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点击右上角订阅我们~

(作者:春梅狐狸)在传统首饰里被现代女子保留最多的恐怕就是耳饰了。李渔在《闲情偶记》的首饰篇里总结旧时女子说道:“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可见耳饰是与簪子是有同等地位的女子饰物。有钱人家就用金玉犀贝,没钱人家也会用骨角鲜花。

并且,一等一的美学家、各项艺术技能满点的李渔还提出来,这女子饰物啊用得好可以令人容光焕发、增娇益媚,用得不好就喧宾夺主、损娇掩媚。他觉得,耳饰这东西那是越小效果就越出众,除非是盛妆艳服,否则珠一粒或金银一点就好了,可亲又可爱,颇有点现在女子提倡的通勤简约风的意思。不过小归小,却要做的精细又雅致,拼得又是能力和眼力了。

有特殊意义古风耳饰(古风美人的点睛之笔)(1)

冷枚,连生贵子图

那么李渔这几条,古往今来又有那些朝代的女子做到了呢?

1. 新石器时期至唐

于是又要从朗朗阿狗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说起,可能还可以再往前吧……没办法啊,耳饰就是这么古老呀。我们现在的耳饰几乎都是仰仗着这种金属作为轮廓框架,但是那个时候还没有什么冶金工艺,当时的耳饰主要是加工现有的材料,比如玉石(不过原始社会的玉石也没有现在的玉石好,更接近石)、水晶、牙骨角,还有用陶的。

常见的有玦和珰,它们共同的特征就是怎么佩戴我也不知道!真的不是搞笑,大家提出的几种戴法,反正谁也没办法压倒性地说服对方。

玦就是环形的玉有个缺口,有人说那个缺口是穿过耳朵用的,有人说是夹住耳垂用的,还有人说是挂绳子上的。

有特殊意义古风耳饰(古风美人的点睛之笔)(2)

春秋,玉龙纹玦,直径4厘米。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珰就是两头大中间小的,有的中间有孔,有人说是穿耳垂戴的,也有人说是类似耳塞用的,还有说是挂在耳朵两边意思一下的。

有特殊意义古风耳饰(古风美人的点睛之笔)(3)

新石器,珰,凌家滩遗址出土片描述

有特殊意义古风耳饰(古风美人的点睛之笔)(4)

西汉卜千秋墓壁画里的女娲,可见耳朵上有穿耳佩戴的珰

而后耳饰进入了一个低迷的时期,是因为社会普遍不再提倡打耳洞了,被认为是蛮夷、奴隶的做法,甚至有一种刑罚是“贯耳”,大家认为耳朵上有孔很是羞耻。那么耳饰往往是通过打耳洞完成的,那么也就被认为是损害了父母给你的身体作为大家去爱美,能不被唾弃么?

表面看起来是社会风气,实际上是一种礼制在左右大家对于自己身体的支配权。现代人会觉得,我就是爱美啊,你管我啊?唉,古人真的就是会管你……

有特殊意义古风耳饰(古风美人的点睛之笔)(5)

汉阳陵(汉景帝)出土的女俑,没有耳饰

有特殊意义古风耳饰(古风美人的点睛之笔)(6)

著名的长信宫灯,没有耳饰

从先秦周朝开始一直到唐代,耳饰都很罕见,能出土的也往往是一些少数民族的墓,或者下等奴仆的形象里,以至于史书里写到一些周边民族或国家的时候都会提到人家男的女的穿不穿耳、戴不戴珰,一方面是说明了耳饰在这些地区和民族的流行,一方面也是说明大家觉得那些人好奇怪哟!

有特殊意义古风耳饰(古风美人的点睛之笔)(7)

战国早期 浙江绍兴鉴湖镇坡塘村狮子山三〇六号墓出土夫人裸身小人,穿耳

有特殊意义古风耳饰(古风美人的点睛之笔)(8)

唐代,章怀太子墓,不戴耳环的女子

不过从出土看,此时的耳饰常见的是珰,且大多用琉璃、玛瑙、玉之类光泽度很好的材料制作,所以才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这样的句子嘛!不过是不是穿耳佩戴就不得而知了。

有特殊意义古风耳饰(古风美人的点睛之笔)(9)

恭王府藏东汉琉璃耳珰

对比北方游牧民族的一些金属耳饰,就会发现真的是很不同,特色十分出土,并且常见于男子佩戴。以现代的眼光看来,装饰性十足!

有特殊意义古风耳饰(古风美人的点睛之笔)(10)

有特殊意义古风耳饰(古风美人的点睛之笔)(11)

老河深鲜卑墓群出土耳环

2. 宋

耳饰的兴起要从宋代说起,其实我们谈很多女性的饰品都往往要说道宋代,它是一个大发展时期。

呃,换句话说,很多首饰的女子属性也是从宋代开始的。礼制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对于身体的支配,更在于性别的隔离。早在汉代的《释名》里就有写“穿耳施珠曰璫,此本出于蛮夷所为也。蛮夷妇女轻淫好走,故以此琅璫锤之也,今中国人效之耳”,可见对于耳饰的偏见和轻蔑,和企图对女子身体支配的欲望。

有特殊意义古风耳饰(古风美人的点睛之笔)(12)

钦宗皇后画像

宋代时期已经不见早期玦和珰的影子了,耳饰形制更靠近现代,基本上直接拿来复刻也是完全没有佩戴出门的压力的,并且常见精巧细致的模样,题材也颇为文雅可爱。

有特殊意义古风耳饰(古风美人的点睛之笔)(13)

南宋,盆莲小景儿金耳环,湖北蓟春罗州城窖藏出土

有特殊意义古风耳饰(古风美人的点睛之笔)(14)

南宋,金累丝瓶莲耳环,湖北蓟春罗州城窖藏出土

在《北狩见闻录》里就写到过一则帝后之间关于耳饰的生死故事:

靖康之耻后,赵构称帝,就是南宋的第一位皇帝,而他的皇后也就是原来的康王妃邢秉懿却被金人掳去,并已有身孕,赵构只能遥册她为皇后。一同被北迁的曹勋也就是《北狩见闻录》的作者受宋徽宗之托逃回南方,邢秉懿便取下了自己金耳环交给曹勋,盼早日相见。耳环耳环,大概也有盼还的意思吧。而邢秉懿坠马流产,惨遭折辱,年仅34岁就死了,而赵构却不知情,一直将皇后之位空悬等她,直到赵构的母亲韦贤妃回来,得知邢秉懿的死讯才改立皇后,这时候皇后的位置都空了十六年了,此后还时常思念于她……

(多好的帝后爱情故事,印象里好像没人写呀)

3. 明

明代的耳饰就更百花齐放了,既有宋的雅致,又有清的富丽,还有元的豪情。开头讲的李渔就是明末清初的人,在他的总结里完全没有了对耳饰的轻视,但是对于耳饰作为女性饰物的属性也是理所当然了。

有特殊意义古风耳饰(古风美人的点睛之笔)(15)

请点击明代,唐白云夫人容像, 《徽州容像艺术》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有特殊意义古风耳饰(古风美人的点睛之笔)(16)

明代容像

耳饰其实还有一个优点,很多饰品的材质上会有一些等级限制,而这里面耳饰是最宽松的。所以当时女子几乎都穿耳,还有一些男孩子也会穿耳。明代耳饰的特点很显著,就是它用来穿耳的弯钩是一个很夸张的∽型(虽然常见博物馆把那个钩子掰直了),并且偏爱葫芦、灯笼之类的题材。

有特殊意义古风耳饰(古风美人的点睛之笔)(17)

有特殊意义古风耳饰(古风美人的点睛之笔)(18)

李惠利中学明墓群,上海博物馆藏

有特殊意义古风耳饰(古风美人的点睛之笔)(19)

顾氏家族墓里M1,上海博物馆藏

有特殊意义古风耳饰(古风美人的点睛之笔)(20)

明万历,金环镶宝玉兔捣药耳环

有特殊意义古风耳饰(古风美人的点睛之笔)(21)

金摺丝楼阁耳环 南京徐达家族墓地出土

有特殊意义古风耳饰(古风美人的点睛之笔)(22)

明万历,镶珠宝花蝶金耳环

别被照片上大大的耳环骗了,其实人家又小又精致。可见当时工艺之高超,审美之精细!

5. 清

讲到清代,就要留意清代有两套系统,汉女服饰仍然沿袭明代,而旗人则有满洲的制度,体现在耳饰上就是“一耳三钳”。满洲入关后,女子正装的时候往往会在一个耳朵上连续佩戴三个甚至以上的耳饰。满洲人在耳朵上戴很多耳环在清末的记载也很常见,不过早期就是金环,后来出现了珍珠、东珠,一字排开,很是壮观!

有特殊意义古风耳饰(古风美人的点睛之笔)(23)

清初汉人命妇的耳环

有特殊意义古风耳饰(古风美人的点睛之笔)(24)

清初,莽鹄立,执扇就座仕女图。女子耳上有三个金环。

有特殊意义古风耳饰(古风美人的点睛之笔)(25)

乾隆皇后像

有特殊意义古风耳饰(古风美人的点睛之笔)(26)

清代,金环镶东珠耳饰,故宫博物院藏

有特殊意义古风耳饰(古风美人的点睛之笔)(27)

清代,金镶珠翠耳坠,故宫博物院藏

其实清朝的流行史就是满汉融合的历史,“一耳三钳”也在退化,比如一个耳朵上只打一个洞,佩戴一个分岔挂了三个装饰的耳环假装一下。为此乾隆还下过旨意强调这件事,意思就是一耳三钳是我们的传统啊,大家不许偷工减料啊!唉,戴耳环还戴出风俗有别来了……

有特殊意义古风耳饰(古风美人的点睛之笔)(28)

(不知道第多少次声明)拒绝点翠!让它躺在历史的长河里吧,不要再为了私欲而伤害无法养殖的翠鸟了

清代在出现了在明代比较罕见的环状耳饰,包住耳垂,显得更为素雅质朴。以至于后来环状相连而变化,也是简单中见变化。

有特殊意义古风耳饰(古风美人的点睛之笔)(29)

有特殊意义古风耳饰(古风美人的点睛之笔)(30)

有特殊意义古风耳饰(古风美人的点睛之笔)(31)

清代耳环

有特殊意义古风耳饰(古风美人的点睛之笔)(32)

外销画上的女子

旧时女子的很多饰品历史盘点下来,其实也相当于一部文化历史了,因为没有任何是可以离开那个时代的土壤的。无论是对美的追求,还是对工艺的雕琢,又或者是礼制的约束,耳环虽小,却见数千年风云世事变迁。啊~~此处强行上价值观!

如今的女子,是想戴就戴,想不戴就不戴。至于想戴一些仿古的呢,淘宝上依然已经有复刻了(清明两朝多一点),由于本文未得到任何金主赞助,所以木有商品图和广告,大家自力更生吧!

活儿姐有话说

大型的花丝亭台楼阁都好漂亮啊!可是会好重的是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