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寓意深刻的句子(诗经中的青铜时代)(1)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经中寓意深刻的句子(诗经中的青铜时代)(2)

这一期只讨论一个问题

“伊人”究竟是什么意思?

汉语词典的解释是:“那个人,多指女性,有时也指意中人。”

按照这个解释,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可以理解为我的意中人啊,就在水的那一边

没毛病

不过历史上还有另一种声音

说“伊人”是指贤臣

千百年来,两方争论不下

而安大简的发现,似乎提供了新的线索

殹的字形分析

诗经中寓意深刻的句子(诗经中的青铜时代)(3)

“所谓伊人”在安大简中写作

所胃殹人

一种观点认为“殹”是“伊”的异体字

不过汉字博大精深,这个结论似乎略显草率

“殹”的左边是个医,即是声符,也是意符

表示读音好理解,表意该怎么理解呢?

解释起来太费劲,干脆讲个故事好了

诗经中寓意深刻的句子(诗经中的青铜时代)(4)

话说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平公病了

秦景公得知后,派名为“和”的医官前去为他诊治

医和出来后,晋国六卿之一的赵文子上前询问平公的病情。

医和说:“这个病已经没救了。

平公纵欲过度,透支了身体,离死不远了

就算侥幸不死,也会失去诸侯的拥护。”

赵文子不以为然,说道:

“我等辅佐国君成为诸侯盟主,迄今已有八年,

内外安定,岂会失去诸侯的拥护?”

医和回答:“我不过是据实推断罢了

君主沉溺女色,您身为人臣即没有尽到劝谏的职责

又不愿让位于贤,反而自恃功高,

如此下去怎能长久?”

赵文子不屑道:“你一个医生懂得什么是治国吗?”

医和回答:“高明的医生可以医国(上医医国),其次才是治病。”

这个故事记载在《国语》中,叫做医和视平公疾

故事中的赵文子就是赵氏孤儿中的原型

诗经中寓意深刻的句子(诗经中的青铜时代)(5)

原名赵武,“文”是谥号,“子”是对他的尊称

赵文子的一生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就是“隐忍”

目的就是中兴赵氏

为此,他不但坐视晋平公的荒淫行为

不加劝谏,反而趁机敛权

在晋国,赵文子绝非个例

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几乎瓜分了晋国的权力

相互倾轧,为日后的三家分晋埋下了伏笔

对于晋国的局势,明眼人自然心知肚明,却没有几个人敢说出来

医和虽然是个医官,但是心直口快,说破了晋国的现状

留下了“上医医国”的千古名句

医和口中能够医国的上医,不是贤能又是什么呢?

可见,春秋时期已经有将贤能比作“医”的先例

所以,殹左边的医或许指的就是上医吧

再说殹的右边,是个殳(读作shu)

是一种兵器,长什么样呢?直接上图

诗经中寓意深刻的句子(诗经中的青铜时代)(6)

诗经中寓意深刻的句子(诗经中的青铜时代)(7)

这是曾侯乙墓出土的殳

上面有铭文,写着“曾侯郕(越)之用殳”

这是有据可考,为数不多的殳的实物之一

有人认为,殳是一种常规武器,曾经大规模装备

至少从考古发掘来看,还没有发现如此大量的殳

而且出土的殳大多铸造考究,纹饰精美

不像是实战兵器,更像是一种礼器

《诗经·卫风·伯兮》中说“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司马法》中说:“执羽从杸(殳)”

也就是说殳一般与旌(旗)共用,象征着军队的指挥权

所以,殳应该是一种礼器无疑

那么手持“殳”的“上医”不是贤臣又是什么呢?

所以,我更倾向于“伊人(殹人)”指的是贤臣。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上面那个故事中,医和是秦国的医官

当时秦国的国君是秦景公

这个人做事不循礼法,换句话说就是不讲规律

他是一个有野心,又有手段的人

在位期间,两败晋国,扩张领土,敢以天子之礼入葬

诗经中寓意深刻的句子(诗经中的青铜时代)(8)

死后被贴上“无道”的标签

且不论他是否无道,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

秦景公这个人有容人之量

何以见得?

医和这种心直口快,看不惯就喷的性格

如果不是秦景公容忍,不知要死多少次了

这也间接说明了秦国君主对贤能的宽忍

其实不光是秦景公,秦国对于人才的渴求始终没有停止过

诗经中寓意深刻的句子(诗经中的青铜时代)(9)

从商鞅到李斯

如果没有这些贤能,历史的走向又将如何,实在难以预料

所以在这番论证的基础上

不妨大胆想象

或许蒹葭这首诗描绘了

一个深秋的早晨,秦君巡游至水边

望着苍茫的天地,不由惆怅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正所谓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贤臣在何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