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美术客

在展览馆、美术馆中总是会出现许多稀奇古怪的艺术作品,没有接受过艺术审美训练的艺术爱好者们,完全搞不懂这个作品到底好在哪里?为什么就能买出那么高的价格?

那么当我们面对一幅艺术作品时应该如何赏析。主要从帕洛夫斯基的图像学角度看西方艺术作品,分为三种层次,从“前图像志”到“图像志”再到“图像学”层层递进的方式。

帕诺夫斯基在《图像学》中提出:“图像学共分为三个阶段:“前图像志”,“图像志”和“图像学”。递进式地分析图像,目的在于透过图像,寻求图像背后产生的社会背景。

位图图像创作有什么感悟(不会欣赏艺术从前图像志)(1)

位图图像创作有什么感悟(不会欣赏艺术从前图像志)(2)

什么是图像学的三个层次?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谈起

文艺复兴三杰之一达芬奇,他所绘制的《蒙娜丽莎》,是一幅家喻户晓的肖像画杰作。但这幅作品至今依然存在着许多秘密,比如:蒙娜丽莎为什么从不同角度看都带着浅浅的微笑,她到底是谁,画中的背景是真实还是虚幻等等。

  • 第一层前图像志。画面中能直接看到,这是一幅西方中世纪风格的女性半身肖像画,背景为某处风景。这位女性温文尔雅,秀美端庄,面带微笑,头带黑纱,身穿黑衣,目视着观众。
  • 第二层图像志。画面中女性的高额头显示出达芬奇所处的年代,当时女性将眉毛剔除,并将发际线往后调整是妇女的一种时尚。并且从妇女的服饰上看出,她家庭十分富足,生活幸福无忧无虑。
  • 第三层图像学。从这幅作品所处的历史背景中了解到当时正是资产阶级萌芽时期,西方中世纪神权正在消退,人文主义思潮发展鼎盛。由此可以推断出这可能是新兴资产阶级的一位妇女。

位图图像创作有什么感悟(不会欣赏艺术从前图像志)(3)

蒙娜丽莎

再深入分析个别艺术作品

一、威廉·阿道夫·布格罗《维纳斯的诞生》

法国19世纪,唯美主义学院派画家威廉·阿道夫·布格罗在1879年创作。

  • 1、从“前图像志”层面分析

画中维纳斯站立在贝壳上,脚下有两个小天使在嬉戏,旁边的圣女以及圣徒把维纳斯环绕在中心,后方有一群隐隐若现向上腾飞的小天使,其中还有一个拿着弓箭,应该是丘比特。蓝色调的海水与黄色调的肌肤搭配,冷与暖相互呼应。这位站在中心的圣女,体态优美自然,轻轻撩起的头发,把脸庞毫无瑕疵的呈现到观众的眼前。如同委罗内塞和提香的作品一样。

  • 2、从“图像志”层面分析

画作名称“维纳斯”,就显示出这是一幅刻画希腊神话爱神维纳斯的作品,她站在海上,眼睛还未睁开,身体还未被衣物所包裹,这是她出世的情景。此画受桑德罗·波提切利同名作品的影响。

根据“荷马史诗”记载,维纳斯是宙斯与凡间女子诞下的私生女。

根据“希腊神话”记载,维纳斯是在海洋中的泡沫下诞生。当她脚底触及地面时,地面上会立即长出如茵绿草与馨香花朵。

  • 3、从图像学层面分析

《维纳斯的诞生》中,人物形象非常恬美,主要以圣母、圣子、圣徒为主,环境刻画了辽阔蔚蓝的大海。

他的作品经常取材于神话传说,风格受到法国新古典主义画派安格尔的影响,风格即传统,强调轮廓的完整和构图的严谨。又加入了浪漫主义色彩的运用,形成优雅精致学院派风格。

西方十九世纪的油画作品,强调主观、个性、感情和非理性,注重自然、情感、形式。

位图图像创作有什么感悟(不会欣赏艺术从前图像志)(4)

维纳斯的诞生

二、弗拉·安基利科的《天使报喜》

弗拉·安吉利科是十五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画家。他只画宗教题材。

  • 1、从前图像志层面分析

画面中的主要刻画了天使和妇女,天使身带着一对金色的翅膀,她双手放在胸前,身体成半蹲状,对面的妇女坐在金色的椅子上,身体微微前倾,表示回礼,两人之间看似交流一般。她们位于一个罗马式建筑的花园中,在画面左上角有三人,分别是短衣短裤的男性,穿着长裙的女性,还在飞舞在他们上方的小天使。

  • 2、从图像志层面分析

“天使报喜”是西方宗教圣母题材中比较常见的,这类题材是因为十二、三世纪圣母崇拜而广泛兴起的。

这是一幅在木板上的“双折画”,能看到两位女性被分割在拱廊两边,一边为圣母一边为天使。她们中间立着一根廊柱,廊柱的顶端有一个浮雕,雕刻着一名男子,在宗教绘画中,这名男子象征着上帝。

“天使报喜”(Annunciation),又名“受胎告知”或“圣母领报”, 题材取自《圣经· 新约·路加福音》,是著名的基督教圣经故事,主要讲述天使向圣母玛利亚告知她将受圣灵感孕而即将生下耶稣。

  • 3、从图像学层面分析

《天使报喜》中,艺术家以从天上照射下来的圣光为唯一的光源,代表着冲破黑暗云层带来光明,是上帝赐予人类的希望,面对这样的喜讯,圣母的身体呈现出复杂的姿势,面上带着惊讶。这说明十五世纪的意大利艺术逐渐从宗教到世俗的转变,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开始觉醒。

位图图像创作有什么感悟(不会欣赏艺术从前图像志)(5)

天使报喜

位图图像创作有什么感悟(不会欣赏艺术从前图像志)(6)

文章通过图像简单的认识“前图像志”、“图像志”、“图像学”三层的含义,那么它的定义是什么?

1、前图像志(pre-iconography)

“前图像志”是最基础的初级阶段,主要涉及艺术作品中直观的视觉感受以及视觉事实。包括我们最常见的形式、线条、色彩、材料等等手段,通过对基础知识的了解,才能更近一步对作品进行研究和讨论。

在以前我的文章《十三届全国美展油画展区,个别作品摭谈》中谈到郭祖昌的作品《粉墨春秋NO.2》,男人的脸画成红色,头上黑色狗被侧身安排在画面左边,女人鲜艳的红色大衣手里拿着烟,直立站在画中,表达人物情绪(是不是隐喻现代社会男女角色的对换?),右边鸟和石头公共图像的挪用,以及跳舞的人(这可能是以前画面人物生活的的故事)嫁接在图像里。在看后一幅图片三人一组,互相没有交流,也出现了跳舞的人。

位图图像创作有什么感悟(不会欣赏艺术从前图像志)(7)

粉墨春秋NO.2

2、图像志(iconography)

到了第二个阶段“图像志”涉及对艺术作品的知识性解释,要搞清楚历史背景、内容故事、艺术传承、以及画中人物设定等等问题。“前图像志”是美术研究的准备阶段,到“图像志”则开始正式进入了对作品的分析。

《粉墨春秋NO.2》中,呈现出的是一种非逻辑性绘画或者是现实片段化叙事,画面上可以看到画家以一种“选择性观看”的视觉盲点切入,加入了政治波普的意思,和张晓刚的全家福系列绘画很像,大胆的色彩,背景平面化。

富有戏剧性,颠覆我们所熟悉的传统叙事逻辑,画面呈现出新的图式特征。

3、图像学(iconology)

最后“图像学”阶段是美术研究的最高层次学。艺术作品可能在无意间承载着超越作者意识的东西,要根据具体的理论知识进行有意义的分析。

通过历史、文化、社会环境、政治、宗教、风俗习惯等等综合分析,才能找到艺术作品中丰富的内涵意义。同时也能从艺术作品的意义上返回到对整体历史的认识。

《阿尔诺芬尼夫妇像》扬· 凡·艾克的作品,有“欧洲第一幅心理肖像画”的美称,以熟练的绘画技巧和精细入微的刻画能力,描绘了一对新婚夫妇在洞房里的场景。从整幅作品看来,详细写实,色彩柔和,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

运用镜子中反射出来的影像,使我们看到绘画中隐藏的部分,当我们欣赏这幅作品时,仿佛置身其中,正在看着这对新婚夫妻,变成画中婚礼的见证者。或许画家就是想借此来表达永恒的婚姻观念,感动观赏者并使其更懂得细心呵护婚姻生活。

位图图像创作有什么感悟(不会欣赏艺术从前图像志)(8)

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位图图像创作有什么感悟(不会欣赏艺术从前图像志)(9)

【美术客说】

学习前“图像志”、“图像志”、“图像学”三层含义,逐渐深入了解艺术作品。

它起源于十九世纪,兴起于西方的传统图像志研究,二十世纪前半叶迅速发展为国际艺术史研究中具有统治地位的学科之一,现在已衍生为一种全新的艺术史和艺术学的研究方法。

这套理论很适合用来分析艺术作品,认识这种理论,可以有条不紊地层层分析作品,学会如何从表面分析出作品的不足。

  • 第一层理论只是简单描述,观者都可以直观看出画面上的内容,讲述的是什么故事,表达什么情感。
  • 第二层理论深入分析,画面上的物象所表达的更深层次的含义,能否解读出作者的思想就看这一层。
  • 第三层次精华阐述,需要观者有一定的知识理论支撑才能更深入的解读,收获更深层次的精华。

【原创不易,抄袭必究。】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