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里我追寻着你

可是你却并不在意

你不像是在我梦里

在梦里你是我的唯一

Time and time again

You ask me

问我到底爱不爱你

Time and time again

I ask myself

问自己是否离得开你

我今生看来注定要独行

热情已被你耗尽

我已经变得不再是我

可是你却依然是你

Time and time again

You ask me

问我到底爱不爱你

Time and time again

I ask myself

问自己是否离得开你

Time and time again

You ask me

问我到底恨不恨你

Time and time again

I ask myself

问自己你到底好在哪里

好在哪里

今年的这场疫情给了全球人最大的考验。作为中国人尤其感到骄傲。国家给力,百姓给力,万众一心,共战疫情,快速的控制了疫情的发展,全民回归常态的生活。再看看每天国际新闻版上的美国,惨不忍睹,不忍直视。

如何看懂北京人在纽约(北京人在纽约 置于天堂地狱之间 只在一念)(1)

这让我想到了26年前一部火爆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

94年这部剧播出以后,有多少人怀揣着美国梦,一心只为了去到那个梦里的地方。

虽然,已经过去了26年了,可是这部剧给予人的现实意义依旧如昨。

有知乎网友这样说:这剧说实话改成北漂的故事,沪漂的故事,东京的故事,伦敦的故事都可以,剧情都不用改太多的。

无论是梦想的天堂“美国”,还是国内的北上广深,它们像一座巨大的海洋,汇聚着各路人的梦想。 你可能在这些地方举步维艰,可能迷茫无措,可能被现实击溃到哭泣,可你唯独不缺乏的就是“可能性”。

相比中国大部人一眼能望到头的单程票, 在美国,北上广深的人们付出的高昂代价,可换取的东西也是璀璨的。

这也就是为何在此时在今天心海再次的和大家来聊聊这部剧。

也许连我们自己都不曾发现,曾经的剧里就已经为我们将来的人生埋下了伏笔。

人生就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只需一念就是天堂,转身一念竟是地狱。天堂与地狱只在一念之间。

如何看懂北京人在纽约(北京人在纽约 置于天堂地狱之间 只在一念)(2)

而带着梦想有着美好追求的人,究竟是去的天堂或是地狱,无人知晓,无人能说清。

炼狱的人生

在美国历史上,本杰明·富兰克林、马克·吐温等无数政治家、社会活动家、作家使用过"美国梦"这个字眼。奥巴马2008年竞选总统时,他的一本畅销书《无畏的希望:重申美国梦》感召了众多美国人,为他赢得了不少选票。形形色色的个体的梦孕育着美国梦的普遍性,那就是不管你出身如何,也不管你有何背景,只要你努力就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北京人在纽约》里的这群人就是被这样一个极具诱惑力的词汇给吸引了。

王起明(姜文 饰) 北京某乐团的大提琴演奏家

郭燕(严晓频 饰)北京某中医院的主治大夫

原本幸福的一家三口,两个在国内有着身份地位的夫妻俩,受“美国风”的影响,毅然辞了职。把女儿寄托在朋友家里,不顾一切地出国了。

郭燕嫁给了大卫,王启明利用阿春卖中餐馆的钱开服装厂做起了老板,在第十集里,阿春对王起明说:“这是一种诱惑,闻到没有,连空气都充满了钱的味道。

可是他们从纽约机场下飞机在机场大厅的那个场景,相信很多在外漂过的人应该非常之熟悉。

在纽约机场的大厅里,王起明和郭燕一下飞机就被打晕了。 面对着英文字母,他认得你,你不认得他;耳边飞过的单词,似曾相识却没法捉进耳朵里;求人问路,话到嘴边,却恨不得直接用中文来表达。

郭燕说:“我觉得咱们就像掉进海里了。”

这只是他们刚刚到美国的开始。

如何看懂北京人在纽约(北京人在纽约 置于天堂地狱之间 只在一念)(3)

夫妻俩刚踏入美国,就开始了炼狱的人生——人生所有的丰富多彩和酸甜苦辣,都在其中经历。

郭燕的姨妈在美国。而且在美国有属于自己的大house,附带十几间房子。可是这些都与他们无关。

他们俩被在中国认为是血亲的亲人直接扔到了美国贫民社区,一间地下室里。

临走的时候还不忘交待,给他们租房花了四百块,信封里面给他们装了500块,一共900块钱美金,先不着急还,等他们安定下来,过几年再说。

这就是美国式的亲情关系的相处方式。可不是国内那种,一家人热热闹闹的亲情关系。

如何看懂北京人在纽约(北京人在纽约 置于天堂地狱之间 只在一念)(4)

王起明到美国是奔着他的大提琴而来的。而他一无英语技能,二无就业技能,一个搞艺术的,曾经国内的白领,到了美国只能去餐馆里刷碗、切菜,还要忍受同事的刁难。

郭燕在国内是中医大夫,美国对于中医是不认可的。如果在想行医,是需要在美国重新考医师证。这样的她只能发挥在国内的妈妈专长,去毛衣厂织毛衣。

总算两个人在美国有了一个生存技能。解决了每天一日三餐的温饱问题。

初到一个陌生的城市,两个人的积蓄都用在了办出国的费用上了。有了窝以后,肯定多少需要添置一些简单的家具,而他们没有这项费用。家里所有的家具都是王起明一点一点的从外面的垃圾堆里捡回来的。

因此,当王起明捡回电视机并且在那里自我满足的时候,郭燕用一种鄙夷的眼光看着他“我觉得你变了”。在她心里,梦想断不能因为现实的残酷而磨灭。现实的残酷,让她无法接受,因为,她看不到希望,看不到梦想实现的希望。

陌生的环境,价值观完全不同的国度,有些他们一直坚信不移的东西,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王启明餐厅的老板娘阿春(王姬 饰),与王启明有了暧昧情愫。

郭燕工厂里的老板大卫,爱上了郭燕,而且一直用着各种方法不断的纠缠郭燕,尽管郭燕一直在拒绝他。可他仍然不放弃,甚至最后直接与王起明谈判,让他主动放弃。

这大大的伤到了这个北京老爷们的自尊心。

王起明和郭燕也清楚的意识到,他们之间没有谎言,没有出轨,他们之间的感情也发生了质变。

从王起明剪掉他那一头文艺青年的长发,郭燕在北京城里所认识的那个意气风发的王起明已经不复存在了。站在郭燕面前的是一个按了重启键的美国式的中年男子。

从那一刻起,他只是一个为了生存在美国底层努力向上的小人物。

努力拼搏后,艰苦的生活,梦想的破灭,从高空摔到谷底的落差,生活的琐碎,极易让人的心情烦躁,生活的矛盾便由此而生。打击之余的失望,是对人的残酷折磨。在这样的环境下,王启明和郭燕明白,继续这样下去他们十几年的婚姻就葬送在这美利坚的土地上了。

回国是最为简单的,可又是让他们最不甘心的。两个人都不愿意放弃在美国的机会。鱼与熊掌是无法兼得的,十几年婚姻最终在美利坚的这片领土上结束了。

如何看懂北京人在纽约(北京人在纽约 置于天堂地狱之间 只在一念)(5)

有人说,他们的婚姻失败,是因为郭燕的虚荣。可是大家要明白,王起明和郭燕不是刚刚结婚的新婚,也不是七年之痒内的婚姻。他们是结婚十几年的夫妻还有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这种感情不是简单的肌肤之爱可以去比较的。十几年的日夜相对是怎样的一种感情?是那种抓住对方的手象抓住自己的手的那种感情;是那种对方的一举一动都在你的预料之中的熟悉;是那种过去十几年紧紧跟随一路的生命的融合;是那种挥之不去,伴随着成长过程的刻在骨髓里的记忆。

他们之间与其说是郭燕变了,不如说是他们彼此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他们没有经受住美利坚价值观的考验。两个人都没有错。

引用两句剧中的台词:“我和王起明一起生活了十几年,他对我比对谁都好,可是到这儿,我们招谁惹谁了?”“在国外,必须学会,把感情和生存区分开来”

从内心来说,这样的结局不是郭燕所希望的。她的内心也充满着痛苦的煎熬。

人就是这样的矛盾体。永远无法按照自己的想像去生活。从他们选择踏上美利坚这片土地的时候,就注定有些东西会失去。

如何看懂北京人在纽约(北京人在纽约 置于天堂地狱之间 只在一念)(6)

二、开挂的人生

郭燕和老板大卫再婚。

王起明依然在他美国梦的路上在打拼。他借用阿春卖中餐厅的钱开了一间制衣厂。

因为对王起明有着愧疚的郭燕,为了帮助王启明不惜出卖了自己丈夫公司的商业机密,导致他的公司破产,而他们的婚姻也以最快的方式结束了。

还了一笔又欠下一笔。这样的郭燕,让人心疼。又无耐。她觉得自己对不起王起明,在人生最艰难的时候,结束了他们十几年的婚姻。看着自己幸福的生活,她不能不顾昔日的夫妻之情,只是她没有想到,王起明的野心超出了她的想象。更没有想到让自己现在的丈夫破产。她的善良和软弱成了她人生的锁链。

王起明因为接二连三在美国的打击清楚了一个道理,美国是一个金钱游戏的地方,感情牌没有任何的意义。因此,他也渐渐地在向这种规则靠拢。他抓住郭燕的弱点,利用了郭燕。打击了大卫,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无法面对大卫的郭燕净身出户,离开了大卫。

王起明没有良心泯灭,在郭燕落魄的时候,是他给予郭燕经济上的帮助。

也是因为他,郭燕才得以顺利的拿到奖学金读完医学博士。

像郭燕这样不懂生存规则的人,美国这个土壤显然不适合她。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经过她的努力之后,拿下了绿卡的她坚持要回到国内的原因。

如何看懂北京人在纽约(北京人在纽约 置于天堂地狱之间 只在一念)(7)

成功之后的王起明说:

这个世界上啊,只有两种人是不被良心谴责的:一种人是良心被狗吃了的,因为他们没有良心,所以不会忍受良心谴责的痛苦;另一种人是从来不干昧良心的事儿的,他们也不会受到良心的谴责。最痛苦的,其实是那种良心被狗吃了一半,然后还留着一半良心的,这种人活得最累,最痛苦了。

王起明说的第二种人其实就是他自己。

在美国亲身经历了生存的残酷。所以他告诉自己要成功就需要有手段。而骨子里中国人的良心还在,所以他还有一些人情味。

可是每个人的成功路上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王起明也一样。

所以,当他拥有名利、豪宅之后,就算找到天堂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 NO

他自认成功以后名利双收,其实这种成功在美国那个欲望的都市里,只是暂时的,需要不断地不断地继续前行,才会持久。都说成功是到达了天堂,而心海撷英则认为,一个只有利益和权力之争的地方是没有天堂的。

何为奋斗

机会均等是美国梦的灵魂。聪明、勤奋与坚忍不拔是美国梦的必要条件,而幅度巨大的社会阶级纵向流动,尤其是由下层阶级至上层阶级的社会流动是美国梦表现出来的最为显著特征。

《北京人在纽约》的作者曹桂林是是这个电视剧的原型。他亲身经历过了在美国的沉沉浮浮。他希望用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所有的人,美国绝对不是你想追求好制度、好生活的地方,你想追求的好生活也许在月亮上,在火星上,但绝对不是美国。他是“出国潮”里最早的一批。也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美国快速的获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只是在有了财富之后他又开始对他的人生进行了思考,所谓的财富究竟是什么,难道仅仅是豪宅,车子, 富足的物质生活吗?

如何看懂北京人在纽约(北京人在纽约 置于天堂地狱之间 只在一念)(8)

剧中的王起明,在女儿小的时候,他为了追求梦想带着妻子到纽约,错过了对女儿的陪伴。

以为获得了名利他就可以把女儿接过来,给她最好的物质生活,给她最好的一切条件。

可是失败的婚姻,被女儿所怨恨。

最终呢,他失去了她的女儿。

她的女儿用最狠的方式报复了他。叛逆不说还找了一个老头子做了自己的丈夫。

这样的结局,奋斗的意义在哪里?

刚到纽约的时候,他对郭燕说,以后发财了,要带着她到商场购物,什么贵就买什么。

可是,等到发财的那一天,早已物是人非。

追求成功的人,也必然要承受所谓成功带来的副作用。

如何看懂北京人在纽约(北京人在纽约 置于天堂地狱之间 只在一念)(9)

金钱,名利,这些每一个人都想要。

开篇中的旁白:“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去,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去,那里是地狱。”意味深长。用当下浅显的话表达,应该是这样:“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万万不能。”就像《三十而已》里钟晓桐对她父母说的那段话一样:“爸、妈咱们家虽然说不是多富裕,但是我从小可没受过什么穷,那我以前没觉得,钱多钱少多重要,但是我现在觉得,这还真挺重要的,重要的在于,能让人活得轻松。“

可是,我们必须得认清一个事实,

为名利奋斗这个事情,并不适合每一个人。

如何看懂北京人在纽约(北京人在纽约 置于天堂地狱之间 只在一念)(10)

说说这个里面的另外一个追梦者大李。王起明在餐馆打工时候的北京同乡,为人老实。在美国8年,拿到两个博士学位,打了8年的工,什么苦都吃了,什么罪都受了,好不容易拿到绿卡,却最后永远的留在了纽约。唯一让他人生圆满的是,王起明最后给他在美国选择了一个好的墓地,永远长眠在那片梦想的土地上。

生活既非天堂更非地狱。置于天堂与地狱之间,只在一念。

成功也是有定律的。能够实现梦想,创造自己财富人生的人是相对的。

多数的人还是平淡的生活。在生存线上发展。

如何看懂北京人在纽约(北京人在纽约 置于天堂地狱之间 只在一念)(11)

奋斗的意义在于,除了追求名和利之外,更多的是要建立在适合自己的基础上。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盲目的追逐只会让自己离生活越来越远。

纽约曾经是那个时代追梦人的向往之地,在那里,不同的人经历了不同的沉沦。现在看,在中国的这块土地上,不知有多少个“纽约”,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在这些类似纽约的地方,同样有着一群追梦筑梦的人,他们也在经历着生活的挣扎,他们是可敬的,他们也是值得理解和同情的。

当下,同样是一个充满诱惑的大时代!愿正在追梦筑梦于这个大时代的人们,也在不同的“纽约”演绎自己的人生,无论是精彩还是沉沦,只要没有辜负这个时代和自己就好。

抽点时间,找点空闲,推荐重温。经典之所以能称之为经典,一定是有它的内容的真实性存在。

我是@心海撷英,头条影视领域创作者。愿用更多影视剧和大家一起探讨人生,发现美好,做更好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