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人都知道,市一中的前身是正衡中学;而正行中学则是正衡中学的特殊历史阶段时隔八十年,正行中学几近被人遗忘了,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常州正行中学校?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常州正行中学校(常州正行中学)

常州正行中学校

常州人都知道,市一中的前身是正衡中学;而正行中学则是正衡中学的特殊历史阶段。时隔八十年,正行中学几近被人遗忘了。

正衡中学自1927年创办以来,经过十年的发展,到1937年,已初具规模。抗日战争爆发,常州沦陷。校长陈枚丞先生委托工友刘梅生看管校产后便宣布停办。

两年后,局势稍缓。由于私立中学都停办,大批青少年失学。原正衡中学教师钱栗孟先生回城,察访正衡旧址时,刘梅生师傅央求钱先生救救正衡。栗孟先生随即邀约原正衡留常同仁,梅国芳,夏企雨,王星培等商讨共同出资,并致函救陈校长及卢氏校董,借用正衡校舍恢复办学。老师公举栗孟先生担任校长。

在确定校名时,几经讨论,决定用“正行”,理由是正行源于正衡,又别于正衡,“衡"与“行”字形相近,读音相同(常州方言中“衡”与“行”同音)。更重要的是借“正行"之名,教育师生“正道直行”。这在敌伪统治时期,拒绝投敌和附伪行为,显得更为迫切。以“正道直行”作为校训,作为师生行为准则。

在开学典礼上,巢箴先生代表老师训话时,便公开要求学生老师“不投敌,不附伪”。巢箴先生的讲话受到正行中学全体师生的赞许。就这么一位铮铮铁骨的先生,后在55年肃反运动中以死抗争,留住了清白。

正行中学在办学期间,聘邀许多名师,如金品先生,沈渭初先生等。由于教学质量高,深受常州民众信赖。1942年增办了高中部,成为常州第一所私立完全中学,奠定了常州私立中学“一哥"地位。解放后1953年改公立时,名正言顺地命名为“常州市第一中学”。正行期间,培养了不少青年才俊,梅自强,庄逢辰,蒋亦元三位院士,杨福鹿,中国体育大学校长;汤豫章(后改名汤铭新),台湾师大教授等,都是当年正行中学毕业生。

栗孟先生除主持校务外和其他老师一样,担任主课教学。正行中学办学六年,没有人搞党派团体活动,教师关系融洽团结,学生奋发努力。正行期间,曾有熟人向栗孟校长举荐一位张姓老师,到任后,因一些原因,还未及安排课程,这位老师便辞职离校。不久,栗孟校长邀约几位老师乘舟船游览太湖中马迹山。忽见一小舟迎面驶来,船头有人招呼问询栗孟校长如在船上,张政委有请上岛一叙。上岛后发现张政委即不久前辞职的张老师。叙谈中张政委赞扬正行中学老师的爱国行为,表达’了对栗孟校长的敬仰之情。栗孟先生此时已觉察张政委的共产党身份,但因为自己坚持不加入任何党派团体而错失了与共产党交往,接受革命思想机会,直到1955年才作为知识分子首批被吸收入党。解放后才知道张政委叫张之宜,太滆地区新四军的领导人,解放后曾担任过江苏省农林厅长。

1945年抗战胜利。栗孟先生把一所初具规模的完全中学交还“正衡中学”校主卢氏后人,辞去了校长职务,带着他任职期间用于学生毕业证书上的校长签名章,和一方“正道直行"的篆书石刻章,离开了正行中学。

正行中学从1939年创办到1945年恢复“正衡”校名,共历时六年,这是短暂而辉煌的六年。

近日常州一中拟在天宁区筹建分校,网上征集校名。袁尘亚,邹如松,吴邦元三位先生以“正行"之名应征,已经认定。正行中学将在常州延续下去,“正道直行"的训示将永昭常州学子。

,