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回国两年又回美国(都曾坚称学成报国)(1)

“泥土和天才比,当然是不足齿数的,然而不是坚苦卓绝者,也怕不容易做;不过事在人为,比空等天赋的天才有把握。这一点,是泥土的伟大的地方,也是反有大希望的地方。” ——鲁迅

所谓老天赏赐的天赋,并不能真正拉开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如果没有坚守住一生对自己的严格管理,最后也不过是“伤仲永”的故事;拥有百分之一的天赋后,不断奋斗和拼搏,才能用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为自己填满百分百成功的人生。不必羡慕旁人拥有超人的天赋,要反思自己有没有为梦想付出汗水。

国家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不断的建设和发展教育事业,就是为了未来国家的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北京大学作为我国的第一学府,代表了我国的一流教育水准,为国家发展的各个方面输出了很多人才。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两位天才美女都毕业于北京大学,都曾坚称学成报国,但在学成之后两人都远嫁到美国,曾经的报国梦想在成长路上被遗忘。

天才诗歌少女:田晓菲

田晓菲出生在一个学术氛围浓郁的书香门第,父母有很高的学识水平,这也为田晓菲提供了一个优越的学习环境。田晓菲仿佛与生俱来了文学创作能力,她的父母发现了之后也着重于培养田晓菲的文学素养。于是田晓菲从四岁开始创作儿童诗,并成功发表在报刊上。受到了肯定和鼓励之后,田晓菲的创作热情一路高涨,在童年期间就出版了自己的诗集。

北大教授回国两年又回美国(都曾坚称学成报国)(2)

值得高兴的是田晓菲的天赋没有被抛弃,晓菲的父母没有因为女儿的一点成就而沾沾自喜,而是一直鼓励和支持晓菲不断充实自己,提高文学底蕴,才能在日后有更好的作品。这位天才少女不仅被大家喜欢,还引起了北京大学的注意,于是在田晓菲十三岁这年就成功的考入了北京大学的西语系读英美文学专业。一时间“天才北大少女”就成了田晓菲的代名词。

虽然年纪和同年级的同学相差很多,但田晓菲在功课上面完全不落于人后,反而是成绩优异的佼佼者。田晓菲在北大就读期间创作的《十三岁的际遇》,表达了自己与北京大学的缘分以及对北京大学的感情,这首诗歌在北京大学九十周年的校庆上汇报演出,并且被选入中学课本,一次可以看出田晓菲不凡的文学功底。

他乡邂逅忘年恋

在北京大学的本科学习结束后,田晓菲选择出国留学深造,在大家的认知中田晓菲在国文创作上有很高的造诣,所以学成后就会归国发展,结果这一次出国之旅,却让田晓菲扎根在了美国。田晓菲在自己的努力之下成为了哈佛大学最年轻的博士生,也是在哈佛的学习过程中,认识了自己心仪的对象。

田晓菲心仪的对象不是别人,就是她在美国留学期间遇到的任哈佛大学哈佛东亚语言与文明系导师的斯蒂芬·欧文。此时的田晓菲年仅二十八岁,而欧文已经五十三岁,朋友和家人都很反对田晓菲的这段恋情。俗话说爱情没有界限,年龄不是问题,两个人既然都心仪对方,别人再怎么阻拦也没有意义。于是这段“跨国跨年恋”在所有人反对的声音中一直走到了婚姻的殿堂。

北大教授回国两年又回美国(都曾坚称学成报国)(3)

田晓菲和欧文的爱情即使不被人看好,两个人也乐在其中。田晓菲的笔名为宇文秋水,而欧文的笔名为语文所安,这就是文人之间的浪漫吧。既然两个人兴趣相同,心意相通,不就是爱情最好的模样,旁人也不必苛责过多。田晓菲在完成学业后就一直留在了美国工作,甚至在和欧文发展感情之后,将国籍也更改为美国国籍,后来也成为了哈佛大学的教授。

对于田晓菲的做法网友们一直是争议不断,作为旁观者最好的态度就是表达祝福,除了田晓菲自己没有人可以决定她应该和谁在一起过怎样的生活,但是我们都可以不吝惜自己的祝福,祝福她事业有成,婚姻美满,只是可惜了这样的人才没能为我国的文学事业献出一份力量。

多栖发展少女:黄思路

黄思路最早是在中央卫视的节目《对话》上被大家认识的,节目组在这期节目中邀请了两位嘉宾,一位是“别人家的孩子”黄思路,另一位就是如今的作家,导演,赛车手——韩寒。黄思路从小就保持着自己在各方面都优秀的水平,而众所周知韩寒为完成学业就辍学了,通过节目的编排和剪辑,黄思路被当时的韩寒衬托的优异无比。同时黄思路也不负众望,在节目之后考上了北京大学。

北大教授回国两年又回美国(都曾坚称学成报国)(4)

之所以称黄思路为“别人家的孩子”是因为黄思路从来都是不是死读书的书呆子,而是在全面发展自己。除了成绩名列前茅,黄思路小学的时候获得全国十佳少先队员的名额之一,中学的时候就登上了中国少年榜,而在自己的课余时间,黄思路也一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早早就拿下了钢琴十级的证书。这样优越的履历,是多少人羡慕不来的。

在进入到北大学习之后,黄思路凭借优秀的成绩和动人的美貌成为了大家追捧的女神,大学的四年时间转瞬即逝,黄思路不仅交到了很多知心的朋友,锻炼了自己的能力,还拿到了三个学士学位。可见勤奋是真的及时回报你的付出。而完成本科学习后,黄思路和田晓菲一样,也选择了去美国留学深造。美国的生活深深吸引住了黄思路,所以她也匆匆留在美国工作结婚,甚至改变了自己的国籍。

北大教授回国两年又回美国(都曾坚称学成报国)(5)

我们可以理解这两位天才少女在美国找到了自己的归宿,所以愿意改变国籍,追寻自己的幸福生活;我们也可以理解大家对于两位的选择表示愤怒和不屑,毕竟在中国的培养和教育下才有她们今天的成就,如今她们却不愿意为祖国的建设付出自己的一份力。

我们应该明白在这场选择中,没有真正的对错,正所谓人各有志,即使不理解我们也要用积极的正能量去看待这件事情,而不是用道德绑架每一个青年才俊为国效力。同样人生是为了自己而活,我相信田晓菲和黄思路没有对自己的选择后悔,就已经足够!

文/斋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