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公元184年,由于汉灵帝的腐朽统治,朝廷腐败,民不聊生,终于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

由于起义军头戴黄巾,历史上称作黄巾军起义。

罗贯中在几几年写三国演义的(东汉末年明明四国并存)(1)

汉朝廷无力镇压,下旨各郡县可以自行募兵镇压起义,结果造成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逐鹿中原。

经过数年的兼并战争,当时中国大地上出现了魏蜀吴三个主要国家的鼎足而立。

罗贯中在几几年写三国演义的(东汉末年明明四国并存)(2)

公孙家族的发迹史

通过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以及陈寿的《三国志》等文献,我们对三国时期魏蜀吴这三个国家可谓是知之甚深。

但其实,当时除去魏蜀吴外,中原大地上还有一个国家被众人忽略了,这就是公孙渊的燕国。

罗贯中在几几年写三国演义的(东汉末年明明四国并存)(3)

公孙家族是辽东地区长期的一个割据军阀,长期占据辽东。公孙渊就是原辽东太守公孙度之孙,是一个典型的官宦世家。

自古道,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指的就是当时的辽东地区,这里人杰地灵,豪杰众多,公孙渊的爷爷公孙度就是在此发家。

罗贯中在几几年写三国演义的(东汉末年明明四国并存)(4)

公孙度早年家贫,也是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可奈何公孙度命中注定会发迹,因为他遇上了一个贵人——玄菟太守公孙琙。

公孙琙见到公孙度时惊呆了,因为公孙度与自己逝去的儿子实在是太像了。

所谓爱屋及乌,公孙琙便把对儿子的期望基本上都倾注到公孙度的身上。

罗贯中在几几年写三国演义的(东汉末年明明四国并存)(5)

在公孙琙的安排下,公孙度顺利地步入了仕途,并当上了冀州刺史,成为了一方大员。

同时,由于公孙度的同乡好友徐荣在董卓手下得到重用,而当时董卓掌握了朝廷大权。

于是,在徐荣的推荐下,公孙度被封为辽东太守,成为了辽东地区军政一把手。

罗贯中在几几年写三国演义的(东汉末年明明四国并存)(6)

公孙度主掌辽东之后,做事雷厉风行,对于不服自己的人一律铲除,不留后患。

同时东征高句丽,西征乌丸,巩固了自己在辽东的霸主地位。在开疆扩土之余,公孙度还广纳各地才俊,一时间,辽东的发展蒸蒸日上。

罗贯中在几几年写三国演义的(东汉末年明明四国并存)(7)

燕国建立

待到公孙渊掌管辽东之际,此时的辽东已经是公孙家族一家独大,说一不二,俨然是辽东地区的土皇帝。

公元228年,魏明帝曹睿不顾大臣的劝阻,封公孙渊为扬烈将军、辽东太守,企图招揽公孙渊为己所用。

罗贯中在几几年写三国演义的(东汉末年明明四国并存)(8)

可公孙渊这个人野心颇大,一个小小的扬烈将军称号岂能满足他?公孙渊在接受魏国的爵位之时,也派人与东吴暗通款曲。

公元233年,公孙渊打算向吴国称臣,企图与吴国一起共同讨伐魏国。孙权听后大喜,打算派人带上金银珠宝去封赏公孙渊。

罗贯中在几几年写三国演义的(东汉末年明明四国并存)(9)

可东吴众多贤臣早就看出了公孙渊此人反复无常,力劝孙权取消这个主意。

怎奈孙权不听劝阻,一意孤行,派人带上赏赐之物前往辽东。果然东吴众臣看人很准,待到公孙渊见到东吴使臣后又惧怕曹魏的报复,居然杀了东吴使臣,把首级献给曹睿,自己私吞了东吴带来的财物。

罗贯中在几几年写三国演义的(东汉末年明明四国并存)(10)

公孙渊这一招再次让他得到了曹睿的封赏,曹睿直接拜公孙渊为大司马,持节继续担任辽东太守,掌管辽东的一切军政。

可此时,公孙渊又不安分了。他自认为自己掌控辽东一切,实力也不弱,开始对魏明帝曹睿不屑一顾,得罪了曹睿。

罗贯中在几几年写三国演义的(东汉末年明明四国并存)(11)

曹睿在历史上也不是一个仁慈的君主,早前为了安抚公孙渊,才一再对他进行封赏,其实曹睿早就清楚公孙渊私底下的小动作了。

于是,公元237年,曹睿派遣幽州刺史毌丘俭带兵讨伐公孙渊,公孙渊岂能坐以待毙,也派出大军与毌丘俭交战。

罗贯中在几几年写三国演义的(东汉末年明明四国并存)(12)

毌丘俭不敌,便撤军而退。

公孙渊看到毌丘俭被打败,心中大喜,觉得魏国其实也就如此。有了这一战给自己的底气,公孙渊的野心暴露无遗。

于是,他干脆就在当年自立为燕王,设置百官,并派人与东吴联系打算与东吴再次结盟。

罗贯中在几几年写三国演义的(东汉末年明明四国并存)(13)

公孙渊这一称帝,就彻底超过了曹睿的底线。本来公孙渊割据辽东作为一方诸侯,只是名义上属于魏国的,曹睿可以忍让。但这一称帝,就打算与魏国分庭抗礼,分裂国家了。

公元238年,曹睿立马派出老成持重的司马懿带兵征讨辽东。司马懿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此人带兵抵御诸葛亮的北伐时,都没能让诸葛亮占多少便宜。而野心虽大,但能力欠缺的公孙渊怎么可能是司马懿的对手。

罗贯中在几几年写三国演义的(东汉末年明明四国并存)(14)

当年六月,司马懿率大军到达辽东,仅仅三个月,就攻破了公孙渊的老巢襄平城。

斩杀公孙渊父子极其亲信一万余人,公孙渊这场自立为帝的闹剧很快就被镇压。

罗贯中在几几年写三国演义的(东汉末年明明四国并存)(15)

结语

公孙渊虽然于公元237年自立为燕王,使得三国历史上出现了短暂的四国鼎立的局面,但在众多史学家心中,并没有把公孙渊的燕国当成三国时期的一个主要国家。

首先,公孙渊的燕国实在太短暂了,从自立为帝到城破被杀,前后才不到一年的时间。

罗贯中在几几年写三国演义的(东汉末年明明四国并存)(16)

而且,公孙渊自立为帝有点像草台班子赶鸭子上架一般,并没有搞过正式的建国仪式和称帝仪式。

公孙渊建立燕国,也就是他自己当了三个月的皇帝梦,而且很快就被擒杀,这种所谓的国家在历史学家眼中实在是不值得一提。

再者,论影响力,公孙渊的燕国在三国历史上几乎没有起什么波澜。

罗贯中在几几年写三国演义的(东汉末年明明四国并存)(17)

公孙渊家族只是割据辽东的一个军阀,虽然公孙家族在辽东地区是说一不二,可是,对于整个华夏大地来说,影响甚微。

不想魏蜀吴三国,不管哪一国国家内乱也好,两国交战也罢,都会对华夏大地的走势起到关键性的影响。

而公孙渊的燕国在魏蜀吴三国的帝王眼中,无非就如同跳梁小丑一般,不值得一提。

罗贯中在几几年写三国演义的(东汉末年明明四国并存)(18)

所以,罗贯中写生并没有对公孙渊的燕国过多渲染,其实心中也并没有把它当成一个名正言顺的国家。

而公孙渊的燕国也如白驹过隙,匆匆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没有掀起太多的波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