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古装剧的时候,常常看到对江山社稷有大功的文臣武将,去世后会被皇帝赐予“配享太庙”的荣誉!受封家眷无不感动得痛哭流涕,祖坟冒青烟般的与有荣焉!

那什么是太庙?什么又是“配享太庙”,“配享太庙”就这么牛叉?

五代太庙(如何处理前朝太庙)(1)

太庙

太庙说白了,就是是古代国君的宗庙,里面都摆着他们家的祖宗八辈!太庙在夏朝时称为“世室”,殷商时称为“重屋”,周称为“明堂”,秦汉时才定皇帝家祖先牌位集中之处享受国家祭祀的地方为“太庙”,以供皇室缅怀先人!

太庙又分正殿和配殿

先看正殿,分前殿和后殿。而配殿分东西两庑。庑就是正房对面和两侧的屋子,很明显,正殿是供奉的是皇帝皇后以及追溯的先祖及其配偶,比如皇帝的爸爸、爷爷、太爷爷和他们的配偶,必须是直系血亲。而配殿,就是一些去世的朝中的功臣们。

五代太庙(如何处理前朝太庙)(2)

太庙内部

为什么要整个配殿,有两个好处,一个就是树立典型,你看他们忠君爱国,死后也能跟皇帝一家共享国家的祭祀和香火,每年大祭的时候,太庙都会在前殿统一铺设边案几,一人一案分餐制。太牢肯定少不了,太牢就是猪、牛、羊各一头!当然,历史上也有用活人当祭品祭祀的先例,不如还处于奴隶制社会时的大禹,就曾用防风氏宰了祭祀天地祖宗!春秋时鲁国就曾用战俘的耳朵旁边配殿的也有极祭品,岁不如皇帝家多,单页很丰富,起码也得有少牢尝尝!少牢就是猪、羊各一头,等级稍微低了点!

一方面,古人讲究侍奉死者如生前,有这么多忠臣良将守护左右,也让皇帝家的先祖们在另外的世界不在寂寞!“对于被下旨可以将牌位放入配殿的有功之臣这就是叫“配享太庙”!打个比方,君权神授,正殿和配殿有点像寺庙中居中为大雄宝殿即正殿,旁边都是关羽啦、是四大天王等等的旁殿,虽是护法也受世人顶礼膜拜和连绵不绝的贡品香火!

五代太庙(如何处理前朝太庙)(3)

清代配享太庙 臣子 张廷玉

对受忠君爱国影响的古人们来说,这可是对他们一生最完美的主角,天花板一般的褒奖一生价值的最大化体现!虽然他们大比例可能临死前不晓得,但作为其后代,牌位跟皇帝和皇帝的直系血亲放一块,当然会觉得光宗耀祖且世代都有荣耀的光环!就因为也象征着对皇室的忠心,对于子孙后代好处大大的。

甚至若是配享太庙的王公大臣们家后代谁犯了大罪,皇帝处置时,一定会因他们的先祖配享太庙,加感情分,从轻处罚。

五代太庙(如何处理前朝太庙)(4)

配享太庙多次进出的王安石

既然好处这么多,那门槛肯定也特别高。以清朝二百多年为例,茫茫多多公务员,文武百官州府道的大小领导,最终太庙里面只有27人有资格被配享。再刨掉亲王,也就区区13个名额,这可比中几率还低还低还低!

讲完太庙,引出我们今天的重点问题!

那古代夏商周秦汉三国一直到最后的帝国清朝各朝代是一个接一个赓续前进!前朝灭亡后新朝才建立,换言之,江山易主,天下换了姓,新王朝取而代之后,“该如何处理前朝的太庙,甭管是先朝皇帝们的还是配享的文武大臣们的,考验着统治者的政治智慧!

一般来讲,只要不傻,应该知道天下归心的道理!即使前朝灭亡,社会上总还是会有大批遗老遗少对前朝心念念之!

五代太庙(如何处理前朝太庙)(5)

殷墟宫殿宗庙遗址

所以,一般情况下继任者都不会轻易毁掉前朝太庙,以展示包容兼爱之心,以柔的手段慢慢消除社会疑虑,收揽人心,树立统治者的威信。

虽说保留,毕竟换了人坐江山,前朝太庙的规模一定得缩减!新皇登基,万象更新,五德始终再次轮回,再以皇帝之礼祭祀前朝太庙,肯定是不可以的!但总得祭祀吧?于是乎,古代礼法制度所设计的“二王后三恪”制便诞生了。

指历代王朝皆封前代王室后裔爵位,赠予封邑,祭祀宗庙,如距今3000多年前,周武王牧野之战灭商兴周,就没对纣王的子嗣斩尽杀绝!封其子武庚管理商朝旧地(河南安阳),并祭祀“重屋”,商朝遗民大悦。

如果封前两代王朝的皇族后裔,则称之为“二王后”,如唐武德元年,刚登机的唐高祖李渊便封,隋名义上第三个皇帝恭帝杨侑为酅国公,行隋正朔,车骑服色,一依旧章!以北周后裔介国公,共为二王后。他们可以继续享受爵位待遇祭祀先祖!

五代太庙(如何处理前朝太庙)(6)

朱全忠

若封前三代王朝的皇族后裔在,则称之为“三恪”,“恪”,谨慎而恭敬之意。

如五代十国,后梁开平元年,朱全忠一点也不忠,篡唐称帝封唐哀帝为济阴王,一年后将其毒死。开平二年,封唐宗室鸿胪卿李嵸为莱国公,与隋朝后裔酅国公杨仁矩为“二王后”,而加上后周宇文氏子孙介国公则为“三恪”。

喜马拉雅《大力史》文字版,为防剽窃搬到今日头条,欢迎留言点赞!

转音频、洗稿,剽窃者请自重,发现后起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