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历史上真正能力(袁绍真的是志大才疏的庸才)(1)

由于《三国演义》的巨大影响,人们对东汉末的历史情节和历史人物都会或多或少有一些了解。但也正是因为《三国演义》太过于深入人心,很多人对其中的人物理解就是基于演义小说,使得大家对历史的理解过于肤浅和主观。如曹操、袁绍、诸葛亮、关羽等很多家喻户晓的人物就没有得到公正的看待。

就袁绍而言,很多人对他印象深刻的主要是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时,曹操对他的评价:“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三国演义》基本上把袁绍渲染成了一个“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表里不一的无能之辈了。但事实上,袁绍真的有这么不堪吗?

我们都知道东汉的分崩离析是从大将军何进和宦官十常侍之间你死我活的斗争开始的,最后被董卓进京把控朝局,进而天下大乱。那么这个幕后导演是谁呢?谁有能力、有气魄搅浑这么一大摊子水呢?没错,正是袁绍!明白了这一点,我们还能说袁绍是一个志大才疏的庸才吗?他只是没有取得最后的成功,所以被以成败论英雄的人们给极度低估了而已。而在演义小说里,作者为了突出主角光环,也是有意地黑化袁绍来形成反差。今天,我们就从东汉末年那段步步惊心的历史中,来看看袁绍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袁绍的家族有多牛?

袁绍历史上真正能力(袁绍真的是志大才疏的庸才)(2)

人们一提起袁绍家,几乎都会不约而同地提到那个不明觉厉的词“四世三公”。“四世三公”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袁绍家已经连着四辈,有人做官做到了三公(司徒、司空、太尉)的位置。要是我们现在有一个家族,连续四代都有人做到国级干部,大家这个家里的人能不牛吗?

有些朋友可能会觉得,东汉末年,朝廷的那些士族出身的文官,基本上就是一个空架子,没什么实权。因为国家机器运行的主要权力——政事决策和军事任命,这两条大动脉基本上在皇权、外戚和宦官手里来回控制,士族集团挨不到边。所以袁绍家的“四世三公”其实也就是徒有其表、外表光鲜而已。

但是,一个国家的运转和一个人的生命运行一样,虽然主要的几条大动脉可以直接决定生死,但是其他的毛细血管网也是十分重要的。这些毛细血管就是底层逻辑和政治基础,它们都是掌握在士族集团手里的,因为士族集团根深蒂固、枝繁叶茂,他们植根于社会基本面,一步一步打下的基础是很难被动摇的。

袁绍历史上真正能力(袁绍真的是志大才疏的庸才)(3)

而且,在政治中,还有一个东西是很重要但又很容易被人忽视的,那就是威望。有实力、有地位有时候并不等于有威望,威望这个东西得靠积累,得让别人心甘情愿地服你或者怕你。它很多时候比实力更好使。袁绍家“四世三公”就是一种无可比拟的威望。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袁绍家有地位、有资源、有威望,牛,是必然的。那么,他们家究竟牛到什么程度了呢?

在东汉,外戚一旦上位,因为自己就是个“暴发户”,所以首先就会把最简单粗暴的军权控制在手里,比如禁军虎贲中郎将这样的关键岗位决定是非自己人不可。宦官集团也是如此,他们也明白自己就是个“寄生虫”,所以他们一般是依托皇权控制政权,比如内朝的尚书令、中常侍一般都是他们的人。

但是,公元189年时的虎贲中郎将是袁术,之前的虎贲中郎将是袁绍。此时袁绍的职位是西园八校尉(外战禁军)的二把手——中军校尉。袁绍、袁术这两个袁家青年才俊都在禁军中担任重要岗位,而他们的叔叔袁隗则是太傅参录尚书事,官员系统二把手。

大家能看出袁绍家在当时的政界扎根之深了吗?政界、军界都有人,连大将军何进都要主动示好,希望他们能成为外戚集团的人。

袁绍历史上真正能力(袁绍真的是志大才疏的庸才)(4)

当然,这些还只是明面上的东西,更恐怖的是袁家巨大威望的号召力和数代经营所积累的关系网。绝大多数的士族都以袁家为榜样,绝大多数的官员都是袁家的故旧、门生,总之有一定社会地位、和政治能力的人都能拐点弯就和袁家扯上关系。这种人脉关系和威望在政治中的杀伤力有多大,我就不赘述了,大家想一想东晋“王与马共天下”的门阀政治就知道了。

总之,袁绍的身份就是这么牛,牛到当年,同样是高官之后的曹操,只能给他当个小跟班。而且,当了这么多年小跟班后,袁绍说不带曹操玩了,就不带曹操玩了,曹操热脸贴了冷屁股,还不敢吱声。

袁家本身是士族集团的代言人,但人家又同时和外戚与宦官全都保持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外戚和宦官集团都想打压士族集团,但是袁家几次关键的大冲突之中都安然无恙。如东汉末年著名的“党锢之祸”,诸多世家大族、清流名士被掀翻在地,但老袁家却稳坐钓鱼台。

袁家就像汉初的“商山四皓”那样的大佬,人家不能也不愿直接干预你老刘家的事,但是人家要是真出面了,立太子这样大事你也得掂量掂量他们的话语分量。外戚和宦官虽然忌惮他们,但又不得不拉拢他们。这就是袁绍家超牛的地方。

袁绍的能力有多牛?

袁绍历史上真正能力(袁绍真的是志大才疏的庸才)(5)

很多人认为袁绍的家族这么牛,所以袁绍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靠的都是家族的关系和底蕴,所以看不出袁绍本人有什么厉害的地方!首先,袁绍能够声名鹊起,确实是依靠了他的家世,但是袁绍如果是烂泥扶不上墙,那么袁绍也不可能站到那么高的位置的。

因为老袁家枝繁叶茂,不缺人。袁绍和袁术都是袁逢(位列三公)的儿子,袁逢已故,如果这两人都是庸才,是不可能在大家族中成为新一代的代表的。这其中还有一点很关键,袁术是嫡子,袁绍是庶子,袁术的辉煌或许是理所当然的,但袁绍的逆转却并不容易,因为在封建社会,庶子和嫡子的待遇是截然不同的,具体大家可以参考一下《红楼梦》里贾宝玉和贾环的待遇。

丫鬟所生的袁绍比嫡出袁术一直名声要好、威望要高,并不是因为他是哥哥,而是因为他长时间表现得很高光,让世人不得不服地抛开对他出身上的成见。

袁绍历史上真正能力(袁绍真的是志大才疏的庸才)(6)

当然,如果不是袁绍他大爷袁成生不出儿子,袁绍也很难和袁术相提并论,甚至在声望上反超。因为袁成没有儿子,袁绍被过继给袁成当儿子,这给他身世上的硬伤进行了一次有效的修补,相当于袁绍也成了名义上的袁家嫡子了。

但袁绍的出身硬伤在那个时代,只能被遮掩,无法被消除。一些“敌人”到了利益冲突时,便会拿这个说事,比如公孙瓒、曹操以及他的亲兄弟袁术就没少拿这个事抹黑、埋汰过袁绍。要是袁绍能力不强,哪能在那个乱世出头呢?

大多数史书说袁绍能混出来是因为他天赋异禀、仪表堂堂、广交朋友、有领袖之风。这是比较中肯的,因为那个时候其实就是“子凭母贵”,没过人的能力,你妈要是个丫鬟,你也基本上只能在家吃口安乐饭了。

袁绍在过继给袁成当儿子之后,便充分地利用自己的新身份和袁家的资源,凭借自己的能力去扩大自己的名声和实力。比如袁绍在党锢之祸后参与了不少次的营救与秘密集会,积极参与阶级行动就是袁绍扩大影响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袁绍历史上真正能力(袁绍真的是志大才疏的庸才)(7)

袁家的势力强到可以左右历史的走向了,但是他们却一直没有走到历史前台,就是因为前文所说的两条政治大动脉一直被外戚和宦官控制着。年轻有胆气、聪明有实力的袁绍决定要完成这个家族、阶级使命,这也是袁绍能力和胆识的一种体现。

袁绍的思路很清晰,方法也很得当。先是广交才俊,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把自己打造成了袁家下一代的发言人。袁绍做得很成功,那些排队到袁家送礼的人,很多都是冲着袁绍去的,后来因为人太多,甚至到了“非海内知名不得相见”的地步。这就说明袁绍的咖位已经出来了。

袁绍的咖位一出来,很多事情就好办多了,就得有人要招募他了。所以袁绍就顺势进入大将军何进的幕府,开始靠近权力核心了。何进出身屠户,属于东汉有史来最寒微的外戚,他需要袁绍的声望加成,这是可以理解的。但袁绍他靠近何进是想干什么呢?别急,继续往下看。

袁绍的谋划有多牛?

袁绍历史上真正能力(袁绍真的是志大才疏的庸才)(8)

很多人都说袁绍就是一个善于搞社交的人,所以他能够顺利翻身!但是他在政治上一直缺乏远见,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袁绍是怎么凭借一己之力让东汉末年翻天覆地的,看看袁绍究竟在政治上有没有远见、懂不懂谋划、善不善经营。

搭上何进这架梯子之后,袁绍和袁术都顺利地爬到了禁军实力将领的关键位置,袁绍开始有了他谋划天下的基础。

话说,189年4月,灵帝病重,临死之前,他下定决心要废长立幼,一举给东汉多少年的“戚宦之争”再次拉开闸门了。当然,汉灵帝要改立太子的原因是复杂的,这里不多解释了。先介绍一下汉灵帝的两个儿子,大儿子刘辩是何进妹妹所生,小儿子刘协是王美人所生。王美人因深受汉灵帝的宠爱,所以在后宫争斗中被弄死了。汉灵帝为了保护他和王美人的骨肉刘协,就把刘协交给母亲董太后带大。

袁绍历史上真正能力(袁绍真的是志大才疏的庸才)(9)

刘协比刘辩招人喜欢,但刘辩比刘协有实力。汉灵帝想要废掉刘辩,肯定会遭到何家的反抗。所以他选择了一个人,他就是大太监蹇硕,把刘协托孤给了他。因为蹇硕是西园军首领宦官,手里有一部分军权,而且这个蹇硕一直和何进不对付。要是他能联合董太后那部分力量,理论上还是有机会干掉何进的。

汉灵帝逝世后,蹇硕果然就准备对何进下手了,他准备借邀请何进进宫商量汉灵帝的丧事,然后设好埋伏,一举击杀何进,然后强行把刘协推上皇位。但何进命不该绝,有人给何进一个劲地使眼色,所以何进没有走进蹇硕的埋伏圈。然后,第二天何进直接把外甥刘辩推上了皇位,尊妹妹为何太后,举袁绍的叔叔袁隗为太傅、参录尚书事和自己共同辅政。

袁绍历史上真正能力(袁绍真的是志大才疏的庸才)(10)

然后,接下来的主角彻底变成了袁绍。袁绍也是派人劝说何进要痛打落水狗,趁机把宦官集团消灭干净。至于袁绍为什么要这么做?主要有几个方面的想法:1、彻底搞垮宦官集团,他们袁家刚刚到手的政事决定权才安全;2、士族集团和外戚、集团本就是多年的政敌。3、何进只有彻底消灭宦官集团,才能把事搞大,最好两败俱伤,士族集团才更有机会就此崛起。

袁绍因进亲客张津,劝进悉诛诸宦官

但是何进也不完全是个傻子,他也明白其实外戚和宦官都是依托于皇权的唇齿相依的利益集团,相生相杀,但非要彻底弄死谁,皇权受损,士族集团必然崛起,到时候又有新的对手。而且,彻底清除宦官集团必定是两败俱伤的结果,即便自己胜利了也不能完全消化胜利成果,归根到底还是便宜了士族集团。所以,何进只想诛杀首恶蹇硕等人就可以了。

袁绍历史上真正能力(袁绍真的是志大才疏的庸才)(11)

何进只是不蠢,但奈何袁绍太聪明,一边使劲劝,另一边使劲挖坑。总之,他就是要逼何进早点对宦官集团动手。

袁绍让人暗示蹇硕,何进要动手了 ,要他团结宫中的其他宦官势力如“十常侍”,共同来对付何进。这样既能把宦官集团全部卷进来,又能逼何进早点动手。结果蹇硕是上道了,但“十常侍”并没配合,反而把蹇硕的计划透露给了何进。因为“十常侍”清楚地知道主动权现在在谁手里,他们这些宦官都是要靠着皇帝吃饭,现在这情况下刘辩的皇位挺稳,自己没必要犯傻。其次,很多宦官本身和何太后、何家关系就挺好,比如张让,就是何家的恩人,多次帮过何进兄妹,何进的另一个妹妹就嫁给了张让做儿媳妇。

何进得到消息后,决定不愿意再忍了。直接串通宫中的黄门令,让蹇硕领盒饭了。随后,何进收了蹇硕手中的兵权。另外,何进又连带收拾了董太后的势力,没办法,都是外戚,但你我不是一条心,只能让你受委屈了,何况你老董家还有一部分军权呢。

袁绍历史上真正能力(袁绍真的是志大才疏的庸才)(12)

事情到了这个份上,何进的目的是基本实现了,他真正成了独掌权柄的外戚。但是袁绍的目的并没有,两大敌人依然完好无损。所以故事还得继续。

绍以为中官亲近至尊,出纳号令,今不悉废,后必为患

袁绍每天挑拨何进,说宦官集团存在始终是个祸害,还搬出了前朝的窦家做例子。你不弄死他们,他们迟早会弄死你。(弄死了宦官集团,我们老袁家才能彻底掌握政事上的拍板权)。何进本来就没什么见识,哪经得起这么挑拨,于是就开始有动摇了。

袁绍历史上真正能力(袁绍真的是志大才疏的庸才)(13)

何进心想,我不杀他们,但是我防范他们、削弱他们总没有错吧!所以他开始找各种理由通过自己的妹妹打压“十常侍”。比如要撤换中常侍及以下的宦官,委派三署郎官代替他们的职务。何太后比他哥脑子清醒些,她说:“宦官统领禁省是祖制,不可轻易废除。而且把宦官都弄跑了,我一个寡妇现在监国,难道就每天直接对着那帮大男人?”

实际上当时的宦官集团已经认怂了,比如经常给老何家送点礼,表明态度。所以何进对宦官集团也没有必杀之心,再说张让等人还是他的恩人和亲戚呢!但是,何进也不想和袁绍背后的士族集团彻底决裂,所以不停用“太后不允许”“实力不允许”来搪塞袁绍。

袁绍历史上真正能力(袁绍真的是志大才疏的庸才)(14)

于是,袁绍终于提出了那个改变历史的建议了:引董卓进京。何进终于无法拒绝了。

绍等又为画策,多召四方猛将及诸豪杰,使并引兵向京城,以胁太后

后面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袁绍一边利用何进对自己的信任,不断假传命令(因为何进给了他假节【代发命令】的权力),通过不停制造何进要将宦官集团一网打尽的假像,逼得本已妥协的宦官集团狗急跳墙。而何进本身对宦官集团并没有杀心,只是想驱散、削弱他们,结果反而因为没有防范,被“十常侍”给暗算了。

而一直伺机而动的袁绍和袁术凭借他们手里的军权开始收拾残局,逐渐掌握局面,差一点就成了第二个王莽。只是他没有想到董卓根本不会理会他的“一番苦心”,简单粗暴地率军进入长安,夺了袁绍的胜利果实,而袁绍也果断地潜回河北,振臂一呼,开始了天下共讨董卓的乱世。

袁绍为什么被低估?

袁绍历史上真正能力(袁绍真的是志大才疏的庸才)(15)

从上述的介绍来看,袁绍有勇有谋有手段、敢打敢拼敢布局,他实际上是东汉末年第一个登上历史舞台的枭雄,说他是志大才疏确实不够客观。而且,我们可以从袁绍的行事作风看出,袁绍的心思十分缜密、思虑十分长远、布局十分精妙,是一个十分高明的政治高手。

所以,我们在面对历史的时候,不能被一些人云亦云的演义传奇给蒙蔽了。袁绍其实一直都挺有能耐的,能够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地让盘踞东汉朝堂上百年的政治集团灰飞烟灭,可以自导自演一部烽烟四起的天下大剧,能当着董卓的面斥问:“难道我的宝剑不锋利吗?”,能让别人把冀州拱手相让,能一摇旗帜就成为诸侯领袖,这样一个人怎么可能是一个庸才呢?

事实上,袁绍的政治嗅觉是十分敏锐和正确的。比如他在董卓进京后,果断放弃劳动成果,回河北另起炉灶。比如最先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也是袁绍想到的。又比如他击败幽州的公孙瓒,简直就是缩减版的“官渡之战”。但是,袁绍很不幸,总是差那么一点点运气,董卓这个莽夫坏了他的好事。当然这是次要的,他完全有能力赶走董卓。更不幸的是他那个从小看不上眼的小跟班曹操是中国历史上排得进前十的英雄,成了他无法逾越的大山。这是另一个版本的“既生瑜何生亮”

袁绍历史上真正能力(袁绍真的是志大才疏的庸才)(16)

袁绍最后败给了曹操,连曹操都在历史上屡屡被黑,何况袁绍?

但东汉末年的政治格局,可以说是袁绍一手导演的。后来的三国鼎立、司马家统一,其实都是沿着袁绍的政治逻辑在推进。先说说东汉崩溃的本质吧,它其实在根本上是士族集团在长期被打压的前提下,一次绝地反击,而且是一次漂亮的反击。再说说,三国形成的政治逻辑吧,刘备是借用“皇权和正统”之名的草根崛起,孙权是地方军阀的偏安自立,曹操是拉拢寒门的与世为敌,前面失败的袁绍和后面成功的司马懿和他们所代表的士族集团才是这场斗争的真正主角。

袁绍没有被推到历史前台,没有得到人们正确的认识,也和大多数人的历史观有关系,他们只看现象和结果,只喜欢英雄和美女,只在乎酣畅淋漓的快感和荡气回肠的刺激,而忽略很多潜在的逻辑和脉络,所以也慢慢地,渐行渐远渐无书,与历史的真相、本质和意义,越来越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