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区自然是因天心阁而得名,它的前身为南区,民国以前属于善化县。辛亥革命胜利后,裁善化县合入长沙县。建国前辖区称城南区,建国初,沿用原名。1952年改称南区,因位于长沙城南部得名。

以前的南区北以人民路,大古道巷、西湖路为界;西临湘江;东以京广铁路复线为界;南以黑石铺,井湾子、圭塘一线与郊区为邻。面积虽然只有21.5平方公里,却和原东区一样,是古城长沙的核心城区。

长沙最好的老城区(长沙天心区的前世今生)(1)

天心区范围卫星图

南区的核心自然是西北端黄兴南路与城南路交叉处的南门口了

南门口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宋代时长沙城第一次扩展到今南门口一带,从此后南门口一直是长沙的南城门。

在长沙还有城门的时代,长沙南门内城门早启晚闭,南门城墙外面反倒比城内热闹些。到了清末,南门口内外商贸已十分发达,这里人流鼎沸、车水马龙,商贾云集。清末长沙地理教员王达在《善化地理教程》中写道,善化县治人口十万,贸易极发达,尤以南门外和小西门最兴盛。证明南门口一直是长沙最热闹的地方之一。

到了民国,1925年10月的长沙《大公报》上曾这样描述南门口:南门口新市场,行旅便利,黄黑包车,往来如织,还有铁路铁车,可以运土,具备新世纪之交通.....市场以古董珠宝店为多,逼列马路两旁,十七世纪之衣裳,十五六世纪之铁钉琉璃瓶等,罗列纵横,灿然皆备;油炸豆腐铺,烟雾冲天,香闻数里,为兜揽顾客之大王.....

新中国成立后,南门口仍然热闹。俗语讲“冇事莫到南门口,人又多,路又窄,一天挤得到断黑”。与南门口有关的顺口溜很多,像“长沙有个南门口, 一讲大家都清楚.....前面汽车压死哒狗,后背又喊抓扒手...”,还有“南门口, 真有味,一部单车共两位,公鸡搭母鸡,母鸡笑嘻嘻....”,等等,都证明了南门口的繁华。

长沙最好的老城区(长沙天心区的前世今生)(2)

南门口碧湘街

我那时候就最喜欢骑着单车行在黄兴路上,当时的黄兴路南门口至司门口一段两旁全是近一人粗的遮天蔽日的梧桐树,绿树如荫、伞如华盖,树影绰约,冠盖相衔。路面也是青石板铺就的,走在麻石路上的感觉是今天的步行街所不能比拟的。

南区的西面临江,从西湖路口(今杜甫江阁所在地)以南直至今天的黑石铺大桥。这一带有两个古渡口,灵官渡和朱张渡,两个渡口相距大约200米。一在妙高峰北,一在妙高峰南。

灵官渡靠楚湘街,而朱张渡靠大椿桥,就是现在的牌坊那里,不晓得何解,从灵官渡过河风平浪静,而朱张渡过河有时有风浪。而明《长沙府志》载:“灵官渡,善化西,古皆于此渡江,无风波险。”

为何此处无风波险?《图书集成•职方典》解释说:“惟此处江心有中洲,虽大风,无浪。”大概有人便以为有灵官(仙官)相佑,故命名为灵官渡。该书还说:“于此过渡至洲,横行百步,江心一带有浮桥,在岳麓书院登岸,里人最称便焉。”可见当时,朱张渡和灵官渡的渡船应该都可以去对岸牌楼口。

昔日湘江渡口众多,如朱张渡、灵官渡、驿步门义渡等等。时至今日,名气最大的是朱张渡。朱张渡之所以名气大,并不是因为其仍在“老有所用”,只是因为南宋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朱熹、张栻来往讲学于岳麓、城南两书院时,从此过渡, 相传朱、张讲学最盛的时候,来学者数千人。古渡头上,往来参学的弟子如过江之鲫,日不间断,自是热闹非常。

从此,无名的千年野渡从此便有了名满天下的文化内蕴,成为湖湘文化及湖湘学派为世人所知的文化渡口。有名的第一师范也在这一块,离江边不远。

长沙最好的老城区(长沙天心区的前世今生)(3)

朱张渡

南区的北面以人民路为界,即人民路以北属东区,以南属南区。我家八十年代中期搬至窑岭的湖橡宿舍,刚好在东区和南区的分界线上,从地域上属于南区。

如果说我的青少年时期基本生活在东区(芙蓉区),那么十五岁以后的足迹就没离开过南区(天心区)。

南区这一段的中心是东塘和侯家塘,东塘因原有名为东塘的水塘而得名,民国以前极为荒凉,多为水田与池塘,偶有零星的农舍。直至1931年被辟为湖南省农事试验场,从事水稻、小麦、水果等培育试验。东塘地域才有了一座像样的两层砖瓦房,为湖南农业改进所办公楼。

50年代中期起,东塘广场四面建设兴起。至七十年代中期东塘有长沙黑色矿山设计院、省第二招待所(原省商业干校所在地)、第一机械工业部第八设计院、湖南水利电力设计院、潇湘电影制片厂、省木偶皮影艺术剧团和省杂技团(省戏曲学校搬迁后的旧址)及雅礼中学等单位。东塘广场渐渐热闹起来。成为了科研、教育文化以及行政事业机关的聚集区。广场西南侧还有个大型农贸集市。

1983年东塘百货大楼的建成营业,才使东塘这个城市南端僻静的出城口,逐渐变得喧闹起来。东塘成为了南边最热闹的地方(南门口已成为市中心)。

侯家塘主要是指今劳动路与芙蓉路交叉的地方,在芙蓉路未修建以前,这条路名为胜利路,是民国时期修建的长潭军路的一部分,周边没有名字的地方都叫军路侧。

长沙最好的老城区(长沙天心区的前世今生)(4)

侯家塘高架

南区的东面主要以京广铁路复线为界,这一带最为大家熟知的是树木岭、井湾子的工业区。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即计划经济时代,按照专业化协作原则,改组工业,合理调整布局,长沙城先后形成了几个大工业区。这其中树木岭一带就是重机工业区。有省华云机械厂、省工程机械厂、长沙正圆动力机配件厂、湖南省医疗器械厂、长沙玻璃纤维厂等许多家工厂。

南区的南面以黑石铺,井湾子、圭塘一线与郊区为邻。新开铺一直是长沙人心中的南郊,但实际上南区的最南端到了黑石铺一带。我成家以后即搬到新开铺居住,后来更是搬到更南边的省政府后面,也是天心区的范围。

长沙最好的老城区(长沙天心区的前世今生)(5)

古城长沙地图,长沙南的黑石铺、新开铺、大托铺等地,今均属于天心区(图为左北右南)

长沙行政区划调整后,南区改为天心区,管辖范围有增有减。

从原南区分出去的地块主要是左家塘、侯家塘、井湾子、圭塘、南大路几个街道办事处划给了新成立的雨花区,是老四区中被划出最多的。老四区中,原东区、北区只增不减,原西区只被划走河东的不到两平方公里,而老南区中一多半的核心地块被划走。主要是东面,从芙蓉路(识字岭起)至新中路口,窑岭以南的东塘、井湾子、高桥等商贸发达地区;树木岭、赤冈冲等工业重镇都被划到了雨花区,可以说是损失惨重。我以前住过的湖橡宿舍也被划入了雨花区。

而增加的部分中,只有原属西区的坡子街、学院街两个街道办事处是原来的老城区,主要增加的是沿湘江往南的很大一部分农田,即原来郊区的大托乡、园艺场和畜牧农场。虽然天心区域面积一跃至增至73.64平方公里,但其实经济基础反而变薄弱了。

园艺示范繁殖场和畜牧农场,这两个场挨在一起,即是今天的省植物园一带。东接洞井铺,西、南通大托铺,北至雨花亭,两个农场的面积加起来有九平方公里多,两场曾合并为郊区良种繁殖场,1974年分开建场,园艺示范繁殖场以生产水果(主要是柑橘)为主。畜牧农场以经营畜牧(养猪,也有奶牛场和渔场)为主,兼种水稻。

而原郊区的大托乡,东邻园艺示范场和洞井乡;南界长沙县南托乡;西滨湘江北与雨花亭乡接壤,总面积为40平方公里。境内湘江沿岸大堤坚固,能通各种车辆,与望城县炭塘子、坪塘镇、沽石塘隔江相望,互设摆渡。京广铁路纵贯境内,有大托铺、黑石铺两个站,大托机场于全乡腹地。

长沙最好的老城区(长沙天心区的前世今生)(6)

唯一有利的是不仅原属西区的坡子街、学院街一带被划入天心区,黄兴南路步行街和解放西路酒吧一条街全部归天心区管辖了。可以说五一商圈的一半以上归了天心区。加上原有的南门口商圈,虽然商业中心的地位还在,但论起工业,以前的南区是当时长沙东、南、西、北四区的 “领头羊”。工业最强,创造的地方税收最多。树木岭、井湾子工业基地被划为雨花区后,基本上以前区内相对较强的工业企业都划出去了,划进来的很多都是一些濒临破产的国有企业 。

缺少工业企业支撑的天心区由从前的 “南帝”变成了 “南丐 ”,而区划调整后,东塘、侯家塘、左家塘等一部分商业繁华的老城区被划出,南部面临大部分辖区都是农村地区的现实。

如何谋划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被列为重要议程,为此,天心区委、区政府提出了 “繁北拓南”,发展重心南移的战略,同时决定在南部新城区建设一个工业园区,带动新区经济的发展。

后面十来年,随着芙蓉南路向南拉通,湘江中路的修建,把天心区由北往南串了起来,天心向南拓展,有了基础和空间。随着长株潭一体化的进展,新的省政府搬到天心区范围的湘府路。加快了长沙、株洲、湘潭三市融合的步伐。2015年,南托、暮云由长沙县划入天心区,天心的版图再次扩张,达到141平方公里,直接与株洲、湘潭实现了无缝对接。

长沙最好的老城区(长沙天心区的前世今生)(7)

回顾天心区的历史,据南区志记载:秦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36郡,南区位于长沙郡的临湘县。汉长沙王吴芮,建长沙国,立都临湘。此后三国六朝仍旧。隋文帝杨坚开皇九年,改临湘县为长沙县。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从长沙县析出五个乡及湘潭县两个乡,置善化县,南区这一块就属于善化县。

辛亥革命胜利后,裁善化县合入长沙县,南区为长沙县的城南镇。民国二十五年(1934年),在前一年设立长沙市的基础上在长沙城内设4个区,城南区为第二区。1955年5月,区名去掉“城”字,城南区正式改称南区。1960年曾短暂变成长沙市妙高峰人民公社,1961年又恢复南区。

1996年长沙行政区划调整,天心区辖原南区裕南街、金盆岭、城南路、书院路4个街道,原西区坡子街、学院路2个街道,原郊区大托乡、园艺场和畜牧农场。2015年,原属长沙县的暮云街道、南托街道划入天心区。

如今的天心区东面以芙蓉路(识字岭起)至新中路、韶山路、中意路至桂花坪、先锋两街道与洞井街道街界、暮云街道与跳马镇乡界为界,与雨花区接壤;南面以南托、暮云街道与湘潭市岳塘区乡界为界;西面以湘江主河道中心线为界;北面以人民路(识字岭起)至黄兴路、五一广场至沿江大道为界,与芙蓉区、开福区毗邻。2019年,天心区人口总户数为19.36万户,户政人口数为50.66万人,常住人口数为66.60万。

长沙最好的老城区(长沙天心区的前世今生)(8)

经过几次区划调整的天心区,版图增加了几倍,面积达到141平方公里;江岸线延长到32公里,无缝对接株洲、湘潭位于长、株、潭金三角地带,是真正的长沙融城核心,而且长沙城南可供开发的地块还有,天心区的未来发展可期。

长沙最好的老城区(长沙天心区的前世今生)(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