志军在焦作继续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截止2011年,晋菊清居住的依然是1960年代分配给她和丈夫的“筒子楼”。

在2011年的时候,这是一栋看上去看上去破旧不堪的红砖楼。

厨房是用石棉瓦搭出的一个几平方米的地方,而且筒子楼的房子还没有厕所,73岁的晋菊清还要去一楼上厕所。

2011年记者去采访晋菊清老人时,发现这个20来平的房子很简陋,没有空调,没有冰箱,也没有沙发,只有几把小木凳,记者去采访时只能坐在床上。

同年,焦作市委有关领导看望晋菊清老人时,晋菊清表示“别人能住,我也能住。有吃有喝有地方住,我就很知足了。七伯(周恩来在家族中排行第七,子侄辈都这样称呼他)一直教育我们要踏踏实实工作、做人,不要以他的名义提任何要求,多少年我们都是这样做的。”

事实上在20世纪90年代这个家经济最困难的时候,退休在家的晋菊清老人还去市委家属院找了一个每月150元的看管自行车的工作;这才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实话实话,作为周总理的侄子和侄儿媳妇,周荣庆和晋菊清确实做到了当年对“七伯”(周总理)的承诺,即使在20世纪90年代最困难,全家十一口人只有一个人有正式工作的情况下,晋菊清和她的子女们都没有对党,对组织上提出任何要求。

以上就是周总理大侄子周荣庆一家的故事,周荣庆全家这种淡泊名利、甘于平凡、即使再困难,宁愿自己出去给人看管自行车棚,也不提任何要求的行为,真的,真的太让人敬佩了。

兰台只能说:你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你们确实配得上“周总理的亲属”这个身份。

大家有什么想说的想讨论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END

参考资料:

《焦作市委书记看望周总理后人》,李国营、田建波,《东方今报》;

《周总理后人隐居闹市少人知 其侄孙做着平凡的工作》,李国营,《东方今报》;

《周恩来后人54年的平民生活》,乔地,《科技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