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一首诗,看千年经典惹人恋;歌一阙词,让荡气回肠咏流传,这是CCTV经典咏流传栏目组对苏轼的介绍。古往今来有苏轼这样丰富阅历和伟大成就的文人不多,他比中国其他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其字位列“宋四家”之一。而他也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被史学家并称“三苏”。

轼和辙都是车的一部份,苏轼一生也是颠沛流离,不是谪贬就是在被谪贬的路上。以至于自我总结: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但天才终归是天才,命运的磨练不能将才华磨灭,只能让其更加绽放光华。他坎坷多舛(CHUAN)的经历反而给我们呈现出一个超然自适、旷逸豁达的苏轼。

公元1079年,北宋元丰二年,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御史上表弹劾,发配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在这期间他经济窘迫到只能在东面的山坡上开荒种地,贴补家用,从此自称“东坡居士”。正是在黄州,苏轼才接触到了“词”这种新文体,他一改以往词柔靡伤感的滥调儿,开创了恢宏豪放的新词风。雨中所做的《定风波》就是代表: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我们现代人常感叹“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而45岁的苏轼却以“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心态看待生活,境界高下立判。

有关苏轼的讲解(苏轼的解说稿)(1)

苏东坡是接地气又不乏幽默的,在黄州期间,他调侃大嗓门又跋扈霸道的邻居婆娘: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送给广大惧内男人一个名词:河东狮吼。好吃的他,在此时发明了“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的东坡肉,《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在黄州生活的有滋有味,但他的政敌还惦记着他,鼓动皇上将他改调汝州,开始了第二次迁徙。调任途中,他顺便游览了庐山,留下了描写庐山最出名的一首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时神宗驾崩,哲宗继位,由祖母英宗皇后摄政,苏轼迎来了自中举以来的第二个高光时刻,升至为皇帝草拟诏书的“翰林学士知制诰”,一个永远由名气最高的学者担任的职位,通常是担任宰相的前召。但东坡居士不是一个政治欲望强的人,他一生中贯穿着佛道两种处世理念,有哲理又随性,寄情山水间,懒理世上事。他向往的是: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在他任翰林学士知制期间,拟了有八百道圣旨,妥帖工巧,简练明确。苏东坡去世后,有一位姓洪的官员,接替他的职位,洪姓官员对自己的文才颇自期许,他问当年侍候苏东坡的老仆,他比苏东坡如何?老仆回答说:“苏东坡写得并不见得比大人美,不过他永远不用查书。”这就是天才和人才的区别吧。

苏东坡在京都时名气之盛,达于极点,备受文人、朋友崇敬,被公认为文坛领袖。他也提携了许多后人,其中以黄庭坚、秦观、张来、晁补之最为出名,这也是后人尽知的“苏门四学士”,后来,又增加两个,一是李鹿,一是陈师道,共为“苏门六学士”。这些人的诗文风格有的与苏轼差异很大,比如秦观以婉约见长,这里面存在一个误区,苏轼是豪放派不假,但婉约起来也韵味十足。比如这首《蝶恋花.春景》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秦观这样的天才也只能在婉约上有所成就,而苏轼这种天才中的全才可婉约,可豪迈,所以他被历史学家称为“全才式的艺术巨匠”。

苏轼修道,有着“此心安处是吾乡”的随性,但并不消极,也写出“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诗句。就象林语堂先生评价那样:他是大事聪明,小事糊涂。但构成人生的往往是许多小事,大事则少而经久不见。

总体来说苏轼缺少政治家必备的洞察力、坚韧力、主动性、敏感性,也缺少政治家的深不可测和喜怒不形于色。但他真实、随和、幽默、没有攻击性。他贬于黄州,喝多了回家敲不开门,做了一首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醒,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仗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就是这种性格的真实写照。

至于东坡和佛印更是留下许多逸闻趣事,一次他俩去一座寺院游玩,在前殿,他俩看见两个面貌狰狞可怕的护法金刚。苏东坡问:“这两尊佛,哪一个重要?”佛印回答:“当然是拳头大的那个。”到了内殿,看见观音像,手持一串念珠。苏东坡问:“观音自己是佛,还数手里那些念珠何用?”  佛印回答:“她也是像普通人一样祷告求佛呀。”苏东坡又问:“她向谁祷告?”“向她自己祷告。”“这是何故?她是观音菩萨,为什么向自己祷告?”佛印说:“你知道求人有多难,求人不如求己呀!”

在京都时,一天吃完晚饭后,苏东坡在屋里腆着肚子走来走去,他问家中女人他那大肚子里面装的是什么?一个女人说是“一肚子墨水”;一个女人说是:“一肚子漂亮诗文。”苏东坡都摇头说“不是。”最后,聪明的侍妾朝云说:“你是一肚子不合时宜。”东坡哈哈大笑,苏东坡就是一个不合时宜的人,一个坚持原则,不屈就于形势的人。在哲宗元祛元年(一0八六)十二月,政敌向他发动攻击,苏东坡再三恳请辞官,在元柏四年三月十一日,朝廷允其所请,任命他以龙图阁学士出任杭州太守。从此中国最美的城市迎来了最有文采的诗人。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不仅迎来了如此贴切的赞誉,也迎来了苏堤。苏轼组织人员疏通淤泥,设立闸口,用淤泥筑堤,为使湖中的恶草不再滋生他把沿岸部分开垦出来让农人种菱角,这样农人为了保收成就按期除草。

元佑八年(一0九三)秋天,苏东坡的妻子和当政的皇太后逝世,苏东坡宁静舒适的岁月开始逆转。提到苏东坡的妻子,就不得不想起这首历史上最有名的悼念词,只不过这是东坡悼念结发妻子王弗所作,并不是写给刚逝去的这位。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移”,能陪你走到最后的不是父母,不是子女,是夫妻。苏东坡先生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

哲宗绍圣元年(一0九四)四月,章停为相,他虽是苏轼的故交,但第一个向苏轼开刀。苏轼成为被贬谪到广东高山大疫岭以南的第一个官员。哲宗绍圣元年(一0九四)十月二日,苏东坡到了惠州。他是四川人,对广东好多事物都很新奇。广东是亚热带,有橘林、甘蔗、荔枝树、香蕉园,还有槟榔,但那时的广东决不是个适于生活的地方。苏东坡能在57岁高龄适应惠州的生活,和朝云的照顾是分不开的,朝云是杭州姑娘,12岁被东坡的夫人买下,后来成了东坡的妾室。她到惠州时还年轻,才三十一岁,聪明而伶俐,活泼有生气。苏东坡一生的几个女人之中,朝云最称知己。她爱慕苏东坡,自己向他那等精神境界靠拢。苏东坡对朝云在他老年随同他流离颠沛非常感激,为她写了两首词。其中一首是:白发苍颜,正是维摩境界空,方丈散花何碍?朱唇著点,更夏文生采。这些个千生万生,只在好事心肠,著人情态。闲跑下敛云凝黛。明朝端午,待学纫兰为佩。寻一首好诗,要书群带。

在惠州,苏东坡学道家炼丹,他把自己的书斋叫“思无邪斋”开始禁欲修丹,向繁华的世俗生活告别,寻求长生不老之术。说到老夫少妻的禁欲,苏轼曾给80岁娶了18岁少女为妾的朋友张先写过一首诗: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而他这位朋友活到88岁才去世,和这位18岁的小妾生了两男两女,且张先去世后,这位小妾郁郁寡欢,没几年就去世了。老夫少妻也不尽是不和谐。

可惜在绍圣二年(一0九五)七月五日,朝云得了瘟疫去世。她是虔诚的佛教徒,是念着《金刚经》上的谒语去世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  按照她的心愿,苏东坡把她安葬在城西丰湖边的小山邻上,离一座佛塔和几个寺院不远。埋葬了三天之后,在八月初六,夜里风狂雨暴,第二天,墓旁出现巨大的足迹,让人不禁相信是有佛来伴她同往西方乐土去了。

从那时起,苏东坡一直鳏居未娶。正在苏东坡以为可以晚年在惠州安居下去之际,他又被贬谪出中国本土之外的儋州去了。原因在于,他在惠州曾写了两行诗,描写在春风中酣美的午睡,一边听房后寺院的钟声。章停看到那两句诗,说到:原来苏东坡过得满舒服!”于是颁发了新贬谪的命令。这就是小人看不得别人舒服,这就是大人随口两句诗就能千里流传。

儋州就是如今的海南岛,那时虽在宋朝统治之下,但是居民则大多是黎人,在北部沿岸有少数汉人。苏东坡就被贬谪到北部沿岸一带,元佑党人中只有他一个人贬谪到此处。他当时已经六十岁了,生还内地之望,甚为渺茫。两个儿子一直陪伴到广州。苏造在河边向他告别,苏过则将家室留在惠州,陪伴他同到海南。他到任途中,听说弟弟子由贬往雷州半岛。据小道消息,苏氏兄弟被贬谪到这个地方,是因为章停觉得他俩的名字与地名匹配,所以搞了个恶趣味,子瞻到儋州,子由到雷州。

这兄弟两一生感情很好,弟弟子由性格更舒缓,官也做的更大。苏轼送给弟弟最出名的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天道嫉满,人道嫉全,他们短暂相逢后,又要长久别离了。雷州太守一向仰慕苏氏兄弟。他盛大欢迎接待两人,结果第二年因此遭受弹劾,调离任所。东坡到达儋州不久,县官张中也到任,张中也是苏轼的迷弟,用公款修缮了苏轼住的官房,后来因此招了麻烦。

苏轼爱交际,他从没有一天没有客人,若是没人去看他,他会出去看邻居。他与各色人等交往,不在意身份高低,以闲谈为乐,那些人震惊于他的学识渊博。与此同时,朝廷的政敌也没有忘记他,派董必来视察并报告受贬谪的大臣的情形,如有必要,再弹劾起诉。本来朝廷打算派吕升卿到广西(吕升卿是苏轼死敌吕惠卿的弟弟),若吕升卿一来,苏氏兄弟不死也要脱层皮。但是曾布和另一个官员劝阻皇帝,说吕升卿必不能从公禀报,必致激起私仇大恨。经此一劝,吕升卿改派到广东,董必派到广西。董必本想亲到海南去挑苏轼的毛病,但是他的副手彭子明对他说:“别忘记你也有子孙。”董必听了遂停止不去,只派下属过海,察看苏东坡的情形。那个官员发现苏东坡住在官舍里,颇受太守张中优待,张中后来遂遭革职。

哲宗在元符三年正月去世,享年二十四岁,因为没有儿子,由他弟弟继位,是为徽宗。徽宗是个倒霉的皇帝,最终被虏去金国,成为历史上最屈辱的皇帝。不过,苏东坡的好运来了。因为在元符三年(—一00)前半年,新皇太后摄政。那年四月,所有元佑老臣一律赦罪。苏东坡遇赦,调到雷州半岛西边的一县去,过了一个月,又迁到永州(今湖南零陵),他可以自由定居了。

十月,他到了广州,又重新和儿孙等团聚。后来定居在常州。那年夏季非常热,苏轼得了消化道疾病,经久不好。 一个月光景,始终倒在床上。七月十五,病况恶化。夜里发高烧,第二天早晨牙根出血。七月十八,苏东坡把三个儿子叫到床前嘱咐他们说:子由要给他写墓志铭,他要与妻子合葬在子由家附近的嵩山山麓。七月二十五日,康复已然绝望,他在杭州期间的老友之一维琳方丈,前来探望,一直陪伴着他。二十六日,他写了最后一首诗。七月二十八日,他迅速衰弱下去,用尽了自已的浩然之气。

中国文学史上最璀璨的一颗巨星划破天际,永留寰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