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是糊涂人,《红楼梦》里的人间清醒:竟是村姑

林黛玉风流袅娜,薛宝钗鲜艳妩媚,大观园里最优秀的2个女子,历来被红迷比较谁更优秀。

但其实,无论是有君子之风的黛玉,还是皇商之女宝钗,到尘埃落定时,都入了太虚幻境薄命司。在以下凡历劫为己任的红楼诸芳中,她们都是警幻仙姑眼中的糊涂人。

换句话说,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没有能力帮宝玉拯救贾家。林黛玉的缺陷在“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所谓世难容;而宝钗的缺陷更明显,那就是“蛇鼠一窝”,难当大任。这就是为何红楼梦必然走向悲剧的原因。

林黛玉和薛宝钗真实样子(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是糊涂人)(1)

那么,《红楼梦》的悲剧难道真的是一道无解的死循环?笔者认为不是,在《红楼梦》诸芳中,有一个最不起眼的村姑,才是真正的人间清醒,惹得宝玉“恨不得下车跟了她去”。

笔者认为,整个红楼梦,千百样的女子,无论是林黛玉、薛宝钗、探春、王熙凤,还是既有宝钗之鲜艳妩媚,又有黛玉之风流袅娜的秦可卿,都没有这个村姑的智慧。

她,才是能拯救贾宝玉,拯救荣宁两府,拯救整个时代的神来之人。是挽救末世的红楼时代的世外高人。

这个在秦可卿死后才出现的女子是谁?为何在红楼中惊鸿一瞥后,再不现身?笔者认为,这个名叫二丫头的村姑,藏着红楼梦最大的秘密。

秦可卿葬礼上的村姑:为何秦钟不识真面目,宝玉却视为珍宝?

二丫头这个村姑,出现在秦可卿葬礼上,从宁国府到贾家的寄灵地——铁槛寺的半道上。

宁荣两府的人,一路扶灵从京都到铁槛寺,浩浩荡荡。走到半路时,下人报给王熙凤,此处有下处,可以更衣。

林黛玉和薛宝钗真实样子(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是糊涂人)(2)

所谓更衣, 就是让女眷途中方便之意。王熙凤在请示过邢、王二夫人后,领着宝玉和秦钟在此处农庄歇息。

原文道:“一时凤姐进入茅堂,因命宝玉等先出去玩玩。”

就在这四处玩玩时,宝玉碰见了二丫头:当时宝玉看到炕上一架纺车,就想“拧转作耍”,此时:“只见一个约有十七八岁的村庄丫头跑了过来,乱嚷:‘别动坏了!’”二丫头随即纺起线来,让宝玉等看看这纺车是做啥用的。

宝玉和这个二丫头的缘分就此一次,如惊鸿一瞥。临走时,庄妇前来领赏,原文此处写道:

凤姐并不在意,宝玉却留心看时,内中并无二丫头。一时上了车出来,走不多远,只见迎头二丫头抱着他小兄弟,同着几个小女孩子说笑而来。宝玉恨不得下车跟了她去,料是众人不依的,少不得以目相送……”

二丫头不过是一个村姑,充其量会纺织,见惯各色女子的宝玉,为何产生了“下车跟了她去”的冲动?

林黛玉和薛宝钗真实样子(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是糊涂人)(3)

其实细细论起来,宝玉身边的女子这么多,他想跟随而去的人,除了黛玉外,就是这个名叫二丫头的村姑了。

因此,当秦钟暗拉宝玉调侃“此卿大有意趣”时, 宝玉一把推开他说:“该死的!再胡说,我就打了。”

宝玉对黛玉多珍重,对二丫头就多珍重,因此不容他人亵渎这份感情。

那么,二丫头到底有何背景,让宝玉如此看重她?其实,细细分析,这二丫头的身份,确实不简单。

青州城外:姽婳将军和流贼余党交战,留下了村姑一脉。

读红楼笔者一直有个疑问,林黛玉和薛宝钗为何水火不容,却又难分难解?

年前,笔者在河南新乡比干庙找到了答案——“卫辉比干庙,天下林姓根”。

林黛玉和薛宝钗真实样子(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是糊涂人)(4)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比干是林姓的始祖。

据传,当初太师比干以死谏君, 被纣王和妲己剖腹挖心。比干死后,其身怀六甲的妻子逃到长林山中避祸,周武王成事后,赐给其子林姓。至今,海内外林姓子孙仍到比干庙祭祖。

也就是说,林黛玉家,寻根溯源,祖先是太师比干。孔子曾称比干是“天下第一仁”,此仁为忠义。也就是说,林家是先秦儒家的典范,忠义照千古。

但儒学在历史上经历过一大劫难,那就是秦始皇焚书坑儒。先秦儒家被大火烧得面目全非。

也就是说,秦始皇时期,是儒家和皇权作战最激烈的时候。

所以再看姽婳将军林四娘的故事,就知道黛玉和宝钗的真实身份。

恒王坐镇青州,青州既“秦”也,他要保护的是先秦儒家之文化。其身边有一众女子,尤以林四娘最为优秀,武艺出色。

林黛玉和薛宝钗真实样子(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是糊涂人)(5)

“谁知次年便有黄巾、赤眉一干流贼余党,复又乌合,抢掠山左一带……”

黄巾、赤眉都是绿林强盗,恒王与之戮战,很快被杀,姽婳将军林四娘率领恒王姬妾,前往与贼戮战,宝玉在诗中形容此举为“号令秦姬驱赵女”。

“秦姬”自然是林四娘等,而赵女是谁?自然是以薛宝钗为首的薛家等人。薛宝钗代表的是秦后儒家。

秦姬为啥要驱赵女,因为秦后儒家和先秦儒家,虽然名字一样,但核心早已不同。

先秦是以比干为代表真忠义,是敢维护真理,死谏君王的忠义,所以贾政评价姽婳将军是“风流俊逸、忠义感慨”,和亘古第一忠臣比干,一脉相承。

而秦后儒家,汉武帝时董仲舒宣扬“天人感应、三纲五常”,之后程朱理学更是“存天理、灭人欲”,天下之“真”荡然无存,只剩下为朝廷服务的假道学,造成社会日益没落,所以红楼梦里尽是末世,荣宁两府都是“假”家。

姽婳将军的战斗,实际是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战斗,她们拼死一战,是先秦儒家和秦后儒家的激战。

林黛玉和薛宝钗真实样子(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是糊涂人)(6)

林黛玉代表的先秦儒家在后世无法立足,这就是林家绝后的原因,而以薛宝钗为代表的秦后儒家成为正统,补天遗石贾宝玉,即使有经天纬地之才,也无立足之地,只有违心娶了薛宝钗,顺应八股之道。

那么,林黛玉死后,有没有留下一丝先秦儒家的血脉呢?有,村姑二丫头就是。

刘姥姥救巧姐:飞入山野农家,保留了荣宁两府的希望。

二丫头是谁?还记得刘姥姥吗?刘姥姥即“留”姥姥。

王熙凤的女儿,入选十二金钗正册的最小的姑娘——巧姐,80回后被刘姥姥所救。她最后的归宿是在“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这不就是二丫头吗?

二丫头在远离儒学辐射之地的荒村野店,先秦儒家还没有被污染的地方生存了下来。

在这里,假道学不那么森严,因此她有力量不避嫌疑,当众给宝玉演示纺绩。

这二丫头远离富贵,靠自己的一双手,自给自足,她和刘姥姥,才是红楼末世的芥豆之光。

林黛玉和薛宝钗真实样子(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是糊涂人)(7)

这就是为何曹翁介绍刘姥姥一家时,这样描写:“恰好忽从千里之外,芥豆之微,小小一个人家……”

“芥豆之微”,明明是光,却用来形容刘姥姥家,曹翁心意可见一斑。

贾宝玉最后为林黛玉守墓到齿落舌钝,实际他守护的是先秦儒家的希望,但他的希望之光,就在这二丫头身上。

曹翁预见到程朱理学是末世的根源,天下有志之士如何在这样的环境自处?只有如宝玉一样遁入空门,远离世俗,像守候黛玉之墓一样,守护一线希望。

曹翁作为明清时代的人,却预见到程朱理学的倒台,才是天下盛世的开始,而希望之光,就在穷苦人身上,这和清末的倒台,简直如出一辙。

而在现实中,希望之光,就在穷苦人身上,这和清末的倒台,简直如出一辙。

《红楼梦》的格局有多大,作者的胸襟多广阔,可见一斑!

开卷有益,原创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写成,感谢大家阅读完整内容。如果喜欢,欢迎转发和评论,留言或私信互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