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字博大精深,根据读音和象形可以联想到许多相似的文字,比如“母”字,在现在是“母亲”的意思。因此很多与母有关的字词都含有“母”。但是有一个字包含“母”,却与母亲毫不沾边,甚至和母亲、母爱相差甚远,这个字就是“毒”,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为什么毒里有个母字看完涨知识了(母亲如此伟大为何)(1)

首先来看“母”字的诞生,从目前可考的最古老文字中,不难发现,“母”实际上就是一个女性跪坐的姿态。甲骨文中的“母”特点在于胸口有两点,代表着哺乳哺育孩子。可以看到随着不断演变,“母”字慢慢就成了现在楷书中的样子,也就是简体字中的“母”。

后来“母”字的意思得到了延伸,也可以表示雌性的动物,比如母鸡、母马等等。同时在“母爱”的基础上,被赋予了极深的感情色彩,也演变成了许多专有名词,比如“母亲节”、“母亲河”之类的。

为什么毒里有个母字看完涨知识了(母亲如此伟大为何)(2)

至于“毒”表达的意思就非常确定,原本是“毒草”的意思,后来衍生为祸害、痛苦等含义。在《说文解字》中记载为:“毒,厚也,害人之草,往往而生。”而在甲骨文中毒字也非常有特点,毒的上半部分是一座山的形状,下半部分与“母”类似,但是明显不是“母”字。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疑问,简体字中的“毒”和“母”下半部分一样,而甲骨文中却明显不同,这说明了什么?这就说明,在最早“毒”和“母”就毫无关联,而是在后来的演变中,人为将这两个字同化,那么究竟是在哪一步发生了变化呢?

为什么毒里有个母字看完涨知识了(母亲如此伟大为何)(3)

可以看到从汉代开始,“毒”的下半部分就已经是“母”字,但是如果翻阅古人的书法作品就会发现,“毒”的下面也可以写作“毋”。比如王献之在《授衣帖》中的“痛毒难居”,其中的“毒”字下半部分就是“毋”。

其实在古代“毒”的写法一直都是下面为“毋”,因为毒最初代表的是毒草,上半部分为山,意思是毒草多张在山中,下半部分为毋,则是告诫人们不要去采摘,否则会有生命危险。这一解读完全符合甲骨文的造字方式,而在《说文解字》中“毒”的结构也是如此。

为什么毒里有个母字看完涨知识了(母亲如此伟大为何)(4)

至于为什么到了近现代的简体字中,“毒”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实际上这还是汉字简化的问题。在建国后我国为了普及汉字,降低文盲率,从而选择简化汉字。将现有的汉字通过简化,或者再造,使其更适合人们使用。

而简化汉字的方式之一,就是模仿古人书法中的书写,特别是楷书和草书,前者因为工整,后者因为方便而受到欢迎。所以一系列的汉字得到了改造,其中“毒”也被简化,成了如今看到的“毒”字。

为什么毒里有个母字看完涨知识了(母亲如此伟大为何)(5)

但实际上,“毒”和“母”并没有任何关系,代表着伟大和母爱的“母”与毒虫、毒草、狠毒的“毒”字,属于八竿子打不到一起。

因此在简化汉字推行的同时,还受到了非常大的阻力。许多人认为,简化汉字就是在糟踏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代表就该是繁体字。这一观点直到现在依旧有人坚持,著名导演冯小刚还提出:想救传统文化必须恢复繁体字。

为什么毒里有个母字看完涨知识了(母亲如此伟大为何)(6)

对此许多专家学者却给出了不一样的结论,著名专家学者易中天表示,简体字的推行绝对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复兴,如果普通民众连汉字都不认识,还谈什么传统文化。当然“毒”和“母”只能算个例,也有很多汉字简化后非常不错的例子,不仅读音和字形没有怎么变化,书写也变得非常方便,或许这就是为什么国家要推行汉字简化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