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

一、概况

1、历史沿革(续)

1949年,北平市内、外、郊区调整整合为十六个区。其中,原内1-6区为第1-6区,内1区(第1区)、内2区(第2区)析出第7区(内7区)。原外1-5区为第8-12区。郊1、2区合为第13区,郊3、4区合为第14区,郊5、6区合为第15区,郊7、8区合为第16区。

北京朝阳区位置图(北京市朝阳区概况)(1)

1949年,郊一(第十三区)、郊二(第十四区)两区合并,恢复到原东郊区状态,但名称不再叫东郊区,而是称第十三区(新);同时将原通县所辖的驹子房村划归该区。

1950年8月,郊区名称与城区衔接,第十三区(新)易名第十区。

1952年第十区复名为东郊区;并将原郊八区、原郊七区昌平路以东划入该区范围。

1952年北京东郊区图

北京朝阳区位置图(北京市朝阳区概况)(2)

1954年将安定门外公路以东、砖角楼以西、土城以南地区划出该区,归入东四区。1955年6月将朝阳门关厢、东便门关厢划归东单区,广渠门关厢、福州义园北墙外土道以北地区划归崇文区,东直门关厢划归东四区。

1955年北京市东郊区图

北京朝阳区位置图(北京市朝阳区概况)(3)

1956年2月,将金盏、上辛堡、崔各庄、长店、前苇沟、孙河、北皋7个乡(1949年由大兴县划归通县)划入该区,将后屯乡划归海淀区。

1956年北京市东郊区图

北京朝阳区位置图(北京市朝阳区概况)(4)

1958年东郊区更名为朝阳区。是年,将“昌平县所辖雷桥,通县所辖常营、管庄、定福庄、双桥、豆各庄、咸宁侯、楼梓庄、公主坟8个乡和康村、羊坊两个村,原南苑区所辖小红门、十八里店、老君堂3个乡”划属朝阳区。同年,朝阳门关厢、东便门关厢由东单区划出,东直门街政府由东四区划出,归属朝阳区。

北京朝阳区位置图(北京市朝阳区概况)(5)

北京朝阳区位置图(北京市朝阳区概况)(6)

1959年将顺义县所辖首都机场划为朝阳区的飞地。1960年,顺义县所辖天竺、后沙峪两个公社划入朝阳区,1962年又将上述两个公社划归顺义县。1962年,将小羊坊、康村划属大兴县。至此形成现今区域规模。

2、经济社会现状

朝阳区主要河流有温榆河、小清河、北小河、坝河、亮马河、通惠河、萧太后河、凉水河。地下水含水层分布有一定的规律,西部以砂卵石、砂砾为主;东部以砂层为主。

林业方面,郎家园枣、金盏早酥梨、观音堂水蜜桃为名优特产。畜牧养殖业方面,奶子房奶牛场、双桥农场的瘦肉型“北京黑猪”、洼里乡的“北京油鸡”(亦名宫廷黄鸡”)有名,十八里店乡的兴华养鸡场,1992年可供全市七分之一居民的鸡蛋消费量,被誉为京郊养鸡场之首。

工业企业,分布集中连片,至1992年,形成八里庄、十里堡地区纺织工业区,酒仙桥地区电子工业区,双井、呼家楼地区机械制造和汽车工业区,大郊亭、垡头地区化工、炼焦工业区,建外地区酿造工业区。

商业方面,朝外大街、东大桥、关东店一带,历史上曾是店铺林立、商贾云集的关厢街;至1992年是有近120家商店,建有大型现代化商场的繁华商业地区,建成为首都五大商业中心之一。 朝阳区住宅建设发展很快,1950年代初建起了三里屯地区的幸福村和广渠门地区的和平一、二、三村两处平房居住区。1950年代中期起,陆续建成永安里、光华里、三里屯、呼家楼、和平街等多层楼房居住区,在工业区附近相继建成了酒仙桥、八里庄、十里堡、垡头、双井、垂杨柳等十几个多层楼住宅群。1976年在朝阳区西部和南部,兴建了团结湖、劲松两个现代化统建住宅小区。1978年后,全区住宅建设进入了全新时期,先后建成左家庄、新源里、香河园、安慧南里、安翔南里、安苑北里、静安庄、西坝河、安华里、安贞里、樱花园等10多个高层住宅建筑群。1990年代初,重点转入对靠近城区的危房改造。截止1992年,全区住宅面积相当于1949年北京城区住宅面积的总和。

位于建国门外和三里屯使馆区,截止1992年,共驻有117个国家的驻华使馆,29个国家的非常驻机构和联合国9个组织的代表机构及欧洲共同体委员会驻华代表处,另有14个国家正待建使馆,亮马河地区已辟为新的使馆开发区。截止1992年,朝阳区有建国门外、齐家园、塔园、三里屯等处44座涉外公寓。另有国际会议中心(五洲大酒店西)、国际贸易中心、国际展览中心、燕莎中心、赛特科技交流中心、中日青年交流中心、京广中心、国际大厦、幸福大厦、京城大厦、京信大厦、亮马河大厦、发展大厦、国际俱乐部、燕莎友谊商城、友谊超级商场、国际商店、友谊商店及华乡别墅、华墅度假村、华侨村等。所有这些涉外设施,使朝阳区已成为外事活动、对外经贸、国际交往和外宾旅游观光、集居、购物、娱乐的重要社区。 朝阳区有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广播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经济学院等19所高等院校。有全国农业展览馆、炎黄艺术馆、北京画院、北京剧院、新世界剧场、朝阳剧场、紫光影院、北京儿童城、神奇游乐宫等文化娱乐场所和设施。有日坛、团结湖、红领巾、北土城遗址、朝阳(水碓子)、窑洼湖、立水桥、清羊(阳)湖(安立路与清河河流交汇处,奥森东北)等多座公园。

朝阳区设有隶属卫生部的中日友好医院和肿瘤医院,有市属的朝阳医院、安贞医院、儿科研究所附属医院,区属全民和集体医疗机构有垂杨柳医院、小庄医院、朝阳产院、小红门医院等45家。朝阳区西北部有亚运村、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亚洲一流水平的游泳馆;朝外地区有可容纳10万观众、1992年时全国最大的体育场——北京工人体育场,六里屯地区有朝阳体育馆。郎平是朝阳区人。

朝阳区历代为京畿要地的一部分,留有许多文物古迹。元大都北土城,现存的遗址长约4173米,基宽20~26米不等,中有大小豁口9处,现已辟为土城遗址公园。始建于1319年的“东岳庙”,位于朝阳门外大街路北侧,系东汉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后裔、元道教大师张留孙所建,是主祀东岳大帝的华北地区第一大道观。建于1530年的日坛(又名朝日坛),位于朝外地区日坛路东侧,是京城五坛之一,为明、清两代皇帝每年“春分”节祭祀大明(太阳)神之地。位于黄寺大街路北的“西黄寺”,原为清顺治帝于1652年为西藏黄教领袖达赖五世所建的驻锡之所,又称“达赖庙”(1958年已拆毁);现存的“清净化城塔院”,为清乾隆帝敕建于1782年,塔内葬有班禅六世的衣冠经咒,故又称“班禅塔”。“永通桥”,俗称“八里桥”,位于朝阳区东部与通县交界处、纵跨 通惠河东段,建于1446年,为三孔联拱券形石桥;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在此遭到清军的抵抗;1900年义和团曾在此大战八国联军。位于王四营乡马房寺村东北的“十方诸佛宝塔”,因塔前原有一座“延寿寺”,故又称“延寿寺塔”,寺和塔均系明代僧人翠峰禅师所建;寺建于1538年,毁于清末八国联军入侵之时;塔建于1545年,为八角九级楼阁式砖塔,现存基本完好。

此外,朝阳区还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古地名、古河道、古屯兵之地、古遗迹和历史事件。有称为地名寿星的龙道村,成村于隋唐时期;有北宋时期的郊亭淀(今大郊亭),有辽时的孙侯屯(今孙河)、苇店(今前、后苇沟),有成村于元代的郑村坝(今东坝)、杨尹闸(今杨闸)、湖渠村(今北湖渠),明清时期成村的则更多。

与这些古地名相关,历史遗迹、人物、事件亦颇多。位于后苇沟附近的古长城,筑于南北朝北齐天保年间;位于孙河西南,曾建有辽代供南北使臣食宿的“望京馆”;有出京城至古北口的必经之地----温榆河古渡口等。东坝为汉代所置安乐城遗址,蜀后主刘禅降晋后,封为安乐县公,寓居于此,时名安德乡;明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曾与明惠帝遣将李景隆激战于此。明代曾“七下西洋”的郑和,原姓马,名三保,因在郑村坝立有战功,而被明成祖朱棣赐姓郑。

朝阳区有3条古漕运河道:坝河自唐代即用以浮运,辽代开始漕运,金初在河上建堰坝,设官专司漕运,元代筑阜通七坝,建仓二十余座,年漕运量达110万石;萧太后河是辽代占据幽州蓟城后,疏浚蓟水而成,使其成为继坝河之后的又一条重要漕河,以辽圣宗母萧太后为河名;通惠河为1292年由都水监郭守敬开凿,元世祖忽必烈赐河名,河上原设闸11处,24闸,经元、明、清三代数次疏浚治理,为重要的梯航漕运河道。

朝阳区因古代为屯兵之地,而以“营”命为地名的多达19处,沿用至今,其中有金末元初屯兵之地孛罗营,明初大将常遇春屯兵之地常营,有驻扎清八旗兵的黄军营、清河营、来广营、王四营、南营房等。另外,将台洼村有东晋十六国时期前燕景昭帝慕容俊所筑的将台,六里屯有唐太宗东征时所设的“谎粮台”,呼家楼地区金台里附近有明初大将徐达所筑的点将台。 我国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国际航空港----首都国际机场,为朝阳区的飞地,位于朝阳区东北部边界以外顺义县境内。京包铁路、京承铁路经过区境,京秦电气化铁路和双丰(西起北京枢纽西部编组站丰台西站,东到北京枢纽东部编组站双桥站)、京坨铁路[西起北京市京承铁路通县站,途经三河、大厂、蓟县、玉田、迁安、丰润、滦县,东至河北省唐山市京哈铁路上的坨子头站(滦县站)]并线通过区境。辖域内有双桥、东郊、百子湾、星火、望京、小红门、和平里7个火车站。

出朝阳门向东至通州的道路,于1729年筑为石铺路面后,即为漕粮、百货自通州陆运进京的大道。1940年,筑有安定门至立水桥的京古砂石公路;同时,铺装了朝阳门至通县部分路段为水泥路面,初称京塘国道,后称博爱路。

北京第一条全封闭式的京、津、塘高速公路,起点始于朝阳区十八里店乡。1993年,改建首都机场路为高速公路。北京二环地铁(2号线)经过朝阳区西界;1993年,兴建建国门经永安里、大北窑至八王坟的地铁(1号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